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了赤霉灵在不同地区和小麦不同时期施用的试验结果,表明赤霉灵在不同地区的防病增产效果一致好于多菌灵,生态适应性比多菌灵强;有效施药时期明显长于多菌灵,是适合南方上麦赤霉病的一种理想农药。  相似文献   

2.
赤霉灵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增强植株抗病性和杀菌相结合的方法生产的新配方赤霉灵 ,能有效地防治赤霉病 ,增加产量。与多菌灵相比 ,其防效好 ,施用时段宽 ,不存在品种互作效应。同时能促进受精 ,增加结实粒数。其作用机制是 :杀菌、增强剑叶和颖片的 SOD活性、延缓剑叶和颖片衰老  相似文献   

3.
张睿  李素绵 《麦类作物》1999,19(2):45-48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覆膜后,各主要生育时期生长发育进程发生显著变化,整个生育期持续天数较露地小麦缩短4 ̄24d,成穗数增加62.70 ̄98.25万/hm^2,穗粒数增加2.1 ̄4.1粒,千粒重降低2.0 ̄3.1g,增产248.4 ̄1913.4kg/hm^2,增产幅度为4.1% ̄40.8%。成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是地膜小麦超常增产的主要原因,粒重的高低是决定地膜小麦增产潜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覆膜后,各主要生育时期生长发育进程发生显著变化,整个生育期持续天数较露地小麦缩短 4~24 d,成穗数增加 62.70~98.25 万/hm 2,穗粒数增加 2.1~4.1 粒,千粒重降低2.0~3.1 g,增产 248.4~1 913.4 kg/hm 2,增产幅度为 4.1% ~40.8% 。成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是地膜小麦超常增产的主要原因,粒重的高低是决定地膜小麦增产潜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测硬粒小麦与玉米杂交力的变异情况,将两套硬粒小麦材料和硬粒小麦品种Lang-don的一套D组染色体代换系与玉米杂交,然后将分蘖分开,进行液体培养,并进行2,4-D或硝酸银处理(即给分蘖培养液中加入2,4-D或硝酸银)。结果表明,硝酸银使25个硬粒小麦育种系×玉米的胚形成百分率由1.4%提高到了2.8%。在32个硬粒小麦材料(高代品系和品种)与玉米的杂交中,加入硝酸银后的胚形成频率为0~15.8%;其中有7个基因型的胚形成频率高于6.0%,这与它们的系谱有关。一套染色体代换系与玉米杂交后,其胚形成频率为0.4%~58.1%,其中具有1D、3D、4D和7D染色体代换系的胚形成频率较高。这些结果表明:①给2,4-D处理液中加入硝酸银可以提高平均胚形成频率,但总体看来对硬粒小麦种子和胚的发育无明显效应;②将有些D组染色体转入硬粒小麦遗传背景后能够提高其杂交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系)鉴定结果叶定生,张绍南,张秋英(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小麦赤霉病是中国南方麦区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时产量锐减,粮食不能为人、畜食用。近年来,小麦赤霉病有扩展和蔓延的趋势。根据多年来经验,选育和推广抗小麦赤霉...  相似文献   

7.
平衡施肥对麦棉套种小麦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麦区棉两熟种植小麦平衡施肥,增加了小麦的有效穗粒、穗粒数、千粒重,从而提高了小麦量水平,小麦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24.3-56.8%;施肥能显著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其效率与施入化肥养分总量之间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施肥处理每毫米水在每公顷土地上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小麦1.9886-4.2656kg。麦棉两熟小麦最佳施肥量为377.12-389.15kg/hm^2,N:P2O5:K2O=1:0.5:0.  相似文献   

8.
于小麦拔节期喷施1.8-7.2g/L“ZnMnBMo”配方微肥,能有效地增加剑叶面积,干重,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产物积累和籽粒灌浆;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其中以喷施5.4g/L处理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普通小麦品质及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普通小麦5个农艺性状及4个品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和性状相关分析,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和株高的优势最大,分别为11.11%和10.34%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的优势最小,分别为-8.60%和-4.23%,性状相关分析表明:穗粒数和单穗粒重与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及干,湿面筋含量等4个品质性状间有不同程度的负相关4个品质性状间均为显著或不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小麦赤霉病菌的传染圈及其病原性萱场元美小麦赤霉病是由几种赤霉属菌及Monographellanivalis(不完全世代:Microolochiumnivale)引起的空气传染性穗部病害,该病是导致谷粒品质和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这些病原菌产生的霉...  相似文献   

11.
MFB多功能抗旱剂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期叶面喷施MFB多功能抗旱剂可使小麦产量提高6.8%-22.9%,平均增产达13.95%,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喷施MFB多功能抗旱剂还可改善小麦籽粒营养品质,与对照相比,小麦粗蛋白含量、面筋含量和赖氨酸含量分别增加0.98、3.77和0.07个百分点。小麦增产的原因是喷施MFB多功能抗旱剂可使小麦千粒重、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并使小麦抗逆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分蘖抑制剂抑特(主要成分为2,4-D和DNP)在稻麦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分蘖前期施用,能抑制分蘖产生,加速小分蘖消亡,使水稻品种化四明单穴有效穗数比对照下降14.4%,使两系杂交小麦组合E优102比对照下降49.1%;在两用浅不育型小麦雄性不育系ES-14分蘖后期施用,能减少小分蘖成穗,提高不育穗率。抑特除减少分蘖外,还能降低株高8~12cm,提前孕穗1~2d,井增加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13.
1992-199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两系杂交小麦E优102在湘西册区10月上、中间播种,稻田实行免耕栽培,中、后期注重赤霉病防治,比常规良种小麦增产57.7%,增值52.2%。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黄淮麦区的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材料,研究了国内外32个小麦材料在黄淮麦区的抗赤霉扩展特性及农艺性状。结果表明,32个材料人工接种均发病,但材料间发:病程度差异很大:其中高抗类型6个,中抗类型12个,中感类型9个,感病类型5个。通过对供试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与抗赤霉扩展特性进行了相关分析,株高、穗长、穗密度等农艺性状与小麦抗赤霉扩展特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车京玉 《麦类作物》1999,19(1):25-27
本试验通过对6个杂交小麦(其中3个是CHA杂交小麦,3个是相对应的T型杂交小麦)的小区产量及千粒重,株穗数,主穗粒数,株高等性状的超标优势分析,结果表明,CHA杂交小麦的小区产量及各性状的优势与T型杂交小麦的优势相比,小区产量平均优势增加2.90%,千粒重增加8.30%,株穗数增加2.43%,主穗粒数增加0.80%,株高平均优势降低8.70%,这给化学杂交小麦的利用带来了有利的条件,不同密度试验结  相似文献   

16.
1993-1994年度小麦生长季节在两个地点对新育成的小麦品系(福繁11,福绵2号,福太2号,86-5,晋914435,586,系6)进行了品比试验,对照品种为晋麦2148。结果:两点平均,参试品系产量水平为144.7-204.1kg。福太2号和586比对照减产11.4%和11.7%;86-5比对照增产2.5%,其余4个品系比照增产1.4-4.5%。多数品系有效穗和穗粒数比对照略多或相仿,千粒重有  相似文献   

17.
对轻度和中度感赤霉病的小麦籽粒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含量等方面的变化。变化较为显著的是,在轻度感病小麦中,还原糖增加24%,非淀粉性脂肪增加5%,纤维素减少17%,半纤维素减少20%。在中度感病小麦中,蛋白质增加6%,总糖增加26%,还原糖增加14%,非淀粉性脂肪增加20%,淀粉性脂肪增加8%,表观和总直链淀粉减少11%-20%,纤维素减少43%。半纤维减少37%,而且。在中国  相似文献   

18.
无毒化学去雄剂PCZ在小麦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无毒化学到雄剂PCZ的两种剂型PCZ-2和PCZ-4,于小麦主茎旗叶抽出1/2时以4个不同浓度叶面喷施。小麦自交结实率低于10%、异交结实率高于50%的深度和剂量:PCZ-2的浓度为0.5%,每有效穗用量为0.4、0.6和0.8ml以及浓度为0.6%。用量0.4ml;PCZ-4的浓度为0.5%,用量0.6ml。2品种3个施用时期的试验表明,两剂型的最佳施药时期皆为主茎旗叶抽出1/2时,不同品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麦穗粒数及多粒种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小麦品种穗粒数的分布、变化和近年来多粒种质资源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总结。我国小麦穗粒数平均为32.5粒,70%的品种在25-40粒之间。穗粒数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分布。总的趋势是南多北少,东低西高。不同时期穗粒水平不一样,80年代全国穗粒数平均为36.3粒,较50年代增加了约6粒,增长了19%。多粒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多粒源有国内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和小麦近缘种属材料等,其中国外品种比例较大。阿勃、阿夫、欧柔、亥恩·亥德和郑引l号等我国著名的矮源、大粒源、抗病源也是重要的多粒源。本文从我国小麦品种穗粒数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多粒育种宜在现有水平上增加3-4粒的穗粒指标及今后多粒种质鉴定、创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用MS增抗剂拌种,对旱地冬小麦具有抗旱保苗、促根增蘖、增穗增粒、增加粒重等多种效应。使用MS增抗剂拌种后,单株次生根条数较对照增加20%;0-20cm土层根量较对照增加57.2%;20-40cm土层根量增加263.6%;株高、单株叶面积、单株干重分别较对照增加4.6%、7.2%、16.9%;成穗大分蘖数、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较对照增加18.5%、9.6%、5.3%、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