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播种深度对不同来源羊草种子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桂霞  韩建国  赵霞 《种子》2006,25(9):20-23
研究了野外条件下4种不同播种深度对2种种子来源(野生和栽培)的羊草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深度和种子来源都显著影响羊草出苗率.羊草出苗率与播种深度成反比,覆土1 cm的种苗出苗率最高,覆土6 cm的最低,两者相差4~5倍.栽培羊草在播深1~2 cm时,出苗率显著高于野生羊草;而当播深增加到4 cm后,则呈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沙地云杉种子萌发及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沙地云杉是沙地造林的首选树种之一。通过对其种子萌发机理的研究,为沙地云杉在干旱区的推广及林地幼苗更新提供理论依据。在试验室和室外花盆内对沙地云杉的种子进行处理,测定种子含水率及吸胀速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覆土厚度、不同浓度盐溶液、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沙地云杉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地云杉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5~25℃,当温度低于5℃时种子将不能萌发,高于35℃萌发率较高,但会严重影响幼苗生长;(2)种子在吸胀初期,吸水量急剧增加,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绝对吸水量逐渐减小,达到一定时间后,种子含水量相对不变,即达饱和状态;(3)种子耐盐性较差,当NaCl溶液浓度高于0.6%时,会严重影响种子萌发,显著降低种子发芽率;(4)种子育苗适宜的覆沙厚度为0.5~0.75 cm,大于1.0 cm会显著降低发芽出苗率;(5)沙地云杉种子经3种方式处理播种后,以沙藏处理的种子发芽出苗率最高,自来水处理次之,60℃恒温处理最差。在人工对沙地云杉进行繁育时,种子宜先沙藏处理,萌发适宜温度15~25℃,土壤含盐量不宜高于0.6%,不覆土或覆土太厚均不利于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3.
播种深度对高粱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高粱的适宜播种深度,观察不同高粱品种对不同播种深度的耐深播差异,研究了8 种播种深度对3 个高粱品种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出苗时记载不同播种深度下高粱的出苗速度和出苗率,出苗结束后,调查其地上部分幼苗生长量、胚轴长度和种子根长度。结果表明: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幼苗出苗速度明显减慢。在播深3 cm、5 cm和7 cm处理下,各品种从播种至出苗需要5 天,在播深8 cm、10 cm、12 cm 和13 cm 处理下,需要5~7 天,在播深17 cm 处理下为7~11 天。在播深12 cm、13 cm 和17 cm处理下‘晋中0822’较其他2 个品种从播种至出苗所需时间早2~4 天。不同播深处理下高粱完成出苗所需要时间也不尽相同。在播深3 cm、5 cm和7 cm处理下,各品种完成出苗所需时间为9 天,在播深8 cm、10 cm、12 cm和13 cm处理下,需要9~13 天,在播深17 cm处理下需13 天。品种‘晋中0822’在播深8 cm、10 cm、12 cm和13 cm处理下9 天完成出苗,较其他2 个品种早。播种深度对3 个高粱品种的出苗率亦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3 个高粱品种的平均出苗率不断降低。3 cm和5 cm为高粱最适播种深度。在播深3 cm、5 cm、7 cm、8c m、10cm和12 cm处理下品种‘晋中0822’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此外,播种深度对幼苗的生长发育也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深度增加,3 个高粱品种的地上部分幼苗生长量和种根长显著降低,而胚轴长度显著增加。在3cm和5 cm播深处理下幼苗生长量、种根长和胚轴长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著。在播深7 cm、8 cm、10 cm、12 cm、13 cm和17 cm处理下‘晋中0822’品种各指标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土壤温湿度和埋藏深度对马唐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湿互作出苗实验中,马唐在25℃,30℃,35℃下播后1~3 d开始出苗,在15℃下需要7~9 d才能出苗。在土壤湿度为60%、土壤温度为25℃时,达到最大出苗率(99.16%)。温度为5℃,10℃,45℃在任何湿度以及湿度为20%在任何温度条件下都未见出苗。马唐的日出苗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大致呈钟形。用Logistic曲线方程Y=k/(1+a·exp(-b·day))可以很好地描述马唐在不同的温度(15℃~35℃)和湿度互作下的累积出苗情况(从开始出苗之日起)。在深度出苗实验中,马唐的最高出苗率在1~4 cm的深度,其出苗率达80%。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土培试验,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包衣的玉米种子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播种立即低温将严重影响出苗率、出苗日期,出苗率降低42.1%~52.9%,出苗日期晚3d,播种吸涨后再遇到低温胁迫出苗日期不受影响,5%烯唑醇1:100~1:150药种比的出苗率比对照低10%,药种比1:200~1:300的出苗率与对照无差别,生长受到比较严重的抑制,株高比对照低4.4~5.6cm,百株干重低2.0~5.9g,百株鲜重低36~59g。  相似文献   

6.
储播条件对超甜玉米种子田间出苗率和幼苗整齐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乐素菊  张璧  王斌 《种子》2002,(1):65-67
5-10℃低温储藏能提高超甜玉米种子的田间出苗率和幼苗整齐度。进一步的播期试验表明:(1)超甜玉米在低温条件下比在较高温度下,其种子田间出苗率和幼苗整齐度有较大幅度下降,特别是未经包衣剂处理的种子;(2)同时用田间出苗率和幼苗整齐度来衡量超甜玉米种子迅速整齐出苗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用238份吉林省、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及自创高世代品系为供试材料,经室内简易程序(15℃恒温2 cm水深处理10 d)筛选,以萌发率、发芽率、发芽势为鉴定指标,初筛出59份耐低温低氧材料;对初筛出的材料进行室内精准鉴定,以12℃低温处理15 d后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为主鉴定指标,筛选出19份较耐冷材料,其中有8份材料表现强耐低温;以低氧胁迫下胚芽鞘长度为主鉴定指标,参考发芽率、苗高、缺氧反应指数,筛选出较耐低氧材料15份;低温低氧混合胁迫处理后有39份材料出苗成苗率较高;室内覆土试验显示,在催芽和干籽条件下成苗率均高于60%的有19份材料;田间自然鉴定,有21份材料表现出较高的出苗成苗率且出苗速度相对较快。综合混合胁迫、覆土试验和田间鉴定结果,筛选出16份较耐低温低氧材料:L-2、L-30、L-39、L-5、L-8、W-106、W-14、W-39、W-43、W-65、W-82、W-86、Z-32、Z-33、Z-59和Z-7。  相似文献   

8.
通过有机溶剂渗入提高超甜玉米种子田间出苗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樊龙江  颜启传 《种子》1997,(2):17-19
试验以sh2胚乳突变体(超甜3号)为试材,选用了3种有机溶剂进行种子渗入处理,并分早播、适播、迟播三期进行田间播种,考察该方法对提高超甜玉米种子田间出苗率、成苗率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甘油,或丙酮处理种子对提高早春低温条件下播种的超甜玉米种子田间出苗率、成苗率等有显著的效果,最高可提高田间出苗30.7%。  相似文献   

9.
通过5个春玉米品种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出苗时间、出苗率、出苗指数以及积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的出苗率和出苗指数以及在不同温度下出苗率的变化规律可以说明品种的低温出苗能力以及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发育起点温度可作为鉴定玉米低温出苗能力的指标.并总结了玉米品种低温出苗能力的田间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辉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3):166-171
通过在育苗盘上进行种子出苗试验,研究了不同草种(披碱草、草木樨和紫花苜蓿)、不同土壤(pH 10.03、9.36、8.68、8.12,电导率(EC)为2.02、1.237、0.962、0.454 mS/cm)、不同播深(1、3 cm)和不同种子播种前处理(晒种浸泡处理和未处理)对出苗时间和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披碱草耐盐碱性最好,草木樨最差;超过一定限度(pH>8.68,EC>0.962 mS/cm),pH或电导率增加,均会造成出苗时间增长,出苗率下降;播深1 cm比3 cm出苗时间显著缩短,出苗率显著提高;种子晒种浸泡处理可以显著缩短出苗时间,提高出苗率,对种子出苗有一定帮助。试验同时表明,在盐碱土上缩短出苗时间,对提高出苗率有利。  相似文献   

11.
以6个高粱杂交种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种子处理方法,设置3个播期,在冷胁迫和适温条件下研究种子处理对试验材料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丸化处理能显著提高高粱在较低地温条件下的出苗率,PEG浸种对试验材料出苗率的提高有一定作用,噻酮浸种后试验材料出苗率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槐树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槐树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槐树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25℃,光照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为光中性种子;种子出苗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为20%~25%;种子在沙壤中出苗率最高;播种深度对种子出苗率无显著影响,但以1~3cm为宜;种子粒径大小对出苗率有显著影响,粒径〉6mm的种子,其出苗率和苗高显著大于粒径〈6mm的种子。  相似文献   

13.
经连续6年先后对820份材料的耐寒性鉴定研究,筛选出一批耐寒性强的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发芽试验温度越适宜,品种间发芽率差异越小,试验温度越低,品种间发芽率差异越大;适温发芽率掩盖着矛盾,而适温发芽势能反映出品种间生命力的本质差异,因而有重要应用价值;适温发芽势与早直播区低温下田间成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并可用此回归方程预测成苗率,科学计算播种量;试验还对水稻生育各阶段耐寒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衣剂和温度处理对棉花出苗率和苗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3年,由于气候原因,河南省棉区棉花出苗和苗病问题严重。通过研究温度和种衣剂对棉种的作用,找出解决棉花出苗问题的途径。在适和温度条件下,用卫福,华农,多菌灵,适时乐四种种衣剂对棉种的毛籽和硫酸脱绒籽进行处理。通过各处理的出苗率、病苗率、死苗率和出苗时间的调查,找出最佳处理。结果表明,用卫福种衣剂在温度为27℃时处理棉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高粱种子的大小、颜色与出苗率的关系如何,温度、播深对出苗率有何影响,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明确这些问题有利于种子加工处理,确定播量,节约种子。一、地温与出苗率的关系地温高低是影响高粱出苗的主要因素之一。播种时地温低,种子出苗率也低;随着地温的升高,出苗率随之增加,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23)。地方品种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出苗率明显高于外引品种,在4月初播种,仍有一部分种子出苗。可见当地品种在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下,形成了对当地条件的适应性。二、种子颜色与出苗率的关系在较低的地温条件下,白粒或浅颜色种子出苗率明显低于红粒品种的出苗率。随着温度的升高,两者差异缩小。因此白粒种子对温度反应更加敏感,温度升高出苗率明显上升,温度降低出苗率急骤下降。所以红粒种子可适当早播,白粒种子可适当晚播,而且播种量要略高于红粒种子,有利于提高出苗率。确保全苗。三、种子大小与出苗率的关系为了明确种子千粒重与出苗率间的关系。计算了30个品种的千粒重与其出苗率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种子大小与出苗率间的相关不显著(r=0.2996)。说明在正常播种的情况下,种子大小与出苗率的关系不大(千粒重在22~36克范围内出苗差异不大)。所以大粒种子粒数少,应适当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温度、光照、覆土厚度、水分、pH值、赤霉素和贮藏时间等条件对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甘草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甘草种子最合适的萌发温度为25℃;在适宜的温度下,全光照比无光照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高;覆土厚度在0.5~1.5cm之间甘草种子出苗较齐;土壤含水量为15%最利于甘草种子发芽;甘草种子对pH值的适应范围较宽,pH值在6~10之间时甘草种子发芽率较高;50~200mg/L的赤霉素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时滞缩短;甘草种子最适贮藏时间为12个月,生产中建议使用新采收种子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17.
季明根 《种子》2000,(3):45-45
莴苣性喜冷凉,种子发芽的温度范围5~25℃,最适15~20℃,30℃以上发芽受阻,因此,夏秋莴苣在播种时温度较高,播后发芽出苗困难,如采取低温处理种子,使夏秋莴苣种子在适宜的温度下发芽后再行播种,这样出苗快,又可提早7~10天上市。夏秋莴苣种子低温处理是先将种子用纱布包好,放在20~30℃的清水中浸泡4~5小时,然后置于低温下进行催芽,其方法有四种,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掌握。一是把种子在冷库中经-3~-5℃冷冻24小时,然后将冻结的种子放在室内,使其逐渐融化,这样经2~3天就可以发芽。二是将种子置于家用冰箱保鲜室保持15℃左右,经3~4天就…  相似文献   

18.
洋紫荆种子萌发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洋紫荆果实和种子形态及不同温度、光照、成熟程度、播种基质和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在10、15、20、25、30、35℃、室温(22~38℃)条件下均能萌发,后4种温度下最终发芽率均可达100%;10℃时发芽率最低,仅为4%;30℃时发芽指数最高,为萌发的最适温度;种子萌发不需光;种皮为黑褐色、褐色、黄褐色和黄色的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均可达95%以上;在播种深度为1 cm的泥炭土、蛭石、沙子、珍珠岩4种基质中,蛭石中的出苗率最高,其次为珍珠岩,而在沙子和泥炭土中则几乎不出苗;在深度为1、3、5 cm的珍珠岩中,随着播种深度的加深,发芽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以瓠瓜和冬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供试材料、覆土厚度和播置方式对种子“戴帽”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供试材料,“戴帽”出苗率不同;适当增大覆土厚度可以降低种子的“戴帽”出苗率;平置种子的“戴帽”出苗率显著高于竖置种子的“戴帽”出苗率。  相似文献   

20.
在低温条件下,经过催芽的种子播种后扎根快、出苗早、出苗整齐,可以显著提高秧苗的成活率,缩短秧田期。催芽的原则是催短芽、催齐芽。种子是否出芽的标准是只要破胸露白,芽长达0.1 cm左右。水稻催芽时的最适宜温度为30~33℃,经1~2 d即可破胸露白。破胸露白后,将温度降至25~28℃左右,再过12~15 h后,芽长达0.1 cm左右,出芽率达到80%左右时,就可以把稻种放在阴凉的地方,防止阳光直射或冻害发生,摊开10 cm厚,散热降温。待稻种温度降至与自然温度相同时,即可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