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云蔗03-194,亲系:新台糖25×粤糖97-20,中大茎,中早熟,丰产、高糖,自然脱叶,宿根性好,抗旱性和抗倒性强。云蔗03-194在国家区试中蔗茎产量101.4t/hm2,甘蔗糖分14.40%,含糖量14.68t/hm2;在云南临沧、德宏、保山、红河等主产蔗区旱地生产示范中蔗茎产量117.6 t/hm2,甘蔗糖分15.23%,含糖量17.43t/hm2;该品种适应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蔗区肥力中等以上的蔗区种植,在燥热蔗区种植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云蔗081609亲系为云蔗94-343×粤糖00-236,中大茎,早熟、高产、高糖,抗旱性强,宿根性强,5级中抗黑穗病,高抗花叶病,属耐贮性品种。在预备品比、品比和生态试验中,云蔗081609平均蔗产量97.06 t/hm2,全期(11月至翌年2月)甘蔗平均糖分15.88%,平均含糖量15.48 t/hm2;在云南省甘蔗区域化试验中,云蔗081609平均蔗产量108.59 t/hm2,全期(11月至翌年3月)甘蔗平均糖分15.70%,平均含糖量15.98 t/hm2。该品种适宜在水田、坝地、旱坡地、台地种植,在水肥条件好的田坝地种植增产增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在广西甘蔗研究所内进行广西第一轮甘蔗品种筛选试验,经过两年新植一年宿根的试验,结果:巴西45号、桂糖92/27、桂辐90/10、粤糖92/373和粤糖91/976均比对照品种桂糖11号增产增糖,其中,中早熟品种桂糖92/27表现突出,其蔗茎产量比桂糖11号增加28.1%,居参试品种第二位;11月中旬的平均蔗糖分为13.92%,与桂糖11号相仿,成熟高峰期为17.49%,比桂糖11号高1.04个百分点,含糖量增产29.1%,跃居第一位,从蔗茎产量、蔗糖分、抗逆性等性状综合分析结果,建议将巴西45号、桂糖92/27和粤糖92/373提升进入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4.
甘蔗新品种的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旱坡地探索不同甘蔗新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甘蔗农艺性状、工艺品质等方面的表现,为不同甘蔗品种在当地蔗区的合理密植提供依据。选用甘蔗新品种粤糖60,柳城05-136和福农39作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90000、120000、150000和180000芽/hm2四个不同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出苗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有效茎数、蔗茎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分蘖率、成茎率、茎径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下降。在不同种植密度方面,90000芽/hm2种植密度的甘蔗分蘖率、成茎率、茎径最大;120000芽/hm2种植密度的甘蔗出苗率最大、生长速度最快;180000芽/hm2种植密度甘蔗的产量最高;不同品种方面,粤糖60产量最高、柳城05-136的生长速最快、蔗糖分最高;福农39的还原糖分最高。柳城05-136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80000芽/hm2、粤糖60及福农39的最佳种植密度都为120000芽/hm2。  相似文献   

5.
参试的9个甘蔗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整体表现较好,出苗率及分蘖率除个别品种较弱外,其余表现良好;云蔗03-194、闽糖96-1027、CI-2003宿根性较好;对蔗茎产量、蔗糖分及含糖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福农04-2816、桂糖97-40蔗糖分高,蔗茎产量较差;闽糖96-1027、云蔗03-332、粤甘26号宿根性好,蔗茎产量高,丰产性好,蔗糖分一般;福农04-3504、云蔗03-194、CI-2003、粤甘24号蔗糖分较好,蔗茎产量一般。  相似文献   

6.
不同植期对粤糖60号产量和蔗糖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糖60号是广州甘蔗糖业研究选育的优良甘蔗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高糖、农艺性状优良等特性。本试验在湛江蔗区研究3个植期对粤糖60号产量和蔗糖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粤糖60号在湛江徐闻、遂溪和雷州等蔗区3个植期蔗茎产量都超过120 t/hm2,含糖量都超过20 t/hm2,蔗糖分都超过16%,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显著优于ROC22。粤糖60号在徐闻和遂溪蔗区蔗茎产量达显著性差异,含糖量和蔗糖分差异不显著,徐闻蔗区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均最高,遂溪蔗区蔗糖分最高。不同植期蔗茎产量和含糖量达显著性差异,蔗糖分差异不显著,其中12月份种植蔗茎产量、含糖量和蔗糖分均最高,2月份均最低。大面积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粤糖60号适合在徐闻、雷州和遂溪等蔗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在2014年国家甘蔗品种第十轮区试福州点试验中,参试的10个甘蔗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整体表现较好,粤甘46号出苗率表现好,分蘖率除云瑞07-1433和柳城07-500表现较弱外,其余品种表现良好。对蔗茎产量、甘蔗蔗糖分及公顷含糖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赣蔗07-538平均蔗糖分高,蔗茎产量一般;福农07-2020蔗糖分偏低,但蔗茎产量高,公顷含糖量最高;粤甘46号平均蔗糖分居第二,蔗茎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选育及推广应用甘蔗良种能带给蔗糖产业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客观高效地筛选和评价甘蔗品种对蔗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对甘蔗的多个目标性状进行经济权重模型的构建,客观评价目标性状的相对重要性,为完善甘蔗育种评价体系和甘蔗良种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依据云南省18家糖厂3个榨季的调查问卷数据和云南省多年从事甘蔗生产的农户及农场管理人员的调研反馈数据,对整个蔗糖产业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核算,计算不同经济性状的经济权重,获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构建了甘蔗11个育种目标性状的经济权重模型,包括3个直接目标性状(蔗茎产量、甘蔗蔗糖分、纤维分),8个间接目标性状(茎径、有效茎、株高、蒲心、脱叶性、57号毛群、侧芽、芽突起程度);(2)基于新植产量63 t/hm 2、糖分12.5%、纤维分12.0%和甘蔗1 a新植2 a宿根生产周期总产量170.73 t/hm 2的条件下,每吨糖的总生产成本为4643.99元,蔗农的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68.15%,糖厂的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31.85%;当每吨甘蔗的收购价格为440元时,蔗农每吨甘蔗的收益为44.38元,当市场糖价突破每吨糖5000元时,糖厂每吨糖的收益超过356.01元;(3)基于目前人工收获生产模式条件下,甘蔗11个目标性状的绝对经济权重值为:蔗茎产量(t/hm 2)37.95元、商业糖分(%)328.44元、纤维分(%)-22.28元、茎径(cm)320元、有效茎(条/m 2)-80元、株高(cm)0元、蒲心(分级)-760元、脱叶性(分级)-320元、57号毛群(分级)-160元、侧芽(分级)-159.82元、芽突起程度(分级)-63.26元;(4)结合性状遗传增益的分析得到11目标性状的相对经济权重值,依次为商业糖分400.99元、蔗茎产量130.51元、茎径36.93元、株高0元、芽突起程度-5.22元、纤维分-8.25元、脱叶性-21.15元、侧芽-24.30元、有效茎-28.61元、毛群-30.72元、蒲心-200.04元。通过对整个蔗糖产业各个环节成本的核算,利用边际效益的方法构建的目标性状经济权重模型可为甘蔗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参试甘蔗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筛选优良新品系,采用DTOPSIS法对国家第九轮区试12个(含两对照)甘蔗新品系云南瑞丽点两新一宿的出苗率、单茎重、蔗糖分、有效茎数、蔗茎产量、出汁率、重力纯度等工、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农1110、柳城05-136、云蔗05-49、福农0335、德蔗03-83、云瑞06-189、云蔗06-80的综合表现优于双对照ROC22(CK1)和粤糖93-159(CK2),粤甘40、闽糖01-77、粤甘42的综合表现比双对照低。评价结果与实际生产表现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国家甘蔗品种第五轮区试漳州蔗区2005年试验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5年漳州蔗区举行的国家甘蔗品种新植区域试验中,参试的14个国家甘蔗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表现为出苗率、分蘖力一般,植株高大,中茎.对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进行综合分析,表现最好的甘蔗品种是闽糖96-1409、闽糖93-730、MEX105,这三个品种蔗茎产量高、蔗糖分好;表现较好的品种是桂糖96-154、粤糖94-128、HoCP91-556、HoCP92-648、Q170、LCP85-384和福农98-1103,这七个品种蔗茎产量、蔗糖分、公顷含糖量都比较好;其余品种在各个方面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1.
以2个木薯品种‘SC205’和‘SC124’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钾(K0,K2O 0 kg/hm2)、低钾(K50,K2O 50 kg/hm2)、中钾(K100,K2O 100 kg/hm2)和高钾(K200,K2O 200 kg/hm2)4个施钾量处理,测定收获期木薯的农艺性状、鲜薯产量及其构成指标、可溶性糖组分含量、淀粉组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不施钾相比,施钾量达100 kg/hm2以上时,能显著提高木薯株高、茎径、单条薯重;施钾量达50 kg/hm2以上时,能显著提高鲜薯产量,其中‘SC205’和‘SC124’的鲜薯产量增幅分别达59.2%~131.7%和51.4%~127.9%,在施钾量(K2O)为100 kg/hm2时鲜薯产量达到最大值;(2)施钾量对不同组织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及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品种与施钾量间交互作用对蔗糖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对其他可溶性糖组分及淀粉各组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3)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组织的可溶性糖组分含量与块根淀粉组分含量间具有负的相关性,其中块根的可溶性糖组分与块根总淀粉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茎秆的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与块根总淀粉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合理施钾促进了可溶性糖向淀粉的转化,进而有利于木薯鲜薯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对连作条件下木薯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卢昌 《中国糖料》2003,(1):26-27
新植、宿根蔗两年试验结果表明,粤糖85/152主要农艺性状较好,新、宿平均公顷有效茎数比对照种(桂糖11号)蔗茎增多6329条、蔗茎产量提高13.1%、蔗糖分提高1.76%、含糖量提高28.1%,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丰产、早熟、高糖潜力。  相似文献   

13.
选用ROC22、粤糖82-882、粤糖83-88和粤糖93-159四个主栽品种进行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与常规种苗田间种植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较常规种苗能普遍改善甘蔗农艺性状,提高甘蔗产量和糖分,增产效果明显,其二级健康种苗效果优于一级健康种苗。  相似文献   

14.
探讨切段式联合收割机收获的甘蔗茎段糖分变化情况,为今后糖厂合理安排机械砍收顺序和入榨时间提供参考。分别对两个甘蔗品种粤糖94-128和粤糖00-236采取人工收获和机械化收获,分析其放置过程中(5 d内,自然条件下)蔗糖分、还原糖、重力纯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人工收获方式相对比,两个品种在机械化切段式收获方式下的蔗糖分、还原糖、重力纯度在收获当天转化不显著,而从收获后第二天开始,糖分开始变化,具体为蔗糖分、重力纯度下降,还原糖分升高,粤糖00-236的糖分转化损失速度大于粤糖94-128。因此建议切段式收获的甘蔗茎段应该安排当天入榨,而在同一天砍收这两个品种的情况下应该优先安排粤糖00-236入榨。  相似文献   

15.
雌雄同株大麻新品种USO-31是乌克兰韧皮纤维研究所育成,2000年开始在我国试种,该品种表现出高纤、优质、抗病抗虫、低毒、耐盐碱等特点。2005年生产试验,风干茎、纤维、种子产量分别达到6513.8kg/hm^2、1336.9kg/hm^2和345.4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0.0%、17.6%和10.1%。干茎出麻率26.8%,比对照高10.3个百分点。同时介绍了该品种在黑龙江省适宜产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引进甘蔗种质资源24个杂交后代的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科学评价引种甘蔗种质资源在广西本地的农艺性状表现,探究各农艺性状间的协同制约关系,为甘蔗种质资源的精准评价和杂交育种材料的科学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6.79%~29.44%,24个甘蔗种质在分蘖和蔗糖产量上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2)主成分分析将这10个农艺性状凝聚成4个主成分,分别为产量因子、有效茎因子、糖分因子和出苗因子,贡献率分别是35.2%、16.5%、15.3%、12.1%,累计贡献率达到79.1%;(3)通径分析中各性状对糖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蔗茎产量(0.927)>蔗糖分(0.399)>单茎重(0.039)。表明:甘蔗品种(系)GUC23-1、GUC15-2、GUC23、GUC34、GUC25在广西的丰产性最优,在甘蔗引种和选育中,考虑将蔗茎产量、蔗糖分、单茎重作为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本试验新植的调查分析表明:新台糖22号、新台糖25号和粤糖93-159甘蔗种苗脱毒后产量和糖分大幅提高,新台糖25号增产23.8%,增糖0.5%(绝对值);新台糖22号增产14.0%,增糖0.7%(绝对值);粤糖93-159增产8.5%,增糖0.5%(绝对值).产量和糖分增加不明显的是粤糖86-368增产14.1%,盈育91-59增产7.2%.粤糖82-882、粤糖83-88、粤糖00-236产量和糖分都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鉴定和检验烤烟新品系贵烟2号在黔西南州生态条件下对土壤、栽培、烘烤条件的适应性和在生产上的利用价值,以主栽品种云烟97为对照,按当地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操作规范,进行大区对比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贵烟2号大田生育期适中,田间生长力强,整齐度好,农艺性状表现好;在产量、产值、上等烟率方面分别较云烟97高349.2 kg/hm^2、4746.3元/hm^2、6%,均价和级指分别比云烟97低1.13元/kg 和0.06。贵烟2号内在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烘烤特性较好,在当地具有较好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以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云烟87生育期、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生育期以施纯氮135 kg/hm^2处理最长,施纯氮75 kg/hm^2处理最短,大田生育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延长;施纯氮135 kg/hm^2处理烤烟的有效叶数、茎围、茎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均优于其他处理;以施纯氮105kg/hm^2处理烟叶协调性较好。此外,色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还原糖、NR活力、SOD活力等生理生化指标,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