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液/固离子吸附体系中的强度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离子质量浓度25~500 mg.L-1和吸附剂(蛭石)质量浓度10~150 g.L-1范围内分析测试了平衡固液体系中Zn、Cd离子等温吸附量.试验数据表明:平衡离子吸附密度qe(离子吸附量与吸附剂量的比值)唯一由C0/W0(起始点液相离子浓度C0与吸附剂浓度W0的比值)与Ce/W0(平衡液相离子浓度Ce与W0的比值)的差屿来决定,与离子、吸附剂的浓度及吸附反应过程无关.重复测试证实:给定C0/W0时,qe与Ce/W0具有唯一对应的值.指出液/固相离子吸附体系中的强度因子不是离子的浓度而是离子量与吸附剂量的比值,离子吸附反应的方向与速率取决于系统中离子量与吸附剂量的相对水平,离子吸附反应达到平衡的条件是离子与吸附剂化学势之和在液、固相之间的差异为0.  相似文献   

2.
以磷酸法制备的不定型竹活性炭为原料,分析其脱除六价铬的过程,探讨吸附时间、温度、浓度和p H值对竹活性炭除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时间和温度的增大,竹活性炭对K2Cr2O7溶液的吸附量不断上升;溶液起始浓度的提高,有利于活性炭对六价铬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的增大,且吸附速率与起始浓度成线性关系,速率方程为r=0.07835c-0.805。  相似文献   

3.
竹炭对苯胺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竹炭对水溶液中苯胺的吸附特性,包括接触时间、pH值、吸附剂质量、吸附温度及溶液中苯胺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为360 min;在pH值4.0~6.4的Hae-NaAc缓冲体系中,竹炭对苯胺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其中最佳吸附酸度为pH=5.90;当苯胺的初始浓度为0.060 mg·mL-1时,平衡吸附量为44.5mg·g-1,竹炭能有效地除去水相中的苯胺;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增大,说明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竹炭对苯胺的吸附行为服从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式;在0.8 mol·L-1H2SO4中,对使用过的竹炭采用微波加热处理法进行再生,竹炭的吸附能力恢复到原来的97%.竹炭有望成为除废水中苯胺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凹凸棒土吸附剂吸附单宁酸的吸附过程和机理,采用拟一级速率方程和拟二级速率方程,研究其吸附动力学;根据van't Hoff方程,研究其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吸附符合拟二级速率方程;温度升高吸附速率常数和初始吸附速率均先增加后减小,单宁酸初始质量浓度增加则吸附速率常数和初始吸附速率均减小;凹凸棒土吸附剂对单宁酸的吸附...  相似文献   

5.
珍稀濒危植物连香树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进行了濒危植物连香树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探讨不同光照条件(12 h,1 500 lux和黑暗)、不同温度(15℃、20℃、25℃和30℃)、不同浓度的赤霉素(0.5 mg.L-1、1 mg.L-1、2 mg.L-1、4 mg.L-1)浸泡连香树种子不同时间(2 h、4 h6、h、8 h)、50℃温水预处理15 min以及不同储藏条件对连香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5℃是连香树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在光照条件下连香树种子的发芽势高,光照可以促进连香树种子发芽迅速、整齐;经过赤霉素处理的干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比没经过其处理的干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高,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提高;湿藏有助于连香树种子萌发;50℃温水预处理15 min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和烯丙基磺酸钠(SAS)同时对壳聚糖进行接枝改性,合成了一系列对水溶液中的二价铜离子具有高效吸附性能的壳聚糖水凝胶。研究了吸附剂粒径、投料量、溶液pH值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对金属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显示,粒径0.074~0.2 mm的吸附剂,在25 mL铜离子(II)质量浓度4 000 mg/L,pH值6的硝酸铜溶液中,投入量为0.1 g时,壳聚糖复合水凝胶最大吸附量为823 mg/g,同时吸附容量随溶液pH值增加而增加,随投料量的增大而减小。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Freundlich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剂对铜离子(II)的吸附行为,说明其吸附过程是不均匀的多分子层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硅藻土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试验考查了吸附剂浓度、离子初始浓度、吸附质溶液温度、吸附质溶液初始pH值、时间等因素对硅藻土吸附模拟废水中Mn2+的影响.研究表明,硅藻土对Mn2+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4.0486 mg·g-1,效果较好,可被用于去除重金属锰.适当增加吸附剂用量、离子初始浓度、控制吸附温度(<50)、pH值(<6)、延长吸附时间都能提高硅藻土对Mn2+的吸附效果.Langmuir吸附等温式相比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能更好的描述硅藻土对Mn2+的吸附过程.硅藻土吸附M2+的吸附动力学则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8.
以油茶果壳为原材料,利用柠檬酸处理,将其制备成吸附钙离子的材料,研究吸附剂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Ca~(2+)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初始浓度为30~90 mg·L-1范围时,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改性果壳对Ca~(2+)的吸附等温特征,利用Langmuir模型得到改性果壳对Ca~(2+)的最大吸附量为15. 16 mg·g-1,Ca~(2+)在油茶果壳表面的吸附速率较快,120 min逐渐达到平衡,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 999 8)。改性后果壳表面粗糙、不规则、多孔,以及化学改性的效果,改性后的油茶果壳对Ca~(2+)的吸附最大理论吸附量比未改性果壳高36. 09%。改性油茶果壳对水中Ca~(2+)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为油茶果壳作为Ca~(2+)吸附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油茶果壳提取物与戊二醛交联的方法,制备油茶果壳提取物改性吸附剂;探讨溶液pH、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改性吸附剂吸附铬离子、铜离子的影响,并采用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油茶多酚吸附剂对Cr(Ⅵ)、Cu(Ⅱ)离子的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99.6 mg·g~(-1)、71.7 mg·g~(-1);且具有较好的再生吸附性能,当吸附剂使用3次后,吸附剂对Cr(Ⅵ)离子再生饱和吸附量可达83.2 mg·g~(-1)。吸附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该改性吸附剂对Cr(VI)离子吸附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一级模型进行模拟,对Cu(Ⅱ)离子吸附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二级模型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蛭石对污水中氨氮的吸附容量及水中pH、温度、浓度、蛭石用量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蛭石的饱和吸附量为20.83 mg/g,pH在2.0~6.0范围内时,蛭石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增大,而在pH6.0~9.0范围内随pH升高而降低;温度在10~35℃范围内对氨氮吸附具有负影响;氨氮初始浓度在小于50 mg/L时,其去除率随着蛭石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为蛭石作为一种新型填料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实验使用氯化锌活化碳化甘蔗渣制备生物质吸附剂,吸附浓度为30mg/LCu2+废水。采用正交实验探讨了活化剂ZnCl2的浓度、活化浸渍时间以及活化剂对甘蔗渣生物质的固液比对制备生物吸附剂的影响。结果显示:当ZnCl2浓度为25%,固液比为1∶25,浸渍时间为36h时,最佳吸附率为97.3%。生物质吸附剂具有甘蔗渣的纤维形貌结构和乱层石墨结构状态,其中含有丰富的孔隙,吸附孔径宽度为2.75nm,Langmuir比表面积为193.7m2/g,单孔吸附总量为0.09cm3/g。  相似文献   

12.
以废弃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为原料,用环氧氯丙烷进行交联,三聚磷酸钠进行固化,制备成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以此作为吸附剂对Cu~(2+)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温度、Cu~(2+)的初始质量浓度以及复合型吸附剂的投加量对吸附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吸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规律。结果显示:提高吸附温度、吸附时间以及pH值均能使吸附率升高;在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复合型吸附剂0.4 g,吸附时间180 min、pH值6、吸附温度为50℃、Cu~(2+)质量浓度为20 mg/L的条件下,对Cu~(2+)的吸附率达到99.42%。动力学数据分析表明吸附剂对Cu~(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粒子内扩散不是唯一的吸附速率控制步骤;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说明吸附Cu~(2+)为非均相体系的表面吸附;ΔG0,ΔH和ΔS分别为6.104 2 kJ/mol和45.258 1 J/(mol·K),即该吸附是一个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3.
竹炭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竹炭颗粒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性能,考察了竹炭用量、竹炭粒径、吸附时间、苯酚溶液pH值和苯酚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测定了苯酚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吸附率随着竹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竹炭粒径的减小而增大;竹炭对苯酚的吸附速度较快,粒径0.074 mm竹炭对苯酚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前30 min,2 h后吸附率增加缓慢;酸性条件有利于竹炭对苯酚的吸附;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大,苯酚吸附率减小,但吸附量增大;苯酚在竹炭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胶原纤维固化杨梅单宁(IBT)这一新型吸附材料对Mo6 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温度对吸附容量影响不大,而pH值对吸附容量有显著影响,Mo6 的吸附容量随pH值降低而增加,表明其吸附机理是吸附剂与聚钼阴离子之间的静电结合.当Mo6 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mg/L、吸附剂用量0.100 g、温度为303 K、pH值2.0时,IBT对Mo6 的吸附量为82.4 mg/g.Freundlich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IBT对Mo6 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研究表明,初始吸附速率很快,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约为600 min,其吸附动力学可很好地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描述,计算所得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值误差很小.解吸实验表明,0.02 mol/L EDTA溶液能使吸附剂再生,并能循环使用.选择性吸附研究表明,在酸性(pH值2.0)条件下,IBT对Mo6 的吸附率大于95%,而对Ni2 和Cu2 的吸附率低于5%,可用于Mo6 -Ni2 和Mo6 -Cu2 二元混合溶液中Mo6 的分离和提取.  相似文献   

15.
竹炭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肖继波  陈斌  曹玉成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4):117-120,127
研究了竹炭对染料活性艳红X-3B的吸附性能,探讨了竹炭粒径、用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温度和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竹炭对多种染料以及实际印染废水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竹炭经ZnCl2改性处理后,吸附容量大幅提高,达13.5 mg.g-1;ZnCl2改性竹炭对活性艳红X-3B的吸附在2 h时基本达到平衡,其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随温度升高,吸附容量相对降低;吸附容量随染料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粒径越细,吸附效果越好,但是粒度过细,加工耗能耗时,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去除效果的具体要求选择粒度大小;ZnCl2改性竹炭对受试的18种染料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容量最高达23.5 mg.g-1;投加量为2 g.L-1时,对实际印染废水中染料的吸附去除率为72.3%,表明改性竹炭在染料废水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IAA和不同浸种时间处理色木槭种子,进行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随IAA质量浓度、浸种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适的IAA质量浓度为150 mg·L-1,最佳的浸种时间为21 h,此时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分别为85%、9.6、1...  相似文献   

17.
对双醛纤维素吸附明胶的各种条件、吸附产物的红外吸收和热重热解曲线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双醛纤维素吸附的最佳pH值为8、最适温度为40℃,其吸附量随时间、氧化度增长,4h即达平衡,氧化度高于100%时吸附量基本稳定;吸附产物具有Schiff碱的红外特征吸收峰,热分解起始温度随吸附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树皮原位固化落叶松单宁对水溶液中Cr6 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Cr6 在该吸附剂上的吸附属于氧化还原吸附,即Cr6 首先被还原为Cr3 ,然后被吸附。当温度为303 K、pH值2.0、Cr6 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97.3 mg/L时,该吸附材料对Cr6 的平衡吸附量为183.6 mg/g,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吸附量增加。pH值对平衡吸附量的影响较大,静态吸附时,产生最大吸附容量的pH值为2.0,这是由于该pH值条件有利于Cr6 的还原反应。该吸附材料对Cr6 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拟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固定床吸附实验表明,当原料液的Cr6 质量浓度为232.4 mg/L,流出液的体积约为120个床层体积时达到穿透点。  相似文献   

19.
以1年生长白落叶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沙培方式,供给含不同浓度的硝酸铵或磷酸盐的营养液,着重研究氮磷供给水平对其叶绿素生物合成、叶片氮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1)硝酸铵浓度1~8mmol·L-1时,5-氨基酮戊酸(5_aminolevulinicacid,ALA)合成速率增加,而当硝酸铵浓度达到16mmol·L-1时,与8mmol·L-1相比,ALA合成速率反而下降17%。在磷处理下,ALA合成速率变化与之相似。在氮磷处理下,氮磷浓度分别为8和1mmol·L-1时胆色原素(porphobilinogen,PBG)合成酶活性达到最大。2)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硝酸铵浓度为8mmol·L-1、磷浓度为0.5mmol·L-1时达到最大。叶片总氮含量随硝酸铵浓度增加而增加。3)磷浓度0.125~1mmol·L-1时,叶片总氮含量只有微量增加,且磷浓度增加到2mmol·L-1时,与1mmol·L-1相比,叶片总氮含量反而下降9%。硝酸铵浓度为1~8mmol·L-1时,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逐渐增加,硝酸铵浓度增加到16mmol·L-1时,与8mmol·L-1时相比,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17%。在磷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在0.25mmol·L-1时达到最大。4)当硝酸铵浓度为1~8mmol·L-1,总体上FvFm随硝酸铵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而在16mmol·L-1时反而下降。在磷处理下,FvFm的变化趋势与之相似。在硝酸铵浓度1~8mmol·L-1时长白落叶松幼苗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大,但硝酸铵浓度为16mmol·L-1时净光合速率反而下降16%(与8mmol·L-1相比)。在磷处理下,净光合速率在1mmol·L-1时最大,磷浓度过量(2mmol·L-1)则导致光合速率降低。这些结果表明氮供给水平对长白落叶松幼苗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ALA合成速率和PBG酶活性影响较大,从而影响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同时氮供给水平也影响幼苗叶片总氮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因而影响净光合速率。磷供给水平对长白落叶松幼苗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ALA合成速率和PBG酶活性影响较大,但对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则小,同时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也小。  相似文献   

20.
蒋新元  朱媛媛  胡迅 《林业科学》2008,44(2):124-128
研究磺化改性毛杨梅栲胶对水泥的减水分散性能.结果表明:当水泥中栲胶和改性栲胶的掺加质量分数为0.5%,混凝土减水率分别为7.1%和13.1%,掺改性栲胶的水泥净浆初凝和终凝时间比掺栲胶的净浆分别缩短3 h 15 min和8 h 50 min;栲胶磺化改性后表面活性下降,基本失去起泡能力;栲胶和改性栲胶质量浓度为2.0 g·L-1时, 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平均吸附量分别为7.39和5.91 mg·g-1;栲胶和改性栲胶质量浓度均为1.0 g·L-1时,在水泥颗粒表面的ξ-电位分别为-22.13和-25.53 mV.故栲胶磺化改性后对水泥的减水分散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