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我市系稻麦两熟区,七十—八十年代初,水稻单双并存,1985年后为纯单季晚稻。三化螟在七十年代后期渐趋衰落,1981—1983年几近绝迹,随后逐年回升,1991年三代三化螟为害明显加重,全市单季晚稻白穗率平均0.56%,其中陈墓、周庄等西南地区及石牌,巴城沿阳澄湖边的村为害重,一般村白穗率为0.5—1%,重的为2—4%,严重田块竟达10—20%;其他地区一般白穗率0.1%左右,重的0.5—1%,严重田块3—5%。1 三化螟回升情况八十年代初,几乎查不到三化螟越冬幼虫,也诱不到成虫,田间见不到白穗团。从1984  相似文献   

2.
桂林市1993年三化螟发生严重廖家榜(桂林市植保站,541022)桂林市1993年晚稻三化螟大发生,是80年代以来发生为害最重的一年。晚稻白穗率最高达75%。全市加权平均白穗率为2.52%,约损失稻谷3445吨,占晚稻病虫为害损失总和的59.4%。大...  相似文献   

3.
吴振钟 《植物保护》1964,2(3):104-105
安徽省大部份稻田栽种中稻,单季晚稻和双季连作稻也占有一定的面积。一般年份以三化螟为害迟栽中稻造成白穗;以及为害连作晚稻造成枯心苗,损失较重。如果中稻没有迟栽的,螟害损失就会大大减柽。但目前因为有以下三种困难,有一部份中稻不得不推迟栽秧。(1)小麦田,特别是迟熟的  相似文献   

4.
2004年吉安市晚稻后期稻飞虱大暴发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早稻获得了大丰收。晚稻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种植面积25.7万公顷,比2003年增长55.9%。但是晚稻遭受到严重的病虫灾害,8月下旬末至9月上旬稻纵卷叶螟重发生,卷叶率40%~80%;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二化螟、三化螟为害重,白穗率2%~10%。尤其是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稻飞虱大暴发,来势凶猛,基数异常高,农民措手不及,给晚稻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由于政府、农业部门组织防治及时有力,植保部门推广的防治技术安全有效,挽回了很大损失。1发生为害实况从8月中旬开始,田间稻飞虱虫量不断增加,短翅型成虫数量逐渐升高,以褐飞虱为主(占60%左右)。8月2…  相似文献   

5.
郑大宽 《江西植保》2002,25(4):117-118
20 0 2年 9月中下、1 0月中旬笔者先后到南昌县的滁差、昌东镇及市五星垦殖场 ;泰和县的禾市、赣县的毛店及章贡区等中、晚稻现场调查螟虫危害情况。现将调查情况及思考形成的几点意见发表如下 ,以便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1 中、晚稻穗期螟虫防治 ,农民普 遍反映效果不理想今年 ,中、晚稻穗期螟虫发生为害较烈 ,发生重的螟灾区 ,有的田块颗粒无收 ,农民反映防治效果普遍不够理想。赣南、吉安三化螟受害区的白穗率所占比例 ,初步估算 ,白穗率 1 0 %以内的晚稻田占 70 %左右 ,白穗率 1 0 %以上的稻田占3 0 %左右。赣南稻区三化螟三代在部分县…  相似文献   

6.
我区自1985年以来,三化螟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越来越重。全年发生三代,以第三代危害最重,损失产量最大。1987年第三代三化螟的螟害率一般田块达1.5—2.6%,严重田块高达15%以上。要控制三代三化螟的危害,重点是拆除三代的“桥梁田”,在连作稻地区,其主要虫源田是连晚秧田。据1988年统计,重螟地区的双林、南浔、织里、升山、常  相似文献   

7.
陈小红  叶宗国 《江西植保》2006,29(3):132-133
2001年以来,庐山区沿庐山脚下几个乡镇单季晚稻三化螟连续几年大面积偏重发生,特别是2005年发生最重,防治不利的单季晚稻白穗率一般为15%~22%,严重的白穗率达55%,个别田块甚至绝收,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威胁。为此,笔者根据本区多年的实地调查及相关试验,对三化螟大发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三化螟是余干县水稻为害的一种重要害虫,20世纪60、70年代为害较重,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40%-60%,1964年、1974年为害最重,发生面积分别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9.52%、76.27%,白穗率分别为14.13%、16.20%;1983-1998年,受耕作制度、水稻品种等因素影响,三化螟下降为次要害虫,发生面积仅占1.20%-9.00%;90年代后期,三化螟呈明显回升趋势,1999年中等发生,2000年大发生,现就大发生原因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9.
2000年三代三化螟在姜堰市大发生,大部分乡镇控制了为害,平均水稻白穗率在 1%上下。但白穗率 10%以上的田块并不少见,还出现了白穗率 50%以上的田块。为了总结三化螟大发生年容易防治失利,造成严重为害的原因,笔者等于 8月下旬至 10月初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实地调查,现从技术角度将结果归纳如下,供参考。1大发生年为害较重的原因  1)错过用药适期 (绝大多数偏迟 )。这是治螟效果不好最普遍的原因。①本市提出防治水稻穗期三化螟,要求在破口初期用药,但许多地方习惯于抽穗至齐穗期用药,这在轻发生年影响不大,在大发生年,直接…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三化螟种群消长因子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化螟是襄樊市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水稻常年种植一季中稻。一般年份三化螟一年发生3代,主要以1代为害苗期,2、3代则主要造成枯心、白穗,直接影响水稻的高产、稳产。近几年,由于耕作制度、气候因素以及防治技术的变更,三化螟继70年代之后再次回升成为水稻主要害...  相似文献   

11.
我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水稻生产是我县优势产业。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是我县水稻生产的大敌,它在60年代、70年代曾间歇性暴发过几次,而1994年又升为重发生年。2002年再次突增,第4代为害程度比1994年同代更严重,它在大部分丘陵山区和局部平原稻区的白穗率一般都在10%~30%,高达80%。为此我们想谈谈三化螟的发生与防治,供同行和农民朋友在植保工作中参考。 1 三化螟生活习性 三化螟只为害水稻,称为单食性害虫。以幼虫在禾蔸中越冬,春后期在禾蔸中化蛹羽化。蛾子白天潜伏在禾蔸下部不动,黄昏以后飞出活动,有趋光性,趋青绿…  相似文献   

12.
上高县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稻螟虫回升原因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耕地面积2.7万hm^2,水稻播种面积4.0万hm^2次。二化螟、三化螟(以下合称稻螟)是本地主要害虫。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二化螟发生危害为主:2001年以来,三化螟在部分地方迅速回升,一季稻(中稻)、二晚白穗面积大,以致两虫同时猖獗。  相似文献   

13.
稻田农药间隔深施防治害虫试验,在1980年小区试验的基础上,1981年早、晚两季又分别在附近的生产队进行了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一共60余亩。1981年我区三化螟、白背飞虱、褐稻虱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害虫大发生,特别是晚稻为害更甚。在这样严重发生的情况下,发挥了农药间隔深施的作用,水稻丰收,农民群众反映很好。  相似文献   

14.
郦子华 《广西植保》2000,13(1):35-37
三化螟是柳州地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1a发生 4代 ,以 1、 3代为害早、晚稻秧苗造成枯心苗 ;2、 4代为害早、晚稻孕穗至灌浆造成白穗和枯孕穗。 90年代平均每年实际损失粮食 2 379t,对水稻的高产稳产造成严重威胁。 1999年三化螟的发生是 90年代以来较重的一年。1  1999年三化螟发生实况  柳州地区 1999年水稻种植面积 :早稻10 .70万 hm2 ,中稻 1.87万 hm2 ,晚稻 9.0 6万 hm2 。由于气候的影响 ,早稻的播、插期比常年推迟、延长半个月左右。三化螟全年属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尤以第 1、 2、 3代的发生明显较往年重。各世代累计发生面积为…  相似文献   

15.
稻曲病在我省山区通常年份零星发生,为害甚微。八十年代初以来,此病急剧上升,蔓延迅速,为害严重,特别是1982年,全省大面积流行,晚稻发病面积1500万亩左右,一般发病穗率为4—6%,严重的高达  相似文献   

16.
7、8月,是我省中、晚稻生产的“黄金”季节,也是水稻病虫害的多发时期,必须加强病虫调查和测报,适时防治,确保中、晚稻增产丰收。 1 防治螟虫 混栽稻区,7月上旬迟熟早稻将会受二代三化螟为害成白穗。当查到未齐穗的迟熟早稻田,每平方丈有卵1块以上,定为施药对象田;当有  相似文献   

17.
谭荫初 《植物保护》1964,2(4):162-162
1963年当水稻三化螟第三、四代先后为害一季晚稻和双季连作晚稻时,在湖南农业科学院农埸进行6%六六六粉剂与6%可湿性六六六毒土治螟药效对比试验。试验是在同一品种、同一环境(上下丘或左右毗连丘,每区  相似文献   

18.
杀虫双是一种内吸性的高效低毒新杀虫剂。1981年笔者在赣县茅店公社用25%杀虫双水剂对三化螟、稻蓟马、粘虫等稻虫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试验方法(一)不同施药量试验:防治三化螟分别在三代发生期(防晚稻枯心)和四代发生  相似文献   

19.
台湾稻螟在汕头部分地区上升为稻螟优势种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生为害基本情况台湾稻螟是广东省的3种水稻螟虫之一,长期以来都是局部轻发生。汕头市水稻螟虫一直以三化螟为主,但是近几年来台湾稻螟的发生为害逐渐加重,每年发生面积0.3万~0.7万hm2,大发生年份达1.3万hm2,尤以澄海市发生严重。主害代第二、四代白穗率一般为0.5%~2%,最高达10%以上。澄海市2000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调查第三代稻螟密度,平均667m2有3种稻螟1935头。其中台湾稻螟1451头,占75%,三化螟193头,占10%,大螟291头,占15%。枯心率平均1.8%,最高10…  相似文献   

20.
为了摸清在一天内什么时间施药治螟效果最好,于1978年在连作晚稻苗期和穗期防治第三代和第四代三化螟进行了试验。 试验方法:插秧前划成0.1亩的小区并作田埂,各小区栽插兜数相等,随机排列、重复三次,于各代盛孵高峰期施药一次,折合亩用赣南农药厂生产的50%杀螟松乳剂3两兑水100斤用压缩喷雾器喷雾,并设不施药区为对照。防治第三代三化螟于8月10日上午8时、11时、下午3时30分钟和6时施药,待盛蛹后(枯心定局)调查枯心率。防治第四代三化螟于9月15日上午7时、11时、下午2时30分和5时30分钟施药,收割前7天调查白穗率。枯心和白穗均采用全小区普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