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败。在干旱半干旱沙漠地区制约樟子松造林成活率的因素,除了苗木质量、苗龄、造林季节、造林密度和采用先进适用的造林技术外,水分条件尤为重要。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水资源的日益减少,水分不足是榆林沙区影响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及其生长的主要因子。笔者采用对比试验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毛细渗灌节水技术的保水保墒、持续稳定平衡水分的功能,在榆林沙区常用绿化造林树种樟子松造林中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毛细渗灌节水技术不但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而且能够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强植物的抗旱保湿、改善和优化植物的生长环境,增强苗木的抗逆性,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樟子松容器苗培育造林技术,可以有效缩短育苗时间,且苗木质量好、产苗量高、成活率高,保存率明显高于裸根苗,是提高荒山造林质量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系统研究野漆树轻型基质播种苗造林效果,在相同立地条件下,运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方法,对野漆树大田裸根苗和轻型基质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探讨2个类型苗木山地造林时,其造林保存率、林木生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野漆树2个类型苗木山地造林时在保存率、树高、地茎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且差异显著。轻型基质苗造林保存率平均达94.83%,大田裸根苗造林保存率达90.56%。轻型基质新造幼林1年生树高平均值为208.79 cm,地茎平均值为30.2820 mm。大田裸根苗新造幼林1年生树高平均值为124.39 cm,地茎平均值为21.677 mm。试验表明,用野漆树轻型基质苗造林,造林后的早期生长和保存率都优于常规的大田裸根苗。可以大力推广野漆树轻型基质育苗技术,特别是在石漠化、荒漠化土壤上,应积极提倡和推广应用野漆树轻型基质苗造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8—2020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国有牤牛河林场培育皂角优质大苗7万余株,在荒山造林80 hm2,成活率95%、保存率90%,解决了在生态环境恶劣区造林成效低的问题,改变了传统的苗木培育方式,提高了苗木质量及荒山造林效果。结合实践,总结了辽西地区皂角优质苗木培育及造林技术,旨在提高种植皂角经济效益,供广大林农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春季是植树的黄金季节,由于有些人植树时不讲科学,不按树木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栽植、养护,导致新植苗木成活率不高,年年种树不见树。笔者经多年实践认为,除栽植时间不适宜之外,新植苗木的死亡原因还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盐碱地树种选择及抗盐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进行盐碱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高盐渍化地区树木的造林成活率,促进树木更好地生长,笔者系统地讨论了盐碱地人工造林的一些技术措施:要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对盐渍化土地进行合理分区,做到适地适树,有效控制地上水分蒸发,通过添加改良剂、施用生长调节剂、吸水剂蘸根以及接种菌根等高新技术改良土壤,以保证苗木水分平衡而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系列造林技术,旨在为盐渍化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依据和参考,以期充分发挥盐碱地森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梵净山冷杉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本研究以2014年秋季采收的梵净山冷杉种子为材料,于2014和2015年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育苗试验,研究了梵净山冷杉种子繁育技术.结果表明,梵净山冷杉的出苗时间为3月初至4月下旬.不同播种时间、不同基质和不同遮阳方式的梵净山冷杉出苗时间、出苗率和苗木保存率不同.当年播种的出苗时间在3月初较第2年播种的提前1个月出苗;以黔中山地黄壤+松林腐殖土为基质出苗数量和苗木保存率为最高;3-10月搭建遮阳网比不遮阳苗木保存率高.  相似文献   

8.
苗木栽植后的水分和养分管理是保证栽植成活率的关键。为保证新栽植苗木能健康、正常地生长,必须根据园林树木的生长特性、环境条件等,合理安排养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保水剂在新疆葡萄、大枣上的应用研究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严重干旱的新疆哈密地区以葡萄和大枣两种果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保水剂施用方法、用量对两种新植和挂果果树成活率、植株生长、果品含糖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并对保水剂施用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水剂直接拌土效果优于凝胶拌土;施用保水剂能显著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严重干旱时土壤含水量增加可达2倍以上;对于新移栽的果苗,10~30g/株的复合保水剂用量较为适宜,可以增加苗木成活率20%左右,并促进新梢生长;对于盛果期的葡萄树用100~200g/株复合保水剂较为适宜。复合保水剂为100g/株和200g/株时,葡萄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12.59%和25.29%,含糖量分别较对照增加9.92%和6.01%,每公顷分别增收2812.5元和5625.0元;在葡萄果实膨大期干旱胁迫时(正常灌水量75%的条件下),分别较对照增产38.46%和66.62%,含糖量增加0.78%,每公顷分别增收9967.5元和16605.0元。  相似文献   

10.
秋季造林技术关键要选择最佳的造林时间,通过做好栽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苗木抚育等技术的综合运用,造林成活率可达90%以上,同时可缓解用水紧张及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是南疆干旱地,特别是秋季缺水地区植树造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沙棘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西藏半干旱河谷地区的造林存活率,以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树木更好地生长,为西藏半干旱河谷地带植被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西藏半干旱河谷地进行造林试验,采用覆石头、覆膜、覆秸秆、覆鸡蛋托盘、用保水剂等不同造林技术措施,研究不同措施下沙棘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提高了沙棘的造林成活率,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在不同措施下都有所提高,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相对都有所下降。说明在半干旱河谷地采用新造林技术措施,对于提高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树木更好地生长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容器苗的工厂化生产,大大缓解了造林苗木的需求,特别是由于优质容器苗适用于周年出圃造林,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困难地造林和春、秋季补植。容器苗也以其造林成活率高、无缓苗期、生长速度快、苗木整齐等优势,被广泛用作培育大苗。优点根系健全管形容器是一种楔形的容器,由于内设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苗木栽植前水分损失,提高栽植成活率,筛选适宜的药剂蘸根处理配方;采用不同复配药剂对柠条苗木进行蘸根处理后进行晾晒,测定不同晾晒时间后的苗木含水量、电阻值、根系电导率以及栽植成活率。结果表明:随着苗木晾晒时间的延长,苗木累计失水率增加,电阻值、根系电导率增大;采用外源药剂处理苗木,能够减少苗木在晾晒过程中的水分损失,提高栽植成活率;试验采用的几种药剂配方中,处理Ⅲ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栽植育苗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苗木本身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如果没有使用科学的技术培育苗圃,也会影响到成林的质量水平。针对造林中的栽植育苗技术进行探讨分析,提出栽植育苗技术应该注意的事项和要点。  相似文献   

15.
遮荫网透光度对闽楠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闽楠苗木在全光照条件下存活率低的问题,采用遮荫40%、60%、70% 3种遮荫处理,以全光照为对照,进行对闽楠苗木保存率、苗高生长与地径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遮荫网遮荫使保存率提高41~41.7个百分点,用遮光度为60%的遮荫网较适宜闽楠幼苗的生长,而全光照对闽楠苗期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6.
油松是我国北方地区比较常见的绿化造林树种,因为它喜光、喜干冷气候、深根性良好,所以容易在土层深厚、排水条件良好的中性或酸性钙质黄土中快速生长。考虑到北方干旱气候较多,采用传统裸苗种植很容易出现育苗保存率、造林成活率低下等问题。基于此,探讨了油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冀东铁矿排岩场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排岩场是矿山废弃地中生态退化最严重的类型,针对铁矿排岩场砾石裸露、土壤缺少的恶劣环境条件,以冀东地区铁矿排岩场为研究材料,开展了鱼鳞坑、客土和裸根苗直接装容器杯的综合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规格18 cm×14 cm的塑料容器杯直接装容器杯造林,丁香和爬山虎成活和生长情况较好,成活率分别为82%和97%,造林效果理想;刺槐采用26 cm×21 cm的大规格容器杯造林,成活率仅达60%,造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8.
应用创新的“三即时”、“饱水土培”技术措施,研究不同品种的沙棘硬枝插穗的生长调节剂应用、育苗基质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以及移栽时期与移栽成活率的关系,并且调查移栽后苗木的苗高和新梢长度,旨在为提高沙棘扦插成活率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00 mg/L ABT生根粉浸泡4 h处理对硬枝插穗效果最好,可使‘首都’扦插成活率达到89.67%,使‘蒙俄杂14’达到93.67%;田土+有机肥(3︰1)作为扦插基质可以显著地提高硬枝扦插成活率,提高幅度最高达到50%;生根后20天扦插苗的移栽成活率最高;扦插苗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移栽后75天,‘首都’和‘蒙俄杂14’的苗高分别达到23 cm和19.5 cm;新梢长分别为21.2 cm和18.1 cm。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研究了11种具有生根效果的化学试剂对10个品种(系)平欧杂种榛压条苗栽植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剂处理可显著提高榛苗栽植成活率,促进植株根系发育和地上部枝叶生长。根特佳处理栽植成活效果最高,达86%,生根粉WP、NEB处理效果较好,成活率分别为84%和82%,都极显著地高于清水对照处理(70%);生根粉WP和NEB处理处理的榛苗根系发育和枝叶生长良好,优于其它处理。榛苗品种(系)间栽植成活率和植株生长发育存在明显差异,86-104成活率高达95%,84-310仅为50.83%。在试剂处理和参试品种间,栽植成活率存在较明显的交互作用,处理间平均成活率低的品种个别处理成活率可高达100%,品种间平均成活率低的处理个别品种成活率也可高达100%。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云贵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马铃薯产量低的问题,通过采取覆膜等栽培措施提高地温以增加产量。为明确该地区最适宜的覆膜模式,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4种栽培模式:平播后起垄(A1)、侧膜覆膜(A2)、覆膜覆土(A3)和大垄双行(A4,对照),分析不同模式对土壤温湿度、产量及发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野马村为代表的云贵高海拔冷凉地区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为14℃,比最适气温低4℃,土壤湿度>45%,水分不是主要限制因素,而提高地温是增产的关键。覆膜覆土是以野马村为代表的云贵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的最适种植模式,可提早结薯9d,增产26.8%,提高商品薯率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