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牙鲆养殖技术的开发70年代初始于日本,8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我国,70年代末开始牙鲆苗种生产研究,90年代开始牙鲆养殖发展迅速,北方地区,山东的荣成、威海、烟台、青岛等地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生产,尤其是山东荣成市率先在国内陆地上进行了牙鲆工厂化养殖,并获得了成功;南方地区,国内至今尚未见到有关牙鲆工厂化养殖的报道。本文仅就2002年10月至2003年5月在北暮生态海水养殖场进行的牙鲆南移工厂化养殖试验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牙鲆养殖     
《科学养鱼》2001,(11):54-55
牙鲆,我国俗称比目鱼、牙片、偏口,是冷水性、底栖肉食性经济鱼类,也是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它具有个体大、肉质细嫩、脂满味美、易消化等特点;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D;同时牙鲆又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洄游性小、回归性强的特点。我国牙鲆人工繁殖的研究始于1959年,但进入90年代才开始进行牙鲆人工养殖。1992年以后牙鲆人工养殖发展迅速,山东荣成、威海、蓬莱等地大规模进行工厂化养殖,河北、辽宁等地也在积极发展牙鲆养殖,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牙鲆Para…  相似文献   

3.
牙鲆俗称比目鱼、牙片、偏口,是冷水性、底栖肉食性高级珍贵的经济鱼类,也是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目前山东荣成、威海等地、河北秦皇岛、唐山等地、辽宁的大连、盘锦等地都已大规模进行工厂化养殖及网箱养殖,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牙鲆苗种的生产也不断发展,但很少能够利用简易育苗设施大规模生产苗种.笔者今年在天津汉沽海珍品育苗中心利用普通牙鲆养成车间,使用2.5kg牙鲆受精卵生产出123万尾6cm以上的牙鲆商品苗.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之一大规模工厂化牙鲆育苗技术 牙鲆俗称比目鱼、牙片、偏口,是冷水性、底栖肉食性高级珍贵的经济鱼类,也是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目前山东荣成、威海等地、河北秦皇岛、唐山等地、辽宁的大连、盘锦等地都已大规模进行工厂化养殖及网箱养殖,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牙鲆苗种的生产也不断发展,但很少能够利用简易育苗设施大规模生产苗种。笔者今年在天津汉沽海珍品育苗中心利用普通牙鲆养成车间,使用2.5kg牙鲆受精卵生产出123万尾6cm以上的牙鲆商品苗。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l、育苗设施…  相似文献   

5.
牙鲆俗称牙片、偏口、比目鱼,我国产褐牙鲆,属冷温性底栖肉食性鱼类,其适盐范围广,生长速度快,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饵料来源容易,是北方地区优良的鱼类养殖品种。牙鲆养殖方式有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及土池养殖三种模式。土池养殖在山东、辽宁均有成功报道,以山东烟台市牟平区养殖面积最大。2004年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渤海资源增殖站进行了褐牙鲆土池养殖技术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投放鱼种4220尾,平均体长13.4cm,平均体重32.4g,经过5个月的养殖,出池1537尾,平均体长25.8cm,平均体重351g,其中最大个体长33.4cm,重735g,总产量538kg,共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过量捕捞和环境污染造成牙鲆产量大幅度下降,市场供不应求,牙鲆养殖潜力极大.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现状,对滨海地下水进行了检测,取得了第一手资料,然后对工厂化牙鲆养殖进行了实验,如:地下水养殖池与净化地下水养殖池对比、纯净化地下水养殖池与自然海水混合净化地下水养殖池对比、牙鲆放养密度对比等试验,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工厂化养殖,积累了经验,对今后滨海工厂化牙鲆养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牙鲆(图见彩中插2)在我国俗称牙片、左口、比目鱼。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养殖牙鲆,并发展迅速,特别在北方山东、河北、辽宁室内工厂化养殖面积非常大,养殖技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但在北方海面网箱养殖越冬及渡夏极为困难(因为北方沿海水温冬低夏高),故网箱养殖技术较薄弱。  相似文献   

8.
牙鲆养殖新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夏海敬  袁莉 《齐鲁渔业》2000,17(4):23-24
褐牙鲆(Paralichthys  clivaceus)为大型名贵鱼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我国黄渤海均产之。威海市于90年代初开始牙鲆工厂化养殖,近两年又开始海上网箱养殖,这两种生产方式各有优缺点,为此我们采用“两头在外,室内越冬”的牙鲆土池养殖新方法,经3年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材料 本项目选址于威海市北海水产养殖开发公司对虾养殖场(威海市双岛港西岸)。 1997~1998年、1998~1999年分别利用面积为50、60亩的两个沙质池塘进行室外培育,池塘…  相似文献   

9.
牙鲆是河北省海水鱼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品种,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牙鲆用饵料(生鲜饵料、配合饵料)价格不断上涨,使养殖成本增加.再加上近年来多宝鱼(大菱鲆)事件的影响,使得牙鲆鱼价低迷.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投喂饵料,在管理上减少经济性损耗,提高养殖成活率将是目前养殖牙鲆解困的有效方法.笔者根据多年来在河北省沿海各工厂化养殖牙鲆现场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和饵料试验,参阅国内外科技文献,就选择适合牙鲆养殖用饵料的方法和投喂管理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牙鲆人工育苗技术的日臻完善,为牙鲆养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连云港市牙鲆工厂化养殖发展较快,但自然海域网箱养殖进展缓慢。为了弄清楚连云港海域几乎常年水质浑浊的条件发展牙鲆网箱养殖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我们曾引进了14cm规格的1250尾牙鲆鱼苗进行网箱试养,当年获得成功;随后承担了市科技局下达的“网箱养殖牙鲆试验”课题,项目实施1年,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经济效益显著,现将网箱养殖试验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韩国的牙鲆养殖是从上世纪80年中期开始逐步扩大起来的。韩国为了发展牙鲆养殖事业,于1985年先从日本引进牙鲆苗种开始的,接着韩国的济州大学海洋资源研究所和民间企业合作,研究成功苗种生产后而正式开始了牙鲆养殖生产。其后,随着新加入养殖者的增加和饲养技术的提高,韩国的牙鲆养殖生产量逐年增加起来。  相似文献   

12.
丁爱侠 《科学养鱼》2007,(12):26-26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emminck et Schlegel)俗称比目鱼,属鲽形目、鲆科、牙鲆属,为冷水性底栖鱼类。牙鲆生长温度2~32℃,适温范围8~25℃。牙鲆味道鲜美,市场价格高,销路广,逐渐成为名贵的重要海水养殖品种之一。我国的辽宁、河北、山东等省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牙鲆养殖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益。近年来,南方各省市纷纷从北方引进苗种,或通过本地牙鲆人工育苗获得苗种进行养殖,已经形成热门的养殖优势品种。但是,由于南方夏季温度比较高,牙鲆又是低温品种,一般认为水温23℃摄食减少,水温达30℃有的成鱼开始死亡。如果夏季表层水温超过30℃,生活区域水温超过28℃,就不能保证冷水性鱼的生活栖息。所以,牙鲆安全渡夏的问题制约了其在南方养殖的发展。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养殖经验,将在南方养殖牙鲆安全渡夏技术介绍给广大养殖户。  相似文献   

13.
牙鲆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养殖对象的逐年筛选,牙鲆鱼以其生长快、食性杂、适应广及活动少等优点,被北方养殖单位确定为工厂化养殖的首选对象。我国现有的工厂化养鱼厂,多采用开放式循环流水生产,在水的处理上属初级阶段。在冬季为保证鱼类正常生长,一般采用锅炉升温加热,耗热量大,对水的前处理过于简单,造成成本高、产出低、效益差。目前虽也采取了回水循环,但由于工艺不完善,冬热消耗过大,生产效果不甚明显。荣成市寻山渔业公司养鱼场经三年多的探索,采用自然水温进行牙鲆鱼工厂化养殖模式,取得了鱼的生长速度略高而成活率略…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池塘养殖牙鲆从小规模尝试到成一定规模发展已逐步试验成功,现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实践经验将池塘养殖牙鲆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选址池塘养殖牙鲆的选址比工厂化养殖牙鲆选址相对容易些,但也有一些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地下水养殖池与净化地下水养殖池对比、纯净化地下水养殖池与自然海水混合净化地下水养殖池对比,牙鲆放养密度对比等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工厂化养殖和滨海工厂化牙鲆养殖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牙鲆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迄今为止,牙鲆的人工养殖主要有工厂化养殖和刚兴起的网箱养殖两种方式,且一次性投资成本大,资金回收速度慢,又受海区条件的限制,不易在群众中大力推广。1996、1997两年,我们进行了牙鲆池塘养殖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牙鲆工厂化养殖及网箱养殖的日益发展,牙鲆的养殖数量及规模均日益增大,同时,牙鲆苗种的生产也不断增大,对于养殖和苗种生产者来说,苗种的运输是重要的一环,许多时候由于运输不当而受到严重损失.笔者今年在天津汉沽育出牙鲆商品苗123万尾,在售苗期间其运输时间由2小时~26小时不等.笔者在多次试验并大规模实践运输的基础上总结出几点非常安全可行的运输方法,供广大牙鲆养殖者及苗种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养殖牙鲆淋巴囊肿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杰 《河北渔业》2005,(4):39-40
近年来,我国工厂化养殖牙鲆鱼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病害也日趋增多。2004年天津市病害测报中淋巴囊肿病是牙鲆鱼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是牙鲆工厂化养殖的高发病,我市测报牙鲆淋巴囊肿病发病面积1246m^3,累计发病率13.76%,经济损失逾百万元。牙鲆淋巴囊肿病可导致工厂化养殖大面积暴发流行,感染率高,损失惨重,因此加强病害综合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人工养殖在英、日、韩等国已经研究多年,并获得成功的养殖经验。我国的牙鲆养殖主要是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目前山东省、河北省和辽宁省都有较大规模的工厂化养殖场。但是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的一次性投资成本大,资金回收速度慢,还受海区条件的  相似文献   

20.
对牙鲆的工厂化养殖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其关键控制点,即水质、苗种、饲料、病害防治和运输与暂养,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使各关键控制点处于人为控制之下,从而确定其养殖期间日常管理的操作规程,建立了牙鲆工厂化养殖的HACCP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