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西省文冠果种子形态特征及地理种源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山西省文冠果种子形态特征以及地理变异规律的研究,揭示其变异程度和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以便充分利用不同种源文冠果居群地理变异。本研究以山西省文冠果18个野生种源的成年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山西省不同种源文冠果的8个种实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文冠果的种长、种宽、种厚、种形指数和千粒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千粒重、种长、种宽、种厚与种源产地的年均温呈正相关;种形指数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随经度增加,种形指数逐渐减小;种子出仁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和气温变异规律,种仁出油率、种子出油率和种壳出油率与海拔呈负相关,随海拔升高而减少;种子出油率还受到年降水量的影响,随降水量增加种子出油率增加。根据种子形态和出油率等9项指标,采用UPGMA法将山西省文冠果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郭来珍  陈虹  赵善超  陈凤  陈兵权  陈鑫悦 《种子》2022,(10):50-57+2
为探究天山花楸不同种源种子变异规律,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8个种源的天山花楸种子的4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天山花楸平均种子长度为4.22 mm,平均种子宽度为1.86 mm,平均种子千粒重为4.64 g,平均种形指数为2.28。不同种源间种子表型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花楸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千粒重、种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07%、7.75%、16.44%、4.65%。天山花楸种子4个表型性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种子的发育受环境因子的调控,种子长度及千粒重均与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经度的增大而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聚类分析将8个花楸种源划分为三大类,地理位置相近的种源基本聚在一起,自西向东亲缘关系逐渐变远。受地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种源种子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奇台种源种子表现最优,在种源选择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3.
《种子》2020,(6)
以铁橡栎4个种源的33个家系为研究材料,通过对种长、种宽、种形指数、单果重及千粒重等5个性状的测定,分析铁橡栎不同种源及家系间种子的形态特征及变异。结果表明:铁橡栎种子的5个性状在种源及家系间均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种子的形态受遗传特性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具有一定的变化幅度,其中以单粒重及千粒重变异幅度较大,种长、种宽及种形指数3个性状更趋于稳定,种源间变异小于家系间的变异。种子的形状主要受遗传控制,且随着种子质量的增大及经纬度的升高呈"长圆形-圆形-扁圆形"的变化之势。种子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在不同种源及家系间均无明显的地理变异及垂直变异。影响铁橡栎种子形态特征的首要因子是种子的单粒重、千粒重和形状(种形指数),其次是纬度和海拔。综合种子形态特征及聚类分析的结果认为,8、10、12、14、16、19、22、26、29和31号家系共10个家系属种子质量较好的家系,其单粒重及千粒重分别为1.21~2.36 g和1 222.73~2 228.53 g,分别较总体平均值高1.1%~142.9%和3.6%~88.8%。种源则是弥勒和个旧种源较好。  相似文献   

4.
女贞不同种源种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女贞不同种源种子差异,为良种选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笔者分别对女贞自然分布区14个种源种子的千粒重、干重、纵径、横径、含水量发芽指标等特性指标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种子的表型性状、质量指标等差异显著,其中发芽率最高的种源为成都,达到83.67%,最低为南昌,仅有20.33%;千粒重最大的是桂林,为34.85 g,最小的是成都,为21.57 g;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与经度、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种子干重、横径与年均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纵径与年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横径与纬度显著负相关,纵径与年均日照呈正相关。并利用种子特性聚类分析将种源初步划分为3个种源区。  相似文献   

5.
对5个种源核桃楸种子性状及苗期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核桃楸果实及种子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以种仁和种子重量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高达25%以上,而果实及种子的横径与侧径、壳厚的变异较小;以双鸭山青山和方正星火的果实及种子三径较大,种子及仁重量大,出仁率高,壳厚薄。不同种源间苗高、地径和叶片生长均差异显著,种源间生长性状的变异较大。种子重量与仁重、种子三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壳厚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种子性状与苗高、地径、叶面积等相关性不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5个种源划分为3组,其中双鸭山青山和方正星火种源的种子三径大,种子及仁重量较大,苗高、地径及叶片生长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棕榈不同地理种源间种子的变异,对贵州省18个棕榈种源的种子形态指标、品质指标、内含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棕榈种子的长径、短径、长宽比、绝干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种子生活力、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通过对18个棕榈地理种源种子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种源划分为4类.采用隶属函数法对18个地理种源种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种子综合质量排序为:毕节市七星关区>罗甸县>六盘水市钟山区>贞丰县>惠水县>铜仁市碧江区>贵阳市花溪区>松桃县>兴义市>遵义县>榕江县>长顺县>安龙县>道真县>福泉县>习水县>湄潭县>望谟县.  相似文献   

7.
在油松天然林分布区共抽取了10个群体,分别测量了8个种实性状。方差分析表明:油松种实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广泛的变异,8个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型分化系数即群体间的变异为51.86%,大于群体内变异(48.14%),是油松表型遗传变异的主要部分。球果长、球果径、球果形状指数、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形状指数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87%、12.43%、11.19%、13.97%、16.92%、18.8%、11.53%和32.50%。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将油松10个天然群体划分为5类。相关分析表明,油松球果长和果径相关紧密,种长、种宽和千粒重两两相关显著。种形指数与纬度、海拔和生态梯度值(EGA)呈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年降水量和生长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扃蓿豆(Medicago ruthenica (L.) Trautv.)不同生态区的20份野生材料种子性状的变异进行系统研究,分别测定千粒重、种子长、种子宽和种子长宽比共4个种子形态指标,方差分析表明:扁蓿豆种子性状变异幅度最大的为千粒重,变异系数为12.50%,所有性状均表现差异极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成分包含了原来4个性状指标的93.74%,足以能够代表所有性状变异的全部信息,特征值总和为3.749.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12时,可以把20份野生材料分为六大类.相关分析表明:种子长和种子宽、种子宽和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种子长和种子长宽比、种子长和千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扁蓿豆植物野生种质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旨在阐明多花黄精种实形态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多花黄精优良种源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栽植在同质栽培园的18个多花黄精种源为材料,比较了不同种源多花黄精浆果、种子的纵径、横径、侧径等形态性状,以及单果重和种子千粒重等性状的差异。多花黄精种实形态性状及其单果鲜重和种子千粒重在不同种源间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多花黄精浆果形态性状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种子形态性状两两之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绝大多数浆果形态性状与种子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多花黄精种实形态性状在种源水平上不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多花黄精种子形态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广义遗传力达到强度遗传范围,能比较稳定地遗传。可以考虑利用种子千粒重这一指标作为多花黄精优良种源选择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0.
《种子》2021,(6)
以山东和辽宁5个不同种源野生北沙参(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种子为试材,测定了北沙参果实和种子的面积、长度、宽度、千粒重及不同温度下的发芽率等指标,探究不同种源北沙参种子表型的特征变化以及在不同温度下萌发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纬度种源的北沙参果实、种子的面积和质量较低纬度种源小;相关分析表明,纬度与北沙参果实及种子千粒重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种源北沙参种子适宜的萌发温度范围均为20~25℃,且其发芽率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辽宁省瓦房店情人岛和葫芦岛金石滩两地的野生北沙参种源发芽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 methan sulfonate)试剂胁迫诱导粳稻品种‘一目惚’(Hitomebore),获得性状稳定遗传的水稻矮杆突变体(E58),对株高、分蘖、千粒重等表现与相同环境生长下的野生型‘一目惚’对照(E63)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田间表现为植株矮化,分蘖增多,千粒重减少,且株高与对照相比呈极显著差异,分蘖呈显著差异,千粒重呈极显著差异。EMS诱导的序列变异可能对基因表达产生影响,进而引起水稻矮化的表型变异。根据前人试验结果,应用Real-time PCR对与胁迫及矮化相关的39对引物中筛选出24对引物进行Real-Time PCR扩增,结果表明:引物OsNR1、OsP5CS、OsGS1;1、OsGDH1、OsHKT1;5、OsNRT1;1、OsGDH3、OsAKT1、OsAMT2;3、OsGS1;2、OsSOS1、OsNHX2、OsNRT2;1、OHAK16、OsGS2、OsHAK1、OsGDH2、OsAMT3;3在E63、E58表达差异极显著;OsHAK10、OsNHX1、OsAMT1;1表达差异显著;OsNADHGOGAT、OsFd-GOGAT、OsGS1;3表达差异不显著。EMS诱导对部分水稻基因表达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水稻表现型,为进一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A study of the variation of 29 characteristics of 585 varieties or seedlings of okra revealed that 17 West African varietie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all others on the basis of 5 discriminating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seedlings of the 3rd outcrossing generation of a population differed from a varietal collection in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the most important of which were more seeds per pod and more pods per plant. This is believed to be the result of mass-selection. Country group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in characteristics but these differences are believed to be due to small sample size. No such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evident among country groups represented by large numbers of varieties.  相似文献   

13.
组培过程中变异的普遍性,显著影响植物的遗传稳定性,限制组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草莓组培苗已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但变异却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其生产效益。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变异的发生是草莓及其他组培快繁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分析了影响组培变异的主要因素有外植体类型、基因型、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和配比、继代培养的时间和次数,和内在遗传机理如染色体异常、转座子活化和基因突变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建议选择幼嫩的外植体、优化培养基配方、控制增殖系数和继代次数以及选择合适的光照和温度等培养条件,控制组培过程中变异的发生。同时,利用形态观察和RAPD、SSR等技术对组培苗进行检测,及时剔除变异组织或变异植株,减少变异对生产的不利影响。通过总结草莓组培中变异发生的原因和有效控制变异的途径,为包括草莓在内的植物脱毒组培快繁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同时,对变异的深入认识,为植物品种改良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In Hawaii, soybeans planted in November through January will produce yields of 25 to 50 percent compared with those planted through June. Yield components were studied for several soybean cultivars to determine which one was the most sensitive to planting dates and if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ivars.
Soybean cultivars, Amsoy 71, Davis, Forrest, Kahala, P.I. 297,550 , and Williams were planted each month for two years. One November planting was lost, so there were 23 test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environments. Each test consisted of 24 plots, six cultivars in four replications in a randomized block.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combined test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number of plants, pods per plant, seeds per pod, seed weight, yield of seed, plant height, and oil content of the seed that were due to data of planting, cultivar, and date × cultivar interaction.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a closer relationship between pods per plant and yield during stress conditions (November through January plantings), whereas number of seeds per pod was mo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yield during non-stress environments (April through June plantings).  相似文献   

15.
植物表观遗传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表观遗传变异是一种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但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或)减数分裂实现代间传递的变异,主要包括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和miRNA。本文分别对植物中这三种变异类型的特征、作用机制、功能及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其中组蛋白修饰包括乙酰化、甲基化和磷酸化等。不同组蛋白修饰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植物细胞内的重要事件起决定作用,如种子的萌发、开花以及对环境的应答等。组蛋白修饰的主要研究方法为ChIP-on-chip和GMAT。DNA甲基化作为基因表达的一种调控机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DNA甲基化程度与基因表达活性之间存在负相关性,DNA甲基化程度越低,基因表达活性越高;反之,则越低。DNA甲基化研究方法主要包括MSAP法、McCOBRA和MS-DBA等;植物miRNA序列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主要调控植物形态建成,尤其是花的发育。其研究方法涵盖了miRNA的鉴定、表达分析和功能研究。此外,不同植物表观遗传变异之间相互调控,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表观遗传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nalyzes all kinds of civil engineering variations, such as design variation, construction variation, plan variation, condition variation and new added project. It describes their basic characteristics. It discusses controlling procedure of design variation and construction variation raised by contractor. In the end, controlling principles on civil engineering varia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double-effect principle, encouraging principle, layer and class principle and value principle.  相似文献   

17.
18.
19.
水稻种子活力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余四斌  陈晚贞 《种子》1999,(2):24-26
通过人工老化试验,低温发芽试验以及幼苗生长测定方法,对来源于珍汕97B和明恢63杂交后代的30个重组自交系进行新、老种子活力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自交系间种子活力水平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这种基因型差异可用活力指数准确、有效地加以反映。  相似文献   

20.
不同作物对VA菌根真菌的依赖性差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姚青  冯固  李晓林 《作物学报》2000,26(6):874-878
以玉米、 小麦、 大豆、 三叶草四种作物为试材, 在低和高两个施磷水平下接种或 不接种泡囊-丛枝菌根真菌(VAMF), 研究不同作物的菌根依赖性及其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 , 接种菌根真菌显著地促进了玉米、 大豆、 三叶草的生长, 但小麦无此效果, 菌根依 赖性的大小顺序为玉米>大豆>三叶草>小麦。 菌根真菌提高作物的叶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