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2018-2020年云南省青稞新品种区域试验的12个参试品种为材料,从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品种的产量比对照云稞1号高,云稞MF17-32、保大麦16BJ-7、保大麦16-J11和云稞4号产量高、综合性状好,是较适合保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青稞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种子》2020,(7)
黔豆10号为国审大豆新品种,具有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通过多年多点对黔豆10号大田生产用种的繁殖,总结出黔豆10号种子高产高效繁殖的关键技术,可获平均产量为2 600 kg·hm~(-2),平均产值为33 800元·hm~(-2),经济收益为15 650元·hm~(-2)。  相似文献   

3.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桂单905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0,(6)
桂单905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适宜广西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单交种。2017年区域试验春秋两季平均产量8 226 kg·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7.9%,参试的13点次中,有10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76.9%。2018年生产试验春秋两季平均产量7 162 kg·hm~(-2),比对照增产3.9%,参试的15点次中,有11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73.3%。2019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19090号)。本文就桂单905的育种目标、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等5个方面进行介绍,为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品种和氮肥运筹对麦后直播棉成铃、产量和株型影响,明确长江流域棉花集中成铃与高产协同表达群体株型特征。【方法】采用大田试验,2014年和2015年前茬均为大麦,2014年以国欣12-1、宜机棉、鲁棉研36为供试品种,设计2种氮肥用量水平(45 kg·hm~(-2)、150 kg·hm~(-2));2015年进一步以国欣12-1为材料,设置2个缓释肥纯氮用量(150 kg·hm~(-2)、225 kg·hm~(-2))和2种运筹(苗肥和花肥质量比分别为70%∶30%和100%∶0)处理,并以常规施肥(纯氮150 kg·hm~(-2))和不施肥为对照。【结果】2014年施纯氮150 kg·hm~(-2)时,国欣12-1籽棉产量达4 014.72 kg·hm~(-2)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2015年苗期一次性施入缓释肥氮素用量150 kg·hm~(-2)的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30.96%;前述2个处理下,国欣12-1成铃也较为集中,8月15日至8月30日成铃数占总成铃数比率(成铃率)分别达31.8%,26.1%,均高于其它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同期成铃率与籽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r_(2014)=0.948**、r_(2015)=0.976**)。进一步分析株型指标与8月15日至8月30日成铃率、籽棉产量的关系,提出了长江流域大麦后直播棉群体优化指标。【结论】大麦后直播棉群体优化指标可以实现高产和集中成铃的协同表达。  相似文献   

5.
《种子》2020,(8)
特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众德丰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以自选系P 10-95为母本,自选系P 13-606为父本杂交组配选育的玉米杂交种。2016年、2017年参加山西春播特早熟玉米Ⅰ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892.0 kg·hm~(-2),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15.7%,2018年参加山西春播特早熟玉米Ⅰ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006.2 kg·hm~(-2),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16.9%。2019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抗病、抗逆、品质优良等特点。生育期122 d,适宜在山西省春播特早熟玉米Ⅰ区及有效积温≥2 200℃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高产优质特色黑色花生新品种黔花生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1,(6)
黔花生7号是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引进黑皮花生(中间材料),经单株选择、株系选择、集团选择而成的高产优质特色黑色花生新品种。该品种2012—2013年参加贵州省花生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产量3 711.15 kg·hm~(-2),比对照增产1.85%, 2014年生产试验中,3点均增产,平均产量4 527.9 kg·hm~(-2),比对照增产13.38%。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蛋白质含量28.22%。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油2016003号),名称为黔花生7号。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生物学特性、产量表现、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和适宜推广范围。  相似文献   

7.
陈维 《中国种业》2018,(12):79-80
安薏1号是安顺市农业科学院和安顺新金秋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紫云白壳薏苡为基础材料,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薏苡新品种。通过2015-2017年连续3年在安顺地区进行安薏1号生产示范,累计示范133.33hm~2,经测产验收每667m~2产量在267.50~355.15kg之间,最高产量355.15kg,在开花授粉期遭遇不良环境的影响下,该品种仍表现出高抗、高产、稳产、熟相好等优点。从播前准备、合理密植、田间农艺措施等3个方面总结安薏1号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缓释氮肥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2016―2017年以短季棉品种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小麦后直播的种植方式,设3个缓释肥氮素用量:45、90和135 kg·hm~(-2),2个施用时期分别为2叶期和4叶期。以常规氮肥尿素(纯氮90 kg·hm~(-2),CK1)和不施肥为对照(CK2)。【结果】缓释肥氮素90 kg·hm~(-2),并于2叶、4叶期施用产量较高,其中2017年籽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达4 198.7和4 037.8 kg·hm~(-2),比对照CK2分别高517.2和356.3 kg·hm~(-2),干物质积累量也表现为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于2叶、4叶期施用较高,其中2017年分别达到14 090.5 kg·hm~(-2)、13 564.5 kg·hm~(-2),分别比对照CK2高12.6%和8.4%。氮素积累量表现相似的结果。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进一步表明,2叶期施缓释肥氮素用量45 kg·hm~(-2)的处理氮素回收利用率(NARE)、氮素农学利用率(NAE)及氮素生理利用率(NPE)都最高,2叶期施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的处理其次,如2017年2叶期施缓释肥氮用量45 kg·hm~(-2)处理的上述3个氮素利用效率分别为75.62%、23.68%、77.26%,施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处理则分别为60.9%、19.9%、46.6%,而对照CK2仅为53.79%、14.12%、40.91%。【结论】小麦后直播棉在2叶期一次性施用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能显著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促进群体干物质生产并实现高产,同时达到轻简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种子》2020,(5)
冀红21是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保M 951-12为母本、京农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配制杂交组合而成的红小豆新品种。后代选择通过多种育种方法有机结合,早世代采用穿梭育种+南繁加代+混选法,高代采用单株复合标记法,经连续选择单株育成。冀红21集中了母本保M 951-12早熟、大粒、结荚集中、株型紧凑及父本京农2高产优质、直立抗倒的优点,表现为中早熟、高产稳产、优质大粒、结荚集中、直立抗倒、适宜机械化收获。2017—2018年参加河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263.13 kg·hm~(-2),较对照增产10.06%,河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884 kg·hm~(-2),较对照增产4.15%。专家田间检测产量2 272.95 kg·hm~(-2),比对照冀红9218增产20.98%。2019年,通过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组织的第三方评价,评价编号:中科唐转评字[2019]第018号,河北省成果登记号为20190929。  相似文献   

10.
《种子》2021,(7)
2017—2019年在贵州省贵阳市对黔中金荞麦、野生金荞麦(原始群体)及开阳金荞麦进行品比试验,观测各品种的生育期和抗逆性、茎叶比、叶面积和鲜干草产量。结果表明,黔中金荞麦适应性强,品质好、抗逆性强;黔中金荞麦3年平均干草产量为15 808.4 kg·hm~(-2)、原始群体为14 227.6 kg·hm~(-2)、开阳金荞麦为12 875.4 kg·hm~(-2),黔中金荞麦三年平均产量高于原始群体11.11%、高于开阳金荞麦22.79%;2017—2019年黔中金荞麦干草产量和开阳金荞麦间差异极显著(p0.01),与原始群体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种子》2020,(5)
浚麦169由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利用周麦16和濮麦9号杂交,经过系谱选择法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于201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19)。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D组区试,12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91.7%,平均产量8 329.5 kg·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6.9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居15个参试品种第2位。2016—2017参加河南省冬水D组生试,14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率85.7%,平均产量8 148.0 kg·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3%。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适应性广和综合性状好等,在河南省小麦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正6月1日,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何中虎研究员带领的小麦品质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选育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在位于焦作市修武县的高产示范田进行了现场实打验收,平均667m2产量达到841.5kg,创下黄淮麦区高产纪录。在实打验收现场,来自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省农技推广中心、山东农业  相似文献   

13.
供种信息     
最近,由山东莱州农科院种苗研究所、烟台种子管理站联合承担的科技攻关项目“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选育与开发”项目,通过中国农科院等有关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验收。结果显示,14个彩色糯玉米折667m^2产量696.9kg,其中西星白糯2号平均产量1002.76kg,刷新该单位2003年创造的夏糯玉米全国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4.
杂交油菜黔油17号高产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原代号为黔杂ZW99004)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98-116A和抗逆性强的双低恢复系ZW004杂交选育而成。在2000—2002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为162kg/667m2,比对照油研7号平均增产9·6  相似文献   

15.
舜花 14 号是以普通油酸含量的花育 19 号作母本及轮回亲本,高油酸花生开农 176 作父本,经 TaqMan 探针及 KASP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油酸大花生品种。2019 年开始参加山东省高油酸花生联合体新品种多点比较试验,荚果平均产量 5601.90kg/hm2,较对照花育 25 号平均增产 8.33%。2022 年单粒精播高产攻关试验实打验收荚果产量 9728.40kg/hm2,首创高油酸花生实打验收山东省高产纪录。品种籽仁蛋白质含量 26.4%,含油量 50.67%,油酸含量 80.6%,亚油酸含量 2.99%,O/L 比值 26.96。2022 年 9 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花生(2022)370149。  相似文献   

16.
<正>漯芝21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以漯12为母本,郑芝97C01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单秆型白芝麻新品种。2009-2011年全国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184.15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5.14%。2011年在全国芝麻新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128.00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6.30%,2012年9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证号为2012-1-115。1选育过程漯芝21号是2001年以抗性好、品质优良的亲本  相似文献   

17.
汤玉煊 《中国种业》2017,(11):57-58
汴稻1号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镇稻99和秋丰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水稻新品种,在河南省粳稻预备试验中,平均产量9454.5kg/hm~2,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12.1%,居试验第1位。在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中,2013-2014年平均产量9802.5kg/hm~2,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10.5%,2年均居试验第1位。在河南省粳稻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9549.0kg/hm~2,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10.8%,居试验第1位。该品种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石豆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豆8号是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化诱5号为母本,冀豆7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184.2 kg/hm2,较对照冀豆12号增产5.15%;2013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10.6 kg/hm2,较对照冀豆12号增产5.30%.2014年5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石豆8号的主要特点是高油(22.11%)、高产、抗倒伏,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9.
周芝13号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以豫芝4号为母本、郑芝13号为父本,利用有性杂交与混合系谱法选育出的芝麻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区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1 606.7 kg·hm^-2,比豫芝4号(ck)增产9.3%;2018年参加国家黄淮区新品种展示试验,平均产量1 096.1 kg·hm^-2,较ck增产4.2%。粗脂肪含量54.4%,粗蛋白质含量18.1%。2018年11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适宜在黄淮及相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玉米高产纪录田块技术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1团,通过实施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2014年创造万亩(700hm~2)18 414.0kg/hm~2(1 227.6kg/亩)的全国玉米大面积高产纪录,2017年单产达到18 447.0kg/hm~2(1 229.8kg/亩)。成本效益分析表明,2014年和2017年高产纪录田块净利润分别达到24 118.20元/hm~2(1 607.88元/亩)和16 659.75元/hm~2(1 110.65元/亩),实现了高产高效的协同。技术分析表明,高产田融合了以子粒收获为核心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以密植栽培、高质量群体调控为核心的高产栽培技术,以绿色防控、秸秆还田、肥料减施为重点的绿色生产技术,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统一作业管理,实现了玉米绿色增产增效,为玉米生产转方式增效益和发展现代玉米生产树立了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