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直接相关。从线粒体基因结构及其表达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阐述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今后的有关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玻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系微量花粉的成因及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代汶 《作物研究》1997,11(2):17-21
甘蓝型油菜玻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系产生微粉与细胞质不育性、细胞核中存在可育基因有关。用基因型中不含可育基因的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湘油91S”作它的保持系,可消除微粉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油菜雄性不育及其不稳定性的分子机理和运用基因转导法创造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对油菜雄性不育性的分子机理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甘兰型油菜(Brassica napus var.Oleifera)的雄性不育性,是杂交优势育种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索与育性有关的花器官形态解剖指标及其遗传变异规律,用以指导“三系”选育实践。初步阐明:(1)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停止时期明显不同。(2)花瓣宽度、花药长度和♀/♂值等三个性状与育性恢复基因密切连锁,是判断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测交后代育性变异的主要形态指标。(3)因此,根据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测交F_1花器官形态的表现型,可以推测测交品种核基因的显隐性程度及其恢、保特性。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属间体细胞杂种雄性不育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新疆野生油菜体细胞杂交产生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NO CMS和NSa CMS。用隐性核不育材料的保持系,波里马CMS和陕2A CMS的保持系,波里马CMS和陕2A CMS的恢复系对NO CMS和NSa,CMS测交,结果表明,NO CMS和NSa CMS是恢保关系明显不同于陕2A CMS和波里马CMS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NO和NSa可育自交后代育性表现3(可育):1(不育)分离,初步认为不育性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6.
白菜型油菜品种、自交系与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回交至BC2F1,再用南方白菜型油菜自交系与BC2F1测交,花期研究测交后代育性变化规律及定株定时观察白菜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与29A、广丰A、阿油A三种白菜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育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6个测交后代中,雄性不育的占23.1%,恢复可育的占7.7%,介于两者之间或育性分离的占69.2%.在南方白莱型油菜中发现能完全恢复育性的自交系。白菜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不育性较其他三种不育材料稳定.可为油蔬两用的南方白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提供新的不育源。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类型、不育特征、遗传特性及其近年来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NCa雄性不育系不育类型及育性遗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7个不同的NCa雄性不育系套袋自交,平均结角率为0.68%,平均亲和指数为0.008;在开放授粉条件下平均结角率86.29%,平均亲和指数11.69。用50个来源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同时测定Pol雄性不育系、NCa雄性不育系、nap雄性不育系,结果表明NCa雄性不育系与Pol雄性不育系和nap雄性不育系之间的恢保关系差异明显。根据NCa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初步认为NCa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为1对恢复基因。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胞核雄性不育材料117A是不同于显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的一种新的不育类型。它的不育性是受两对具有相同作用的重叠性基因控制。此种材料恢复源广,转育新的不育系也较容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油菜雄性不育 -恢复体系中转基因的遗传分析 ,表明所获得的转基因品系都是单拷贝插入 ,引起雄性不育的基因和恢复雄性可育的基因插入到不同染色体上 ,与理论分析相符。这些定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转基因为建立油菜染色体连锁图提供了新的标记。  相似文献   

11.
徐一兰  唐海明  官春云 《作物研究》2006,20(Z1):446-452
综述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类型、不育特征、遗传特性及其近年来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授粉控制系统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关键一环。其中,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CMS)是目前较理想的授粉控制系统之一,创制新型的授粉系统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芥菜型油菜莫利(M. arvensis)CMS是印度Prakash等人于1998年创造的一个新型油菜细胞质系统,该系统不育系育性彻底稳定,无不良胞质副效应,目前在印度已应用于芥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本文综述了该不育系统的创制、雄性不育基因研究、恢复基因分子标记开发,以及该系统在芥菜型油菜育种上的应用,旨在为油菜杂交种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芸薹属植物作为十字花科经济价值最大的属种,不仅包含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等油料作物,而且还包括白菜、甘蓝、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作为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芸薹属植物杂交育种提供了简单、高效的制种途径。近年来,在油菜中已经发现和报道的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类型已有十余种,很多不育胞质的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目前,对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基因的研究工作、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和胞质类型的分类研究都有一定的进展。本文主要对油菜不同胞质类型的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及应用和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测序技术的发展,对不同胞质类型的分类和不育机理的研究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4.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及恢复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菜来说,细胞质雄性不育决定于线粒体基因组中的不育基因,质、核基因间的互作表现在核育性恢复基因对质不育基因的表达调控上,那种认为油菜CMS的产生是简单的质核不配套、不协调的结果而完全忽略线粒体基因组中不育基因的存在与作用是不科学的。油菜CMS的产生是线粒体基因组DNA发生重排造成的,已知油菜线粒体不育基因主要有orf224、orf138|orf125、orf263、orf193、orf222等,这些基因通常与atp6、atp8或atp9等线粒体功能基因嵌合共转录,但这些基因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油菜pol CMS、nap CMS和ogu CMS的育性恢复基因不直接对不育基因的转录产生作用,而表现为转录后或翻译水平上的调控,使得不育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而恢复CMS的育性。今后一段时间油菜CMS相关研究重点在于分析不育基因的结构特征与来源,在此基础上阐述不育基因的作用机理以及育性恢复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根据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编码的PPR(pentatricopeptide repeat)蛋白的特点,结合拟南芥PPR基因簇相似序列,扩增油菜野芥细胞质雄性不育(Nsa CMS) 基因组DNA,筛选出一对简并引物,在Nsa不育系育性恢复后的可育材料和野芥亲本中可以同时扩增出符合预期的片段。片段长度为309bp,与萝卜CMS恢复基因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为69%,与拟南芥1号染色体臂上PPR基因簇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大于70%,与含波里马(Pol)CMS恢复基因的白菜型油菜相关序列一致性达85%。该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两个相邻排列的PPR基序,可作为Nsa CMS育性恢复基因的候选片段。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从传统育种向以基因(或基因组)信息为依据的分子育种转型,研究油菜功能基因组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异源四倍体油菜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油菜雄性不育、产量、品质和养分代谢等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研究结果,并针对我国油菜功能基因组研究和生产育种现状,提出推进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应用于育种体系,培育我国自主的高效型油菜重大品种的有关建议,以增强我国生物技术育种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简称萝卜质不育系)的主要问题是油菜中缺乏恢复基因,低温下油菜核控制的萝卜叶绿体退色。Pelletter等(1983)通过原生质体融合从该细胞质中除去萝卜叶绿体,得到了正常绿色的雄性不育系。本研究试图使萝卜和油菜间产生杂交重组,解决上述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悦  曹嘉颖 《杂粮作物》1998,18(4):9-12
研究了高粱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育性恢复情况和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方式。结果表明,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育性恢复受不同的显性主效单基因控制,任何一对显性主效单基因都不能同时恢复2个或2个以上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育性。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新材料RM5637A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不育系RM5637A与Polima CMS和陕2A CMS的保持系,恢复系和核不育两型系以及116份国内外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作杂交试验。结果表明,RM5637A不育系是不同于Polima CMS和陕2A CMS及核不育两型系遗传背景的另一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不育性除受胞质不育基因控制外还受3对独立遗传并具有相同作用的重叠隐性基因控制,恢复源十分广泛,现有甘蓝型油菜中约有73.3%的品种(系)均为其恢复系。  相似文献   

20.
1.以墙生二行芥(Diplotaxis muralis)做母本,以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雪油菜(商品油菜)做父本杂交,再以雪油菜连续回交,从而育成了具有D.mu-ralis的细胞质,雪油菜细胞核的雄性不育系。 2.本不育系的形态特征与雪油菜相似,而花器有所不同:仅有两个蜜腺,花瓣窄小,花丝短,花药顶端发尖,花粉粒数极少。雌蕊的形态和机能均为正常。 3.在本不育系统中,可以看到两类雄性不育植株。一类是花药不开裂的完全雄性不育类型(MS),一类是能散出少量花粉的半不育类型(PMS)。为了获得全部为MS系统,从商品雪油菜自交后代中,以及自雪油菜与PMS的杂交后代中选出了两个保持系,做父本使用,从而制成了完全雄性不育系。 4.雪油菜(毋本)×PMS的后代,所有的花药都是正常的,含有大量的花粉。 5.本系统同具有A染色体组(B.campestris)的很多商品品种杂交的F_1代有的可以恢复育性,表示有恢复基因存在。可以认为本雄性不育系是受B.campestris细胞核、D.muralis细胞质控制的。 6.若把保持能力做为保持系固定下来的话,由于它本身的自交不亲和性,会使种子结实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