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松人工林生长轮密度与培育措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的生长过程既受本身遗传特性的制约,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木材密度是影响木材性质的重要因子,可作为评价木材品质最可靠的指数。森林培育措施是影响木材生长轮密度的重要因素,为实现林木定向培育,达到速生优质的目标,必须了解各种培育措施对木材生长轮密度的影响规律。因此  相似文献   

2.
<正> 红松是珍贵的用材树种,选择红松优树主要考虑的经济性状是木材生长速度。而生长速度是遗传数量性状,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很大,目前采用的选优方法如优势木对比法,固定标准法等均不能排除环境因子的干扰、选出优树的遗传基础是否优良很难判断。树木的形质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小,研究红松各形质特征与生长速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形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运用协整分析对我国东北地区人工林红松木材密度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松木材密度与气候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显著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在1973~1997年,2、3月平均日照时间的延长有利于提高早材密度,而7月份的日照时间延长却不利于提高早材密度;2月气温升高,不利于提高整个生长轮密度平均值;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检验证实,2月气温短期内对生长轮密度的影响存在2~3年的滞后期。人工林红松的优质培育需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郭明辉 《林业科学》2001,37(2):117-121
本文根据人工林红松木材生长轮密度变异特点,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建立了人工林红松木材生长轮密度的动态模型,对木材生长轮度进行近期预测,预测结果良好,此研究结果实现了木材生长轮内的材质预测,为人工林红松的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人工林红松木材碳素储存量与物理特征的径向变异进行研究,以弥补我国木材碳素储存研究的不足,为提高木材碳素储存量、高效合理地定向培育人工林红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首先测定和计算红松木材的各项物理特征及其碳素储存量,再采用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对木材碳素储存量分别与生长轮密度、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生长速率的径向变异规律进行分析,最后得到它们之间的径向变异规律图、拟合图以及回归方程等.[结果]木材碳素储存量在径向变异上先略微减小,接着随树木的不断生长呈增大趋势,而在树木成熟后又逐渐减小至平稳状态,且波动较大,并与各项物理特征的径向变异趋势在第18年左右有一个峰值.木材碳素储存量与生长轮密度的径向变异趋势相似,二者的拟合度较高,相关系数为0.757,相关性较显著;木材碳素储存量与生长轮宽度在前期的径向变化相似,而中期和后期的径向变异不一致,二者的拟合度较低,相关系数为-0.301,相关性较弱;木材碳素储存量与晚材率在中期和后期的径向变化相似,二者的拟合度较高,相关系数为0.656,相关性较显著;木材碳素储存量与生长速率在前期和中期的径向变异趋势都不同,二者的拟合度较低,相关系数为-0.268,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人工林红松木材的碳素储存量与各项物理特征指标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而气候因子、生长环境、遗传因素等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可以通过对林木的合理经营和发展,增强人工林的碳素储存功能,直接抑制CO2向大气中排放,从而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6.
森林培育措施对红松人工林径向生长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明辉 《林业科学》2003,39(5):100-104
对不同森林培育措施的红松人工林径向生长性质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森林培育措施(坡位、林分结构、初植密度、间伐)对红松人工林的生长率、生长轮宽度及生长轮密度有显著的影响,对晚材率的影响不明显;坡向对红松人工林的生长率、生长轮宽度有显著的影响,对晚材率、生长轮密度的影响不明显;修枝对红松人工林的生长率、晚材率有显著的影响,对生长轮宽度及生长轮密度的影响不明显;阴坡、坡下、三株一丛、2.0m×2.0m、适度间伐、适度修枝的林分林木生长率较高,可用于培育大径级的木材.  相似文献   

7.
不同红松种源材质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选择了26个17年生红松种源实验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木材材质性状和生长性状的调查。材质性状包括解剖学性状和物理学性状。解剖学性状测试指标包括,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和管胞壁腔比。物理学性状指标测定了: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生长轮密度。生长性状方面调查了树高和胸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材质性状和生长性状指标在种源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同时证明各项材质性状均受一定的遗传效应控制;红松的生长性状指标在不同种源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变异,红松的树高和胸径也受遗传效应的控制;但是,多数材质指标表现为一定的以经向为主的地理变异规律,而红松的生长性状指标如树高和胸径均呈现出一定的纬向变异规律,无经向变异规律。图2表5参6。  相似文献   

8.
优质高产杉木新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长江下游江苏南部沿江宁镇低丘地区研究表明 ,杉木建筑材的主要物理力学性状与木材基本密度紧密相关。木材基本密度在种源、家系、杂交组合子代间有明显的遗传差异 ,而与生长 (材积生长 )无明显的负遗传制约关系。因此 ,可按“生长、材性两个阶段独立选择法”进行生长与材性联合改良。经试验研究 ,选出了亚林 1、亚林 2、林朵 8、林朵 7、林朵 2 5、湘 2等 6个优质高产杉木优良家系 ,它们在 8a时材积比对照 (广西融水种源 )高出 11 4 %~39 8% ,木材基本密度提高了 1 2 9%~ 8 76 % ;选出林朵 19、湘 2等两个生长与对照相近 ,但材质优良的家系 ,木材基本密度比对照高 7 33%~ 10 97%。选出的这些优质高产杉木优良家系可按短轮伐期用材林栽培模式和短轮伐期材、苗 (观赏苗木 )复合栽培模式推广应用 ,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北部沿海地区Urunga、Coffs Harbour、Grafton和Casino的4个斑皮桉无性系试验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林木生长性状和木材材性并进行遗传参数估算。研究表明,林木生长性状和木材材性均受到较高的遗传控制,胸径和树高的广义遗传力(H2)在0.46~0.71之间,Pilodyn值的广义遗传力在0.52~0.77之间,FAKOPP值的广义遗传力在0.64~0.85之间;Pilodyn值与FAKOPP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二者与胸径均无显著相关性;环境因子对生长性状和木材材性的影响显著;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木材材性影响不显著,但对生长性状如胸径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淳安县富溪林场马尾松巢式交配设计的15年生遗传测定林为试验材料,分析其生长、木材基本密度和产脂力主要经济性状父本/母本效应和加性/显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间、父本间以及父本内母本间的生长、木材基本密度和产脂力皆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各性状受母本效应影响较大,母本效应方差分量约为父本的1.29~2.19倍。马尾松胸径、木材基本密度和产脂力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其中加性效应略高于显性效应。而树高和单株材积则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加性效应方差分量约为显性效应的2.7倍和3.4倍。估算各性状广义遗传力发现,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产脂力受中度遗传控制,广义遗传力在0.48~0.69之间,木材基本密度广义遗传力相对较低,为0.31。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与产脂力呈中度正遗传相关,遗传相关系数在0.4755~0.553 2之间,表明生长和产脂力可同时得到遗传改良。以产脂量作为选择指标,共选出14个优良杂交组合和14个优良单株,其产脂量分别比对照高出43.31%~93.01%和125.47%~252.64%。  相似文献   

11.
以9年生黑杨派无性系试验林为试材,分析了多个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生长、干形、冠形及木材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首次发现树高与边材宽度存在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表明选育树高生长快的无性系,其边材宽度将得到提高,木材性状相应得到改良;生长性状与气干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故对生长性状的改良并不影响木材性状的表现;气干密度与其它力学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与干缩率相关不显著,这表明选择气干密度大的无性系,其力学性状会得到显著提高,而对干缩率影响不显著。这些结论对于优良无性系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主要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玉芳  谌红辉 《林业科学》2002,38(2):113-118
本文对贵州省龙里林场马尾松密度试验林 ,5种造林密度 ,15年生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解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管胞列数影响较大 ,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密度大 ,则生长轮变窄 ,管胞列数减少 ,晚材率增加。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不显著 ,但具明显的规律性 ,即随着造林密度加大木材基本密度增加 ,造林密度过大反而下降。造林密度对管胞形态的影响表现出因树龄而异 ,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管胞形态总平均值变化不大 ,但管胞长度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受到造林密度影响。较低的造林密度各生长轮管胞长度差异不显著。组织比量不受造林密度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福建省邵武市35个15年生杉木无性系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4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采用指数选择法进行了优良无性系选择。结果表明:4个主要经济性状在无性系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且有较高重复力和中等的变异系数;树高、胸径、材积3个生长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均为密切正相关,3个生长性状与木材密度间则均为弱度遗传负相关。采用材积和木材密度两个性状,应用选择指数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它们在木材密度基本保持试验群体平均水平的情况下,材积比试验群体平均值大48.17%,比试验对照大105.45%。  相似文献   

14.
X射线图像法测定木材生长轮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萍  刘盛全  周亮  徐斌 《林业科学》2007,43(7):61-66
提出X射线图像法测定木材生长轮密度和生长轮宽度的一种新方法,应用自编的软件,对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取其灰度值,根据图像的灰度值与穿透物材料密度的线性关系直接测定物体微密度,并与微密度测量仪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X射线图像法与仪器法相比,平均密度误差为0.45%,相关系数为0.966 4;生长轮宽度误差为0.34%,相关系数为0.996 2,显著度密切相关.图像法测量生长轮密度和生长轮宽度是可行的,对于生长轮界限不明显的木材,图像法更优.  相似文献   

15.
杉木主要生长、材质性状遗传分析及家系选择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 19年生杉木 8× 8半双列杂交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这 4个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分析 ,并采用指数选择法进行全同胞家系选择。结果表明 :4个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达极显著水平 ,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分量占遗传方差的 75 %以上 ,即各性状的遗传控制方式均是基因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 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97%  4 1.4 9%和 8.4 8%  34.2 0 %。 3个生长性状之间遗传相关均为密切正相关 ,3个生长性状与木材密度之间则均为弱度遗传负相关。亲本连 5和高 37在 3个生长性状中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 ,龙 5和龙 1在木材密度性状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采用材积和木材密度两个性状 ,根据约束指数选择出 6个全同胞优良家系 ,它们在木材密度基本保持试验群体平均水平的情况下 ,材积比试验群体平均值大 2 2 .97%。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解析滇楸无性系材性遗传变异规律,提高滇楸材性的遗传改良效率。[方法]以生长于贵州的20个滇楸无性系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树高、胸径、木材基本密度、胞壁率、双壁厚、胞腔直径和纤维长度等生长和材性指标;通过最大似然法估计了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了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以聚类和隶属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无性系材性优良程度。[结果]结果表明:滇楸无性系间具有显著的材性差异;各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为6.21%~21.29%;木材基本密度、胞壁率和双壁厚受较强的遗传控制,重复力分别达0.88、0.87和0.73;遗传和表型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基本密度与管孔率、胞壁率和双壁厚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542、0.908和0.747。木材密度与胞腔直径各项性状的遗传相关均呈负相关。木材密度与其余材性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大于表型相关系数绝对值,材性性状的相关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木材基本密度与胞壁率和双壁厚有明显的正向线性关系,而与弦向胞腔直径和弦向中央直径有明显的负线性关系。[结论]滇楸无性系间材性差异显著,存在较大的变异程度;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滇楸无性系可分为:A高木材密度型,B短纤维型;C低木材密度型,D长纤维型,四大类型。  相似文献   

17.
对雷州5年生尾叶桉实生人工林研究的结果,表明尾叶桉木材基本密度变异大,变幅为0.3709~0.6476g/cm~3,且主要是受遗传控制。木材密度与高、径和材积生长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选择可得到生长快、密度高的优良材料。不同叶型和皮型个体的木材密度和木材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披针形叶、粗皮或全脱皮是密度高、木材量大的个体形态特征,可作为早期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24年生49个产地马尾松种源试验林,采集植株胸高处木芯,分析种源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年龄效应。结果表明:除近髓部1~5轮年轮段的木材基本密度外,其他年龄段的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进一步说明通过种源选择可实现木材生产力和木材基本密度的遗传改良。不同年轮段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相对稳定,而年轮宽度的种源变异则易受环境的影响,幼龄材年轮宽度的种源变异较小,仅为成熟材的63.29%。来自不同种源区的种源年轮宽度的径向变异规律相似,皆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6~10轮达到最大值;年轮木材基本密度径向变化规律则与年轮宽度不同,表现为随年龄增长先增加后逐渐稳定的S型变化趋势,并据此筛选出广西横县、恭城、忻城,广东乳源和福建南靖5个木材基本密度径向均匀性高的纸浆材优良种源。不同年轮段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相关分析显示,约在8年生选择径向生长快的种源会明显地降低其木材基本密度。基于性状早晚相关分析,认为可在7年生时先淘汰生长较差的种源,在12年生再开展种源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联合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以9年生黑杨派无性系试验林为试材,分析了多个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生长性状、干形性状、冠形性状及木材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首次发现树高与边材宽度存在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这说明选育高生长快的无性系,其边材宽度将得到提高;生长性状与气干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故对生长性状的改良并不影响木材性状的表现;气干密度与其它力学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与干缩率相关不显著,这表明选择气干密度大的无性系,其力学性状会得到显著提高,而对干缩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杉木生长与材性兼优无性系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宁镇丘陵地区试验研究表明,杉木无性系生长与基本密度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按“两个阶段独立选择法”从供试材料中评选出013、026、027号等3个生长、材性兼优无性系,005、016、024、011号4个生长优、材性较优(与融水优良种源相近)无性系,和029号1代种子园最优家系子代。6年生时,它们的材积比对照(广西融水种源杉木)增加10.6%-144.9%,木材基本密度提高1.16%-20.26%,可作为优质、高产杉木优良无性系在低丘综合治理与开发中扩大应用,研究选出的021、014号等5个优质无性系,材积生长比对照差,但木材基本密度比对照高8.72%-19.68%,可作为育种材料用于杉木材性与生长杂交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