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筛选甘蔗凤梨病防治药剂,寻求最佳使用技术方法,结合新植蔗下种,采用蔗种单芽包衣、双芽包衣、双芽浸种等3种方式对28.7%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嗪FS防治甘蔗凤梨病效果进行田间评价。结果表明,28.7%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嗪FS蔗种双芽包衣和双芽浸种2种处理都能有效防治甘蔗凤梨病。28.7%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嗪FS 942~1605 mL/hm2蔗种双芽包衣防效为58.69%~61.20%、28.7%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嗪FS 1000~1500倍液蔗种双芽浸种处理防效为51.51%~54.70%,明显优于对照农药50%多菌灵WP,且对甘蔗安全。甘蔗凤梨病高发区,可结合当地甘蔗生产实际,于甘蔗下种期,采用28.7%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嗪FS防治甘蔗凤梨病,蔗种包衣处理剂量以942 mL/hm2为宜,蔗种浸种处理药液浓度以1500倍为宜。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衣剂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种衣剂在生产中的效果,为重庆地区筛选出适宜的种衣剂,研究了3种不同种衣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戊唑·福美双和噻虫嗪·戊唑醇种衣剂均能促进玉米种子发芽,使发芽率提高4.4%~11.0%;增产效果最好的为噻虫嗪·戊唑醇。噻虫嗪·戊唑醇适宜作为重庆地区玉米播前包衣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低温为害棉花种子萌发过程的关键期,以新陆中46号、新陆早57号、新陆早74号和新陆早82号为试验材料,25℃为对照温度,通过室内发芽试验,研究12℃低温处理下4个棉花品种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活力指标变化和胚根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2℃低温处理能降低棉花种子活力和抑制胚根生长,不同品种间耐低温能力存在差异,新陆早57号低温耐受力最强。7个测定指标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胚根鲜重与胚根干重间相关性最大,发芽势与胚根长、发芽指数与胚根长间相关性最小。不同棉花品种各处理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序为T 2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外盆栽的方法研究了有效成分为咯菌腈的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西瓜种子后对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咯菌腈包衣对西瓜种子发芽的影响表现在出苗的早晚方面,对总发芽率无显著影响;对西瓜的地上部分干重、无籽西瓜的株高、除精选龙旋风外的其他品种西瓜的根长无显著影响,对有籽西瓜株高、昌祥黑巨霸地上部分鲜重、大农绿巨宝地下部分鲜重、一品春地下部分干重、昌祥黑巨霸地下部分干重均有影响,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说明咯菌腈处理西瓜种子后发芽安全,但在农业生产中不可盲目加大使用剂量,否则会对西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有籽西瓜对种衣剂更敏感.  相似文献   

5.
<正>棉花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南部深度贫困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常年连作和苗期低温造成病虫害为害加重。利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拌种是实现一播全苗和防治苗期病虫害的有效措施,目前新疆南部地区常用种衣剂不含杀虫剂,导致棉花苗期地下害虫为害严重,加之难以观察,增加其防治难度。基于此,通过田间试验研究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复合型种衣剂对新疆南部棉花出苗情况及苗期病虫害防治效果,为新疆南部棉花农药减施增效和科学制定棉花种子包衣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牧草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和幼苗素质,选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glabresens)、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等4种常见牧草种子,采用2%戊唑醇生物复合悬浮种衣剂(BCSA)、39%精甲霜灵·嘧菌酯、600 g/L吡虫啉和35%噻虫嗪等4种悬浮种衣剂按最佳剂量包衣。室内试验结果表明,BCSA包衣处理除黑麦草无变化外,其余3种牧草种子发芽率与裸种对照、39%精甲霜灵·嘧菌酯、600 g/L吡虫啉和35%噻虫嗪种衣剂包衣种子发芽率相比,紫花苜蓿依次提高9.55%、9.09%、39.68%、6.45%,光叶紫花苕依次提高66.66%、30.18%、43.78%、7.32%,白三叶草依次提高31.25%、12.51%、17.75%、12.51%。在盆栽试验中,用BCSA处理的种子促生长效果最为明显,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白三叶草、黑麦草与裸种对照相比,根长依次增加30.29%、17.12%、33.80%、7.36%;苗长依次增加15.86%、10.26%、18.08%、5.31%;地上部分鲜重依次增加15.66%、42.49%、97.26%、15.88%。本实验室研制的生物复合种衣剂对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白三叶草、黑麦草种子进行处理后,能较好地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控制玉米地下害虫、蚜虫和茎基腐病的危害,筛选具有较好控制作用的种衣剂,笔者开展了14种悬浮种衣剂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14种种衣剂对供试玉米品种出苗安全;氟虫腈·噻虫嗪(30%悬浮种衣剂)(1:1000)处理的出苗率96.7%为最高值。氟虫腈·噻虫嗪(30%悬浮种衣剂)(1:1000)对玉米地下害虫、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4.8%、80.0%。精甲·咯·嘧菌(11%悬浮种衣剂)(1:2000)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达73.7%。说明以噻虫嗪、氟虫腈和甲霜灵为主的复配防治玉米地下害虫、蚜虫、茎基腐病,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针对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域,结合品种、施肥、管理等措施选用不同的配方,以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噻虫嗪种子处理防治水稻蓟马及其对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噻虫嗪种衣剂的科学合理施用技术,旨在解决传统施药过程中劳动强度大的问题。2010—2012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索噻虫嗪种子处理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噻虫嗪不同剂型(70%WS、30%FS)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浸种或浸种包衣处理后,其抗寒能力明显增强;同时,该药剂对出苗率、成苗率以及对成苗后的水稻秧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25 g/L咯菌腈FS中加入30%噻虫嗪FS能有效控制稻蓟马为害,播后23~30天的卷尖率为2.00%~24.77%,明显低于不施药处理(41.33%~88.87%)。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对红芸豆生长安全且防治根腐病效果理想的种衣剂,首先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种衣剂处理对红芸豆生长的安全性,再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防效较高的种衣剂。盆栽试验结果表明:9个处理对红芸豆出苗率无显著性影响,但各处理对其初期生长有不同影响,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flowable concentrate for seed coating,FSC)+600g/L吡虫啉FSC处理对红芸豆平均株高、根长、苗鲜重、苗干重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35%多·福·克FSC处理对苗干重有一定增加作用,但对平均株高、根长、苗鲜重均无显著性影响。大田试验结果表明,11%精甲·咯·嘧菌+27%苯醚·咯·噻虫FSC、18%噻灵·咯·精甲FSC、12%甲·嘧·甲霜灵+600g/L吡虫啉FSC和62.5g/L精甲·咯菌腈+600g/L吡虫啉FSC 4个处理播种后30d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35%多·福·克FSC处理,防效分别是80.04%、73.77%、63.46%、57.25%;其余3个处理防治效果较低,与35%多·福·克FSC处理差异不显著。与空白对照相比,35%多·福·克FSC处理增产率最高,为30.18%,12%甲·嘧·甲霜灵+600g/L吡虫啉FSC处理增产率最低,为12.57%,二者差异显著;其他6个处理增产幅度虽低于35%多·福·克FSC处理,高于12%甲·嘧·甲霜灵FSC+600g/L吡虫啉FSC处理,但与二者差异均不显著。综合室内安全性评价、防治效果、增产效果,11%精甲·咯·嘧菌+27%苯醚·咯·噻虫FSC、18%噻灵·咯·精甲FSC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适合在生产中与其他防治措施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红秀一号籽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该籽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盐害率、胚根长、地上鲜重、胚根鲜重、地上干重、胚根干重及侧根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40 mmol/L时,籽瓜的各项测定指标比对照高,即低浓度NaCl胁迫对籽瓜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而随着NaCl胁迫浓度增大,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浓度80~240 mmol/L时,籽瓜各项生长指标都低于对照,即高浓度NaCl胁迫对籽瓜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衣剂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子》2018,(10)
通过种子萌发和盆栽促生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种衣剂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国农大1号、2号种衣剂及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等多项指标测定显示出了一定优势,尤其中国农大1号、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出苗率等多项指标测定较优,中国农大1号种衣剂和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宜药种比分别为1∶(20~25)、1∶(500~666),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安全,并能促进幼苗生长,但是在生产中不可随意加大使用浓度,否则会对黄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成功制备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并测定了其pH、黏度、悬浮率及冷热贮稳定性与冷热贮前后的药剂粒度分布变化。同时,进行温室盆栽安全性试验,评价药剂对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安全性。在田间,以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为对照药剂,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正噻虫嗪是第二代烟碱类低毒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及内吸活性,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具有活性高、安全性好、杀虫谱广、持效期长等特点,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良好的防效。噻虫嗪配比咯菌腈?精甲霜灵(杀菌剂)种衣剂产品在玉米包衣上被广泛使用,对提高玉米出苗率,病虫害防治起到重要作用。本试验通过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验证不同使用剂量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观察各剂量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找出适宜剂  相似文献   

14.
生物种衣剂对作物种子发芽及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模拟干旱条件下,以羟基纤维素作为种衣剂,研究不同药种比包衣对玉米、小麦和大豆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种衣剂浓度包衣后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幼苗的叶长、根长、鲜重和干重均显著增加,叶绿素浓度有所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说明羟基纤维素种衣剂包衣处理作物种子能促进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幼苗的抗衰老性和抗逆性.最适药种比为1:60.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复合种衣剂对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索自主研制的2%戊唑醇生物复合种衣剂(BCSA)提高水稻发芽率和生长量的可行性,按不同剂量对水稻种子包衣,并选用39%精甲霜灵·嘧菌酯、600 g/L吡虫啉、10.6%戊唑醇·福美双、35%噻虫嗪等悬浮种衣剂分别按药种比1:250、1:250、1:60、1:500为对照,开展了室内试验。结果表明,BCSA最适包衣剂量与发芽温度有关,在20~30℃范围内,温度高,BCSA用量略低,反之,温度低,BCSA用量略高。在20℃时,BCSA和4种对照药剂包衣种子比裸种对照发芽率分别提高5.77%、0.38%、1.53%、-0.39%、3.84%;与4种包衣剂处理和裸种对照相比,BCSA包衣种苗根长分别增长91.85%、154.37%、186.85%、118.09%和67.19%,芽长分别增长52.43%、93.81%、103.50%、50.74%和38.44%。水稻种子播入泥浆时,BCSA的最佳药种比例为1:50,在出苗后第35天,出苗率、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较裸种对照分别提高7.58%、18.96%、15.07%。  相似文献   

16.
增强UV-B辐射对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增强UV-B辐射对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种子萌发第(1d,3d,5d,7d)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对两种甘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的影响不显著,但能极显著抑制两种甘草种子萌发期间胚根和下胚轴伸长,降低两种甘草胚根鲜重、干重,下胚轴鲜重、干重。增强UV-B辐射处理初期,两个品种甘草CAT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CAT酶活性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7.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雪菊种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浓度(0%、5%、10%、15%,20%、25%)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雪菊种子萌发时间、日相对萌发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的胚根长度、胚芽长度和鲜重等指标,研究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对雪菊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了解由PEG-6000浸种预处理后种子的恢复萌发的能力.结果表明:PEG-6000浓度越大,雪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抑制的作用越大;雪菊种子萌发的时间延迟,日相对萌发率和发芽率均呈下降趋势;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胚根长、胚芽长和鲜重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PEG-6000浓度为25%时,雪菊种子未见萌发,但在适宜条件下恢复萌发.  相似文献   

18.
《种子》2018,(10)
为探讨聚乙二醇(PEG)浸种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益都红和北京红2个品种辣椒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EG浸种对辣椒种子萌发、发芽种子胚根生长、下胚轴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25%的PEG浸种提高了2个品种辣椒的发芽势,以25%PEG浸种效果最好,但对发芽率影响不大。2个品种辣椒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加,以PEG浓度为25%效果较好。2个品种辣椒的胚根长和下胚轴长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以PEG浓度为15%~25%效果较好。益都红辣椒发芽种子的鲜重在PEG浓度为15%时增幅最大,北京红的鲜重在PEG为25%时增幅最大,2个品种辣椒的干重均在PEG浓度为25%时增幅最大,说明一定浓度的PEG浸种能促进辣椒种子萌发及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对芝麻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培  汪强  赵莉  田东风 《种子》2012,31(4):83-85
目的:研究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芝麻种子的萌发特性.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 6000)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条件,测定芝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芽长、根芽比等生理指标.结果: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即干旱胁迫加剧,芝麻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发芽指数、芽长、胚根长、幼苗干重、鲜重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水分胁迫越严重,下降趋势越明显.本实验芝麻种子不能发芽的PEG浓度的临界值为15.0%.  相似文献   

20.
不同腐解方式下棉秆腐解液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疆棉区长期连作与棉花秸秆还田的普遍现象,分别采用自然腐解与接种微生物人工腐解的方式处理棉秆,研究了2种腐解液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棉秆自然腐解液对棉花种子萌发具有较强的自毒作用,在腐解液浓度达到5 g/L时,种子发芽率与发芽指数即开始显著(P<0.05)降低;而已发芽种子的生长活力受影响较小,可耐受高达30 g/L的腐解液浓度.经人工腐解,棉秆腐解液的自毒化感效应得到极大消除,在50 g/L腐解液浓度的试验范围内,种子萌发率未受显著抑制,反而发芽种子的活力指数及胚根干重均有极显著增加(P<0.01).两种腐解方式下种子萌发情况的差异性检验表明,人工腐解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等指标值较之自然腐解处理有极显著增高(P<0.01),胚根干重增加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