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碳离子束辐照水稻诱变效应及突变体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丰富水稻Oryza sativa L.突变体库,快速创造稳定遗传的新种质,为重离子辐照诱变机理研究和水稻遗传育种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方法】利用碳离子束辐照水稻品种‘IR-55’、‘IR-60’、‘三粒寸’和‘云南陆稻’原种进行诱变,并对诱变后代的多个农艺性状进行多代跟踪调查。【结果】4个水稻品种突变株系株高、剑叶长、穗长和粒长宽比等性状呈现出较大变异幅度,且具有明显的正向或负向性,结实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最低为2%。利用随机选取的SSR分子标记引物对突变体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发现,突变株系与原种的遗传多样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明重离子辐照诱变引起DNA序列较大片段的改变,而不是微小的点突变。【结论】碳离子束辐照对水稻株高、剑叶长和粒型等多个农艺性状产生正向或负向的诱变效应,在诱变后代中可以筛选出一批农艺性状变异的水稻新种质。  相似文献   

2.
空间诱变处理后菜心变异株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空间诱变处理后菜心变异株系的遗传变异,对太空诱变处理后的2个菜心品种的种子返回地面进行种植,并对定向选育5~6代后的6个变异株系及原种进行RAPD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条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的引物。油绿50天的3个变异株系与原种相比均有一定的遗传变异,其中以株系50-2的变异最大,3个变异株系之间有一定差异;油绿80天的3个变异株系与原种相比也有一定的遗传变异,其中以株系80-2的变异最大,3个变异株系之间也有一定差异。此外,航天诱变处理后的油绿80天菜心品种内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异大于油绿50天。突变后代在DNA水平上与对照存在差异,说明突变体基因发生了点突变或染色体互换、缺失,空间诱变为菜心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节水抗旱稻沪旱3号进行太空诱变后,对其繁殖的稳定后代材料进行AFLP分析,为获得与表型相关的、有价值的水稻突变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从经太空诱变的沪旱3号(Hh3)种子在地面繁殖7代后得到表型趋于稳定的101份材料中选取7份材料,对其基因组进行AFLP分子标记分析,并在田间进行抗旱性鉴定。【结果】沪旱3号诱变株系的基因组平均突变率为10.5%。利用AFLP引物组合中的3对引物E-AAT/M-CCA、E-AAT/M-CCC和E-ATC/M—CGT进行选择性扩增,可获得3个特异的多态性条带,其大小分别为710、185、190bp,对应的突变株系分别为M371、M374和M340。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诱变株系的抗旱性未降低,而产量相关性状明显发生改变;其中,5个变异株系的株高、7个变异株系的有效穗数、4个变异株系的千粒重、4个变异株系的理论产量和3个变异株系的实际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而所有7个变异株系的结实率均低于对照。【结论】AFLP标记技术能够有效检测水稻变异材料基因组中的突变位点,是从分子水平研究植物空间诱变及其突变后代遗传变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通过常规系谱育种法将亲本材料04DP携有的水稻低谷蛋白基因Lgc1导入到本地粳稻材料中,获得52个F6高世代水稻株系。根据低谷蛋白基因Lgc1的碱基缺失突变,设计出Lgc1基因的分子标记。利用分子标记对52个株系的320个单株进行PCR分子标记检测,同时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对52个株系的谷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有37个株系为低谷蛋白基因纯合株系,谷蛋白含量为2.45%~3.31%;9个为普通谷蛋白基因纯合株系,谷蛋白含量为3.55%~4.76%,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与谷蛋白含量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含有Lgc1基因杂交后代的低谷蛋白水稻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5.
巴什拜羊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指标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巴什拜羊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微卫星DNA座位的基因型,并与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以寻找影响巴什拜羊生长性状的微卫星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查询绵羊、山羊的微卫星座位,根据微卫星选择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10个微卫星标记,对巴什拜羊189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检测,采用最小二乘方法分析微卫星座位与生长指标的关联效应。【结果】10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11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为11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914,平均杂合度为0.8149;10个微卫星座位中有8个微卫星座位与巴什拜羊体重、体尺等5项生长指标有显著和极显著的关联性,特别是基因座BM415与体重、体尺指标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8个微卫星座位都存在优势基因型。【结论】发现了巴什拜羊群体生长指标具有显著效应,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基因座,为开展巴什拜羊生长指标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
水稻空间诱变后代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选用299对微卫星引物,对经卫星搭载回收的水稻品种“特籼占13”种子种植后选育出的5个突变株的后代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变异植株与原种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卫星多态性。在有效扩增的283对引物中,引物多态性频率介于0.35%-2.47%之间,且多态性位点在水稻基因组中是随机分布的。  相似文献   

7.
以卫星搭载小麦品种陕253突变株系SP5代(航天诱变株系第5代)为材料,进行农艺性状观察和麦谷蛋白亚基SDS-PAGE分析,以及总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经卫星搭载后农艺性状、麦谷蛋白亚基变异类型丰富;麦谷蛋白亚基变异频率高于农艺性状变异频率,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变异主要发生在GluB1位点与GluD1位点,突变株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区出现3种组合类型,部分株系低分子麦谷蛋白亚基同时发生变异.所有突变株系总蛋白质含量均低于对照,部分株系中与品质密切相关的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陇东绒山羊群体实施标记辅助选择,根据山羊遗传连锁图谱和相关文献资料,选用9个微卫星座位,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扩增产物,对我国特有遗传资源50只陇东绒山羊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通过标记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最小二乘线性模型,进行了分子标记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9个微卫星座位在陇东绒山羊群体中共检测到9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10个.其中微卫星座位LSCV24等位基因数最多,为14个,等位基因数最少的是DB6,只有6个;在所标记群体内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84±0.03,平均遗传杂合度为0.86±0.03.在9个基因座上发现与某些经济性状密切相关的标记效应(P<0.05),同时在这些位点上找到各经济性状优势基因型以及对相应性状具有正效应或负效应的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9.
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小麦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离子束介导后代的9个小麦突变体和4个受体作供试材料,对其进行了RAPD和SSR分子标记,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矮秆突变株系1042的2个特异片断,并进行了测序和同源序列分析。13个材料间分子标记遗传差异比较结果表明,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后的突变明显小于小麦品种间的遗传差异。矮秆突变株系1042的SSR标记特异片断序列BLAST分析结果表明,从1042中扩增到的特异片断与小麦高秆基因Rht-D1 a中的部分序列高度一致,1042的株高明显降低可能是由于该株系遗传突变,产生了2个矮秆基因所致;该特异片断与小麦BAC克隆中LTR-retrotransposon Angela-3s转座子的部分片断同源性最高,说明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诱发变异可能与小麦基因组中反转录转座子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ISSR和SSLP标记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 97A与其强恢复系 IR2 4配组 ,构建由 2 1 0株组成的F2 代极端不育群体作为恢复基因定位群体。用 ISSR引物 UBC- 835对两个亲本进行扩增 ,发现PCR指纹在两个亲本间具多态性 ,再用此引物对恢复基因定位群体进行连锁分析表明 ,UBC-835与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紧密连锁 ,交换率为 3.57%,转换成图距为 3.58c M。经对 1 50多对微卫星引物进行扫描 ,在第 1、第 7染色体和第 1 0染色体上均发现多个微卫星座位在两个亲本间具有多态性 ;性状连锁分析结果未发现第 1染色体和第 7染色体上的多态性微卫星座位与恢复基因座位间具有连锁关系 ,而用 ISSR引物扩增产生的多态性片段转换成的 SSLP标记 OSR33对相同群体扩增时 ,获得与 ISSR标记相同的结果 ,第 1 0染色体长臂上的OSR33标记距恢复基因座位 3.58c M。因此 ,ISSR和 SSLP标记有助于对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1.
To understand the resistance inheritance basis of space-induced rice lines to blast, and to probe mutants' genomic DNA polymorphism compared with ground control by microsatellite markers, three space-induced lines were crossed with a highly susceptible variety LTH, and their F1 and F2 populations were inoculated by two representative blast isolates with broad pathogenicity to analyze their resistance inheritance basis. Meanwhile three mutant lines and the ground control were analyzed by 225 rice 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primer pairs selected throughout the 12 chromosomes of whole rice genome, to scan the mutagenesis in genome of the mutant lin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blast-resistant genes harbored in these mutant lines were dominant.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sistance of mutant H1 to isolate GD0193 and GD3286 wa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gene, respectively; while mutants H2 and H3 were controlled by two pairs of major genes against isolate GD3286 and H2 showed complicated genetic mechanism to isolate GD0193. H3's resistance to isolate GD0193 was verified to be controlled by a single gen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SR analysis, three mutant lines showed different mutant rates as compared with the ground control, and the mutant rates also varied. Resistance genes can be induced from rice by space mutation, and different genomic variations were detected in blast-resistant lines.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扬中杂草稻的遗传相似性及起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深入了解扬中地区杂草稻的遗传背景,本研究对江苏省39份试验材料(扬中地区杂草稻10份、其他地区杂草稻6份、塘稻4份、穞稻2份、普通野生稻3份、典型的粳稻和籼稻14份)从分布在水稻基因组的12条染色体上的63对SSR引物中筛选出36对多态性丰富、重复性高的引物,利用这36对引物对39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36对SSR引物共扩增出92个多态性片段。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39份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35~1.00,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份杂草稻材料都属于籼稻类型,与籼稻9311、IR26相似性较高。10份扬中杂草稻可以聚合为2个组群,2个组群间的相似系数为0.74,2个组群间在株高、穗长、落粒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扬中地区的杂草稻可能是由于栽培稻的基因重组或回复突变产生的返祖遗传。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芽变是植物分生组织体细胞所发生的DNA突变,从而引起枝、叶、花、果及物候期、成熟期等系列表型特征的改变,其变异性状可遗传。然而由于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等,植物可能产生彷徨变异,这种变异不可遗传。【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一套适用于柑橘芽变资源鉴定的方法,为柑橘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为提高芽变材料的分子鉴定能力,本研究通过对‘克里曼丁’以及‘温州蜜柑’全基因组数据以及‘温州蜜柑’GSS、EST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筛选出多态性高的位点用于深度测序。根据引物互补结构对引物进行分组后用于多重扩增检测及构建双端测序文库,构建好的文库通过Miniseq平台完成高通量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下机数据进行后续分析。【结果】 通过对大量测序数据的分析、比对,本研究共设计出77对用于柑橘芽变鉴定的SSR引物,根据引物互补结构,将引物分成18个组合。通过对60份柑橘材料进行Target SSR-seq分析,所设计引物可以将所测试的柑橘种质资源分为甜橙和宽皮柑橘,在宽皮柑橘中可细分为‘沃柑’‘椪柑’以及杂柑等栽培种,对于栽培种内芽变资源也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在7个‘塔罗科’血橙芽变中发现11个SSR变异位点,2个‘五月红’芽变中发现8个SSR变异位点,5个脐橙样品中发现8个SSR变异位点,9个‘冰糖橙’品种中发现16个SSR变异位点,2个‘砂糖橘’芽变中发现9个SSR变异位点,4个‘温州蜜柑’芽变中发现15个芽变位点,8个‘沃柑’芽变中发现21个SSR变异位点,‘沃柑’杂交品种中发现11个SSR变异位点,在‘椪柑’中发现14个SSR变异位点。在SSR位点变异中,‘塔罗科’血橙以ATT基序最多,‘五月红’以TAA基序最多,脐橙以TAA基序最多,‘冰糖橙’以GA基序最多,‘砂糖橘’以AAT基序最多,‘温州蜜柑’以AAT基序最多,‘沃柑’芽变资源以AAT基序最多,‘沃柑’杂交资源以TAA、GA基序最多。【结论】 使用Target SSR-seq技术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柑橘芽变鉴定方法。对所试验的60份柑橘资源具有鉴别能力,SSR基因分型信息准确、可靠,可用于柑橘种质资源管理和品种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性状优良的水稻种质资源,采用EMS方法对缙恢21进行诱变,M4代获得不同类型的稳定突变材料,选取36份性状明显不同的突变材料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从覆盖水稻12对染色体的2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5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检测到59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6.2574,有效等位基因百分数为78.40%,每对引物检测出3~5个等位基因,平均为3.9333个;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9951~1.3849之间,平均为1.2071;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变化于0.8285~0.9794之间,平均为0.9134。聚类分析得出,36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15~1.000,并在遗传相似系数0.63处将36份材料分为两大类群。  相似文献   

15.
油菜素内酯(BR)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类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对水稻株型改良和抗逆性有重要作用。研究首先构建了水稻4个BR降解相关基因的CRISPR/Cas9载体;然后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构建好的4个BR降解相关基因的CRISPR/Cas9载体分别转化水稻中花11的愈伤组织,用50 mg/L的潮霉素作为筛选标记,共获得395株转基因植株。其中,有270株属于野生型,61株属于杂合子类型,64株属于突变类型;64株突变体中有39株是杂合突变体,25株是纯合突变体,纯合突变的概率为6.25%。4个基因均获得了突变材料,但不同基因的突变效率不同,其中转LW26的植株突变率高达41%。  相似文献   

16.
选取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34对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标记,对明恢63、明恢86、航1号和航2号等4个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水稻骨干恢复系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航天诱变选育的“航1号、航2号”与原种明恢86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多样性。在筛选的134对SSR引物中,具有多态性标记为39对,多态性频率为29.10%。每个标记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10个,变幅为1~4个,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 )为0.3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以0.87为阀值时可将航天诱变选育的“航1号、航2号”与原种“明恢86”区分开。其中在标记RM234两侧邻近的7个含有重要基因区段的SSR标记中有5个标记存在多态性,表明明恢86在航天诱变过程中可能在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基因座发生了突变,再经系统选育成航1号、航2号优良恢复系,为航天诱变中因发生有利变异而选育新品种提供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光作为一种环境信号,可影响植物的基因表达、酶活性和形态建成。光敏色素互作因子在光信号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构建水稻光敏色素互作因子OsPIL15的CRISPR/Cas9表达载体,创制OsPIL15突变体,挖掘水稻功能基因,丰富和完善水稻光信号调控分子机制。【方法】依据CRISPR/Cas9技术原理,设计OsPIL15突变靶点。将所设计靶序列在水稻基因组中进行比对,排除非特异性靶位点,同时使该靶序列含有常用酶切位点,方便后期突变体鉴定。化学合成靶位点寡核苷酸序列并与载体pBUN411连接构建CRISPR/Cas9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粳稻品种日本晴,以除草剂抗性标记筛选获得阳性转基因植株。利用酶切法判断T0代转基因植株是否发生突变,结合测序结果分析突变单株的突变基因型。将靶点序列在水稻全基因组中进行比对分析,选择5个与靶序列同源性较高且错配在4 bp以内的位点作为潜在脱靶位点进行脱靶效应评估,分析所设计靶序列特异性。【结果】所构建表达载体成功实现了对OsPIL15的定向编辑,酶切显示在选取的25株T0代转基因植株中获得15株突变体,其中包括5株纯合突变体、6株双等位突变体和4株杂合突变体,共10种不同突变基因型和11个突变株系。突变类型以单碱基插入或缺失为主,同时也得到2种56和66 bp较大片段缺失株系。对部分纯合突变、双等位突变和杂合突变体的T1代植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0代产生的突变基因型绝大部分能稳定遗传给下一代。T0代纯合突变体后代为纯合突变单株,仅在株系14纯合突变体后代中检测到1株未突变单株;T0代双等位突变体后代可得到2种纯合突变型和1种双等位突变型;T0代杂合突变体后代则可得到纯合、杂合及未突变3种类型。对T0代未突变植株的后继世代酶切分析显示,62株T1代转基因植株均未发生突变,表明CRISPR/Cas9在T1代转基因阳性植株中未重新发挥基因编辑作用。对20株突变体的5个潜在脱靶位点进行分析,5个潜在脱靶位点均未检测出脱靶效应,表明所设计靶序列具有较高特异性。对选取的3组不同基因型ospil15 T1代突变体表型进行初步观察,结果表明,突变体生育期和分蘖数未出现明显变化,株高极显著下降,籽粒粒长极显著增加,最大增幅达5.69%。【结论】CRISPR/Cas9系统能对OsPIL15进行定向编辑,获得的10种不同突变基因型的ospil15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株高极显著降低、籽粒粒长极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SSR标记对24份太湖地区杂交粳稻品种初步建立了DNA指纹图谱和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24对引物在研究材料中共检测到105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的多态性片段为4.38个.筛选出5对核心引物(RM336、RM72、RM1195、RM19和RM267)建立了24份材料的DNA指纹图谱.24份材料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9~0.99,相似系数比较大,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基础多样性相对狭窄.在遗传相似系数0.71水平处可以将24份材料分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