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玉米大斑病 各地玉米区均有分布,为玉米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减产15%~20%,病害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2.
玉米倒伏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治理措施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近几年来,玉米发生倒伏的频率逐年增加,给玉米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倒伏发生的程度不同,对产量的影响也不同,轻者减产5%-10%,重者减产30%-50%,个别严重的情况近乎绝产,防治玉米倒伏是玉米栽培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介绍了玉米倒伏的类型、发生倒伏的原因、倒伏对玉米的影响、倒伏后的治理对策和玉米倒伏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6年豫东地区玉米褐斑病大流行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褐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该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因此一般年份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小,一直未能引起玉米生产上的高度重视。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玉米褐斑病在豫东玉米产区逐年严重发生,尤其是2006年.田间发病时间提前,部分田块叶片枯死,形成大流行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导致玉米大幅度减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玉米产量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玉米的倒伏问题越来越严重。据统计,玉米倒伏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达50%以上,有时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5.
秃尖、缺粒、空秆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也是造成玉米减产的重要因素,一般会导致玉米减产5%~10%,灾害严重的年份可减产30%以上。因此,生产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秃尖、缺粒和空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苏北沿海地区夏播玉米螟虫为害较重,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者减产可达15%-20%。  相似文献   

7.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当粗缩病大面积发生时容易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甚至绝收。20世纪90年代初期,掖单二号繁种时粗缩病逐年发生,最初发病比例5%~30%,后来严重地块达到90%以上,每667m^2产量只有10kg左右,造成掖单二号退出市场。近年来又有一些其他品种也时有发生粗缩病害,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玉米施用氮磷钾肥与产量形成的关系试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因素3次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表明在同等土壤肥力的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缺乏某种元素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其中氮肥减产幅度最大为45.09%,钾肥减产幅度为24.76%,磷肥减产幅度为13.4%。指出玉米必须氮、磷、钾配合施用,是夺取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垦科技》2010,(3):93-93
实践证明,在自然仓贮条件下,玉米杂交种的生活力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并且贮存时间越长,生活力下降越严重。据试验,利用同一组合育成的玉米杂交种,贮存1年后比新种子发芽势降低12%左右,出苗率降低14%左右,减产率为1,1%;贮存2年后减产率为52%。因此,在玉米生产上,最好不要使用陈种子,尤其不能使用贮存3年以上的陈种子。  相似文献   

10.
<正>前段时间雨水较多,玉米大斑病大流行。玉米大斑病,又称长蠕孢菌叶斑病、煤霉病、煤纹病、枯叶病、条斑病、叶斑病等,是玉米的重要叶部病害,在冷凉地产区发病较重,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达到30%~50%。当玉米植株70~90厘米高时即可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苞叶和籽粒。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开始的。苗期很少发病,抽雄后发病加重。  相似文献   

11.
麦套夏玉米四大害虫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套夏玉米四大害虫的防治技术李芳贤刁希强王龙堂(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261041)粘虫:二代粘虫为麦套玉米苗期爆发性害虫,其危害盛期多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此时小麦叶片逐渐干枯,二代粘虫转移到玉米的心叶、叶鞘、叶背等处。防止不及,轻则玉米减产11%...  相似文献   

12.
玉米果穗顶部籽秕、粒瘪或未结籽粒,称之为秃顶,又叫“不满尖”,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一般会导致玉米减产5%~10%,严重的可减产30%以上。因此生产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秃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呼图壁种牛场近年来开始大面积发展饲草料种植,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玉米三点斑叶蝉危害日趋严重。玉米三点斑叶蝉虫体小,不易被发现,玉米被害率达100%,造成玉米一定程度减产。该虫发生初期,主要在植株下部叶片,以后逐渐蔓延至整株为害,为害后叶片呈现出零星褪绿的白色斑点,后连成白色条斑,造成叶片光合作用降低;虫口密度大时,  相似文献   

14.
玉米施肥氮磷钾肥与产量形成的关系试验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5因素3次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表明在同等土壤肥力的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缺乏某种元素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其中氮肥减产幅度最大为45.09%,钾肥减产幅度为24.76%,磷肥减产幅度为13.4%。指出玉米必须氮、磷、钾配合施用,是夺取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1 发生特点 玉米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hus Boisduval),俗称红蜘蛛,是为害多种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我地区玉米制种基地内发生严重.玉米叶螨以成虫、若虫、幼螨在叶背面刺吸寄主汁液,叶面被害处初期有大量针尖大小的失绿黄褐色小点,严重时白色条状斑布满叶片,到后期叶片从下往上大量失绿卷缩脱落,造成大量落叶,植株早衰,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子粒秕瘦,减产严重.  相似文献   

16.
玉米锈病是在玉米上发生较普遍的病害,发生范围广,发病后使玉米植株干枯,籽粒不饱满,轻者减产20%左右,重者达30%。  相似文献   

17.
黄淮地区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黄淮地区夏播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约1000万hm2,玉米倒伏一直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可导致玉米减产15%以上,严重地块能达50%,甚至绝收,研究玉米倒伏的原因,采取合理的管理和补救措施,才能确保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4,自引:2,他引:84  
徐世昌  崔钦 《作物学报》1995,21(3):356-363
将玉米产量形成过程视为一个系统,采用系统分离方法,逐级深入地研究受旱减产的机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玉米减产的程度及其原因因胁迫时期而异。开花期水分胁迫减产最重,其次是雌穗小花分化期和灌浆期,拔节期则相对较轻,其可能机制是:开花期和雌穗小花分化期水分胁迫,玉米光合性能严重受损,减少光合产物对籽粒“库”的供应,导致“库”容量减小,进而影响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灌浆期水分胁迫使光合性能受损,光合“源”的  相似文献   

19.
张林  于晓阳 《种子世界》2009,(11):40-41
2008年、2009年玉米粗缩病在大连、丹东地区大发生,病田率达80%以上,减产一般在5%~10%,发病严重区域、地块病田率达100%,个别品种田间病株率高达30%~85%,减产幅度30%~70%。由于大连、丹东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使玉米粗缩病的传毒媒介灰飞虱安全越冬的可能性很大,所以2010年在大连、丹东地区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情况很有可能比前两年更加严重,因此,需要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0.
玉米粗缩病俗称“坐坡”、“万年青”,被称为“玉米癌症”,是由玉米粗缩病素毒(MRDV)侵染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在自然条件下,灰飞虱是主要传毒介体,属持久性传毒。该病一般可造成玉米减产10%~30%,严重者可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