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以稻壳和木质剩余物为主要原料制备复合板,并进行2h吸水厚度膨胀率的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讨论密度、芯层比例、表层施胶量、芯层施胶量、固化剂用量、热压温度、热压压力和热压时间对复合板2 h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影响。在实验研究范围内,除热压时间外,其他因素对复合板2h吸水厚度膨胀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择优选择制备工艺,可在低成本的条件下,降低复合板的2h吸水厚度膨胀率。  相似文献   

2.
影响杨木复合板物理力学性能的主要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正交试验方案,初步讨论了11个结构和工艺因子与杨木复合板静曲强度、内结合强度、吸水厚度膨胀率、握钉力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工艺因子水平搭配合理的情况下,板子密度、表层刨花厚度、表芯层刨花比、芯层普通刨花与碎单板比是影响强度指标的主要因子,表层刨花施胶量、芯层刨花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对板子的力学强度也有较大影响,其它因子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3.
改性UF麦秸均质刨花板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洋  华毓坤 《林产工业》2001,28(6):15-18
通过试验确定了麦秸均质刨花板的主要工艺参数。其结果表明:10mm厚麦秸均质刨花板的较优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50℃、热压时间8min、表层麦秸刨花的施胶量为10%、芯层麦秸刨花的施胶量为8%、板密度0.75g/cm3、表芯层刨花比例为3:7。按照以上工艺条件压制的麦秸均质刨花板性能已达到均质刨花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以松子壳和杨木刨花为主要原料制备复合板,并对其进行内结合强度的测试,以探讨制造工艺对复合板内结合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杨木刨花与松子壳的原料比例为50∶50、施胶量为5%、热压温度为190℃、热压时间为20 min时,可获得内结合强度良好的松子壳杨木刨花复合板。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设计,以松子壳和杨木刨花为主要原料制备复合板,并对其进行握钉力的测试,探讨工艺参数对复合板握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杨木刨花与松子壳的原料比例为50∶50、施胶量为5%、热压温度190℃、热压时间为20 min时,可获得握钉力良好的松子壳-杨木刨花复合板。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热压法对废弃纺织物和木刨花制备复合人造板相关工艺进行了试验,并讨论了各因素对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废弃纺织物和木刨花制备人造板在工艺上是可行的。制造复合板的较优参数:纺织纤维形态为碎布条或絮状纤维、刨花/碎布条配比为7∶3、施胶量为12%、密度0.7 g/cm3,最优配比制备的板材其物理力学性能都已达到GB/T4897.2-2003要求。  相似文献   

7.
纯稻壳板制造工艺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稻壳资源,以纯稻壳为原料,改性酚醛树脂为胶黏剂,研究了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单位压力以及施胶量对稻壳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板的内结合强度、静曲强度与弹性模量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单位压力的增加而增加,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甲醛释放量相应减低;随着施胶量的增加,内结合强度、静曲强度与弹性模量、甲醛释放量随之增加,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相应降低。当热压温度采用150℃、热压时间72 s/mm、单位压力1.2 MPa、施胶量为绝干稻壳质量的20%,设计密度0.85 g/cm~3时,10 mm厚稻壳板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达到P6型刨花板要求,甲醛释放量满足GB18580—2017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热压工艺对定向刨花-单板复合集装箱底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施胶量、热压压力、热压时间,研究定向刨花(Oriented Strand)作芯层、单板作面层的一次热压复合制造集装箱底板的热压工艺,以及底板的密度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当刨花的施胶量(MDI)为8%时,在与刨花接触的单板上不涂胶、涂MDI及涂WD型酚醛胶,对整块板的静曲强度的差异不大;(2)WD型PF胶适合作为一次复合热压工艺的单板间用胶黏剂;(3)延长卸压时间,可以减小板的回弹,理想的热压时间为27min;(4)复合集装箱底板的芯层密度对底板的静曲强度起决定性作用,当芯层密度低时,其破坏形式均表现为剪切破坏;(5)按3-D工艺压出的板的力学性能超过传统的克隆集装箱胶合板底板,可以作为集装箱底板使用。  相似文献   

9.
稻草-木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飞  周定国 《林产工业》2005,32(2):21-25
将稻草与木纤维均混后制板,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探讨原料配比、施胶量、板密度及热压工艺等因子对复合板性能的影响,并简单分析了此种板材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热压温度160℃,热压时间30s/mm,稻草施胶量6%(MDI)、木纤维施胶量11%(UF),密度不小于0.85g/cm3,木纤维与稻草的配比小于3:7时板的各项性能完全达到GB/T11718-1999的要求。生产草木复合板能有效提高稻草板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确定了芦苇碎料—木纤维复合板的主要工艺参数。其结果表明:14 mm复合板的较优工艺参数为:木纤维比例30%,木纤维施UF胶、施胶量12%,芦苇碎料施MDI胶、施胶量5%,热压时间7 min,热压温度170℃。按照以上工艺条件压制的复合板性能可以达到刨花板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香荚兰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以及不同花粉量的授粉实验,分析了授粉成功率、落荚率和果荚生长量与授粉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花授粉挂果率和果荚生长量均优于异花授粉,挂果率差异高达13.74%,果荚平均长和重差异分别为0.51 cm、1.29g,且授粉成功率和挂果率均较异花授粉高;随授粉量的增加,落荚率降低,挂果率增高,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湘林—90无性系杨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扦插造林,研究萌条的根桩年龄对杨树扦插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时的胸径、苗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的萌条苗间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后的第1年、第4年,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萌条苗的造林地间虽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都适宜扦插造林。  相似文献   

16.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姜花属Hedychium野生花卉资源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秀  刘念 《广东园林》2009,31(4):7-11
我国野生姜花属植物有32种、2变种和2变型,共计36个分类群,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以形态特征为主结合各个种的分布、生境等特点可将现有的种类分为毛姜花类群、白姜花类群、滇姜花类群、密花姜花类群、红姜花类群、盈江姜花类群等6大类群,以方便识别和开发利用。我国该属植物在植株高矮、花期、花色、花香、花序是否高出叶面、耐热性等方面均具丰富变异。为园林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铺地竹叶饲用价值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铺地竹叶片进行营养成分的常规分析,含量如下:含水率为60.99%,粗蛋白为15.084%,粗脂肪为5.031%,粗纤维为30.438%,粗灰分为10.976%,可被利用的糖为15.834%;以及动物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并且含量比较丰富.从营养成分看,铺地竹是一种优质的禾本科饲用植物.  相似文献   

20.
赵锁泽 《绿色科技》2013,(8):311-314
指出了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采用要素分析的方法全面解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进而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