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调查南黄海滩涂9种底栖贝类中硒的含量,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对海洋贝类中硒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南黄海滩涂9种底栖贝类中角螺软体的硒含量最高,达到1.776 mg/kg,其次为缢蛏,硒含量为1.464 mg/kg.泥螺和文蛤中硒含量相对较低,为0.388 mg/kg和0.316 mg/kg.南黄海滩涂底栖贝类中硒含量较高,但是不同海洋贝类软体中硒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近海栖息地变化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渤海湾近岸海域1987、2005及2007―2011年的Landsat TM遥感数据和最近有关的海洋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成果,采用多尺度分割和最邻近分类的方法,使用e Cognition、ENVI、Arc GIS软件,分析报道了渤海湾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目及其组成、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变化等与岸线、滩涂、近岸浅海变化等栖息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岸线长度、占用滩涂和近岸浅海面积与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种类数量所占比例以及大型底栖动物总物种数、香农–威纳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岸线长度、占用滩涂和近岸浅海面积与多毛类种类数量所占比例以及大型底栖动物总丰度、总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渤海湾近海栖息地环境变化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庆营 《齐鲁渔业》2007,24(1):29-29
山东省沾化县海岸线长达170.5km,滩涂面积2.8万hm~2(42万亩),海岸带地势平缓,大部分底质为软泥质,水流缓慢,底栖硅藻丰富,适宜滩涂贝类生长。滩涂贝类养殖在沾化县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养殖品种有文蛤、杂色蛤、牡蛎、缢蛏、青蛤等。但是,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滩涂养殖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是滩涂底质老化。由于年复一年的不间断养殖,滩涂出现老化状态,使得滩涂生产能力大大降低。贝类死亡后贝壳大量沉积,对滩涂造成严重的污染,滩涂利用呈超负荷状态。  相似文献   

4.
调查结果表明,象山港桐照滩涂小型底栖动物有11个类群,线虫在丰度上占绝对优势(93%),其次是涡虫、桡足类等.按生物量统计,线虫占53%,其次是多毛类(18%).小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丰度为4168.66个/10 cm2,年平均生物量1828.39 μg /10 cm2.小型底栖动物在丰度和生物量上出现了明显的季节变化,其最高值分别出现在秋季和冬季.并且还出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布,超过60%的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在(0~2)cm层段,随着深度的增加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5.
张海灵 《齐鲁渔业》2007,24(3):15-15
1科学选择养殖场地泥螺通常栖息于底质为泥沙和软泥、沙泥和沙质的低潮线附近滩涂上,摄食时翻出齿舌在泥土表面舔取食物,属于舔食性腹足类,食物种类主要有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这些特性决定了生长在富含底栖硅藻的软泥  相似文献   

6.
滩涂贝类的苗种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涂贝类是指生活于沿海潮间带和浅海滩涂上的底栖贝类。这些种类,如泥蚶、缢蛏、蛤仔等,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滩涂生物群落组成中的优势种类。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虾贝混养技术在全国沿海各地得到迅速推广,与对虾混养的贝类主要是一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滩涂贝类。随着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量废弃物正在污染近岸水域,水域富营养化加速,滩涂生态脆弱性日益明显,寻找适宜的修复滩涂的途径迫在眉睫。沙蚕为海洋底栖多毛类动物的优势类群和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科。本文介绍了常见沙蚕的分类地位、生态习性、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以及在滩涂修复中的地位,着重阐述了沙蚕增养殖技术研究及其发展现状、沙蚕修复生境的机制、实践效果与种类选择,展望了沙蚕修复海洋滩涂生境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青蛤育苗方法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蛤(Celina sinensis)是我国沿海习见底栖贝类,栖息在高位滩涂泥滩地带。适应水温2℃~37℃,适应海水密度1.006~1.025,为广温性和广盐性贝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 我省濒临黄、渤二海,海岸线蜿蜒曲折,长达3,000多公里,沿海分布着多种经济动、植物资源,适于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广阔。据不完全统计,适于养殖的浅海面积80余万亩,滩涂40余万亩,适于筑坝建池养虾的面积30余万亩,气候适宜,水质优良,浮游及底栖饲料生物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养殖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0.
乳山市海岸线长185km,滩涂面积6667hm^2(10万亩),其中可养滩涂贝类面积2000hm^2(3万亩),已养1400hm^2(2.1万亩),主要分布在乳山口内湾和前海小泓至杜家岛内湾,大部分底质为软泥、泥沙质,小部分为沙质,底栖硅藻丰富,适宜滩涂贝类生长。滩涂贝类养殖在乳山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养殖品种有杂色蛤、牡蛎、缢蛏、青蛤等。滩涂养殖在海水养殖产业和产量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一、科学地选择养殖场地泥螺通常栖息于底质为泥沙和软泥、沙泥和沙质的低潮线附近滩涂上,摄食时翻出齿舌在泥土表面舔取食物,属于舔食性腹足类,食物种类主要有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这些特性决定了生长在富含底栖硅藻的软泥滩中的泥螺,肉质柔软鲜嫩,“泥精”较少,最受市场青睐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环保疏浚对富营养化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选取洱海沙坪湾开展为期一年的水生态监测与调查,对比分析了沙坪湾底泥疏浚前后、以及疏浚区与未疏浚区的水质指标、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指数。研究发现:底泥疏浚前,疏浚区与未疏浚区采集到的生物仅有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 (Claperede,1861))、苏氏尾鰓蚓 (Branchiura sowerbyi) 和摇蚊属一种(Chironomus sp.) 3种。在底泥疏浚过程中,疏浚区的底栖动物种类仅有4种,而未疏浚区的底栖动物已出现8种;疏浚结束后,与疏浚前和疏浚中相比,疏浚区的底栖动物种类明显增加,且种类多于未疏浚区。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结果表明,底泥疏浚前,疏浚区底栖动物生物量为0.731 g/m2,密度为560 ind./m2;疏浚结束后,疏浚区底栖动物生物量和密度的值分别为13.07 g/m2、1826.7 ind./m2,均高于疏浚前和疏浚中,且高于未疏浚区。此外,同未疏浚区相比,疏浚区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分别由0.187、0.365增加到0.325、0.688,疏浚后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疏浚前。因此,实施环保疏浚工程能改善洱海湖湾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促进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张海灵 《水产养殖》2007,28(1):24-24
1科学选择养殖场地泥螺通常栖息于底质为泥沙和软泥、沙泥和沙质的低潮线附近滩涂上,食物种类主要有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为了求得最好的利益,养殖场地应选择在泥多沙少、“油泥”较厚(底硒硅藻丰富)且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流速平稳、倾斜度较小、涂面稳定的潮间带中下滩涂。  相似文献   

14.
池塘养殖:通过对低产池塘的改造、清塘、培养底栖硅藻等方法,提高低产池塘的经济产出。(2002~2005)年累计池塘养殖双齿围沙蚕80hm^2,总产沙蚕120411kg,平均单产为1505.14kg/hm^2;滩涂养殖:通过在滩涂上放养沙蚕幼体和贝类,来抑制大米草的生长,达到恢复和保持生态平衡的目的。(2004~2005)年累计滩涂养殖面积为400hm^2,沙蚕总产337.7t,沙蚕平均单产844.25kg/hm^2,贝类1315.1t,贝类平均单产3287.75kg/hm^2。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的桑沟湾不同养殖区底栖生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桑沟湾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的动态变化以及底栖生境的健康状况,于2019年5-9月采集了中国北方典型养殖海湾桑沟湾不同养殖区(藻类、贝类和网箱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分析了不同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运用多样性指数、AMBI和M-AMBI指数法评价了不同养殖区底栖生境健康状况的时空变化。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56种,其中多毛类31种,甲壳类10种,软体动物9种,棘皮动物4种,其他类2种,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主要为多毛类,以污染耐受种为主;调查期间,贝类养殖区和网箱养殖区的群落多样性指数H''呈现下降趋势,表明贝类养殖活动和网箱养殖活动已经造成沉积物中有机物颗粒过度积累。ABC曲线显示,7月桑沟湾养殖区开始受到干扰,8月和9月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AMBI和M-AMBI指数评价显示桑沟湾养殖区域底栖生态系统处于轻度或中度干扰状态,底栖生境健康状况处于高等或者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贝类产业现状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市地处渤海湾西北部,海岸线南起歧口,北至涧河口,长达153 km ,管理海域面积2500 km2,其中滩涂面积336 km2[1]。近海水质肥沃,滩涂广阔,坡度平缓,具有底栖贝类增养殖的优越条件。贝类采捕业是天津海域传统的优势水产产业,传统经济贝类包括: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脉红螺(Rapana venos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四角蛤蜊( M actra veneri f ormis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等。但近年来,随着沿岸的城市化发展以及日益增加的捕捞压力,野生贝类资源日渐衰退,海域滩涂资源出现荒漠化,贝类产业发展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进入“十二五”后,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天津综合试验站与天津市水产局等相关部门配合,积极探索底栖贝类的育苗技术与养殖生态控制技术,开展人工养殖及增殖放流工作,以期实现天津贝类产业的迅速恢复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科学地选择养殖场地泥螺通常栖息于底质为泥沙和软泥、沙泥和沙质的低潮线附近滩涂上,摄食时翻出齿舌在泥土表面舔取食物,属于舔食性腹足类,食物种类主要有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这些特性决定了生长在富含底栖硅藻的软泥滩中的泥螺的肉质柔软鲜嫩,“泥精”较少,最受市场青睐。为了求得最好的利益,养殖场地应选择在泥多沙少、“油泥”较厚(底硒硅藻丰富)且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流速平稳、倾斜度较小、涂面稳定的潮间带中下滩涂。二、把好苗种质量和运输关为了方便苗种的采捕,有的采苗者以药物涂喷来刺激幼螺爬出滩面,这些苗种往往活力和…  相似文献   

18.
大弹涂鱼规模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生活于沿海河口潮间带滩涂,主食底栖硅藻,在我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由于近十几年来沿海滩涂大量被围垦,滩涂面积不断缩小,自然海区滥捕现象严重,导致我国沿海大弹涂鱼资源急剧减少。大弹徐鱼具有适应性强、食物链短、病害少、易于养殖和养殖成本低等特点,本文介绍其规模化养殖技术。1养殖池建造在福清市过桥山垦区内平整淤泥滩涂或由旧鳗闹养殖地改造而成。目前已投入生产的养殖池共190口,划分为6个区,每口面积5-9亩(多数6-8亩),底质为软泥。养殖池堤坝呈梯形结构,高1.2米,底部宽…  相似文献   

19.
美洲帘蛤又称美国硬壳蛤,原分布于美国东海岸,是美国大西洋沿岸浅海和滩涂主要的经济双壳贝类之一,属广温、广盐性底栖经济贝类,对环境耐性强,适应于不同底质。不仅能在砂底质沿海生长,而且在泥底质中也能够获得较好的生长,特别适合泥砂质滩涂为主的特点,比其他养殖贝类如文蛤、青蛤具更强的耐低氧能力。  相似文献   

20.
美洲帘蛤又称美国硬壳蛤,原分布于美国东海岸,是美国大西洋沿岸浅海和滩涂主要的经济双壳贝类之一,属广温、广盐性底栖经济贝类,对环境耐性强,适应于不同底质。不仅能在砂底质沿海生长,而且在泥底质中也能够获得较好的生长,特别适合泥砂质滩涂为主的特点,比其他养殖贝类如文蛤、青蛤具更强的耐低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