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本实验研究了人参主产区-东北三省不同产地鲜人参生理状况和内在质量的差别。方法用比色法测定总皂苷含量,用HPLC法测定单体皂苷含量。用常规方法测定折干率,淀粉、总糖、还原惦、可溶性糖、粗脂肪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淀粉酶和蔗糖酶活性。结果研究发现,吉林省人参的所产人参折干率、人参总皂苷含量普遍高于其它两省,说明吉林省人参加工的产量都高于其它两省。不同产区人参的淀粉、总糖、还原糖和淀粉等干物质含量以及各产区酶活性对比发现.吉林省所产的人参总体上较高;各产地脂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辽宁省较高,吉林省较低。结论人参有效成分与糖类物质关系密切,吉林省栽培的人参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不同参龄西洋参中皂甙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CS—930型双波长薄层扫描仪分析不同产地、不同参龄、不同采收期的西洋参中的皂甙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的西洋参中皂甙含量有差异;(2)西洋参中的皂甙含量随着参龄的增长而增加;(3)西洋参中的皂甙含量随采收期的不同而变化;(4)8月31日采收的西洋参(柏同参龄),其单体皂甙和总皂甙含量最高。(5)8月31日采收的西洋参(相同参龄),其Rb_1含量较高,9月23日采收的西洋参,基Re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采收期内不同采收时间人参内在成分变化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长白县5年生人参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采收期内不同采收时间的质量与生理状况相关性,为人参采收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发现,参根总皂苷含量、内含物含量以及折干率变化均与人参最佳采收期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淀粉含量与人参总皂苷含量呈正相关,还原糖、可溶性糖则与人参总皂苷含量呈负相关;淀粉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变化,与还原糖、可溶性糖等含量变化同步。综合各因素的变化情况,确定吉林省长白县5年生人参最佳采收期为9月7日到9月20日。  相似文献   

4.
白屈菜具有抗肿瘤、抗炎、止咳平喘、镇痛等作用,其所含有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异喹啉类生物碱.本文对国内外研究报道的有关白屈菜生物碱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对其中的生物碱成分、药理作用以及白屈菜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讨论.为深入研究白屈菜生物碱,通过生物技术提高生物碱含量,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集海南省琼中、五指山、保亭、乐东等市县的18种野生蔬菜样品,对其产地环境、制样方法及品种重金属含量差别等进行分析,用国家标准方法测试了样品中重金属和营养成分的含量,并依照有关标准,对试验样本的质量安全和营养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采野生蔬菜样品的产地环境相关技术指标达到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标准要求。除枸杞菜(Lycium chinense)铬含量超标外,其余样品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有67%的样品重金属指标低于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所测试的18个野生蔬菜样品营养成分较为丰富,个别野生蔬菜的营养成分指标高于普通蔬菜。  相似文献   

6.
明水县不同采收期柴胡多糖含量动态积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明水县不同采收期柴胡多糖含量动态积累规律。方法:采用蒽酮一硫酸比色法,以葡萄糖作为为对照品,在6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分别测定可溶性多糖和粗多糖的含量。结果:在0.0216mg~0.108mg范围内,葡萄糖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112:0.9990。不同采收期的柴胡的总多糖含量不同,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总多糖的变化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规律。其中2号样品(6月30日采收)和6号样品(8月30日采收)的总多糖含量比较低,分别是8.67%和7.49%,3号样品(7月15日采收)和8号样品(10月2日采收)的总多糖含量比较高,分别是12.06%和11.2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易行,适合柴胡多糖的含量测定。由于柴胡中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柴胡皂苷、多糖、植物甾醇、挥发油等,因此多糖含量的多少是评价其质量的一个指标,同时应结合柴胡皂苷含量来评价药材质量,确定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7.
为给郴州烟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以‘云烟99’为材料在郴州嘉禾县开展大田试验,通过设置4个留叶数处理(15、17、19、21片)和2种上部叶采收方式处理(分次采收、一次性采收),研究了留叶数与采收方式对郴州烤烟经济性状与上部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上部叶采收方式对‘云烟99’整体经济性状影响不大,而留叶数对经济性状影响显著,在留叶17~19片条件下经济性状表现较好;(2)留叶数与采收方式对上部叶糖碱比、氮碱比及钾氯比有极显著影响,两者互作对糖碱比、氮碱比有显著影响。适当增加留叶数与一次性采收可显著降低上部叶烟碱含量,显著提高上部烟叶钾含量,协调各化学成分含量;(3)留叶数与采收方式显著影响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以留叶17~19片、一次性采收处理的烟叶中性致香物质较多;(4)留叶数与采收方式对烟叶评吸质量影响较大,以留叶17~19片、一次性采收处理的烟叶评吸质量较好。综合来看,留叶17~19片、上部叶一次性采收有利于提高‘云烟99’经济性状与上部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白肋烟半整株采收的适宜时期,设置了打顶后不同时期斩株对烟叶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含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对烟叶钾、氯含量影响不明显,推迟斩株时期烟叶烟碱含量上升,打顶两周后砍收烟株有利于总氮含量的积累,同一斩株时期对不同部位烟叶氮碱比影响不同,不同采收时期对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影响不同,打顶后3周和打顶后4周斩株采收的烟叶感官评吸质量较好。综合比较,白肋烟适宜斩株采收期为打顶后3~4周。  相似文献   

9.
以三明市郊区茶园、耕地、果园及菜地4种不同农产品土壤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采用单项质量指数与综合质量指数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三明市郊区农产品基地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HJ332-2006"(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规定的限值,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综合评价均为1级,土壤环境质量属于清洁,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同时发现,部分基地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有超标现象,4种农产品产地均出现部分取样品Cd含量超标情况;茶园、水稻田、蔬菜地均出现部分样品Pb含量超标;水稻田、果园、蔬菜3种基地部分取样品Hg含量超标;茶叶产地、水果产地出现部分样品Cu含量超标。大部分取样点土壤重金属均高于福建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表明在监测点土壤中存地重金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收获后贮藏时间对鲜食玉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个糯玉米品种和6个甜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采收后室温下(28℃)放置0、8、16、24、32 h后对子粒中糖含量、淀粉含量、蛋白含量蔗糖代谢酶活性等的影响,探讨鲜食玉米采摘后贮藏时间对鲜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玉米随着采收后时间的延长,子粒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果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蔗糖代谢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常温下糯玉米品质变化大于甜玉米。因此,为保证鲜食玉米的子粒品质,生产上糯玉米采收后8 h内进行冷冻贮藏。甜玉米中,先正达OVERLAND于采收后16 h内进行冷冻贮藏,京科甜183、和甜一号、和甜糯一号、先正达米哥、郑甜66于采收后8 h内进行冷冻贮藏。  相似文献   

11.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timeliness costs, depending on dry-matter yield and nutritive value of forage is presented, and used to estimate timeliness costs, to examine different harvesting systems and to present conclusions on machinery selection when harvesting silage for dairy cows in Sweden. Timeliness costs (in € ha−1 d−1) of forage for silag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the first cut compared with the second or third cuts in the season.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avoid delaying the first cut. The timeliness costs also varied greatly between years. Harvesting cost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forage area up to a certain threshold area beyond which decreasing machinery costs were outweighed by increasing timeliness costs due to a longer duration of harvest. At increasing transport distances, the difference in cost between different harvesting systems and different sizes of machinery increased. Harvesting of forage by contractors decreased harvesting costs, particularly for small forage areas, since increased annual use of the machinery lowered the machinery costs and enabled larger machines with higher capacity to be used. To avoid high timeliness costs it is important to avoid delays in harvesting.  相似文献   

12.
不同燕麦品种的蛋白质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国燕麦品种的蛋白质营养品质状况,收集了2008-2010年9个产地的54个燕麦品种,采用国际通用的WHO/FAO氨基酸评分模式对其蛋白质营养品质进行评价,并比较了不同产地和不同年份样本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本试验中的燕麦蛋白质含量大多集中在16%~20%,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其次是苏氨酸、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3.14%,接近WHO/FA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不同地区所产燕麦品种的蛋白质品质存在显著差异,从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生物价(BV)等指标可反映出吉林产燕麦的蛋白质营养品质较好,甘肃地区的仅次之,且在粗蛋白含量上更具优势。基于蛋白质营养品质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收集的样品分为4类,分类结果与其样品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标准GB 5009.88-2014《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为基础,研究了4种蛋白酶、2种酶解辅助处理方法对膳食纤维测定值的影响。以调整后的方法测定了15种野生蔬菜总的、可溶性及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分析了不同产地和采摘时期野生蔬菜总膳食纤维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处理后的树仔菜总膳食纤维测定值最高;超声波振荡辅助酶解处理的除杂效果较好;15种野生蔬菜膳食纤维含量和组成差异较大,产地对树仔菜、马齿苋总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分别为极显著、显著,但是对枸杞菜和雷公菜总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采摘时期对树仔菜、马齿苋、枸杞菜和雷公菜总膳食纤维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盐碱胁迫对水稻源库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盆栽法,对2个盐碱敏感性不同的水稻品种89-45(耐盐碱)和吉农大10号(不耐盐碱),在吉林省西部地区不同盐碱浓度的盐碱土中的表现进行了研究。盐碱胁迫导致叶面积系数变小,不耐盐碱品种较耐盐碱品种下降的趋势更明显; 盐碱胁迫降低了水稻有效分蘖数,最终导致产量下降,胁迫越大,产量越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比较海南产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和广东徐闻产高良姜的挥发油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从2个不同产地高良姜挥发油样品中共鉴定出77种化合物,主要为萜类成分,其中样品间共有化合物34种。结果表明:海南产高良姜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和徐闻产高良姜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生长期对苎麻纤维化学成分的影响。分析发现,提前收剥,脂蜡质、水溶物、果胶质、半纤维素均上升,但木质素下降,总含胶量受收剥期影响不是很明显。二麻提前25天收剥则纤维支数由传统时期收剥的1195支提高到2059支,纤维品质明显提高,且减轻苎麻脱胶的负担,缓解了苎麻的刺痒感。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不同生态区高油玉米品质及产量变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吉林省3个不同生态区域种植3种高油玉米:吉油1号、通油1号、春油1号,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高油玉米子粒脂肪含量和子粒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域高油玉米的脂肪含量以东部低温地区(吉林)最高,平均含量达到8.90%,长春次之,松原最低;产量变化趋势则不同:长春>松原>吉林。其中子粒脂肪含量与温度和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与降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主要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理化方法对5种不同类型的14个鲜食玉米品种在不同灌浆期子粒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子粒主要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筛选能够指示不同类型鲜食玉米最佳采收期的客观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的可溶性总糖、蔗糖、还原糖、蛋白质、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含水量在不同品种间、不同灌浆期间差异极显著。随着子粒的发育,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品种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呈动态曲线变化,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还原糖含量和含水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很小,变化趋势不明显。根据鲜食玉米营养成分与品质的关系,提出子粒含水量结合可溶性糖含量和粗淀粉含量可分别作为甜玉米和糯玉米最佳采收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湖北省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的分布和产毒特征,从罗田、红安、钟祥、襄阳四个典型花生种植区采集土壤样品40份,并进行黄曲霉菌分离、鉴定和产毒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不同花生种植区共分离鉴定到黄曲霉菌51株,土壤中黄曲霉菌落数为127.5cfu/g。不同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钟祥土壤中黄曲霉菌落数最高,罗田最低;鉴定获得黄曲霉菌株中产毒菌株占96%,产毒量范围0~227.81μg/L,不产毒菌株占4%;产毒菌株分为只产AFB_1、产AFB_1+AFB_2、产AFB_1+AFB_2+AFG_1和产AFB_1+AFB_2+AFG_1+AFG_2毒素4种类型,其中以产AFB_1+AFB_2的菌株占比最高,为65%;不同种植区黄曲霉菌株产毒力研究发现,钟祥每克土壤中黄曲霉菌产AFB_1的量最高,达11 679.70μg/L。本研究可为湖北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预警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