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寄生于牛体表的一种外寄生虫——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在澳大利亚及拉丁美洲等国家每年可造成数百万美元的损失,而且还可传播焦虫病、边虫病等,对畜牧业发展影响极大。最近澳大利亚有关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了预防牛微小牛蜱的疫苗。预计不到三年将进行批量生产而大最投入市场。这项研究是从80年代开始的,首先成功地从被感染牛血液中提取出抗蜱抗体。又发现当蜱吸取此血液后,在其内脏器官产生免疫反应,生长发育被抑制。然后又进一步从蜱体内脏分  相似文献   

2.
<正>蜱寄生是指蜱寄生在人和多种动物外表皮毛上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体外寄生虫病,以往蜱寄生在牛皮肤上比较常见,故蜱又俗称牛蜱、草爬子,目前已经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而在我国广泛分布。蜱是一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牛TLR4基因多态性与抗蜱能力的关系,以正在杂交育种的BMY牛和其亲本婆罗门牛、红安格斯牛共103头牛为研究对象,在人工草场全放牧条件下测定微小牛蜱的感染量和静脉血组胺浓度,并以64头中国荷斯坦牛和加系西门塔尔牛(Simmental)为对比,利用PCR-SSCP扩增228bp的目的片段,检测TLR4的多态性,结果发现了535(A/C)、546(T/C)、605(T/A)、618(G/C)4个SNPS;中国荷斯坦牛和加系西门塔尔牛有A等位基因,红安格斯牛有A、B两个等位基因和AA、AB两种基因型,BMY牛和婆罗门牛有A、B、C三个等位基因和AA、AB、BB、BC四种基因型。牛血液组胺浓度与微小牛蜱的感染量呈负相关,其中BMY牛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BB基因型的牛感染蜱的量显著低于AA基因型,静脉血组胺浓度显著高于BB型(P0.05);TLR4基因突变可影响牛血液组胺浓度和微小牛蜱感染而引起的全身免疫反应水平,B等位基因可作为婆罗门杂交牛抗蜱选育的分子标记。BMY牛的抗蜱选育已经获得进展。  相似文献   

4.
<正>蜱俗称草爬子、狗豆子、草蜱,属于硬蜱科多种蜱属蜱的简称,是寄生于多种家畜体表的吸血性体外寄生虫,而且是多种家畜焦虫病和其他传染病的传播媒介;虱是一种皮毛间的寄生虫,患畜表现皮肤发痒,时作舌舐或揩擦;牛皮蝇蛆病又称"牛跳虫"或"牛翁眼"病,是由皮蝇幼虫寄生在牛体表皮肤所引起的、发痒或疼痛的一种寄生虫病,以夏季发病率最高。1牛蜱1.1病原本病的病原是硬蜱科的6个属,即硬蜱属、璃眼蜱属、革  相似文献   

5.
防治牛蜱害     
蜱是林地、草地中孳生的一种牛体外常见的寄生虫。蜱的种类很多,大小不一,一般虫体在吸血后可能胀到黄豆粒大或蓖麻籽大,蜱危害牛的健康。蜱大量吸血,造成牛贫血、消瘦、困乏和衰弱。其防治方法为:1、可采用人工捉除,将捉下的虫体集中烧掉。也可用1%的敌百虫水溶液喷洒于牛体杀蜱。  相似文献   

6.
璃眼蜱可传播牛环形泰勒虫病。为了解2018~2019年吐鲁番和阿勒泰部分地区牛体表璃眼蜱区系分布特点、种类组成及相对优势度,明确璃眼蜱种群分布和活动范围的变化,试验采用统计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牛体表媒介璃眼蜱种类及群落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鉴定出璃眼蜱4种,其中小亚璃眼蜱的相对优势度最高,物种均匀度指数为0.925 0,群落多样性指数为1.282 3,优势度指数为0.299 4。调查结果对媒介璃眼蜱及蜱传牛环形泰勒虫病的流行和流行区的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华网堪培拉 11月13日电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13日发表公报称。一个跨国科学家小组用电脑绘制出了世界上首个绵羊“虚拟基因组图谱”。并称这将为生产更优质的羊毛和羊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长沙市生态动物园引进的非洲肯尼亚斑马蜱的线粒体DNA的部分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ytochrome coxidase subunit l,pcox1)基因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其线粒体pcox1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并使用DNAStar(V5.01)、Clustalx2.0及Phylip3.67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几种斑马蜱为消色牛蜱、丽色扇头蜱和璃眼蜱属,种间差异为0.7%~20.2%,种内相似度较高,表明pcox1基因可作为蜱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研究结果为蜱的分类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牛壁虱体内找出了一种能刺激牛产生免疫反应的关键蛋白质。以前,试验用4—6万只牛壁虱,提取抗原制做的疫苗仅够3只牛用。现已确定牛壁虱的蛋白质基因排列顺序,经过克隆可以大规模生产疫苗。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热带动物生产部的I.G.Wright等人已研制出牛巴贝斯焦虫(Babesia bovis)的DNA重组疫苗。研究表明,牛巴贝斯焦虫的粗提抗原可诱发易感牛获得相当于天然感染后的保护性免疫。将粗抗原作系列分离,并在成年牛体进行了一系列免疫/攻击试验。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生物技术学院为控制本国的牛蜱,引进了世界上第一种抗体外寄生虫的疫苗,也是第一种合成的抗寄生虫疫苗。 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科学家和澳大利亚生物技术学院(Hoechst的一个附属单位)合作,用了十年时间开发出  相似文献   

12.
蜱是牛体常见的一种外寄生虫,除了可叮咬吸血,还是牛梨形虫病等疾病的传播媒介。结合牛梨形虫病防治试验,作者在湖北省红安县子云乡,选用目前国内常见的三种灭蜱药物,对牛体灭蜱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在奶牛饲养过程中,发现奶牛体表寄生虫呈上升趋势,尤其以铃头血蜱寄生虫为甚。该虫一年四季都寄生在牛体表温腰和有腥臭味处,以吸食牛的血液为生,引起牛贫血、消瘦和产乳下降等。现将孙家滩地区16个规模奶牛牧场集中大规模诊治该病的成功经验介绍如下:1牛硬蜱形态特征本地区规模牧场牛体表寄生的蜱属于节肢动物门里的蛛形纲,寄形目里的硬蜱科血蜱属,主要宿主为牛、马、犬、猫,寄生在家畜体表的一种吸血性外寄  相似文献   

14.
牛焦虫病是一种以蜱作为传播媒介而发生的一种寄生虫传染病。焦虫能够在黄牛、水牛和奶牛的红细胞内寄生,患病牛主要表现出体温升高、贫血、黄疸、停止反刍,停止泌乳,食欲下降,体重降低等症状,病情严重的能够导致死亡。焦虫在蜱的体内繁殖,蜱叮咬牛只会将焦虫传播到牛的体内,导致患病。  相似文献   

15.
牛双芽巴贝斯焦虫(Babesia bigemina)病是对牛危害较大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 虫体经微小牛蜱、镰形煽头蜱和二棘血蜱等中间宿主传播给牛体,当蜱盯咬牛时,虫体随蜱 的唾液进入牛体,随即由血液进入红细胞,在红细胞内以"成对出芽"方式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16.
牛蜱叮咬不仅可造成牛体的机械性损伤,而且由于它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可导致被叮咬动物的染病。为了调查百色市水牛和黄牛牛蜱的感染情况,从5月份到7月份之间我们共调查了202头水牛和81头黄牛的牛蜱感染情况。调查中水牛有9头(4.46%),黄牛有14头(17.28%)观察到牛蜱感染,捕捉的牛蜱经鉴定均为微小牛蜱。在牛蜱感染强度上,水牛的感染强度比较低,一般为每头牛2只~5只,而黄牛的感染强度有明显的差异,感染最多的每头牛可检查到82只。说明我市待宰牛中,水牛、黄牛都有牛蜱感染,以黄牛的感染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文献报道,巴贝斯虫可经卵传递。然而有关经卵传递时巴贝斯虫的形态学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长角血蜱成虫对卵形巴贝斯虫感染牛饱血脱落后的次代幼虫叮咬除脾实验牛,对幼蜱体内卵形巴贝斯虫的发育进行形态学观察,同时幼蜱叮咬后实验牛末梢血液进行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小哨、曼中田、六六呼和南京里4个牧场的牛蜱类进行调查,发现有微小牛蜱(B.microplus)、镰形扇头蜱(R.haemaphysalaides)和二棘血蜱(H.bispinsa)3种硬蜱。其中微小牛蜱为优势种,感染数量和对牛的为害程度远高于其他2个种。全放牧条件下午蜱感染情况调查发现:小哨的年蜱高发期为6-9月,曼中田为2-5月。不同品种的牛,其抗蜱性能差别较大。莫累灰及其血缘含量高的牛抗蜱能力相对较差,即使在寒冷及其它恶劣的气候环境下,也能让较多的蜱完成其生活史。选择不同杂文组合肉牛做人工感染试验,每组3头,每头接种500只幼蜱。结果奖累灰半身上成活的蜱最多。平均达94只/头,并且蜱能较快饱血,迅速、大量地污染草场。云南黄牛、婆罗门及其血缘含量高的牛抗蜱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托克逊县璃眼蜱及其携带病原情况,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璃眼蜱形态学及其携带病原牛环形泰勒虫的基因(Tams1)进行PCR扩增,鉴定和检测采自托克逊地区疑似牛体表璃眼蜱(473枚)及其携带牛环形泰勒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采集的硬蜱经形态学鉴定为小亚璃眼蜱(248枚)和亚洲璃眼蜱(225枚)。小亚璃眼蜱携带牛环形泰勒虫有20枚,阳性率为8.06%(20/248);亚洲璃眼蜱携带牛环形泰勒虫有16枚,阳性率为7.11%(16/225)。4个乡采集的璃眼蜱均有不同程度携带牛环形泰勒虫的情况,其中伊拉湖乡牛环形泰勒虫阳性率最高,为8.40%(11/131)。说明托克逊县的气候环境适合媒介蜱的孳生,是当地牛环形泰勒虫病广泛流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牛蜱传性血液原虫的虫种调查和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利用病原检查法对我国26个省(区)的3184头牛进行了牛蜱传性血液原虫调查,并研究了不同生态地区虫种的分布特征。调查共发现双芽巴贝西虫、牛巴贝西虫、大巴贝西虫、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突变泰勒虫和边缘边虫7种病原。双芽巴贝西虫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感染率为0.97% ̄1.5%,媒介蜱为微小牛蜱和镰形扇头蜱。牛巴贝西虫分布于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感染率为2.38% ̄56.66%,媒介蜱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