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吉林省主要旱田土壤速效磷的测定方法。通过同位素32P示踪谷子盆栽试验测得的“A”值,与三种化学方法测定的速效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明确了Olsen法测定土壤速效磷的适用范围及其测定条件。认为此法适用在我省石灰性、中性以及酸性土壤(PH8.70—5.53)。  相似文献   

2.
基于图像分析的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于图像分析的土壤速效磷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显色后的溶液磷浓度与图像的平均蓝色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通过设置不同的磷标准溶液浓度范围,研究了图像分析法适用的范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比色法,图像分析法在标准溶液浓度小于0.1 mg·L-1时,溶液磷浓度与图像的平均蓝色度不呈线性关系,但在0.1~4 mg·L-1的范围内,溶液磷浓度与图像的平均蓝色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土壤待测液的体积与图像平均蓝色度的线性关系好于它与光密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当土壤有效磷的浓度在0.31~250 mg·kg-1DW时,图像分析法可以确保分析精度.基于图像分析的土壤速效磷的测定方法是一种能现场测定,比试纸法精确度高,比传统比色法操作简单,且适应浓度高的土壤速效磷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广西设施土壤盐渍化程度,分析其类型、成因及其影响因子,以期为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广西设施土壤主要以轻盐渍土和微盐渍土为主,分别占36.36%和45.45%,属于SO_4~(2-)类型盐渍化土壤;土壤肥力水平总体偏高,其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极高,呈弱酸性;土壤可溶性盐与电导率、速效N、速效K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_4~(2-)呈显著正相关。可见,广西的设施土壤属于轻微硫基型盐渍化土壤,氮钾肥施用过量可能是导致土壤盐渍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土壤EC值、速效氮、速效钾含量都可作为盐渍化程度的预测指标,建议减少施肥量或进行盐渍化治理。  相似文献   

4.
采集广西区内不同大棚年限的设施栽培土壤及露地栽培的耕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pH、水溶性盐、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以及全量氮、全量磷和全量钾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大棚年限的延长,广西设施栽培土壤酸化更明显,连续栽培10年后,土壤pH降低了0.34个单位;水溶性盐含量是露地栽培的3倍以上,且随着大棚使用年限的延长,设施土壤出现次生盐渍化的程度也越严重,以中、轻度盐渍化为主;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及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地土壤,总体上随着大棚年限的延长而逐年积累,尤其是磷元素积累增幅较大,生产中应采取适当措施控制磷肥的施用量,防止土壤中磷素过度富集而导致作物营养不均衡,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温度下对广西不同土壤类型的40个样本采用 Olsen 法测定其速效磷含量,经统计处理,配置曲线回归方程,推导出测定土壤速效磷的温度校正式,并计算出温度校正系数,可以将在10—34℃下的测定值换算成25℃时的土壤速效磷含量,与马新民等的经验校正式比较,误差小些;同时扩大了温度范围(10—34℃),这对具有高温漫的长夏天的南方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6.
田间试验表明,农田土壤中速效氮与速效磷的测定以取土壤水中测定值作为指标较为适宜。试验结果显示,土壤水中速效氮与速效磷的含量与农艺措施相关,采用土壤样品、振荡方法测定的土壤速效氮与速效磷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可能与土壤对速效养分的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保山市烟区烟田的平衡施肥提供参考,采集保山市腾冲县、昌宁县、隆阳区、施甸县和龙陵县5个县区植烟土壤样品,检测pH、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保山市5个县区植烟土壤的pH适宜,平均为6.64;70%以上植烟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处于中等至很丰富水平,速效钾含量略偏低。腾冲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等含量中等至丰富的土壤比例较其他县高,70%左右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处于缺乏状态;昌宁县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26%土壤的有机质处于缺乏状况,且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低于全市水平;施甸县、隆阳区、龙陵县植烟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隆阳区植烟土壤的速效氮、磷含量低于全市水平。各县区间和乡镇间养分状况差异很大,在烤烟施肥及土壤改良方面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有效提高植烟土壤的养分均衡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稳定化处理、淋洗处理与生物修复处理后的砷污染土壤开展试验研究,探索不同修复措施对土壤砷总量、砷形态及分布、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呼吸强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土壤CEC、土壤速效氮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化处理并未显著降低土壤中总砷含量,淋洗处理与生物修复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总砷含量。稳定化处理与淋洗处理使得土壤呼吸强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土壤CEC、土壤速效氮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生物修复使得土壤呼吸强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土壤CEC、土壤速效氮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
吕爱丽 《农技服务》2009,26(10):36-37,96
在不同温度下对9个石灰性土壤样本采用olsen法测定其速效磷含量,经统计分析,配置曲线方程,推导出测定土壤速效磷的温度校正式,并计算出温度校正系数,可将延安市在7~34℃下测定的土壤速效磷值换算成25℃时的土壤速效磷含量,经检验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正蓝旗桑根达来镇榆树林土壤养分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趋势及其规律。[方法]选择桑根达来镇3种不同林龄(10、25、40 a)榆树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0~10、10~20、20~40 cm土层土壤pH、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共5个指标。采用双因素分析法、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林龄榆树土壤养分在不同垂直深度土层中的含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林龄对榆树根系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pH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土层对土壤的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及pH有显著影响;二者的协同作用对速效磷有极显著影响。随林龄增加,榆树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速效磷在表层及深层土壤中先降低后升高,在中层土壤中先升高后降低。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呈现较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pH随林龄增加逐渐降低,且与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酸性越高,土壤养分含量越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该地区榆树林的养分管理、提质增效及近自然改造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土壤全磷测定中样品分解与比色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H2SO4-HC lO4酸溶法和NaOH碱熔法两种样品消化方法以及钼锑抗比色法和钒钼黄比色法两种显色方法在测定土壤全磷中的效果。结果表明:对于中性和碱性土壤,酸溶法和碱熔法均可获得良好的分解效果;对于酸性土壤,碱熔法分解效果优于酸溶法。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待测液中磷,结果可靠,精密度与准确度高,酸溶法加标回收率为90.25%-99.16%,RSD为1.0%-2.7%。碱熔法加标回收率为90.24%-100.3%,RSD为1.1%-2.6%。钒钼黄比色法测定灵敏度低,结果偏低,不适合土壤全磷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虾壳生物炭对Cd、As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和作用机制,将小龙虾壳厌氧热解制备成生物炭,通过土壤静态培养实验,在广东酸性和新疆碱性Cd、As复合污染土壤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虾壳生物炭(质量比为0.5%、1%和3%),研究虾壳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Cd-As有效性和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同时分析其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虾壳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土壤pH、有机碳、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磷含量(P0.05),增幅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与不加生物炭的对照相比,添加0.5%~3%虾壳生物炭可使酸性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15.76%~26.50%,却使有效态As含量增加11.64%~24.53%;而生物炭添加可显著降低碱性土壤中有效态As、Cd含量(P0.05),降幅分别为3.51%~8.12%和4.43%~28.90%。在土壤As、Cd形态分布上,添加虾壳生物炭增加了土壤中钙结合态As的比例,促进了土壤Cd由可交换态向残渣态转化。此外,添加虾壳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且土壤可溶性有机物的紫外光区吸收强度和芳香化程度有所增强。研究表明,虾壳生物炭可降低碱性土壤中Cd、As有效性,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土壤钝化修复材料,具备碱性土壤Cd、As复合污染修复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磷肥的大量投入,我国农田土壤中的磷大量累积且呈增长趋势,进而加剧了水体污染和磷矿耗竭的风险,因此,合理利用土壤中的累积磷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文运用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土壤磷活化文献进行了分析,包括有机酸的种类、有机酸活化磷素的研究概况、有机酸活化...  相似文献   

14.
华重楼种植基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光泽县崇仁村的华重楼种植基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地土壤偏酸性,有机质和全钾含量较高;竹针混杂林样地的土壤全氮含量较低,所有样地土壤的全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低;竹林、阔针混杂林、阔竹混杂林和竹针混杂林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偏低;针叶林、竹林、阔针混杂林、阔竹混杂林和竹针混杂林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偏低.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阔针混杂林、阔竹混杂林的土壤肥力一般,竹林和竹针混杂林的土壤肥力处于贫瘠水平.  相似文献   

15.
海南胶园土壤肥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胶园第1代老胶园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第1代胶园土壤除有机质和全钾外,其他养分离子大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尤其是速效磷和速效钾.土壤普遍偏酸,阳离子代换量低.土壤综合评价指标在0.25~0.50之间,综合肥力水平低.  相似文献   

16.
赤红壤蔗地土壤酸缓冲性能与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滴定土壤酸度的方法研究广西蔗地土壤对酸的缓冲性能,结果表明,广西赤红壤蔗地土壤酸缓冲能力不强且对酸敏感,其土壤酸化转折点在加入模拟酸雨pH值3.0-3.5之间。酸雨会造成蔗地土壤严重酸化,而年施用75t/hm2酒精废液对蔗地土壤酸化影响较小。影响土壤酸缓冲性能因素主要为有机质、物理性粘粒、盐基总量和交换钙。据此可采取增施有机肥,施用碱性物质如石灰或碱性肥料如钙镁磷肥,以及增加土壤覆盖如蔗叶还田,或采取等高种植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交换性阳离子含量,减少土壤粘粒及阳离子流失,降低土壤酸度,从而提高蔗地土壤酸缓冲能力,改善蔗地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政和县耕地土壤检测结果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处于中等水平,速效钾、有效锌含量丰富,有效硼处于缺乏水平,微酸性土壤面积有所增加,耕地土壤的保肥供肥性总体较差,耕地总体质量中等,以中产耕地占多数.并提出相应的耕地改良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广西百色生姜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与生姜的共生情况及其与根际土壤因子的关系,为筛选对广西生姜有促生及防病效果的菌株及推动AM真菌在生姜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7月在广西百色生姜种植区采集5份生姜根际土壤样品和根系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菌根侵染率和AM真菌孢子密度,并对AM真菌孢子进行形态学鉴定,研究AM真菌的定殖特性及物种多样性。【结果】不同采样点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土壤pH为4.95~6.37,土壤全氮、速效磷、有机质和交换性镁含量分别为0.175%~0.327%、8.5~95.0 mg/kg、25.1~40.0 g/kg和0.51~3.61 cmol/kg。不同采样点的生姜根系均有AM真菌定殖,定殖率在3.23%~29.06%。5个采样点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8属13种,包括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3种、球囊霉属(Glomus)2种、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3种、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1种及未知种属4种。优势种Rhizophagus mosseae在5个生姜采样点的土壤中均有分布。AM真菌孢子密度为44~288个/20 g干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根系内AM真菌定殖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01,P<0.01),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03,P<0.05)。【结论】不同采样点生姜根际土壤具有较丰富的AM真菌资源,AM真菌物种多样性差异明显,新植生姜地块的AM真菌孢子密度大于连作生姜地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生姜根际AM真菌群落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19.
用ASI法测定中、酸性土壤有效磷结果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ASI法和Olsen法测定中、酸性土壤有效磷含量,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结果。18个供试土壤有效磷测定值中,ASI法略高于Olsen法,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均很好,且ASI法测定值与高梁幼苗生物产量、植物吸磷量均呈极显著相关。用ASI法多次重复测定,其结果重现性好,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土壤调理剂不同施用量对连作木薯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木薯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为木薯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试验材料,设置0(CK)、750(A)、1500(B)和2250 kg/ha(C)共4个处理,测定土壤调理剂不同用量处理下的土壤水含率、孔隙度、三相比、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木薯产量的相关性状.[结果]施用土壤调理剂处理与CK相比,土壤水含率差异不显著(P>0.05).施用土壤调理剂的3个处理均能增加土壤的孔隙度,降低土壤固相比例,增加气相比例,其中以2250 kg/ha用量的效果最佳.调理剂能增加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施用量为1500和2250 kg/ha能显著增加木薯块根长及单株块根重,从而提高块根产量.[结论]土壤调理剂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土壤养分有效化,促进木薯块根伸长增粗,增产效果明显,其中,施用量为1500和2250 kg/ha的处理效果相对较优,在广西木薯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