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黄略记     
神农即炎帝,与黄帝同时,若按父系制相传本同属少典之子。而炎帝姜姓,居我国西北姜水附近,即现存的汉中一带。传记:“神农氏教人耕种。”他发明木制耒、耜、耠、耢,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被推举为当时汉中人部落首领,领导汉中一带各部落人民沿现渭、汉二水而下,“向东发展至中原。”此时中原乃是一片处女地,有熊氏有时在此(翼州)牧猎采集,汉中人到此才开发耕种,因此说,这个时期是我国人民由“采集渔猎转向农业”,由母系  相似文献   

2.
茶祖神农氏是中国远古时期最著名的部落首领。尽管学术界对神农的考证众说纷纭,但我们现在可以肯定的是:神农氏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性符号。是远古时期人民大众集体智慧的化身。本文运用符号学的基本理论,从符号与象征性符号“茶祖神农”、神农氏成为茶祖的符号学意义及神农氏作为茶祖对茶文化发展的价值三个方面着手,试图对茶文化符号“茶祖神农”进行比较可行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黄仲先 《茶叶通讯》2009,36(1):7-10
通过对炎帝、神农和湖南茶史的有关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可知:炎帝其所以得名,是以火德王天下。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神农氏和炎帝起源于南方,逐渐北上,一度在姜水一带成功称霸,后来被黄帝打败,最后又撤回南方老家,并葬在湖南。陆羽说过“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炎陵是神农氏的归葬之地,神农氏在湖南的活动中应当涉及到了茶。很多古籍上有关于湖南茶事的记载,这些典籍可以证明湖南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  相似文献   

4.
炎陵神农剑茶的创制及其茶文化罗复权(湖南省炎陵县农业局·炎陵·412500)1产地位置炎陵县地处湘东南边陲,井岗山西麓,罗霄山脉中段,是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地,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东邻遂川、井岗山,南接桂东、资兴,西与安仁交界,北和茶陵、...  相似文献   

5.
王融初 《茶叶通讯》2013,(4):14-16,25
本文通过收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论述了神农氏炎帝历代的继承、炎陵县鹿原坡炎帝陵其人、“茶王城”的历史变迁、茶陵茶四条历史掌故,为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作了解读。  相似文献   

6.
王融初 《茶叶通讯》2012,39(4):41-46,50
本文论述了茶陵的沿革和概况、神农氏炎帝在茶陵的农耕活动、茶陵与茶文化等,并就如何挖掘、整理、利用历史的综合资源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茶文化的定义,笔者在《论茶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认为:茶文化是茶的物质生产和品饮利用过程的物质、技艺及其形成精神的成果的总和,其内容包含物质层面、技艺层面和精神层面。可见,茶文化形成于茶之品饮而有别于茶之为饮,茶的生产和饮用不等于茶文化形成,从时间上看,“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陆羽《茶经》)。神农氏,又称炎帝,为传说中的神奇人物,生于母系氏族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神农发现茶的记载,源于东汉年间成书的《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  相似文献   

8.
刘凤桐 《福建茶叶》2016,(8):391-392
陆羽被公认为茶圣,他所著的《茶经》是第一部关于茶的知识的集大成。陆羽首次提出神农氏是茶之祖。经过郑玄对《礼记·月令》的附会,炎帝与神农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成为了后世文化衍生发展的一个关键点。茶道与茶艺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起成就人格理想的重任。音乐沟通了具有技术特征的茶艺与具有超越性特征的茶道之间的联系。音乐对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美德教育,透过茶艺及茶文化,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福建茶叶》2009,32(1):54-54
4月10日上午,在湖南省炎陵县炎帝陵,5000位中外嘉宾汇聚一堂共祭茶祖炎帝神农氏,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参与活动的外宾多数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等饮茶国,国内嘉宾也都不远千里,在长沙转机后再历经5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达活动举办地。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湖南省炎陵县"洣溪茗峰"神农白茶获第七届湖南茶博会"茶祖神农杯"名优茶评选金奖。至此,炎陵茶叶获得省级以上金奖及一等奖、特等奖的品种达18个,产品远销江苏、上海、广东、台湾等地。炎陵县是茶祖炎帝神农氏陵寝地,有"茶祖之乡"之称。近年来,该县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名优茶叶,促进贫困山区脱贫致富。2011年以来,县财政连续3年安排专项资金,对集中连片新开发种植100亩以上茶叶的基地,每亩奖励400元。自2013年起,对当年集中连片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神农与茶之间的关系,说法纷纷,争论较久。本文分析了神农与炎帝、《神农食经》《神农本草经》"神农得茶解毒"等众多与茶有关说法的渊源,并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考证,认为神农与茶的联系是《茶经》的附会,"神农得茶解毒"是近人的杜撰,在如今茶文化传播过程中应予以指出和纠正。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90年代,在茶的始祖——炎帝神农氏的故里,在南宋贡茶一叶泡九杯的“冷泉石山”的产地,为了大幅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茶叶产业超常规发展,用单季稻田改植万亩茶园,形势喜人。1994年5月“省茶叶学会第三届团体会员会议”在安仁召开,专家和学者参观了1992年冬播种的茶园,赞不绝口,朱先明教授夸赞豪山种茶生态环境罕见;茶树长势罕见;茶树内质罕见。这块神农尝百  相似文献   

13.
自古皇帝善茶道吕维新(江西省上饶茶厂·上饶·334000)茶和宗教、墨客早有结缘。然而考证历史和茶结缘最早的还是皇帝。《茶经·七之事》,说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最早饮用茶,这当然是传说。但这一章引述了如下三则史料,倒是有史为证的:《吴志·韦曜传》:...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茶叶兄,从古至今、千百年来,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可你知道人家是怎么来的吗?从前,有棵树,树上长了很多很多树叶……那是个远古时代,部落的首领大人神农,为了老百姓,发明五谷农业,还尝遍了百草。(100种叶子啊,味道都是什么鬼…)当神农大人把所有的草叶都尝了一遍,竟中了林林总总72种毒,剧痛难当啊,满地打滚,他滚到一棵茶树旁。茶树叶子上沾着露水,一滴,两滴,掉进了嘴里,居然奇迹得救。(呃,这是一个神话请勿模仿)  相似文献   

15.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自炎帝将茶叶用于饮食之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茶文化也随之应运而生,并且滋生了多种多样的茶元素。本文在简要介绍了茶元素与旅游纪念品的基本内容后,又分析了茶元素在河北省冬奥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中的应用意义,并最后提出了其在河北省冬奥旅游纪念品开发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融初 《茶叶通讯》2013,(3):35-36,39
今年5月中旬,茶陵县农业局党组书记颜祥同志送我一份由茶陵县人民政府2012年12月编制的《茶陵县茶叶产业十年(2012~2021)发展规划》,通读之中,深感这一《规划》对复兴神农氏炎帝农耕文化、振兴茶陵茶叶产业具有与时俱进划时代意义。《规划》的总体目标,通过引进茶祖印象茶业有限公司,引导全县做大茶项目,做强茶产业,做优茶  相似文献   

17.
王融初 《茶叶通讯》2009,36(1):33-36
本文以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的历史结论为主题,简述神农氏时代其人,对饮茶起源中心、传播及途径,神农精神对湘茶源远流长的影响,并根据史料、传说结合现实情况,对中国茶文化“摇篮”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8.
贡茶──冷泉石山茶(安仁豪峰)的传说安仁豪山,地处罗霄山脉,群岭叠翠,云雾缭绕,距炎帝陵15km。相传,炎帝神农氏尝百草带8名随从登上安仁豪山九龙庵,正感口渴疲劳之时,发现一大石下涌出一股山泉,清澈见底,便捧而饮之,水凉如冰,味甜如琼,滋肺润腑,透心...  相似文献   

19.
《茶世界》2009,(4)
随州市云峰山茶场位于鄂北大洪山(海拔1055米)风景旅游区(国家级)北端,是人类始祖炎帝神农及茶圣陆羽的故里。汉十高速擦场而过,襄樊、武  相似文献   

20.
《茶世界》2010,(1)
随州市云峰山茶场位于鄂北大洪山(海拔1055米)风景旅游区(国家级)北端,是人类始祖炎帝神农及茶圣陆羽的故里。汉十高速擦场而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