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甜瓜蔓枯病离体接种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感病品系"白皮脆"和抗源"PI 140471"的离体叶片为试验材料,初步研究甜瓜蔓枯病离体接种方法.离体接种后将叶片置于26±1℃、16 h光照/8 h黑暗及9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培养,2 d后感病品系的离体叶片出现褐化病斑,发病率达60;左右,4 d后病斑开始扩大,离体叶片发病率为100;;抗病材料和对照则没有被浸染,未出现病斑.采用离体叶片和苗期活体两种接种方法,对10个厚皮甜瓜新品种进行蔓枯病抗性鉴定筛选,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接种后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呈正相关,病情指数的相关系数达0.44,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因此,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可用于快速鉴定甜瓜蔓枯病抗病性.  相似文献   

2.
黄瓜霜霉病苗期与成株期抗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智龙  周鸿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37-6838
[目的]为高抗霜霉病黄瓜品系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自交系S94和S06及其构建的224个F6重组群体为材料,研究黄瓜苗期人工接种病情指数和成株期田间自然发病病情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苗期出现病斑较多的家系,成株期感病情况更为严重。通过抗性鉴定,获得17份抗病家系和16份感病家系。春、秋季苗期人工接种的病情指数与成株期自然发病的病情指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呈正相关。因此,可利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的辅助手段对黄瓜群体进行快速鉴定,评价其霜霉病抗性,筛选出优良的抗性资源,从而缩短育种周期。[结论]适宜条件下,利用苗期人工接种可快速鉴定出黄瓜群体中抗霜霉病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抗蔓枯病甜瓜突变体edr2抗病现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蔓枯病常引起甜瓜毁灭性的损失,研究甜瓜与蔓枯病菌互作的功能基因对选育抗蔓枯病的甜瓜品种是非常重要的。【方法】采用农杆菌侵染子叶外植体的方法产生T-DNA插入的甜瓜突变体,人工气候箱内离体和大棚内幼苗接种蔓枯病菌,筛选蔓枯病抗性增强的突变体株系,并且初步研究该突变体的抗病机制。【结果】一个蔓枯病抗性明显增强的突变体,命名为edr2,该突变体是T-DNA单拷贝插入甜瓜染色体引起的,edr2的蔓枯病抗性和标记基因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共分离。蔓枯病菌在突变体甜瓜edr2上的侵染过程与在野生型甜瓜上相比,分生孢子萌发率降低、芽管的伸长和菌丝的生长较迟缓。蔓枯病菌的侵染能引起edr2突变体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但是不引起野生型甜瓜的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结论】edr2突变体抗性增强,不但抑制病菌在植株体内的生长,并且诱导自身的抗性。本研究为选育抗蔓枯病的甜瓜品种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挖掘甜瓜-蔓枯病菌互作的基因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蔓枯病是危害甜瓜的一种重要病害,鉴定抗病种质资源并选育抗病品种,为防治蔓枯病提供有效措施。【方法】利用苗期人工接种方法,对140份新疆甜瓜地方品种资源进行蔓枯病抗病性筛选鉴定。【结果】第一次调查病害时,黄旦子等53个地方品种在叶部症状表现抗病,除红肉阿克拉瓦提外所有地方品种在茎部症状表现高抗;第二次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地方品种在叶部症状表现感病,但秋黄皮白肉可口奇等5个地方品种在叶部症状较轻,秋黄皮白肉可口奇等6个地方品种在茎部症状表现抗病;蔓枯病在甜瓜植株的叶部症状和茎部症状呈正相关,发病后期相关指数达0.88。【结论】甜瓜蔓枯病在叶部的症状出现较早,病害程度较严重,但叶部和茎部症状相关性显著。地方品种秋黄皮白肉可口奇高抗蔓枯病,卡拉克赛、炮台红、哈密加格达、塔城冬甜瓜和白兰瓜5个地方品种对蔓枯病具有一定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6份"海蜜"系列甜瓜材料进行蔓枯病病菌接种和蔓枯病抗性基因Gsb-1、Gsb-4分子标记检测,初步分析了"海蜜"系列甜瓜的蔓枯病抗性来源。田间鉴定结果显示,"海蜜6号"对蔓枯病表现出明显的抗性,其他"海蜜"品种表现为中抗。6份"海蜜"系列甜瓜均未得到与Gsb-1分子标记相同的190 bp条带;"海蜜2号""海蜜6号"扩增出了与Gsb-4分子标记相同的120 bp、180 bp两条带,而"海蜜4号""海蜜5号""海蜜8号""海蜜10号"均只扩增出一条带。研究初步确定"海蜜2号""海蜜6号"的抗病基因与Gsb-4具有等位性。基于此研究,建议"海蜜"系列甜瓜均用携带抗性基因Gsb-1的抗源材料来改良其对蔓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蔓枯病病原的菌丝和分生孢子两种接种体接种的不同方法,对5种来源不同的蔓枯病菌进行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鉴定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菌丝伤口接种法快速简便;5种菌株中的TMK-3(南京市江宁区甜瓜上分离)的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甜瓜接种蔓枯病菌前、后circRNA的研究及靶基因的筛选验证,探究circRNA在甜瓜抗蔓枯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感病品种‘白皮脆’和抗病材料PI420145,分别在接种前、后取样,构建circRNA文库,通过RNA-Seq、Real-time PCR验证以及基因结构分析,探索circRNA在抗蔓枯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2个circRNA文库中共鉴定出3 136个circRNA,过滤后共获得1 511个circRN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circRNA的种类和表达具有品种差异性,且接种蔓枯病菌会引起circRNA的变化。接种蔓枯病菌前、后,在PI420145和‘白皮脆’中分别筛选到4个和3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其中1个circRNA在2种材料中都有差异表达;对6个靶标基因的结构域分析及RT-qPCR分析结果表明,MELO3C022310、MELO3C002560和MELO3C010763基因与甜瓜蔓枯病抗性相关。[结论]circRNA参与了甜瓜材料PI420145对蔓枯病入侵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蔓枯病对厚皮甜瓜植株早衰的影响, 以抗性水平不同的厚皮甜瓜‘玉菇’和‘夏蜜’为试材, 利用蔓枯病菌孢子悬浮液对甜瓜进行接种, 在接种后测定了不同节位叶片内SOD、CAT和POD的活性变化以及Chl和Pr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 蔓枯病加速了厚皮甜瓜植株的早衰, 当植株在受到蔓枯病菌侵染后, 叶片中的SOD和CAT活性均迅速上升, 而后逐渐下降, POD活性一直呈上升趋势,‘夏蜜’的SOD和CAT活性均高于‘玉菇’,而‘玉菇’的POD活性高于‘夏蜜’。‘夏蜜’的Chl和Pr的含量均高于‘玉菇’, 在接种后都呈下降趋势, 但‘夏蜜’比‘玉菇’下降的慢。不同节位叶片在受到病菌侵染后, 早衰程度也有所差异, 节位低的叶片受蔓枯病菌的影响较大, 衰老也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形态学观察鉴定与种内不同变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为明确新疆野生甜瓜分类地位和扩大甜瓜栽培品种遗传基础提供支撑。【方法】观察比较两份新疆野生甜瓜和地方品种叶片、茎、花及果实等28个形态学性状,利用苗期接种技术鉴定新疆野生甜瓜对蔓枯病和白粉病的抗病性。同时,以亚种ssp.agrestis内var.agrestis、var.conomon、var.dudaim、var.chito和var.momordica等5个变种,亚种ssp.melo内var.cantalupensis、var.inodorus和var.flexuosus等3个变种为试材,通过人工授粉杂交后坐果率和结籽率的观察记录,分析新疆野生甜瓜与种内的8个变种间的杂交亲和性。【结果】哈密野甜瓜绝大多数性状与栽培品种对照差异明显,而吐鲁番野甜瓜大部分性状与对照接近。苗期人工接种甜瓜蔓枯病和白粉病菌后,哈密野甜瓜高抗蔓枯病、不抗白粉病,吐鲁番野甜瓜和对照易感或高感蔓枯病和白粉病。人工授粉杂交后,新疆野生甜瓜与2个亚种的8个变种之间未发现不亲和不稔现象;野生甜瓜与8个变种杂交果实的结籽率正反交间有差异,以野生甜瓜为母本时的结籽率高于父本时的;此外,哈密野甜瓜与亚种ssp.agrestis和ssp.melo杂交的平均结籽率分别为79.3%和83.4%,吐鲁番野甜瓜与两个亚种杂交的平均结籽率分别为76.1%和79.4%,野生甜瓜与两个亚种杂交的平均结籽率相近。【结论】新疆野生甜瓜哈密野甜瓜的形态性状与亚种ssp.agrestis内野生变种的性状相近,而吐鲁番野甜瓜的形态性状接近于地方栽培品种。经苗期接种鉴定,哈密野甜瓜对甜瓜蔓枯病表现高抗。新疆野生甜瓜与甜瓜两个亚种ssp.agrestis和ssp.melo可正常杂交且杂种后代可育,应当被划分在C.melo.内。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西瓜种质资源对蔓枯病的抗性特性,试验通过对80份不同地域来源的西瓜种质资源进行蔓枯病抗性鉴定,并利用SSR标记技术对该材料群体进行基因分型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80份材料对亚隔孢壳菌(Stagonosporopsis citrulli)均无免疫性,但不同西瓜品种(品系)间对蔓枯病抗性却存在较大差异,采用欧式距离进行病情指数聚类分析,可将供试西瓜材料依据蔓枯病病情指数分为高抗材料、抗性材料、中抗材料、感病材料和高感材料5组,其中筛选到高抗材料2份,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7.13和8.01;抗性材料19份,平均病情指数23.04~40.10;中抗材料21份,平均病情指数41.56~57.74;感病材料24份,平均病情指数59.14~72.33;高感材料14份,平均病情指数75.03~84.46.基于贝叶斯统计划分的遗传群体构成分析结果可知,4个不同亚群在病级类型和病情指数这2个特性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亚群POP4整体抗病性水平最高,且抗性材料的占比达到33.34%,而亚群POP2抗性材料占比最低.  相似文献   

11.
2008年调查了莘县甜瓜蔓枯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莘县主栽甜瓜品种均为感病品种,但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存在差异,其中丰田比较抗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甜瓜霜霉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的最佳方法,并对甜瓜资源进行苗期接种鉴定,为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方法】采用不同接种方法,不同接种苗龄,不同接种浓度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建立甜瓜霜霉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并对208份新疆哈密瓜资源和国内引进甜瓜资源进行霜霉病抗病性评价。【结果】甜瓜苗期接种霜霉病最好的方法是喷雾法,接种苗龄为2叶期,接种的最适浓度为5×103孢子/mL;筛选出免疫甜瓜霜霉病资源5份,高抗资源7份,中抗资源6份。【结论】甜瓜苗期接种霜霉病方法的确立以及抗霜霉病资源筛选为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放线菌C28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及对盆栽甜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并对该放线菌进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琼脂块法、生长速率法研究放线菌C28对靶标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C28对甜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C28的分类地位。【结果】①放线菌C28对供试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广谱拮抗性,拮抗圈直径为10.0~22.5 mm;其无菌发酵滤液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无菌发酵滤液原液对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及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抑菌率分别高达95.0%,90.0%及93.1%。②用放线菌C28无菌发酵滤液稀释104倍处理甜瓜种子后,甜瓜胚轴、胚根长度较对照(无菌水处理)增加37.1%和12.5%;种子简明活力指数高达141.7,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③用C28无菌发酵滤液原液喷施处理后,甜瓜蔓枯病病情指数较对照显著下降(P<0.05),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42.4%和40.0%。④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放线菌C28鉴定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subsp.globisporus)。【结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C28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拮抗性,对甜瓜蔓枯病具有良好的抑菌和生防效果,对瓜类种子萌发和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选出高抗细菌性果斑病的甜瓜资源,为选育抗病品种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法接种,采用2种抗性分级方法,以感病品种炮台红为对照,对17份甜瓜资源进行抗性鉴定。【结果】 17份供试甜瓜材料中,没有对细菌性果斑病菌免疫的材料,JM17-14的抗性最强,相对抗病指数为0.85,属高抗水平;采用两种抗性分级标准,供试甜瓜材料的抗性强弱顺序基本一致,但抗性水平有差异;17份供试材料中杂交F1代的抗性多介于其双亲之间,但也有超亲优势存在。【结论】 17份供试甜瓜材料中,JM17-14的抗性最强,为高抗细菌性果斑病资源,可用于抗性基因定位及抗病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5.
利用抗病的哈密瓜类型材料与网纹类型材料杂交 ,结合田间自然发病和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 ,通过连续自交分离选择 ,获得 3个稳定的抗白粉病的网纹类型品系材料。经果实性状调查和杂交组合配制 ,3个品系均表现出网纹形成良好、果肉厚 ,折光糖含量高等特点 ,为网纹甜瓜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6.
分子标记辅助甜瓜抗蔓枯病基因的聚合及品种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蔓枯病(gummy stem blight)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是危害甜瓜生产的严重病害之一,其存在生理小种的分化,品种即使仅携带单个抗病基因,仍会导致甜瓜抗性逐步降低甚至丢失。建立甜瓜抗蔓枯病聚合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选育抗性高且不再分离的聚合抗源自交系和品质优良且高抗甜瓜蔓枯病的改良白皮脆品种(品系),为甜瓜优质、抗病和高产育种提供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方法和重要的中间材料。【方法】利用5份甜瓜单一抗源材料PI140471、PI157082、PI511890、PI482398和PI420145两两杂交获得8份聚合抗源(082-471、082-890、082-398、145-471、145-082、145-890、145-398和890-398)。利用3个不同浓度的蔓枯病病菌孢子液(5×105个/mL、5×107个/mL、5×109个/mL)对8份聚合抗源的F1植株幼苗进行接种鉴定。结合春、秋两季的接种鉴定结果,筛选得到2份聚合后抗性显著提高的基因组合145-471和145-398。一方面,以145-471和145-398为材料,利用苗期梯度接种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农艺性状观察,对其自交后代进行逐代筛选至F7。另一方面,选用组合PI420145和PI140471以及PI420145和PI482398作为蔓枯病抗性基因的供体亲本,综合性状优良的感病甜瓜品种‘白皮脆’为抗性基因受体亲本。先分别单向回交5代,在单个基因回交转移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结合农艺性状观察对回交后代进行筛选。当回交后代的遗传背景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后,再将2个方向的回交后代进行杂交,后自交3代稳定。【结果】聚合抗源对不同浓度的蔓枯病菌均表现为抗,而单一抗源对不同浓度蔓枯病菌表现出选择性抗性且抗性水平低于聚合抗源。SSR标记CMCT505和CMTA170a在PI140471和PI482398上可分别扩增出189 bp和121 bp的特异性片段,SCAR标记SGSB1800可以在PI420145上扩增出1 800 bp的特异性片段,而145-471(145-398)的聚合单株可以同时扩增出189 bp和1 800 bp(121 bp和1 800 bp)两条特异片段。聚合抗源145-471(或145-398)的自交F7世代以及改良白皮脆BC5F4世代群体的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显示,各单株已经成功聚合了Gsb-1Gsb-6(或Gsb-4Gsb-6)两个抗病基因,抗性不再有分离且农艺性状稳定一致。初步建立了甜瓜抗蔓枯病聚合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获得了两份表现高抗且抗性不再分离的聚合抗源自交系F7和2个以优质品种‘白皮脆’为受体亲本的改良白皮脆BC5F4品种(系)。改良白皮脆BC5F4世代表现为高抗甜瓜蔓枯病,且在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实脆度、果肉质地、果肉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农艺性状方面与白皮脆并无显著差异。【结论】创建的3个分子标记CMCT505、CMTA170a和SGSB1800对抗病基因Gsb-1Gsb-4Gsb-6的选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初步建立了甜瓜抗蔓枯病聚合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为甜瓜优质、抗病和高产育种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方法,将大大提高育种的效率。改良‘白皮脆’作为抗病育种的新材料,为甜瓜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抗病基因进一步聚合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西南高原生态区玉米地方品种的抗病性,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90份玉米地方品种进行大斑病、小斑病和锈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具有丰富的抗病资源,高抗锈病的有5份,高抗小斑病的有13份,抗大斑病的有26份,兼抗(含高抗、抗和中抗)3种病害的有32份。可见,西南玉米地方品种有大量抗病种质资源,值得进一步改良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