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像识别技术在树木年轮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实用价值。在了解树轮图像分析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图像处理新技术在树木年轮分析中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从研究区域、思路与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最新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展望。结论表明,图像识别技术能够取代树轮实验分析中常规的人工操作,可以大幅度提高实验分析的自动化程度、量测的精准度以及工作效率。虽然图像识别技术在树木年轮实验分析中仍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其超强的技术优势和发展前景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2.
《科学种养》2011,(4):7-7
人们都知道树有年轮,看树木的年轮可知它的年龄。除树木外,许多生物和非生物也有年轮,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3.
鄢陵县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交错地带,是典型的南北方气候过渡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宜繁育多种树木与花卉,是天然优良的“南花北移,北花南迁”驯化基地。鄢陵县的花卉苗木栽培历史久远,唐代就出现了大型综合园林,  相似文献   

4.
做好观赏性树木移植与修剪技术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树木观赏性价值,还能够有效保护观赏性树木健康生长。以观赏性树木移植与修剪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围绕如何进行树木移植,并从挖树、运输、栽植前处理、栽植等环节对相关技术实施进行了探讨分析,随后围绕观赏树木的修剪,提出了一些常用的修剪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盆景艺术是一门甜美的艺术。创作树木盆景既可强健体魄,又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欣赏盆景不仅能愉悦身心,还能返璞归真,净化心灵。当然,盆景在美化环境方面的功能也不可小觑。树木盆景除以上功能外,还有哪些其他的功能有待开发利用呢?我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开发树木盆景保健功能。研究资料表明,许多植物散发的气体对人体有益,具有杀菌、消炎和补益功效,对一些疾病有辅助  相似文献   

6.
盆景应如何师法自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走边看:人们在游山玩水时,总喜欢细心看,面面看,所以说山形步步移,峰峦步步有景,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我们在观察自然景物时,不仅要面面看,还要上下看,远近看。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画论已提到“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水无波,高与云齐”等物体远近关系,还提出了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的道理。所谓“势”是山川树木的气势,“质”是山川树木的本质特征和组织结构。山有石山、土山之不同,树有俯仰曲屈高低,坑廉马眼,盘根露爪之别,我们运用各种观察方法,既抓全貌,又抓具体。好的盆景,应该既有磅礴的气势,又能表现出各种山石结构和各种树木的特征,使两者结合起  相似文献   

7.
段光兵 《种子科技》2019,(10):73-7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森林是“地球之肺”,其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离不开森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调节气候,在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更是保护野生生物的良好场所。因此,必须善待森林,加强森林抚育,共享绿水青山。对森林的栽培、抚育都应该科学合理地进行,适时适度科学抚育,保证目标树木的重要地位,提高树木的质量,给树木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人为、有目的地进行抚育,对形成良性的森林有着很大的影响。简述了森林抚育的技术要点,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文旨在通过自然观念与文化表现形式的关系,探索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策略。文章以彝族树木观念与文化表现关系的揭示,对彝族树文化的现代价值及其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彝族树木观念作为文化的内核反映了彝族对其生存环境的重大关切,影响着彝族树文化的表现形式。由于彝族树文化具有的生态与经济价值,实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彝族树木自然观的指导下,以现代元素重构以“树”为表征的文化表现形式。发挥传统自然观念对民族生态环境的作用,不仅为农业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提供了纲领和思路,也为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适应提供了可以遵循的规范和原则。  相似文献   

9.
姚娟 《种子科技》2019,(2):87-87
昌都属于西藏高海拔地区,其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适合多种树木生长。根据昌都地区地理、气候、水土、植被等自然环境信息进行调查,总结引种树木的种类和适宜本地区的树木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树木与其生态群落中的植物之间存在强烈的化感作用,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树木化感作用的研究涉及化感成分的分析、木本植物之间以及木本与草本植物之间的化感影响、树木化感作用的应用等几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仅补充和完善了植物的化感理论,对于林业行业的发展也具有指导性意义。未来还需要从基因水平上了解树木化感的过程,系统解析树木化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
树木对重金属的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当今世界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树木生物量高,根系发达,一般不进入食物链,一些树木对环境中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收和积累作用,防止土壤金属污染的扩散。为了深入探索树木应对重金属污染的抗性机理,笔者主要从根系分泌物、内生细菌与菌根、螯合作用、抗氧化系统以及区室化作用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尤其是近5年来树木应对重金属的抗性机制研究进展,发现由于重金属对于树木毒害作用的多方面性,树木重金属抗性机理具有复杂性,因此许多机理仍不清晰,今后还需要利用不断更新的技术手段,研究其不同抗性机理的协同作用,对其机制进行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最后,笔者展望了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的改造,将树木应用于环境修复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盆景界有人对一种“树冠丰满、不露树枝”的树木盆景形态,称之为“远树景象”,这是不对的。道理十分明显:一、“远树景象”之说,不符合树木盆景的概念。盆景是表现自然景观及其生命景象的有生命的艺术。大体分为三类:山水盆景表现树木景象“远景”;水旱盆景表现树木景象“中景”;树木盆景则是表现树木景象“近景”,甚至可以说是对大自然景观中的局部景象之一的树木景象的“特写式”表现。由此可知“远树景象”之说,不符合树木盆景概念的规定性,故而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已经不再是解决温饱那么简单,更多地追求生活环境舒适度的提升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使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成为近几年的热点话题,同时园林绿化工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要想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进行具体的园林绿化时,要想保证园林项目建设质量,离不开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若是树木遭遇病虫害,或者是其防治工作不到位,将会影响树木的成活率,甚至会导致树木死亡,影响园林全区的树木生长情况,进而影响了整体的园林景观。分析了树木病虫害引发的危害,以树木病虫害防治策略为中心,展开相关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为未来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提供微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树木耐盐碱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选育出更多的抗盐碱性的新树木种类,综述了树木耐盐碱性的鉴定指标,国内外利用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在树木耐盐碱育种方面的主要进展,并指出树木耐盐碱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发现盐碱胁迫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极为复杂,基因工程育种还存在诸多问题,分子辅助育种应用较少,今后还需加强树木耐盐碱性的遗传规律及树木分子育种的研究,旨在为树木耐盐碱性鉴定及耐盐碱树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以期更为有效地提高盐碱地区森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定量评估西藏高原青稞产区不同气候区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理,对于西藏高原青稞生长环境变化研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西藏高原青稞产区不同气候区的7个典型气象站观测资料序列,采用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西藏高原青稞产区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1961—2018年青稞产区各站气温生产潜力(NPPt)呈极显著增加趋势,降水生产潜力(NPPr)呈显著增加趋势,蒸散生产潜力(NPPe)和标准气候生产潜力(NPPb)也均表现为波动的增加趋势。西藏高原主要青稞产区东部及沿雅江一带气候生产潜力限制因子为降水,高寒的北部地区气候生产潜力限制因子为气温或蒸散。NPPtNPPrNPPeNPPb均表现为年代际增加趋势,20世纪80—90年代发生突变,且在21世纪初显著增加。1961—2018年气候的“暖湿型”变化趋势有利于当地青稞气候生产潜力的提高,青稞的生产不仅依赖于气候资源,还依赖于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轻黑龙江省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并为农业用水资源分配和旱涝灾害的成因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黑龙江省60个气象站1961—2011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应用气候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可利用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1年来,黑龙江省年可利用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达-4.4 mm/10 a,春季和冬季显著增加,夏季和秋季呈减少趋势。从空间分布看,全省可利用降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松嫩平原大部和三江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黑龙江省降水量对可利用降水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气温在一定程度上对水资源也有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不可能横切桩茎数年轮时,怎样才能比较科学地、准确地判断树桩的年龄? 目前,鉴定树桩年龄的通用方法,是计算树干的年轮(即生长轮)。方法是锯开树茎数轮,或用特制的空心钻横向穿茎,取蕊敬轮。这两种方法都很科学、准确,但都要损伤树木。近年有报道(见《森林与人类》1987.4),一些国家为避免伤害古  相似文献   

18.
从山野采掘老树桩作为盆景素材,不仅可以节省很多培育的时间,而且能使作品具有一种人工培育难以达到的天然古拙形态。这是由于大自然环境对树木所作的长期“加工”所致。然而,大自然的“加工”毕竟不是艺术,它给树木带来自然美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术造型,如出枝的位置,根、干、枝的比例等,常常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创作的时候,只有顺其自然,因材处理。  相似文献   

19.
兰花翻盆一般在春分和秋分进行,结合翻盆,还可给苗较多的兰花分苗。翻盆后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合兰花生长,是其续长和发芽的“黄金时间”。通过翻盆,可观察整体生长情况,分析并调整所用植料和盆具。除此之外,如果必要,可对养兰环境进行大的改造。  相似文献   

20.
所谓常绿树木,一般是指冬季不落叶树木,并非一年四季永不落叶。它们跟一般树木生理的特性一样,老的叶子终究要落掉,新的叶芽也终究会长出来,只是新陈代谢的周期不同而已。在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广大地区,与一般树木相反,大多常绿树木的落叶时间是在暖意融融的春天,它是和新芽的萌发同时进行的。老叶尚未落尽,新叶已经长成,从而象征生命的绿色常披枝干,使“新”和“旧”之间融为一体,遮住了人们视觉上的时间“间隔”。正因为此,人们才用“常绿”冠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