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探究千层金叶片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本文研究了千层金叶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和总多酚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千层金叶片醇提物正丁醇相的总多酚含量最高,为(453.75±0.75) mg/g;75%甲醇粗提物及其正丁醇相对ABTS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抗坏血酸(VC)强;各组分还原力强弱顺序为VC>正丁醇相>75%甲醇粗提物>水相>乙酸乙酯相>BHT>石油醚相;正丁醇相和乙酸乙酯相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醇提物和水相强,石油醚相最弱;千层金叶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清除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均与其总多酚含量呈正相关。除石油醚相外,千层金叶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良好天然抗氧化剂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2.
以芦丁与Vc为对照,测定云南普洱茶不同溶剂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亚硝酸盐的能力及其还原力.结果表明:普洱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浓度成正相关,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不明显,具有一定的还原力.其中,乙醇沉析物、正丁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乙醇溶解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较好,相同浓度下优于芦丁;水提取物、乙醇沉析物及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羟自由基清除效果较好,但效果不如Vc;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较好,还原力也很强.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浓度乙醇对叠鞘石斛[Dendrobium aurantiacum Rchb. f. var. denneanum (Kerr.) Z. H. Tsi. ]叶进行提取,再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抗氧化活性较高的60%乙醇粗提取物进行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层、二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各部位进行成分分析,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为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主要的抗氧化活性部位。其中,总黄酮在正丁醇层最高(24.89%);多糖在水层最高(0.23%);各萃取层均有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弱顺序为水层>正丁醇层>乙酸乙酯层>二氯甲烷层>石油醚层。筛选出正丁醇层、水层为抗氧化主要活性部位,其抗氧化活性是黄酮类、多糖等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为进一步提取抗氧化活性化合物,开发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白背天葵多酚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及其体内外抗氧化活性,为白背天葵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CO2流量和夹带剂浓度为单因素,以多酚提取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分析提取物对DPPH及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体内抗氧化活性试验以D-半乳糖致衰小鼠为模型,白背天葵多酚提取物150、300、600 mg/kg连续灌胃30 d,测定其血清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白背天葵多酚的超临界CO2最优提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2 h、萃取温度40 ℃、CO2流量20 L/h,多酚提取得率为5.32%。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多酚对DPPH及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随其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与空白组比较,衰老模型组血清及肝组织中的SOD、GSH-Px、CAT活性显著性降低,MDA含量显著性升高,白背天葵多酚提取物能显著提高衰老模型组血清及肝组织中的SOD、GSH-Px、CAT活性,并降低MDA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贵州产的多穗金粟兰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活性研究。方法 采用75%乙醇回流提取,并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对乙酸乙醋部分进行小鼠足肿胀的抗炎实验;比较萃取后的乙酸乙酯层和水层的DPPH、ABTS抗氧化实验。结果 乙酸乙酯层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优于水层;乙酸乙酯层和水层清除ABTS自由基清基的能力相当,乙酸乙酯层对小鼠足肿胀模型有较好的抗炎效果。结论多穗金粟兰乙酸乙酯部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炎活性,为多穗金粟兰药效学物质基础及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苦丁茶提取物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首先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分部萃取苦丁茶(Ilex kudincha C.J.Tseng)热水提取物(粗提物),得到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萃取剩余物,然后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粗提物和各萃取物的多酚含量,同时应用DPPH法、TEAC法和FRAP法分别测定粗提物和各萃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Fe3+能力。结果表明,苦丁茶提取物具有较高的多酚含量和较强的抗氧化能力;DPPH法和FRAP法测定各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的结果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粗提物>萃取剩余物>氯仿萃取物,TEAC法测定结果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粗提物>氯仿萃取物>萃取剩余物;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所用抗氧化测定方法之间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从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等方面,研究“文椰2号”椰子外果皮中50%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文椰2号”椰子外果皮中50%乙醇提取物的还原能力较强,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Fe2+的络合能力和脂质体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也较强,但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弱。因此,椰子外果皮中50%乙醇提取物是一种抗氧化功效较强的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8.
从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等方面,研究“文椰2号”椰子外果皮中50%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文椰2号”椰子外果皮中50%乙醇提取物的还原能力较强,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Fe2+的络合能力和脂质体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也较强,但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弱.因此,椰子外果皮中50%乙醇提取物是一种抗氧化功效较强的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抗氧化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揭国良  何普明  丁仁凤 《茶叶》2005,31(3):162-165
本研究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分步萃取普洱茶的水提物,得到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萃取后剩余物。采用Fe^2-H2O2-鲁米诺的化学发光法和有机自由基二苯基苦基偕腙肼(DPPH)的分光光度法,比较各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 提示普洱茶水提物中的乙酸乙酯萃取层组分和正丁醇萃取层组分对DPPH和羟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从植物中寻找天然的抗氧化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比色法对嘉宝果嫩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进行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活性研究,以期为嘉宝果嫩叶有效提取部位在食品、化工及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的总多酚含量(33.92 mg/g及总黄酮含量(13.35 mg/g)最高,其次为正丁醇相(总多酚31.11 mg/g;总黄酮12.93 mg/g)及水相(总多酚17.04 mg/g;总黄酮11.18 mg/g);石油醚相及二氯甲烷相均未检测到总多酚及总黄酮。乙酸乙酯相与正丁醇相对DPPH及ABTS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相当,明显高于其他极性部位。对酵母源和小鼠小肠源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活性大小依次分别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石油醚相>二氯甲烷相和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二氯甲烷相>石油醚相。以上结果表明嘉宝果嫩叶乙酸乙酯相与正丁醇相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及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是挖掘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物质的主要极性部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茶氨酸两种茶叶主要活性成分单独和协同清除2, 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羟自由基的效果,并通过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测定两种化合物对氧化损伤细胞的氧化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GCG和茶氨酸对ABTS和羟自由基的清除有协同增效作用,对DPPH自由基无协同作用;在细胞水平,EGCG和茶氨酸可协同降低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即两者共同作用可协同降低细胞所受的氧化损伤,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原生态椰子油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原生态椰子油(VCO)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VCO中总酚酸的含量及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Fe~(2+)的络合能力以及对花生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VCO中总酚酸的含量为(0.180±0.003)mg/m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1.95%.低于Trolox、BHT和没食子酸;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67.49 μmol/L Tmlox当量(TEAC值);对Fe~(2+)的络合能力优于Tmlox和BHT,但显著低于没食子酸;VCO对花生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蛋黄果(Lucuma nervosa A. DC)乙酰化修饰多糖的抗氧活性优于未修饰多糖,通过分析乙酰化蛋黄果多糖的乙酰化度、红外光谱和形貌特征,阐明引起抗氧活性提升的原因。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蛋黄果果肉粗多糖,用三氯乙酸法除去蛋白质得到多糖。选取3份0.50 g多糖加入20% NaOH溶液溶解,分别加入1、3、5 mL乙酸酐,得到3种取代度(0.237±0.05、0.275±0.07、0.228±0.04)的乙酰化蛋黄果果肉多糖,评价其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乙酸酐添加量由少到多时,蛋黄果多糖乙酰基取代度先显著升高,后趋于平缓下降。乙酰化蛋黄果多糖的红外光谱显示了3417 cm-1(-OH)、2950 cm-1(-CH)处的伸缩振动和1636 cm-1处的(-OH)转动振动,1738 cm-1处出现酯基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乙酰化已经成功接入。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未经乙酰化的蛋黄果多糖表面相对光滑平整,呈片状结构;乙酰化修饰多糖分子间交联增强,构象发生了变化,变为表面形状不规则,出现很多空隙且表面粗糙。3种乙酰化蛋黄果多糖中DHG-Ac2(3 mL醋酐)清除效果最好,在浓度1.0 mg/mL时,DPPH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1.37%、58.73%、56.36%,分别高于蛋黄果多糖10.0%、43.7%、25.3%。这是引入的乙酰基能活化多糖链中的异头碳,使多糖的供氢能力提升,继而提升乙酰化蛋黄果多糖的抗氧化作用。本研究为海南产蛋黄果多糖的深入开发与抗氧化应用提供了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橄榄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乙醇浸提法来提取橄榄多酚,AB-8 大孔树脂纯化后干燥,考察热风干燥温度、真空冷冻干燥及远红外干燥方式对橄榄多酚清除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 2,2′-二氮-双铵盐自由基(ABTS+?)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处理对橄榄多酚清除 3 种自由基的能力差异显著,以 80 ℃干燥效果最好;3 种处理方式对橄榄多酚清除 DPPH?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对?OH 和 ABTS+?清除能力影响差异显著。因此,在选择干燥方式时需要考虑橄榄多酚的用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叶蟹甲草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ABTS、DPPH自由基及还原性反应体系,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叶蟹甲草的总提液、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石油醚层在不同浓度下的抗氧化能力及其总酚含量。结果大叶蟹甲草的不同萃取部位对AB'IS、DPPH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其结果与浓度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其中乙酸乙酯层抗氧化能力最强,在浓度为0.62mg/mL时,对ABTS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91.57%,对DPPH·的最大清除率为94.87%,与同浓度VC的清除率接近,且其IC50分别为0.066mg/mL、0.004mg/mL,测得乙酸乙酯层总酚含量最高,达10.45%。大叶蟹甲草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中乙酸乙酯层抗氧化能力最显著,与总酚含量有较大的相关性,同时该结果也客观地反映了DPPH法、ABTS-+法及还原性法测定大叶蟹甲草抗氧化活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黄琼  黄晓梅 《热带作物学报》2020,41(6):1242-1250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法对玫瑰茄总黄酮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了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提取次数5个单因素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建立了乙醇浓度、液固比和微波功率的三因素回归模型,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40%、液固比50∶1(mL/g)、微波功率250 W、提取时间20 min、超声波功率50 W,在此条件下提取2次,总黄酮提取量为40.2 mg/g。同时以维生素C作对照,研究了玫瑰茄总黄酮粗提物和纯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玫瑰茄总黄酮粗提物和纯化物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有效清除O2-?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浓度呈较明显的量效关系,但抗氧化能力较维生素C弱。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resent study,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butyrylcholinesterase (BChE), and tyrosinase inhibitory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fruit and leaf extracts of Melia azedarach L. (Meliaceae) of Turkish origin were evaluated. Enzym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was tested in vitro using ELISA microplate reader.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was tested using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ferrous ion-chelation, and ferric-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 assays. Phenolic composition of the extracts was elucida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of the fatty oils of the fruits and leaves were elucidat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from the leaves showed the highest inhibition against AChE (33.63 ± 1.40%) and BChE (92.89 ± 3.05%). The methanol extract from the leaves exerted the best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nd FRAP assays, while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s of the fruits and leaves had the most notable effect in metal-chelation ass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