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中钾素的缺乏是制约水稻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选育耐低钾水稻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文章综述了水稻对低钾胁迫的适应机制以及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以期为水稻耐低钾研究及超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丽  刘清  黄志刚  彭春霞  杨毅  彭克勤 《作物研究》2011,25(3):202-204,208
以2个耐低钾基因型水稻N18,N19和1个低钾敏感型水稻N27为材料,在缺钾条件下,分析耐低钾基因型水稻籽粒在成熟期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施钾肥即缺钾条件下,耐低钾基因型水稻籽粒中总淀粉含量较低钾敏感型的略有增加,且直链淀粉含量占总淀粉含量的比例低于钾敏感型;耐低钾基因型水稻籽粒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较低钾敏感型的高,但是钾元素的含量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水稻耐低钾能力及其鉴定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稻栽培品种的耐低钾能力有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耐低钾能力强的品种在缺钾条件下,表现出稻株叶片的呼吸强度和根系的K~ 吸收Cmin较低的特点。据此,建立了鉴定水稻耐低钾能力的方法。该方法简便(省工、省力和省物)、可靠,经实践检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早籼品种瑰宝8号及其变异后代耐低钾水稻为材料,用20%PEG6000模拟干旱,对幼苗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测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模拟干旱胁迫下,耐低钾水稻幼苗具有相对较高的钾含量、钾素利用效率、生物量、水势、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相关分析表明,水稻幼苗钾含量和钾素利用效率与生物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水势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土培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对两个耐缺钾能力不同水稻品种的氮钾钠等营养特性及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耐低钾的81394具有生物量大但体内钾素含量低的遗传特性,在缺钾条件下,其生长及钾素积累都受到明显抑制,而供钾水平的变化对耐低钾品种辐简稻的影响不大。缺钾条件下,生育前期辐简稻钾素利用效率大于81394,但生育后期及供钾充足时相反。钾效率表现为辐简稻始终大于81394。低钾胁迫使水稻体内含氮量增大,N/K升高,养分比例失调,81394表现更为显著。缺钾促进水稻对钠的吸收,在辐简稻根系中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低钾胁迫对耐低钾基因型杂交水稻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钾胁迫对耐低钾基因型杂交水稻呼吸代谢的影响沈伟其,陈建荣(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宁波315101)关键词:杂交水稻;低钾胁迫;呼吸代谢EffectofPotassiumDeficientStressonRespiratoryMetabolism...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稻基因型地上部钾素累积和转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水培苗期筛选后选用对低钾胁迫抗性不同的9种水稻基因型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低钾胁迫减少水稻体内钾的累积量,增加体内钾的运转速率。不同钾处理间水稻地上部钾素累积量和同一处理内不同水稻基因型间吸钾能力在生育前期差异均较大,后期则相对较小。水稻体内钾累积与运转能力的基因型差异非常显著。与钾低效基因型相比,钾高效基因型低钾胁迫下苗期地上部钾素累积量较大,孕穗期上位叶和下位叶中钾含量均相对较高,上位叶、下位叶间钾含量的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8.
筛选鉴定耐不良土壤水稻品种,对提高本省大面积酸、盐、缺磷、缺钾等中低产田的水稻产量有重要意义。1983年承担全省水稻育种协作攻关的水稻品种资源鉴定和国际水稻研究所耐酸耐盐的水稻品种筛选。 1983年采取室内和田间相结合,区试和示范相结合鉴定土壤酸、盐、缺磷、缺钾不良因素,室内鉴定611个,田间鉴定293个品种(系),合计904个,田间区试,示范面积152亩。初步结果:1、水稻品种资源耐低磷、低钾鉴定,  相似文献   

9.
李敏 《北方水稻》2013,(4):18-21
试验以适合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栽培的水稻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低钾处理对水稻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耐低钾材料,通过实验分析认为:其中龙品04-582、龙花00-446、龙花99-062、龙花01-687、垦稻14、龙粳14、龙花01-107、龙交05-4076等8份材料对低钾胁迫适应性较强,生长后期龙花01-107、龙交05-4076产量结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外稻种资源在福建省的引进情况,并对引进水稻种质资源进行60多个农艺性状以及抗病虫性、抗逆境等特征特性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农艺性状特异(如大穗大粒品种)、抗病虫害、耐低磷、耐低钾和耐寒性强的种质资源。同时介绍了福建在水稻育种中利用国外稻种资源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11.
为了鉴定并筛选耐低钾的小麦品系,以小麦(花培3号×豫麦57)双单倍体(DH)群体(168个株系)为材料,测定低钾处理和对照(正常钾处理)下,不同株系的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整株干重、根冠比、根平均直径、根体积、根总表面积、总根长、根系活力、SOD活性、POD活性、钾浓度和钾累积量,分析其在低钾胁迫下的反应,综合评价不同品系的耐低钾性,筛选可用于评价耐低钾性的指标。结果表明,单一指标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小麦的耐低钾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各供试材料耐低钾性的综合评价值(D值),且D值可以直接反映各DH株系耐低钾能力的大小;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筛选出6个与小麦耐低钾性显著相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低钾耐性玉米自交系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288份玉米自交系在低钾土壤上种植,研究其对低钾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玉米不同基因型对低钾胁迫存在明显的差异,以耐性系数和症状率为指标将供试玉米自交系划分为不耐低钾,中耐低钾和耐低钾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以耐低钾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以普通玉米品种为对照,在2种施氮量、3种施钾量水平下对耐低钾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类玉米品种对施钾量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耐低钾品种在低量施钾水平下生长发育状况良好且产量较高,而不耐低钾品种只有在较高施钾量水平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在棉花苗期沙培盆栽条件下,以棉株生物量、吸钾量、钾利用指数及地上部干物质质量4项指标对38份棉花材料进行了耐低钾材料的评价与筛选。结果表明,各材料耐低钾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D5、D13、D37材料在低钾胁迫下表现干物质积累多、吸钾量高及钾利用指数高等特点,这3个材料在低钾环境下仍能很好地生长发育,属于耐低钾型材料;而D7、D16、D28、D35、D38等材料则表现恰恰相反,4指标综合表现较差,表明这些材料对土壤缺钾比较敏感,属于低钾敏感型材料。筛选出的耐低钾型材料将作为棉花耐低钾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也为开展棉花钾营养高效机理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和数据。  相似文献   

15.
以27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低钾、中钾和高钾3种施钾水平下.不同水稻品种的分蘖教、乳熟期的SPAD值。根据这些品种对施钾反应的敏感程度,按快速聚类法对27个不同水稻品种进行了系统分类。结果表明:施钾对水稻上述指标均有较大的影响,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对施钾反应的敏感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27个供试水稻品种对施钾反应的差异最终可将其分为钾素敏感型、施钾反应中间型和钾素钝感型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经水培苗期筛选后选用对低钾胁迫抗性不同的 9种水稻基因型进行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 ,低钾胁迫减少水稻体内钾的累积量 ,增加体内钾的运转速率。不同钾处理间水稻地上部钾素累积量和同一处理内不同水稻基因型间吸钾能力在生育前期差异均较大 ,后期则相对较小。水稻体内钾累积与运转能力的基因型差异非常显著。与钾低效基因型相比 ,钾高效基因型低钾胁迫下苗期地上部钾素累积量较大 ,孕穗期上位叶和下位叶中钾含量均相对较高 ,上位叶、下位叶间钾含量的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17.
水稻籽粒钾和蛋白质含量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对低钾胁迫敏感程度不同的3种水稻基因型进行田间试验, 以研究水稻籽粒中钾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低钾胁迫降低水稻籽粒中钾含量和粗蛋白含量,谷壳中钾含量高于米粒中钾含量,米粒中钾含量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钾高效基因型在低钾胁迫下谷壳和米粒中具有较高的钾相对含量,其米粒中的粗蛋白相对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低钾胁迫下耐低钾、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不同部位钾、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钾胁迫降低各部位钾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不耐低钾玉米相比,耐低钾玉米植株钾含量降幅较大,降幅由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至根系依次减小;上部叶、中部叶及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幅较大,下部叶可溶性蛋白含量降幅较小;上部叶、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下降,中部叶、下部叶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低钾胁迫下不耐低钾玉米中部叶片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相反,耐低钾玉米根系钾含量与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9.
低钾胁迫对玉米自交系苗期部分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耐低钾玉米自交系在光合特性上的耐低钾机制。玉米自交系种子A(不耐低钾)和B(耐低钾),用3个不同钾离子浓度(5、100、1 000 μmol/L)进行液体培养,4周时将苗转入培养桶中,连续培养50 d。测定其光合速率、荧光效率、PEP羧化酶(PEPase)、ATP酶(ATPase)。结果表明,低钾条件下,自交系B的光合速率、PEPase、ATPase活性显著高于自交系A,荧光效率彼此无显著性差异。因此,低钾条件下,光能转化效率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耐低钾自交系通过提高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而提高光合作用,从而适应低钾逆境。  相似文献   

20.
低钾条件下玉米自交系光合特性和根部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李娜  曹敏建 《玉米科学》2004,12(4):057-059
以耐低钾与不耐低钾的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它们在光合特性和根部性状上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钾条件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都明显高于不耐低钾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