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山羊肥大细胞组织化学及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甲苯胺蓝和阿尔辛蓝组织化学方法,对山羊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我及形态学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羊组织采髟Caunoy氏液固定,甲苯胺蓝和阿尔辛蓝染色对所有的肥大细胞 均可获得良好的染色反应。但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仅有少量肥大细胞着染。对山羊粘膜肌大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胞浆颗粒内除有无定形 粒状基质外可见蜂窝状、空泡状、旋涡状、指纹状及杆状等特殊结构。山羊粘膜肥大细胞才结缔组织肥大细胞之间存在着组织化  相似文献   

2.
奶牛发育各期乳腺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对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点进行研究。对奶牛发育各期乳腺进行取样,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MTB)和阿尔新蓝—番红鉴别染色法(AB-S)进行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点和数量变化特点。同时比较了甲苯胺蓝染色时两种固定液固定对乳腺肥大细胞着染的效果。奶牛不同发育时期乳腺肥大细胞只被阿尔新蓝染色,Carnoy氏液固定效果优于中性甲醛(NBF),MTB的染色效果优于AB-S。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数量在泌乳各期和静止期有显著的变化。与静止期相比,泌乳期的乳腺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分娩后60 d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数量最少。奶牛乳腺只存在黏膜型肥大细胞;用Carnoy氏液固定,用MTB法染色可以很好地显示肥大细胞;泌乳期乳腺肥大细胞数量与静止期相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将绒山羊的空肠用Carnoy氏液、Bouin氏液、4%的中性甲醛(NBF)及4%的多聚甲醛分别固定,然后进行常规甲苯胺蓝-藏红O复染法(MTB-S)和改良甲苯胺蓝-藏红O复染法(LTB-S)染色,光镜观察,探讨不同的固定液和染色方法对显示绒山羊空肠肥大细胞(MC)的影响。结果:绒山羊空肠组织采用Carnoy氏液固定,甲苯胺蓝-藏红O复染法和改良甲苯胺蓝-藏红O复染法对所有的肥大细胞均有较好的染色效果,而Bouin氏液、4%的中性甲醛(NBF)及4%的多聚甲醛固定的空肠,只有少量的MC显示。说明MTB-S与LTB-S均是绒山羊肥大细胞较好的染色方法,固定液配Carnoy氏液为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不同固定液对鸭小肠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效果的影响及鸭小肠内肥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试验选择5只100日龄的健康淮南麻鸭公鸭为研究对象,取鸭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样品,均分为两份,分别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和卡恩氏(Carnoy)固定液中固定,常规制作石蜡切片,切片经甲苯胺蓝染色后,观察小肠肥大细胞染色效果和肥大细胞形态、数量及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arnoy固定液对肥大细胞的染色效果优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染色评分极显著高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P<0.01);Carnoy固定液固定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肥大细胞数量均极显著高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P<0.01)。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肥大细胞形态和数目不同,在黏膜固有层血管、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分布较多;空肠中肥大细胞数量最多,形态多样;十二指肠和回肠中肥大细胞数量递减,形态多为圆形。说明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相比,经Carnoy固定液固定的鸭小肠组织染色后,可清晰显示肥大细胞的形态分布。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染色方法对蒙古马皮肤肥大细胞(MC)显示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将蒙古马皮肤用Carnoy氏液固定,然后进行常规甲苯胺蓝-藏红O复染法和改良甲苯胺蓝-藏红O不同复染时间的染色方法,光镜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蒙古马皮肤采用改良甲苯胺蓝-藏红O复染5 s染色方法(MTB-S)对肥大细胞有很好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6.
选取四头健康奶牛子宫的子宫角,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对子宫全层进行连续切片.分别应用苏木素-伊红、硫堇、中性红、甲苯胺蓝、阿尔辛蓝-藏红T五种染色法进行染色,来显示肥大细胞.结果表明,甲苯胺蓝染色法显示肥大细胞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两种固定液对甲苯胺蓝染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苯胺蓝染色法是目前观察肥大细胞最常用的一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由于该方法简单便捷,还被广泛运用于卡式肺孢子虫囊壁上的圆括号状小体、血涂片及骨髓涂片中嗜碱性粒细胞、宫颈癌、幽门螺杆菌等的检测 [1-6].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可以在显微镜下清晰分辨出肥大细胞,呈紫红色颗粒,背景呈淡蓝色.甲苯胺蓝染色的方法不断被研究人员改良,以求得到更好的染色效果,但有关不同固定液对甲苯胺蓝染色效果影响的研究少有报道.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组织化学方法对SPF鸡的哈氏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哈氏腺各级管腔上皮中有大量的杯状细胞,其分泌物主要是中性和酸性粘液物质的混合物,而腺泡上皮的分泌物主要是酸性粘液物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发现间质的淋巴细胞区域分布有少量的肥大细胞,管腔上皮及腺泡上皮胞浆中存在有大量异染性颗粒,预示肥大细胞在哈氏腺的局部免疫应答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苏丹黑B染色发现脂肪颗粒主要分布在上皮下。酶组织化学染色表明:各级管腔上皮及腺上皮分别为ATP酶阳性,AKP、ACP及ANAE阴性。间质中淋巴细胞区域ACP为强阳性,ATP、AKP为弱阳性,ANAE染色发现间质中有大量的T淋巴细胞和一定数量的巨噬细胞。此结果证明:哈氏腺是一个功能活跃的外分泌器官,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哈氏腺的局部免疫应答的调控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试验旨在通过对6月龄剑白香猪肥大细胞的观察,以期了解肥大细胞在剑白香猪不同组织器官的数量、分布及形态。方法:采集剑白香猪心、肝、脾、肺、肾、肾上腺、小肠等部位样品用多聚甲醛和carnoy’s液固定后,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各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分布及形态,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表明,肥大细胞数量在不同性别问无明显差异;Carnoy’S固定液是测定猪各组织器官MC的较理想固定液;肥大细胞在各种组织中分布及形态复杂多样。本试验可为剑白香猪肥大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取4头奶牛的新鲜子宫,经生理盐水冲洗后,分别于子宫角、子宫颈和子宫体部位取材,放入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对全层子宫进行连续切片,用甲苯胺蓝染色,再用油镜观察子宫内膜层、肌层和外膜层的肥大细胞数量。经生物统计分析发现,奶牛子宫组织内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层,在子宫肌层和外膜层较少;奶牛子宫各部位的内膜层、肌层和外膜层的肥大细胞构成比相近。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外源性激素对雄性牛蛙生殖器官睾丸的作用,试验将复方甲地孕酮、苯甲酸雌二醇、丙酸睾酮注入雄牛蛙体内,饲养牛蛙7 d,用Bouin氏固定液固定,最后用改良的甲苯胺蓝染色法显示肥大细胞。结果表明:睾丸中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睾丸组织的被膜下、睾丸间质和输出小管内;睾丸肥大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梭形和不规则形,大小不一,可见肥大细胞的胞浆中充满紫红色颗粒;接受复方甲地孕酮、苯甲酸雌二醇、丙酸睾酮处理的雄性牛蛙,睾丸肥大细胞数量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用丙酸睾酮处理的睾丸肥大细胞数量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试验用甲苯胺蓝染色(TB)、长时间甲苯胺蓝染色(LTB)、中性红染色方法对兔跟腱愈合过程中肥大细胞异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兔跟腱愈合过程中肥大细胞确存在异质性。兔跟腱中肥大细胞多数呈椭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细胞表面有一至多个突起,细胞内颗粒有圆形、杆状,颗粒有的均匀分布,有的密集分布,颗粒染色有深蓝色、浅蓝色及紫红色。通过对三种染色方法的比较,跟腱愈合中肥大细胞的染色方法以TB效果最好,操作简便,细胞轮廓清晰;其次是LTB,中性红染色效果欠佳,对照组未见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13.
取健康小鼠胃、肠管和精囊放入生理盐水中冲洗干净,放入10%中性甲醛固定液中固定、透明、浸蜡、包埋,对胃、肠管和精囊进行连续切片,并用苏木精-伊红和甲苯胺蓝染色。然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鼠胃、肠管和精囊的肥大细胞并计数,再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了胃、肠管和精囊肥大细胞的分布规律。结果发现,胃内的肥大细胞最多,小肠较少,而精囊中几乎看不到。胃和小肠内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血管和腺管周围。  相似文献   

14.
把6头小型猪随机分成热应激组和常温对照组两组.人工气候室内,热应激组模拟夏季炎热气候,气温从26℃39℃ 24 h循环变温,在39℃时维持4h;常温对照组在24℃下饲养.试验持续10 d,热应激结束时剖杀试验猪,取其气管和肺组织进行固定、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PAS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气管及肺组织结构,并统计肥大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结果显示:热应激后猪的肺组织结构受到严重损伤,气管黏膜和肺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和杯状细胞显著增多(P<0.05).该试验结果提示,肺组织结构损伤,气管黏膜及肺组织中肥大细胞及杯状细胞的增多是热应激造成猪呼吸障碍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绒山羊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的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绒山羊肥大细胞中是否存在类胰蛋白酶及不同固定液对其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兔抗羊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多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检测由Carnoy液和中性福尔马林液(NBF)固定的绒山羊空肠、瓣胃和肺等组织肥大细胞中是否存在类胰蛋白酶。同时采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和人工计数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经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后不同固定液固定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形态及数量,进而判断Carnoy液和中性福尔马林液(NBF)对该检测技术的影响。[结果]兔抗羊多克隆抗体与绒山羊肥大细胞中的类胰蛋白酶具有良好的交叉反应,证实绒山羊肥大细胞胞浆颗粒中存在类胰蛋白酶。同时,与Carnoy液相比较,NBF液固定组织能较好地反映肥大细胞在组织中的数量和形态变化。[结论]绒山羊肥大细胞中存在类胰蛋白酶,且与Carnoy液相比较,NBF液是一种更为适合绒山羊肥大细胞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的固定剂。  相似文献   

16.
肥大细胞分布于皮肤及内脏粘膜下的微血管周边,其与嗜碱性细胞结构和功能相似。此次研究中选取17只成体小熊猫卵巢进行研究,将其制成组织切片,并采用甲苯胺蓝进行染色,观察不同时期肥大细胞数量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期小熊猫卵巢肥大细胞数量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卵巢中存在组胺阳性细胞,小鼠脉管同系物(MVH)在卵母细胞和生殖上皮中呈现阳性,说明小熊猫卵巢中有雌性生殖肝细胞存在,且肥大细胞与参与小熊猫生殖过程。  相似文献   

17.
采用16只褐家鼠、30只黄胸鼠和20只小家鼠经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和地基米松12周,建立野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经剖捡,取肺组织制备涂片、印片和切片,用不同染色液染色后,进行病原体形态观察。结果表明:黄胸鼠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率最高,为100%;褐家鼠感染率次之,为81.25%;小家鼠最低,为65%;注射醋酸可的松的诱导率高于地塞米松的诱导率。支气管灌洗液涂片和肺组织印片用姬姆萨染色后,可见卡氏肺孢子虫的囊内小体和滋养体;肺组织印片和切片用哥氏银、甲苯胺蓝染色后,可见清晰的卡氏肺孢子虫的包囊壁。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植物性神经与子宫局部细胞免疫的关系,选用性成熟SD大鼠,手术切断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用组织学方法做子宫的石蜡切片,甲苯胺蓝染色,镜下计数,观察了肥大细胞(MC)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性周期和妊娠期中,手术后子宫肥大细胞数都呈增加趋势,在妊娠早期变化更显著,而且子宫肥大细胞数随性周期和妊娠期呈规律性的波动。结果提示,植物性神经对子宫免疫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硒缺乏对鸡空肠中肥大细胞(MC)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将10只鸡随机分成低硒试验组(饲喂低硒日粮0.032 mg/kg)和正常对照组,在75日龄时断头处死立即取出空肠,进行甲苯胺蓝、长时间甲苯胺蓝、阿利新蓝-藏花红染色、阿利新蓝-高碘雪夫氏反应和醛品红-阿利新蓝5种染色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采用不同染色方法所获得的MC数量、大小、形态、颜色及颗粒的黏多糖成分均不相同。电镜下,MC细胞胞浆内充盈大量的特征性颗粒,颗粒内容物呈均质状,电子密度高低不等,核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中可见高尔基复合体和较多的线粒体;试验组可见MC数量显著增加并与变性细胞紧密相邻,异染色质增多,核偏位或固缩,胞质稀疏,同时可见MC内颗粒内容物释放后的空隙或空泡。因此,组化染色提示肥大细胞存在不同亚型;试验组MC数量明显增加,这提示MC是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在机体的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家兔黏膜免疫器官肥大细胞(MC)的分布、超微结构及巴氏杆菌感染后特征,对家兔空肠及圆小囊MC进行不同时间甲苯胺蓝染色与血管活性肠肽(VIP)和/或P物质(SP)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发现,采用不同固定液和染色方法所获得的MC数量不同,家兔黏膜免疫器官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中;当巴氏杆菌感染时MC数量显著增加,这可能对机体的抗感染有重要意义。电镜下,MC胞浆内充盈大量呈电子密度不同的均质状物基质颗粒,未见特殊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