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试验目的为加快棉花新品种推广步伐,拓宽品种推广渠道,推进棉花品种和品质结构的优化,2016年在阿克苏市各级领导,地区种子管理站,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在我市开展棉花新品种展示工作,从田间种植,观察记载,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可靠的依据。2参试品种棉花展示示范试验:参试品种6个(参试品种见表格)。3试验方式采用1.45M膜宽,平均行距40厘米,株距12厘米,每品种种植面积0.45亩,示范总面积2.7亩,亩理论株数约13889株。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在全国棉花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孟圩大队党支部在狠抓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的同时,带领大队棉花专业队和科研小组人员大搞丰产田.1973年种植棉花丰产田3.08亩,棉花品种为江苏棉一号,获得亩产皮棉311.5斤;1974年种植棉花丰产田3.15亩,棉花品种为江苏棉一号和江苏棉一号大铃,又获得了亩产皮棉322.04斤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正> 1981年我区棉花生产,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全区棉田面积l48万亩,单产皮棉117斤.我们获得棉花丰产的原因是:找到了一套适合本地区自然条件的技术措施,这套措施概括起来就是:麦棉套、营养钵、优良品种三结合,施肥、治虫讲科学.并在大面积上迅速传播推广这些技术,从而收到较好的增产效果.一、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花育苗移栽,在淤地、肥地、盐碱地增产效果都很显著.1981年全区棉花育苗移栽面积达66万亩,比1980年增加26万亩,占棉田面积的44.59%.在前旱后涝的情况下,营养钵育苗移栽充分发挥了保全苗、防晚熟的作用.1981年棉花播后干旱50多天,  相似文献   

4.
<正> 冀棉20引入我师四年来,通过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种植,充分表现出它的丰产潜力,1994年示范面积10亩,亩产皮棉155公斤;1995年推广1847亩,亩产皮棉152.4公斤,1996年种植14.3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45公斤。经兵团专家组鉴定,四十五团二连30号地,20亩冀棉20,亩产皮棉216.6公斤,再创兵团棉花高产纪录。冀棉20已被列为我师“九五”期间棉花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5.
<正> 豫棉4号(原郑4107)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出的高产、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1989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命名。199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定名为国审豫棉4号(简写为GS豫棉4号),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重点扩繁品种。1991年省内外推广面积已达250多万亩,成为河南省棉花主要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2004,(23):25-25
苏棉15号棉花品种由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育成。1999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现已在省内外推广种植10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7.
<正> 棉花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要进行中耕5-6次,多的达7-8次.棉田中耕耗费工时,增加成本,而且对棉株造成一些机械损伤.我们于1979-1980年进行了棉花免中耕试验,试验区面积共5亩,土质为淮北砂姜黑土,品种是"河南79",种植密度每亩  相似文献   

8.
中棉所4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Bt和CpTI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1年通过转基因安全性评价,2002年元月通过国家审定.我县于2001年引进该品种,两年累计推广面积达8.2万亩,平均皮棉产量达到128.2kg/亩,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出一条中棉所41号高产优质栽培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现状 1.棉花新品种推广速度加快 "九五"期间,垦区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新品种在棉花生产中的增产作用,加大了对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1996~2000年间共审定推广棉花新品种新陆早4号、6号、9号三个,引进新陆7号、8号、10号、辽棉10号,豫棉12号和中棉24号七个.将垦区选育的三个棉花品种做为主栽品种,以引进棉花品种作为搭配品种,五年累计推广新品种面积20万公顷,充分发挥了新品种在棉花生产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冀杂6268和冀杂1号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国家棉花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选育的杂交棉新品种,已分别通过安徽省棉花品种审定和国家棉花品种审定。三年来在安徽省推广种植面积累计达10万余亩,为农民增收近1000万元,受到广大种植户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1.
1981~1983年,我们在海安县仇湖公社湖中三队和八队进行了棉花稳产高产试验.试验地为水稻土,含有机质1.806~1.823%,全N0.088~0.114%,速效N12.0~12.8ppm’全P0.156~0.161%,速效P2~9ppm,属中等偏上肥力,土质粘重.稻棉两熟,复种指数为212.6%.品种为岱宁棉15号.三年的种植面积和皮棉单产:1981年200.2亩,148.02斤;1982年208.5亩,151.29斤;1983年161.23亩,172.8斤.其中1983年有8块田18.84亩单产皮棉200斤以上,最高田块(1.8亩)单产皮棉235.6斤.而每亩棉花成本平均为37.27元,比一般大田低23.2%;每百斤皮棉成本平均为23.79元,比一般大田低48.2%;每亩棉花纯收入平均为263.31元,比一般大田增加39.6%.  相似文献   

12.
<正>为稳定棉花面积,保证河北省粮食安全,改棉花单作为棉花与小麦套种两熟种植模式,实现棉麦双丰收,有利于促进稳棉增粮,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河北省增加粮食总产量的一项战略决策。近几年来,我们在曲周县槐桥乡西漳头村建立棉田高效核心示范田500亩,在曲周镇东刘庄等周边村建立示范推广区2 100亩,辐射周边冀中南棉区。对适宜套种品种、套种模式以及配套机械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与试验,总结出了一套棉麦套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一、试验目的为加快棉花新品种推广步伐,拓宽品种推广渠道,推进棉花品种和品质结构优化。2012年,在市场上搜集了8种新审定、推广的棉花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阿克苏市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棉花新品种,为我市棉花主栽品种(系)的确定和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 为了研究麦棉套种地膜覆盖棉花的生育特点及其适宜的栽培措施,我们在新乡县关堤公社司马大队进行了麦棉套种棉花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研究.1982年麦棉套种地膜覆盖大面积示范田252亩,占该队棉田面积的64.6%.小麦品种豫原1号,棉花"861".同时,设播种期、覆盖度等小区试验(棉花品种为豫棉l号).大面积示范田于1981年11月下旬起埂播种小麦,埂宽1.7尺,高6寸,沟宽1尺,小麦种在沟内,  相似文献   

15.
棉花营养钵育苗是栽培技术上的改革,是夺取棉花高产的有效途径。我们从1970年推广育苗移栽以来,面积逐渐扩大,1978年全社6500亩棉花,育苗移栽5500亩,占棉田面积84%,一般亩产皮棉150斤以上。河(?)大队769亩棉花,全部育苗移栽,单产皮棉200.7斤。实践证明,棉花营养钵育苗比直抪好处多。主要是:1.早种、早发、早结桃。一般3月15日抪种,比直抪棉花早一个多月,可以抓住伏前桃。据1976—1978三年调查,育苗移栽的  相似文献   

16.
<正> 新疆是我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全疆1990年种植棉花690×10~4余亩,其中长绒棉93×10~4亩,长绒棉和陆地棉的播种面积仍在扩大。 棉花是常异交作物,异交率一般为10%左右,最高可达30%以上。根据计算,如果一个品种中混有5%的杂株,在不加隔离和选择的情况下,种植4代异交率即达57%。只有在一个自然地区种植一个棉花品种,一个轧花厂只轧一个棉花品种,棉花品种的种性和纯度才能保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省棉花育苗移栽历史较长,早在五十年代就有小面积试种.到1980年棉花育苗移栽面积发展到81万亩,占全省植棉面积900万亩的9%.为了发展棉花生产,进一步提高育苗移栽技术,我们曾先后两次到商丘、鹿邑、扶沟、鄢陵、南阳等县棉花育苗移栽较好的社队进行考察.这五个县植棉面积122万亩,实  相似文献   

18.
正棉花是阿克苏地区的主栽作物,在农民经济收入中占主要地位,为加快棉花新品种推广步伐,拓宽品种推广渠道,推进棉花品种和品质结构的优化,2015年,我站选择7个棉花新品种进行示范品比,为新品种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棉花参试品种7个,分别为:新陆中63号、新陆中64号、新陆中68号、新陆中65号、新陆中62号、  相似文献   

19.
我省1981年开始进行棉花地膜覆盖试验,1982年全省试验示范面积约4.3万亩.为了对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现将沿江棉区地膜覆盖棉花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油菜—西瓜—棉花—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亩收油菜籽150千克,西瓜2500千克,棉花75千克,亩效益1800元左右。其栽培模式如下: 1.茬口安排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10月中下旬移栽油菜,次年4月中下旬栽西瓜苗,7月下旬采收完西瓜,5月中旬油菜收获后栽棉花。 2.品种选择 油菜选用能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