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白兰花的耐寒性及其越冬期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导法测定白兰花的耐寒性。结果表明,白兰花临界低温为-3℃,低温持续时间不同对白兰花临界低温有影响。-1℃处理24h与-3℃处理6h,白兰花叶片的电渗率相同。在越冬期,随着气温的降低及低温持续时间的延长,超氧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2月份比上年越冬前11月份分别降低了26.89%、47.36%、54.34%。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松墨天牛4龄越冬幼虫响应低温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为松墨天牛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3月中旬于江西省德兴市采集松墨天牛4龄越冬幼虫,设置25℃(对照)、4、0、-5、-10、-15和-20℃7个温度梯度和30 min、1 h和3 h共3个时间梯度,分别测定虫体耐寒能力、耐寒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低温胁迫对中肠损伤情况。【结果】(1)在过冷却点((-9.27±0.90)℃)附近,50%致死时间约为1.9 h(114.97 min),99%致死时间约为2.8 d(4 061.86 min),在低于过冷却点(-15℃)的低温胁迫下,50%和99%致死时间约为-10℃低温处理下的1/4。(2)在低温胁迫处理后,4龄越冬幼虫虫体含水率变化不显著,脂肪含量和糖原质量浓度在0℃处理3 h后显著下降(P <0.05),山梨醇质量浓度在-5℃处理1 h后显著上升(P <0.05),在-20℃处理1 h后显著下降(P <0.05)。(3)低温胁迫处理后,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 <0.05)。(4)松墨天牛4龄越冬...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下杧果叶片若干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从台湾省引进的 4个木亡果品种爱文、台农 1号、金煌、四季木亡果及我省本地土木亡在低温胁迫下叶片若干生理生化的变化 .结果表明 :木亡果受冻的临界低温因品种而异 ,为 - 2 - - 3℃ ,从台湾引进的 4个品种在 - 2℃经 6h即已受冻 .低温持续时间不同 ,木亡果受冻的临界低温也不同 ,本地土木亡 - 2℃经 18h与 - 3℃经 6h叶片的相对电渗率相同 .木亡果品种间耐寒性差异与叶片束缚水 /自由水比值以及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相关 ,土木亡上述诸项值均高于从台湾引进的 4个品种  相似文献   

4.
以3~4年生长林系列下属无性系油茶为材料,应用人工气候箱开展低温胁迫控制试验,模拟3组不同低温条件和持续时间(12℃、8℃、4℃,分别以3级、2级、1级、0级对应光强14h、2h、2h、6h为周期光暗交替处理84 h,对照平均温度18.3℃),观测油茶花蕾绽放情况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油茶花蕾绽放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少,落花落蕾率随温度降低反而增加.随着低温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断增加,MDA和Pro含量也随之增加,POD酶活性减少,SOD酶活性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始发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与出蛰活动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越冬代成虫主要集中在树干基部翘皮内,次年2月份越冬虫数明显低于12月份越冬虫数,当次年连续数日最低气温都在10℃以上时,越冬代成虫才能转移到悬铃木下层叶片。成虫通过24 h低温处理,-6℃、-7℃、-8℃、-9℃、-10℃下其平均死亡率分别为21.11%、34.44%、51.11%、78.89%、100.00%。  相似文献   

6.
杨桃耐寒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1-2002年对从台湾省引进的杨桃品种软枝种、马来种以及我省土种酸杨桃的耐寒性进行了研究,测定其在低温胁迫下的叶片相对电渗率、枝梢浸提液消光度以及叶片束缚水/自由水.结果表明:杨桃忍受低温的临界温度为-2至-3℃,且因品种而异;低温持续时间对临界低温也有影响.土种酸杨桃-3℃处理6h才受冻害,束缚水/自由水也较高,其耐寒性强于软枝种、马来种.  相似文献   

7.
低温胁迫下番荔枝叶片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从台湾省引进的细鳞种和粗鳞种番荔枝叶片在不同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来探讨番荔枝的耐寒性与能忍受的临界低温.结果表明:2个品种番荔枝忍受低温的临界温度为1℃;低温持续时间对临界低温有影响,细鳞种番荔枝于3℃处理18 h的相对电渗率与1℃处理6 h的相近;细鳞种番荔枝束缚水和自由水的比值、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粗鳞种番荔枝,其耐寒性略强于粗鳞种番荔枝.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龙须草田间越冬存活率、低温半致死温度、2 ℃和7 ℃下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保护酶活性的研究,探讨龙须草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12月至翌年1月刈割龙须草的安全越冬率不低于95%,显著高于11月刈割的;3~10 cm的刈割高度对龙须草越冬没有影响;龙须草叶片细胞膜相对电导率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低温半致死临界温度约为-3.5 ℃;与常温相比,叶绿素含量在7 ℃下变化不明显,2 ℃处理48 h后显著下降,减少了53.0%.2 ℃处理24 h的龙须草叶片POD和CAT活性最大,分别高于对照69.9%和90.3%%,而SOD活性变化不大.3种酶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大小顺序为CAT,POD,SOD.复温10 d后7 ℃低温时龙须草和对照无生长差异,2 ℃低温下的龙须草叶色发黄.  相似文献   

9.
以3~4年生长林系列下属无性系油茶为材料,应用人工气候箱开展低温胁迫控制试验,模拟3组不同低温条件和持续时间(12℃、8℃、4℃,分别以3级、2级、1级、0级对应光强14 h、2 h、2 h、6 h为周期光暗交替处理84 h,对照平均温度18.3℃),观测油茶花蕾绽放情况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油茶花蕾绽放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少,落花落蕾率随温度降低反而增加。随着低温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断增加,MDA和Pro含量也随之增加,POD酶活性减少,SOD酶活性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低温胁迫对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越冬卵发育和存活的影响,以便预测其发生范围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将栎黄枯叶蛾越冬卵在6个低温(-15,-20,-25,-30,-35和-40℃)条件下处理12,24和48h或在-30℃下处理不同时间(1,3,5,10,20,30,50d),每日观察卵的发育情况,统计卵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结果】低温胁迫强度和处理时间对栎黄枯叶蛾越冬卵的发育和存活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越冬卵的发育历期延长,存活率降低。越冬卵在-35℃低温下分别处理12,24和48h后,其发育历期显著长于其他处理。当温度≤-30℃时,无论处理时间长短,越冬卵的存活率均大幅度下降。越冬卵处理12,24和48h的致死中温度分别为-33.45,-32.08和-30.69℃,-30℃下致死中时间为19.63d。【结论】栎黄枯叶蛾越冬卵的抗寒性较强,大部分可以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1.
选用3个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半冬性小麦品种,在河南省21个试验点(北纬32°~36°)种植,研究了冬前积温(播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冬前壮苗叶龄指标的确定。结果表明:①冬前积温与产量存在二次回归关系,半冬性小麦品种的冬前积温在720℃时产量最高,表明此冬前积温下的播期是生产上的适宜播期。②半冬性小麦冬前长1片叶子所需要的积温随冬前积温增加(播期提早)而增加,河南冬前积温在450~860℃范围,长1片叶子所需要的积温在62~83℃范围内变化。③根据适宜冬前积温与出1片叶子所需积温推算,河南省冬前壮苗应处于七叶一心期,这种冬前壮苗既能充分利用冬前积温获得高产,又能保证半冬性小麦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2.
1995~1997年对8个柚品种的耐寒性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柚类忍受的临界低温为-3~-5℃,因品种而异.沙田柚、度尾蜜柚、泰国柚等在-3℃12h电渗率已达50%以上,而王官溪蜜柚、霞河蜜柚在-5℃12h电渗率才达52%,文旦柚、楚门文旦、坪山柚电渗率介于两类之间.但低温持续时间长,即使在-1℃(24h)王官溪蜜柚电渗率亦高达51%.柚叶片组织细胞结构紧密度、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物歧化酶活性、线粒体膜Na+-K+ATP酶活性、束缚水/自由水比值等与柚品种的耐寒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国林蛙人工池塘孵化与越冬技术。[方法]2005~2007年,在牡丹江自然保护区内挖人工池塘12个,分别设置不同水温进行林蛙孵化试验,计算孵化率和变态率;设置3个越冬池进行越冬试验,计算林蛙存活率。[结果]孵化池水温在10~12℃、12~14℃时的孵化率可达到97%以上,且明显高于其他温度下的孵化率;胚胎在8~20℃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发育,变态率达91%左右;越冬池放养密度为40只/m2左右,林蛙的越冬存活率可达95%。[结论]人工池塘孵化的最适温度是10~14℃,水深保持在2m左右;林蛙越冬的放养密度建议控制在40只/m2左右,并每月换水1次,水温控制在5℃左右。  相似文献   

14.
桂花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将3个桂花品种的叶片放在-10、-12、-14℃的温度条件下,持续处理时间分别为2、4和6 h。测定其相对电导率的大小和丙二醛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温度-10℃延续4 h和温度-14℃延续2 h,电导率增大到最大值,叶肉细胞膜选择透性完全被破坏,叶片明显受害;从而可知温度-10℃为受害临界温度。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明显,说明低温下氧化还原反应较微弱。  相似文献   

15.
极端温度处理白杨雌花芽培育三倍体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采用极端温度的物理方法处理毛新杨、银腺杨、银毛杨雌花芽 ,均可获得三倍体 .结果表明 :①雌花枝水培 1~ 5d期间是处理雌花芽的有效时期 ;②高温处理雌花芽检测出 10株三倍体 ,处理温度以 40 ,44℃有效 ,分别获得8株、2株三倍体 ,其中 40℃高温处理效果最佳 ;③低温处理雌花芽检测出 3株三倍体 ,4,- 2℃低温处理均有效果 ,分别获得 1株、2株三倍体 ,- 2℃处理效果较好 ;④处理时间分别为 :40℃高温处理水培 1~ 5d的花枝 3 ,5 ,7h ,44℃高温处理水培 2~ 4d的花枝 3h ;4℃低温处理水培 3d的花枝 2 4h ,- 2℃低温处理水培 2d的花枝 48h均有效 ;⑤所获三倍体植株在苗期具有巨大性和速生优势  相似文献   

16.
选用3个有代表性的弱春性小麦品种,在河南省18个试验点种植,研究了冬前积温(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及冬前壮苗叶龄指标的确定。结果表明,冬前积温与小麦产量存在二次回归关系,冬前积温在590℃时产量最高,表明此积温下的播期是河南省弱春性小麦的适宜播期。随冬前积温增加(播期提早),弱春性小麦冬前长1片叶子所需要积温增加,冬前积温350~770℃,长1片叶子所需要的积温在57~84℃。根据适宜冬前积温长1片叶子所需积温推算,河南省弱春性小麦冬前应处于六叶一心期,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冬前积温获得高产,又能保证弱春性小麦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山东省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2019-2020与2020-2021年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实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不同播期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泰科麦31品种小麦,日照时数在冬小麦出苗-开花阶段起重要作用,发育期天数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即在冬小麦出苗后日照越充足,苗情越好;抽穗期后日照条件差,对冬小麦灌浆速率起限制作用。(2)越冬过程的开始主要受日最高气温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越冬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则受日最低气温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3)适量的降水对冬小麦灌浆速率起促进作用。(4)各播期处理的冬小麦灌浆过程均符合 Logistic 生长规律,灌浆速率与各气象要素之间关系在不同播期的表现不同。(5)冬小麦千粒重受前期生长状况与越冬期积温、负积温影响,冬小麦越冬期低温持续时间短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提高;千粒重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新型耐低温沼气池的保温和产气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方沼气池传统越冬技术的研究与分析,设计了一种新型耐低温沼气池,并进行了一系列冬季产气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有保温层的沼气池比常规保温沼气池料液温度提高3℃左右,产气量提高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9.
低温诱导对星豹蛛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比较低温条件下星豹蛛的存活率以及明确温度诱导对低温条件下星豹蛛存活的影响,旨为探索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L.Koch)种群动态与低温的关系,可为分析星豹蛛种群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将雌雄星豹蛛成蛛分别置于人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低温处理(-4.0、-3.5、-3.0、-2.5、-2.0、-1.5、-1.0、-O.5和0℃,处理5min)和低温诱导(0、2、4、6和8℃,诱导2h)2项试验,而后置室温下2h,检查雌雄星豹蛛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在-4~0℃低温范围内,雌雄成蛛的存活率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上升,且相同低温和处理时间条件下,雄蛛的存活率显著高于雌蛛;在0—8℃诱导温度范围内,雌雄星豹蛛的存活率均呈抛物线变化,其中经4℃低温诱导的存活率均最高,且相同诱导温度和诱导时间条件下,雄蛛的存活率高于雌蛛。从而可知,雄性星豹蛛的耐寒性明显强于雌性星豹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