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瑞丽地区种植的水晶蜜柚、琯溪蜜柚、西柚、红玉香柚 4 个品种的柚子为试材,研究了 4 个品种柚子果实品质在品种间及果蒂部、赤道部、果脐部、全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果实品质差异较大,西柚单果重最小,为椭圆形,与其他 3 个品种单果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 3 个品种单果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为长圆形。琯溪蜜柚皮重占单果百分率最低,可食率最高;水晶蜜柚皮重占果重百分率最高;而红玉香柚可食率最低,且果实的种子数最多,每个果实种子数平均有 108 粒。每一个品种果实不同部位间的皮重占单果百分率均差异显著(p≤0.05),全果的皮重占果重百分率及可食率均与果脐部接近。琯溪蜜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最高,西柚最低;水晶蜜柚可滴定酸(TA)最低,西柚最高;水晶蜜柚的固酸比(TSS/TA)最高,西柚最低;水晶蜜柚的维生素 C含量最低,其他 3 个品种差异不显著(p>0.05)。水晶蜜柚和琯溪蜜柚全果 TSS、TA、TSS/TA 和维生素 C 含量均与果脐部接近,而西柚和红玉香柚各个部位 TSS、TA、TSS/TA 和维生素 C 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感官品质方面,综合 9 个指标检测结果,水晶蜜柚的风味分数和综合满意度最高。综上所述,水晶蜜柚果实酸甜度适中、果实肉嫩、风味较好,是瑞丽当地最受欢迎的品种,但单果不同部位间品质差异较大,需要不断改良提高单果品质的均一度;西柚较酸,但单果间品质差异较小,且汁多、化渣性最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柚子不同品种及果实不同部位品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瑞丽地区种植的水晶蜜柚、琯溪蜜柚、西柚、红玉香柚 4 个品种的柚子为试材,研究了 4 个品种柚子果实 品质在品种间及果蒂部、赤道部、果脐部、全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果实品质差异较大,西柚单果重最小, 为椭圆形,与其他 3 个品种单果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 3 个品种单果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为长圆形。琯溪蜜柚皮重占单果百分率最低,可食率最高;水晶蜜柚皮重占果重百分率最高;而红玉香柚可食率最低, 且果实的种子数最多,每个果实种子数平均有 108 粒。每一个品种果实不同部位间的皮重占单果百分率均差异显著 (p≤0.05),全果的皮重占果重百分率及可食率均与果脐部接近。琯溪蜜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最高,西柚最 低;水晶蜜柚可滴定酸(TA)最低,西柚最高;水晶蜜柚的固酸比(TSS/TA)最高,西柚最低;水晶蜜柚的维生素 C 含量最低,其他 3 个品种差异不显著(p>0.05)。水晶蜜柚和琯溪蜜柚全果 TSS、TA、TSS/TA 和维生素 C 含量均与果 脐部接近,而西柚和红玉香柚各个部位 TSS、TA、TSS/TA 和维生素 C 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感官品质方面,综 合 9 个指标检测结果,水晶蜜柚的风味分数和综合满意度最高。综上所述,水晶蜜柚果实酸甜度适中、果实肉嫩、风 味较好,是瑞丽当地最受欢迎的品种,但单果不同部位间品质差异较大,需要不断改良提高单果品质的均一度;西柚 较酸,但单果间品质差异较小,且汁多、化渣性最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PCA分析‘南丰’和‘新余’蜜橘的耐贮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种的差异是影响采后柑橘果实耐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西省2个主栽宽皮柑橘品种‘南丰’和‘新余’蜜橘果实在低温(5 ± 0.5) ℃下贮藏过程中,果实腐烂率、失重率、果皮色差指数、褐变指数、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等14个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代表果实耐贮性能指标88.781%信息量的3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反映失重率、果皮色差指数、褐变指数、可滴定酸、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8个生理指标的信息;第2主成分反映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信息;第3主成分反映维生素C的信息。主成分分析法能科学评价‘南丰’和‘新余’蜜橘果实的耐贮性差异,综合单一指标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南丰’蜜橘果实的耐贮性优于‘新余’蜜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美中红’番木瓜为试材,研究了热处理复合香茅精油处理对番木瓜果实采后保鲜效果及软化相关酶的影响,测定了贮藏过程中果实失重率、硬度、颜色、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维生素C(Vc)和呼吸速率,还测定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E)、纤维素酶(CL)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等软化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热处理复合香茅精油处理可显著降低番木瓜果实病情指数和失重率,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和颜色的转黄,提高果实中的TSS和Vc含量和果实固酸比,降低果实呼吸速率,延迟呼吸高峰的出现;复合处理可降低果实PG酶、PE酶和β-GAL酶活性,延迟PE酶峰值的出现,对CL酶活性影响不显著。可见,复合处理对番木瓜果实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复合处理延缓果实硬度下降与降低呼吸速率以及降低PG酶、PE酶和β-GAL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紫娘喜’等6个海南主栽荔枝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果实贮藏期间,6个品种的果实果皮褐变指数快速上升,好果率下降,同时,果皮失水率和pH值上升,果皮花色苷含量下降。无核荔枝果皮褐变最快,而紫娘喜果皮褐变最慢,主要与果皮失水速率有关。贮藏过程中供试品种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和抗坏血酸(Vc)含量均下降,妃子笑、无核荔枝TSS/TA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新球蜜荔果肉TSS和TSS/TA值最高,TA最低;而紫娘喜果肉TA含量最高,TSS/TA值最低。紫娘喜与新球蜜荔Vc含量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菠萝(Ananas comosus)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施肥方案。以‘台农17号’菠萝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农户常规施肥(NPK)、减量施肥(INF)、有机无机肥配施(INF+M)和有机无机缓控释肥配施(INF+M+S)5组处理,每组3次重复,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菠萝叶片数、干物质量、产量品质和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快速生长期后,NPK处理叶片数高于其他处理,约为84片。INF+M和INF+M+S处理收获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20.28%和23.16%,而INF与NPK处理间无显著差异。INF+M+S处理氮、磷积累量分别较NPK处理提高8.33%、2.77%,钾积累量无显著差异,而INF和INF+M处理对氮积累量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磷、钾积累量。此外,INF+M+S处理显著提高了氮、磷、钾转运量,增幅依次为62.32%、189.83%和30.79%,INF+M处理氮、磷、钾转运量也有不同程度提高,而INF处理则降低了磷、钾转运量。相较于CK处理,施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冠芽养分分配率,3种减量施肥处理较NPK均提高了收获期菠萝果实养分分配率,减少了叶片等营养器官养分分配率,其中INF+M+S处理果实氮、磷、钾分配率分别较NPK处理提高131.43%、66.60%和147.33%。INF、INF+M和INF+M+S处理产量较NPK处理分别提高1.64%、19.35%和37.09%,且INF+M+S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肥处理较CK显著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但施肥处理间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INF+M+S处理下菠萝产量最高,且能提高养分积累量、养分转运量和果实养分分配率,为菠萝最优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7.
香蜜杨桃果实不同部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在三亚市、五指山市香蜜杨桃果园的不同地段、坡向,采集样品果实,测定果实不同部位及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结果表明,同一果实的下端、中部、上端TSS含量差异极显著,中部、全果TSS含量差异不显著。果实下端TSS含量最高,中部次之,上端最低。果棱间、不同果棱中部TSS含量差异圴不显著。对果实中部、全果TSS含量进行线性回归,呈极显著的直线相关。表明果棱中部TSS含量可直接表示全果TSS含量状况。在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差异下,果实不同部位TSS含量有一致性的显著性差异,果实下端TSS含量最高,中部次之,上端最低。  相似文献   

8.
以“早钟六号”枇杷为试材,研究经6℃(CK)、12℃、20℃(室温)、30℃温度预处理2天后,在6℃下贮藏对采后贮藏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贮藏下,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呈现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2℃预处理能显著延缓“早钟六号”果实可滴定酸(TA)含量和维生素C(Vc)含量的下降及果皮电导率(REC)和果实硬度的上升,但不能延缓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下降。12℃预处理果实最耐贮藏,在贮藏后期SOD、CAT与POD能较好地协同作用清除O2-,降低果实受自由基伤害程度,使衰老得以延缓,果实在贮藏后期仍能维持较好的风味。6℃(CK)预处理果实在贮藏后期风味劣变。20℃(室温)、30℃预处理果实后期失重、腐烂严重,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9.
两种整枝方式对罗汉果生长发育及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选能减轻罗汉果生长期修剪的工作量及提高果实产量与品质的整枝方式,在罗汉果主蔓上棚后,对主蔓和各级侧蔓采取不整枝(CK)、 二级侧蔓整枝和三级侧蔓整枝处理,并对其产量、产量因素及果实水分、甜苷Ⅴ、总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级侧蔓整枝、三级侧蔓整枝处理在提高结果数、大果率及果实甜苷Ⅴ和总糖含量方面上,效果十分明显,但不利于维生素C的合成与累积。其中二级侧蔓整枝处理提高果实甜苷Ⅴ、总糖含量的效果优于三级侧蔓整枝处理,且整枝修剪工作量较轻;三级侧蔓整枝处理提高大果率的效果优于二级侧蔓整枝处理,但整枝修剪工作量相对较大。综合来看,二级侧蔓整枝处理对于减轻罗汉果生长期修剪的工作量及提高产量与品质来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季节性干旱下农艺节水措施对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农艺节水措施在甘蔗应对季节性干旱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粤糖94-128’为材料,设置地膜覆盖+有机肥(T1)、保水剂+有机肥(T2)、蔗叶覆盖+有机肥(T3)、蔗叶覆盖+保水剂(T4)4个处理,以常规种植为对照(CK),研究不同农艺节水处理下土壤水分和出苗率、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光合活性和根系指标以及经济性状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前期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地膜覆盖>蔗叶覆盖>无覆盖;T1处理出苗率最高且显著高于CK。2015年,与CK相比,T1处理显著增加株高(18.1%)和+1叶长(30.6%),T4处理显著增加茎粗(21.8%),而T2处理的株高、茎粗和叶宽则显著降低;T1处理显著增加+1叶的最大光能利用效率(Fv/Fm)和叶片SPAD值(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值),T3处理显著增加+1叶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其余各处理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T1、T2、T3、T4处理的总干物质积累分别增加94.5%、-37.0%、53.4%、79.9%;T3处理显著增加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和根数,T2处理各根系指标则显著降低;T2和T3处理单茎重高于T1处理,但有效茎数远低于T1处理,有效茎数高是T1处理高产的主要原因;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田间锤度,T3处理增幅最高。2016年,与CK相比,甘蔗不同处理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显著;但与2015年相比,T1处理农艺性状指标呈下降趋势,而T2处理则呈上升趋势;各处理+1叶的ΦPSII均呈下降趋势;T1、T2和T3处理总干物质积累呈下降趋势,而T1和CK则呈上升趋势。T3处理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密度显著高于CK,主要是由于细根增加所致;T4处理有效茎长显著高于CK,但茎径和单茎重并无显著差异,产量差异源于有效茎数的差异;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田间锤度且各处理的田间锤度与2015年比呈上升趋势。综上,农艺节水措施主要通过在旱季减少土壤水分散失而提高甘蔗出苗率从而增加有效茎数,并通过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促进根系生长以应对季节性干旱,进而保障后期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和保水剂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保水剂、地膜覆盖及只淋等量清水为对照3个处理,测定对甘蔗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从蔗茎产量分析,保水剂及地膜覆盖分别比对照增8985kg/hm2、8415kg/hm2,分别增9.8%、9.2%;从含糖量分析,保水剂及地膜覆盖分别比对照增1396.5kg/hm2、1246.5kg/hm2,分别增10.8%、9.6%;从经济效益分析,保水剂及地膜覆盖分别比对照增3592.5元/hm2、3427.5元/hm2,分别增7.84%、7.48%。结论:保水剂对甘蔗生长及产量有促进作用,且成本低,效益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反光膜应用在秋马铃薯的栽培过程,理论上可以适当提前播种期,并起到降低土壤温度、控制土壤湿度、保全苗的作用。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为试材,设覆膜和不覆膜两个处理,探讨了反光膜对秋马铃薯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及马铃薯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反光膜可有效降低土壤温度并控制土壤温度的剧烈变化,控制土壤湿度,提高马铃薯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巴厘种菠萝作为试验材料,分析种苗大小对菠萝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期大苗试验区的菠萝株高、叶片数、D叶长、植株鲜重、果长、果径和单果重极显著高于小苗试验区;与小苗试验区相比,大苗试验区的菠萝产量比小苗试验区增产15.74 t/hm2,商品果率高,罐头果率低,每株菠萝生产的芽苗数多;大苗试验区果实中Vc含量和可滴定酸(TA)含量高于小苗试验区,但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TSS)和TSS/TA略小于小苗试验区。因此,要提高菠萝的产量,建议在定植时选择大苗作为种苗。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越冬期不同的覆盖材料对茶园土壤温度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寻求效果佳的防冻材料,研究采用稻草、白膜、黑膜、稻谷壳和防草布等5种材料在茶园行间进行地表覆盖,比较不同材料覆盖后对土壤温度和茶叶产量、品质,以及春茶萌发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未进行覆盖的对照,5种覆盖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温度,平均增温1.5~2.9℃,且覆盖后可使茶叶产量提高4.3%~13.6%,春茶萌发时间提早2~4 d,其中增温效果稻草和稻谷壳优于其他材料。使用稻草和稻谷壳覆盖后,茶叶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均有所提高。综合比较来看,稻草和稻谷壳的增温效果较黑膜、白膜和防草布更好,而且能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更适合作为茶园越冬期防冻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15.
王帅  姚凯  陈殿元  王楠  张殿锡  孙鑫  吕赢 《玉米科学》2018,26(1):149-153
腐殖酸富含亲水基团,以此为核心成分的保水剂施入土壤后会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发挥较好的保肥效应。以不施肥(CK)为空白对照,研究不同腐殖酸保水剂用量(33、44、55、66 kg/hm~2)对白浆土养分及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3~66 kg/hm~2腐殖酸保水剂可有助于玉米生育性状(玉米出苗率、灌浆期展开叶片数、株高、单叶叶面积、穗粒数)及产量的提高。与不施保水剂相比,施用44~66 kg/hm~2腐殖酸保水剂可有利于白浆土酸化过程的缓解。与拔节期相比,施用55 kg/hm~2保水剂能够使玉米历经生育期仍能确保全氮含量的增加;施用腐殖酸保水剂33 kg/hm~2能使白浆土有机质含量的消耗程度达到最大,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保水剂用量可有效缓解有机质含量的消耗。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on five ber (Ziziphus mauritiana Lamk) cultivars (Komethry, Pakstany, Um-sulaem, Toffahy and Peyuan) grown in Saudi Arabia during 2005 and 2006 season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fruit properties (fruit weight, length, diameter, shape, specific gravity, seed weight, pulp percentage, total soluble solids (TSS), acidity percentage, TSS/acid, vitamin C content total, reducing and non-reducing sugars). Peyuan cv. had the heaviest fruit weight, fruit volume and reducing sugar content however, it was the lowest in pulp percentage and non-reducing sugars among the five cultivars in both seasons. Toffahy cv. had highest fruit diameter and seed weight while, had lowest TSS %, vitamin C and total sugars values. Um-sulaem cv. had highest acidity percentage and vitamin C content and lowest fruit weight, length and TSS/acid. On the other hand, Pakstany cv. had highest percentage of both pulp percentage, TSS, total and non-reducing sugars. Finally, Komethry had the longest fruit.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of the ber cultivars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ISSR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technique. The ISSR technique was able to uniquely characterize and differentiate between the five ber genotypes. Moreover, the genetic similarity tree showed that the cultivar Um-slaem is genetically distant from the other four cultivars and the two cultivars Pakstany and Komethry were genetically identical.  相似文献   

17.
部分杧果品种果实若干品质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57个杧果品种果实的7项品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杧果品种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9.00%~19.88%、11.30%~20.88%、0.02%~0.89%,糖酸比、固酸比分别为16.47~878.86、19.25~882.78,类胡萝卜素含量为6.38~48.60μg/g FW,贮藏期为6~17 d,相对应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13.51%、14.44%、0.26%、127.36、127.05、23.01μg/g FW、10.17 d,不同品种果实的品质存在显著差异.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57个杧果品种的综合品质以留香杧最佳.完熟时绿色果皮品种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红色果皮品种,且糖酸比值和同酸比值显著高于红色与黄色果皮品种.多胚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单胚品种.相关分析表明,芒果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糖酸比、固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技术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比较了垄上覆膜、行间覆膜、大垄直播、小垄直播4种栽培方式。结果表明:大垄行间覆膜比直播能显著提高玉米子粒重,提高产量,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生育期提前,减少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产量构成因素,使产量提高13.58%。  相似文献   

19.
“乌叶”与“兰竹”荔枝果实的耐贮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福建省主栽荔枝品种"乌叶"和"兰竹"荔枝果实在(8±1)℃贮藏条件下的耐贮性差异.结果表明:"乌叶"荔枝果实比"兰竹"耐贮藏,"乌叶"好果率显著高于"兰竹",而果实失重率、果皮褐变指数和果皮褐变度均显著低于"兰竹"果实;"乌叶"荔枝果肉的可溶性固形物(TSS)、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比"兰竹"果实高:贮藏期间,荔枝果肉的TSS、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不断下降,但"乌叶"果实的降低速度比"兰竹"果实慢;在同一贮藏时间.荔枝果肉的TSS、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高于"兰竹"果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