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猕猴作为一种极其珍贵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被广泛应用于生理学、行为学、生殖学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多领域的研究,是世界上需求量最多的实验动物之一。因猕猴具有繁殖周期长、产仔数量少、疾病复杂等特点,野生猕猴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科研需求,规模化人工养殖猕猴便成为解决实验猕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由于科学研究对猕猴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猕猴健康养殖迫在眉睫,消毒管理作为预防控制猕猴疾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  相似文献   

2.
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猕猴属于最高级的模式动物之一,在推动生物医药研究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圈养饲养管理技术对猕猴进行饲养有利于提高猕猴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了猕猴圈养饲养管理技术,然后对猕猴饲料进行了实验,明确了效果最佳的一类,并提出了常见疫病种类与防控方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野县猕猴的人工养殖已初具规模,但因人工饲养环境和条件的影响,猕猴难产时有发生.临床上猕猴难产常采用的方法是剖腹产手术,笔者采用与犬剖腹产术类似的方法,效果良好.现将猕猴剖腹产手术介绍如下,供参考.1 难产病因1.1 因猕猴饲养的场地小和设备的问题,母猴缺乏运动是难产的主要原因.1.2在集体群养的过程中,猴群中具有优先权的母猴因抢食过多食物导致发胖,也是难产的主要原因.1.3因母猴的体型较小而胎儿过大,不能通过产道导致难产.分类号:S858.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474(2013)05-0049-02  相似文献   

4.
1986年11月13日—15日,林业部林政保护司、国家科委实验动物科技开发中心组织的全国猕猴饲养管理交流会在广东顺德县召开。会上,林业主管部门就野生动物管理和利用作了说明。当前,考虑到称猴在我国的生态习性及人工繁育的潜力,根据目前科技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坚持必要的保护与限制措施的同时,应放开思想,积极发展人工饲养繁殖生产,扩大仔二代猕猴的可用资源。国内科学试验,生物制品生产需要的称猴,要在  相似文献   

5.
实验猕猴和食蟹猴规模化饲养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长类动物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动物,随着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科研工作者对实验猕猴和食蟹猴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中国猕猴和食蟹猴饲养仍处于初级阶段,正在向规模化饲养发展。规模化饲赛妻求饲养场的选址、场内布局和猴舍建设合理,科学地进行饲养繁殖,详细做好个体标记和档案管理,并做好常见疾病如传染病、寄生虫病、外伤和腹泻等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太行山及中条山南端繁衍的野生猕猴(Macacamulattatcheliensis)种群是世界上最北部的猕猴种群[1],该猕猴种群在生理代谢、行为生态与其它种群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自1988年以来.先后三次捕获野生太行山猕猴130余只用于人工饲养繁殖研究,同时对每批猕猴进行了严格的人场检验检疫.并建立了完整的个体档案。1检查方法1.1给核菌素试验猕猴对结核例‘苗非常敏感·结核病是猕猴常见的而且是可怕的传染病。我们将旧结核菌素《)*原液)分别稀释*UW、1皿0和1加倍,先用I000O倍稀释液注入猕猴右眼脸皮内O…  相似文献   

7.
猕猴热应激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病情况 为使人工繁育的猕猴恢复其一定的野外生活的习性,我们将人工繁育的部分猕猴从饲养笼舍中抓捕后、装运至半自然的饲养环境,放入园内猴子形成较明显的小群体的运动,主要在围墙边奔跑和行走等活动,转入后约1 h左右发生10余只猕猴的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神志昏迷,个别四肢抽搐;面色、口唇青紫,口鼻腔流出大量泡沫状,混杂粉红色血液等临床症状,经过抢救仍有数只猕猴死亡.  相似文献   

8.
对7只瘫痪实验猕猴进行治疗观察,为实验猕猴的饲养管理及治疗提供参考。对不同时间段瘫痪的7只实验猕猴使用氢化可的松治疗,同时给予维生素、ATP、辅酶A、黄芪注射液,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营养的供给。7只瘫痪猴中5只完全恢复,2只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9.
标准化猕猴养殖基地的建设及先进的管理模式,不但有利于培育高品质的实验猕猴,促进实验动物产业和野生动物种质资源保护更加持续稳定地发展,而且对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起着积极的支撑作用。文章从猕猴养殖基地建设、饲养设施、饲养管理、营养管理、疾病管理、档案系统管理、福利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等八个方面对标准化猕猴养殖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描述,以供相关科研机构或养殖单位借鉴或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猕猴的繁殖及仔猴的哺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猕猴乃灵长类动物,它在形态解剖、习性行为和生理生化机制等方面与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实验中用以代替人类,主要用于疫苗生产和疫病模型,是重要的实验动物。随着人类对医学技术水平要求的日益提高,对猕猴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同时猕猴野外资源的不断减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加强猕猴的人工养殖。本文就猕猴的繁殖及仔猴的哺育方面展开阐述。1 猕猴的繁殖1.1 种猴的选择选种工作直接关系到生育率的高低和后代生命力的强弱,不论雄猴、雌猴,都要选择体形正常、毛色润泽而且在生育年龄的健壮个体。1.1.1 …  相似文献   

11.
人工饲养下太行猕猴常发病以细菌性疾病、创伤和寄生虫病为主,尤以志贺氏和沙门氏杆菌引起的肠道菌痢,流行性乙型脑炎,创伤,脱肛,仔联营养不良,消化不良,蛔虫病,阿米巴病较为常见。猕猴常发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手段:一是加强饲养管理;二是采取科学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之一,猕猴因为与人有75%~98.5%的同源性〔1〕,因此在很多的科研试验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猕猴在为人类的科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也给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作为猕猴的饲养管理人员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每天都面临着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化学、物理等有害物质的污染以及各种意外伤害,威胁着饲养管理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因此饲养管理人员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保护自己免受各种伤害。现将几点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实验用猕猴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等仪器测定和分析人工饲养条件下24只健康猕猴清醒状态下血液一般生理生化指标、CD3 、CD4 、CD8 、CD20 细胞阳性率。结果雌性猕猴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极显著低于雄性猕猴(P<0.01),心电图QRS波、T波差异极显著(P<0.01),Q-T段差异显著(P<0.05)。血液常规指标中雄性猕猴白细胞计数极显著低于雌性猕猴(P<0.01)。猕猴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差异极显著(P<0.01)、总胆固醇、γ-谷氨酰转移酶差异显著(P<0.05)、甘油三酯显著低于雄性猕猴(P<0.01),而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肌酐显著高于雄性猕猴(P<0.05)。CD3 、CD4 、CD8 、CD20 细胞阳性率无显著差别。文章为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的医学实验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同时证明一些指标受性别影响,在试验中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猕猴触高压电休克的急救及严重烧伤的肢体截肢胡国琰梧州市园林局543000梧州市园林局实验动物养殖场饲养的猕猴因出逃在外而追赶捕捉,在追赶过程中,猕猴爬到高压电线上引起触电从约20米高处(中间有树木隔档)跌下,导致休克及一前肢轻度烧伤,一前肢严重烧伤,...  相似文献   

15.
猕猴(Macaca mulatta)腹泻是指临床上以腹泻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这类病在人工饲养的猴群中广泛发生,发病率较高。由于它的致病因素复杂,往往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有些病猴一旦出现水泻,处理稍一延误,短时间内即会发生死亡。因此,此病常常给猕猴的人工驯养工作带来巨大的威胁。近年来,我所养猴场先后引进猕猴240只,其中117只先后发生急性腹泻。病猕中有11只死亡,经应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平均治愈率达88%。现将有关材料整理介绍如下: 一、病因猕猴的腹泻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在117只病猴中,由于长途运输引起的有13只,占11%;对饲料不适应,而导致消化不良的有96只,占82%,体内寄生虫(根据排  相似文献   

16.
<正>婴恒河猴是国家珍稀野生动物,随着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和非法捕猎,猕猴在自然界中的数量已经骤减。昆明动物研究所经过30多年的人工驯养实践,恒河猴的人工驯养技术已比较成熟,以前刚出生母猴因不照顾新生婴猴,致使全人工饲养成活率较低,经  相似文献   

17.
李德森  刘小林 《野生动物》1990,(3):20-20,19
太行猕猴生活在黄河以北的太行山中,营群居生活。大群120余只,小群40只左右。交配行为全年进行,交配盛期10—12月份。河南省济源猕猴自然保护区人工半饲养三群。88年10月至89年元月,随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拍摄《猕猴》科教片的过程中,对太行猕猴的交配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资料整理如下。观察地点和环境观察地点在济源猕猴自然保护区蟒河管理站的沙沟和寨沟半饲养场及周围,海拔550米和700米。两处均为山凹,背靠悬崖,饲养场地较平缓,视野开阔,周围是天然次生林,植被盖度为90%,以栓皮栎为主,混  相似文献   

18.
猕猴属于灵长类动物,而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遗传性相似度极高,是人的近亲。因此,猕猴的饲养问题十分重要,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喂养。但是,当下猕猴的常见病种类有很多,这些病对猕猴的生长发展极为不利,需要人们加强重视及时防治。本文首先阐述猕猴的饲养工作,然后分析其常见病种类并且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探讨如何提高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猕猴)肠扭转疾病的术前诊断和治疗要点。回顾2018年4例肠扭转猕猴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其治疗过程。对早期患有肠扭转疾病的3例猕猴尽早诊断,并施行手术整复,预后良好;对1例肠扭转猕猴进行保守治疗无效死亡。猕猴肠扭转主要发生在全结肠、肠系膜、盲肠段。目前猕猴肠扭转疾病的诊断率较低,死亡率高,手术整复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诊断并采取手术整复是提高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猕猴)生存质量至关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猕猴作为高级的医学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多,全世界每年用于疫苗生产、检定和医学生物学研究的猕猴数多达十几万只〔1〕。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种群数量正逐年下降,为了更有力地保护这一宝贵资源,使其有效地繁殖后代,维持生态平衡,猕猴的人工驯养、繁殖是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