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考察目前市售两头尖的质量状况。方法:在市场上购买了14批不同批次的两头尖。本次实验主要参考了《中国药典》2015版。分别从两头尖的性状,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等项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购买14批两头尖,其性状,显微、薄层鉴别结果均符合药典规定;两头尖的水分在8.13%-9.72%左右,总灰分在4.37%-6.05%左右,酸不溶性灰分在1.5%左右,醇溶性浸出物均都大于12.0%,含量在0.15%-0.33%之间,有个别批次两头尖药材的质量未达到药典标准。结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两头尖含量相差较大,需要进行把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炒甘草炮制工艺,建立炒甘草质量标准。方法以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炒锅转数为因素,以性状、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炒甘草炮制方法。根据10批炒甘草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结果建立炒甘草的质量标准。结果炒甘草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取甘草饮片150℃炒制25min,炒锅转数为20rpm/min。炒甘草水分不得过5.0%,总灰分不得过5.0%,含甘草苷(CHO)不得少于0.45%,甘草酸(CHO)不得少于1.8%。结论建立了炒甘草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为炒甘草饮片生产提供质量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树舌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按照《中国药典》的研究方法对树舌中水分、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硫酸蒽酮法对树舌中多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树舌水分含量为10.82%,灰分含量为2.9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93%,多糖含量为0.125%。结论实验结果可为树舌质量标准、药理等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参考地方标准对三七花质量标准进行研究,以指导各药厂生产及为药典中相关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用检测方法分别对三七花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主要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依据中药质量标准制定指导原则及相关检测方法,根据实验数据,初步拟定三七花水分含量不超过15.0%,总灰分不得超过7.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49.0%,人参皂苷Rb2、Rb3含量分别不得少于1.0%和3.0%。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含量测定部分尚需进一步考察方法,除此之外,该实验所探讨的其他部分符合国家有关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要求,能够对三七花的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不同产地的两头尖药材,对不同产地的两头尖药材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预制硅胶G薄层板在110℃活化0.5h备用,采用半自动点样仪进行点样,点样量为2μL,以三氯甲烷-甲醇-水(7∶3∶1)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10%硫酸乙醇溶液进行显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观察,用自动扫描仪进行扫描分析。结果不同产地的两头尖药材的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但斑点颜色深浅不同,3个混淆品的斑点与两头尖样品比较有较大的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两头尖药材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建立了药材的共有模式,同时也发现了不同产地两头尖药材的薄层色谱图谱略有不同。说明各产地两头尖药材的质量有所差异。采用薄层色谱法能够鉴别不同产地两头尖药材,能够区别药材的真伪。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依据《中国药典》2015 年版中药质量标准研制的要求,对药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进行研究。明确了海巴戟药材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并建立了其专属性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规定海巴戟药材多糖含量不得少于 6.0%、东莨菪内酯含量不得低于 0.017%、水分不得超过 10.0%、总灰分不得超过 6.0%以及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 20.0%。本研究制定的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可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舒脉康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芪、续断、赤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黄芩中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显示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黄芩苷在0.06~0.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1.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单,可用于舒脉康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天舒软胶囊质量标准的制定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炎铃  陈斌 《人参研究》2005,17(3):25-26
目的:制定天舒软胶囊质量标准。方法:将原天舒胶囊改变剂型制成软胶囊,用薄层色谱法对样品中的川芎、天麻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舒软胶囊中川芎主要成分阿魏酸的含量。结果:阿魏酸在o.0202腿~0.5454p.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0。结论:本质量标准能有效地控制天舒软胶囊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并优化一种能够同时测定五味子药材中8种木脂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为五味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同时测定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当归酰基戈米辛H、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含量,通过专属性、线性、稳定性、精密度和回收率实验进行方法学验证,并利用该方法对20批不同产地的五味子药材进行木脂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线性和稳定性好,能够应用于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为综合评价药材的质量、完善五味子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通过醋制洋铁酸模药材,对其中的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是否具有影响。方法对米醋炮制前后的洋铁酸模药材进行含量测定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主要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酚。结果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不同地区洋铁酸模原药材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958%和0.1483%,而经过醋制后洋铁酸模药材中大黄素的平均含量为0.3908%,大黄酚的平均含量为0.3158%。结论经过米醋炮制处理后,洋铁酸模药材中发挥抗菌活性的两个主要药效成分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明显高于未经炮制的原药材,说明洋铁酸模药材经过醋制以后,有利于药材发挥其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保健食品参红咀嚼片的质量,研究参红咀嚼片成型工艺,初步制定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对矫味剂、填充剂、润湿剂、润滑剂进行考察,优选最佳制剂成型工艺;通过对参红咀嚼片性状、人参薄层鉴别、制剂项下检查、人参总皂苷含量等测定,制定质量标准。结果确定参红咀嚼片的成型工艺:取药材提取物,按提取物粉末-无水乳糖-柠檬酸-阿斯巴甜(333:167:10:1)加入辅料,混匀,以95%乙醇制颗粒,55℃下干燥,整粒,加入硬脂酸镁适量,压片,即得;参红咀嚼片中人参药材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并确定其含人参总皂苷不得少于64mg。结论参红咀嚼片成型工艺合理,质量稳定可控,适合工业大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三七颗粒饮片中总皂甙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三七颗粒饮片中总皂甙的含量。方法: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法纯化总皂甙,比色法测定。结果:三七颗粒饮片中三七总皂甙的含量为36.63-36.73mg/g。结论:本法简便,可行,可供本品质量控制用。  相似文献   

13.
鸡树条荚蒾化学成分测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鸡树条荚莲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为制定鸡树条荚莲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鸡树条荚莲枝、叶、果实中黄酮和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同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鸡树条荚蓬不同部位中Fe、Cu、Zn、Mn四种微量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鸡树条荚蓬不同部位中黄酮和多糖含量以果实中的含量为最高,Fe、Mn、Zn、Cu四种微量元素中以Fe、Mn、Zn含量较为丰富。结论:鸡树条荚莲不同部位黄酮、多糖以及四种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大,说明鸡树条英蓬中化学成分的含量与其部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其入药部位。  相似文献   

14.
黄精属于多基源品种,来源复杂,目前人们对黄精的高产栽培技术加以研究,药典也收载其性状鉴定、水分与挥发油的检查、浸出物及含量测定等,但未见吸光度、总灰分、重金属及砷盐、农药残留、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检测标准,以至于很难控制药材质量。国内对黄精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报道较多,但对其品种品质研究较少,本文从本草沿革、品种考证、植物学特性、质量控制等方面综述黄精的品质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黄精药材鉴别研究和质量控制的科学方法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2~6年生史密斯桉的叶片、树枝、树根、树干、树皮5个部位进行灰分、热值、挥发分和固定碳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史密斯桉5个部位的灰分含量在0.41%~5.48%,以叶片、树皮的较高而树干的最低;干质量热值与去灰分热值分别介于16.53~22.60 kJ/g与17.48~23.81 kJ/g,均以叶片的值最高、树皮的最低,树枝、树根、树干介于二者之间;挥发分含量为68.35%~85.65%,均以树干的含量最高、树皮的最低;固定碳含量在13.95%~27.13%,以树皮的含量较高、树干的最低。5个部位林龄间的灰分、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挥发分与固定碳差异程度不同,按林龄排序结果均无一相同,未呈现随林龄增长而各测试指标数值明显变化的规律。相关分析表明,林龄与植株体灰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植株体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挥发分、固定碳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对2~6年生史密斯桉的叶片、树枝、树根、树干、树皮5个部位进行灰分、热值、挥发分和固定碳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史密斯桉5个部位的灰分含量在0.41%~5.48%,以叶片、树皮的较高而树干的最低;干质量热值与去灰分热值分别介于16.53~22.60 kJ/g与17.48~23.81 kJ/g,均以叶片的值最高、树皮的最低,树枝、树根、树干介于二者之间;挥发分含量为68.35% ~85.65%,均以树干的含量最高、树皮的最低;固定碳含量在13.95 %~27.13%,以树皮的含量较高、树干的最低.5个部位林龄闻的灰分、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挥发分与固定碳差异程度不同,按林龄排序结果均无一相同,未呈现随林龄增长而各测试指标数值明显变化的规律.相关分析表明,林龄与植株体灰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植株体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挥发分、固定碳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出口高粱红色素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和测试分析摸清了色素中灰分的组成成分、来源及影响色调的内在因素。试验证明产品中灰分主要来源于原料高粱壳。因此在用溶剂浸提色素之前对原料预处理增加除杂工离是减少产品中灰分含量的关键步骤。选用PH=2.5的除杂浸提剂对原料和干燥前的浓缩液进行了两次除杂,取得可喜的进展。使产品灰分含量降低、色调明亮、色价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给小麦品质评价中实验室制粉环节的规范化提供参考依据,选用不同实验室的5台布勒实验磨,比较了不同实验磨对小麦品质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实验磨对3种不同类型(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的出粉率、面粉灰分、蛋白质、破损淀粉含量、吸水率、拉伸面积、延伸性和最大抗延阻力的测定结果影响显著(P<0.05),对弱筋小麦(郑麦004)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的测定结果影响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说明,定期校准布勒实验磨对实验室之间小麦品质测定结果的相互引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鉴定九华黄精及不同产地的黄精样品。[方法]通过HPLC法建立九华黄精HPLC特征化学指纹图谱,并测定3种基原黄精药材的皂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优化了色谱柱、流动相等条件,建立了九华黄精特征化学指纹图谱,确定了黄精药材的指纹图谱含量检测方法,比较了不同基原及批次间黄精药材的指纹图谱及含量差异。[结论]单纯依靠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不同基源的黄精药材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辅助指纹图谱等方法对药材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鹿胎膏中有效成分的鉴别,建立控制此药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鉴别法对丹参、熟地黄进行鉴别实验;用显微鉴别法对蒲黄、莱菔子进行鉴别实验。结果:薄层鉴别斑点分离度好,重现性好;显微鉴别特征性强,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