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我国船式耕作机械驱动轮动力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式耕作机械中的机耕船、机滚船、船形水田拖拉机都是利用浮式工作原理,在深泥脚水田的耕作中有很好的适用性.本文对船式耕作机械驱动轮动力学仿真中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简要说明了驱动轮动力学仿真建模的新方法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田动力机械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田面积的逐年扩大,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促进了水田动力机械的快速发展。从传统的畜力耕作,逐渐过渡到手扶拖拉机、船式拖拉机、水田轮式拖拉机、履带式水田耕作机,各种动力机械在水田使用过程中均不尽完美。水田履带拖拉机的出现基本解决了现水田耕作过程中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伟大斗争中,我们厂遵照毛主席关于“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教导,依靠群众,坚持实践,艰苦奋战十年,于一九七二年研制成功了洪湖—12型机耕船(图1)。这是一种滑船式新型水田耕作机械,为我国南方湖田和水田作业机械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自1952至1962年,我省与有关单位协作,先后进行过多种拖拉机配带馒头型铁轮、高花纹轮胎下水田耕作试验及水田牵引特性测定。1963与1964年间又与清华大学农机系,橡胶工业研究院、江西拖拉机制造厂、水田机械研究所一起在我站作了丰收型拖拉机装配水田高花纹驱动轮的电测试验。本文就最近两年来五单位合作试验结果,加以综合整理与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 船壳不但是水田作业机耕船的主要部件,同时又为可调节驱动轮入土深度提供了有利条件。实践证明,当机耕船进行水田作业时,为使其滚动阻力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和机耕船处在最佳技术状态,要求驱动轮入土深度能随所需牵引力的变化而进行调节。这样,机耕船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都会得到显著的改善。一般说,在同一工况下,如驱动轮入土深度过深,发动机功率多消耗20~40%;入土深度过浅,又将增加机耕船的打滑次数,甚至不能正常作业。  相似文献   

6.
前言     
遵照毛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伟大指示,我国农机战线上的广大工人、贫下中农、干部和技术人员,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走我国自己的农业机械化道路,发明创造了一种新型水田耕作机械——机耕船,为加速实现水田耕作机械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1986年在福建省建阳市窗口镇首先推广的石首12型简易机耕船,目前已在该市崇乡掀起石首简易机耕船热,有近20户农户自愿选择这种机型从事机耕作业。简易机耕船从事水田机耕作业,有如下几点优势:①成功地实现长期困扰农户的机械化稻草还田,达到提高土壤肥效的目的;②因为是船式,所以水田泥脚相对不深,拓展了机耕面积;③能实现烂泥田双圆盘犁机犁,分解插秧前为两道工序,优先占领机耕市场,又能实现用组合耙一道工序机耕插秧;④机手操作舒适,乘坐驾驶相对于净而不易劳累;⑤在我省水田耕作机械中,简易机耕船耕作有速度快,功效高的…  相似文献   

8.
桃江县吴子良研制的自挂式水田耕整船集耕整机和机耕船的优点于一身,特别适用于深泥脚田作外加耕作和鲜装立杯田一方M宁沈。日征作简单运转灵活,耕深可自动调节。整机质量130千克。配套动力为175F柴油机,每小时可耕作水田2~3亩。吴子良设想把水田耕整船改装设计成水稻收割船,设计效率为一个劳动日收割川多亩。现吴子良正在抓紧试验研究,争取今年"双抢"期样机面世。小型自动调控式水田耕整船小型水稻收割船  相似文献   

9.
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教导,为加速水田耕作机械化的进程,由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和广东省佛山地区农业机械研究所共同倡议,于1975年12月26日在中山县组织了一次有关船式拖拉机(也称为水  相似文献   

10.
整机技术参数型号ST~100A型配套动力:柴油机S1100型功率11kw(15马力)额定转速:2200n/min外形尺寸3070X1480X180O整机重量750kg操作人员1人生产效率0.3~0.4hm2/h旋耕机100型农耕机悬挂船型底架尾部.。陆上行走配3个轮胎驱动轮6.50~162只前方向轮4.00~81只转向机构矛嵌式离合器该机耕船既能在一般水田耕作,有能适应手扶拖拉机无法耕耘的深记田耕作.ST-100A型机耕船@广生  相似文献   

11.
基于ADAMS建立了大功率拖拉机整机动力学仿真模型和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提出建立针对不同土壤条件的拖拉机轮胎-地面仿真模型的方法,对拖拉机牵引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拖拉机整机动力学仿真模型和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是合理的,为在不同土壤条件下进行大功率拖拉机虚拟试验场仿真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ANSYS/LS-DYNA显式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甘蔗-切割器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且进行了甘蔗切割物理试验验证。利用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和甘蔗-切割器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一刀切断甘蔗的仿真试验,建立影响因素与切割力和剪应力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切割力和剪应力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规律,且对影响因素进行优化,获得了一刀切断甘蔗时可靠性为95%的最佳切割力总区间。结果表明,刀片刃角为17.5°,切割角为27.73°,刀盘倾角为28°,切割速度为16 m/s时,可靠性为95%的最佳切割力范围为235.82~297.98 N。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发现空泡在其最小泡半径附近时,空泡周围存在一个很薄的高压区域.该区域的压强对黏性的影响已不可忽略.结合黏性与压强的关系对原空泡动力学方程做了相应修正并完成了数值模拟工作.研究发现,修正模型较原有模型更加接近实验值,同时总结了黏性对空泡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并得出了与已报道文献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由于缺少考虑根土因素影响,目前甘蔗收获切割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精度较低。为此,首先以4GZQ-260型甘蔗收获机切割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和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的耦合方法,建立甘蔗茎秆-根系-土壤-切割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对茎秆-根系-土壤系统和茎秆-切割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进行试验,验证所建立的收获切割系统仿真模型建模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建立的甘蔗茎秆-根系-土壤-切割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精度较高,该系统构建方法可用于甘蔗收获切割的动力学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风洞试验的安全性,对风洞试验用6-PSS并联机构进行柔性动力学分析。首先,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机构的运动学逆解,利用一阶影响系数法,推导出机构雅可比矩阵。其次,在拉格朗日方程基础上,采用一种合理简化模型动力学建模方法,给出机构动力学方程。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柔性动力学建模方法,运用ADAMS软件建立机构的柔性动力学模型,进行并联机构的柔性动力学仿真。对比刚体动力学和柔性动力学曲线,验证了柔性动力学仿真的正确性。最后,分析柔性动力学中驱动力和柔性变形等数据曲线,总结出并联机构柔性状态下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车用柴油机曲轴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结合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对柴油机曲轴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柔性曲轴的曲轴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得出主轴承反力和活塞侧向力以及曲轴的扭转振动,并将扭转振动和实验结果比较,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高性能计算的曲轴系统动力学与疲劳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曲轴的动力学仿真和疲劳寿命计算,建立了一种曲轴系统大规模直接计算模型,借助高性能计算(HPC)技术并利用显式有限元算法实现了动力学模型的直接求解,结果详细描述了包括曲轴强度和变形在内的曲轴系统动力学特性。采用全寿命分析方法直接对动力学仿真结果进行曲轴寿命及安全系数的计算,基于应力-时间历程等动态结果进行的疲劳分析结果显得更为真实。计算过程和结果证明了曲轴系统直接动力学及疲劳仿真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孙鹏飞 《山东农机》2014,(1):11-14,18
为评价某观光车的平顺性,利用MATLAB的遗传算法优化工具箱,对后悬架的某两片式等截面钢板弹簧进行优化设计.以多体动力学理论作为基础,应用ADAMS/Car建立包括前悬架系统、后悬架系统、转向系统、轮胎系统和车身系统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对观光车整车模型进行脉冲路面的平顺性仿真,得到质心位置的垂直方向上的最大加速度曲线对比.通过分析仿真结果,装用优化后的变截面钢板弹簧的整车平顺性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整车操纵稳定性进行评价和预测,在以多刚体理论为基础的ADAMS软件中建立整车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整车仿真模型包括:前悬架,后悬架,转向系,前后轮模型以及发动机模型。通过设置控制文件对整车进行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并与样车的操纵稳定性试验对比,且二者吻合,说明建立了正确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计分评价,有效地分析了样车的操纵稳定性,为进一步改进实车的操纵稳定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ADAMS/View多连杆独立悬架的运动学仿真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的View模块建立了某车型的多连杆式独立后悬架多体系统仿真模型,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和计算,并通过优化设计改进了该悬架,提高了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