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Gli3基因是Gli-Kruppel家族中的一员,其参与的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在动物生长发育,特别是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研究了187头纯种南阳牛Gli3基因编码区4个位点(E4、E5、E6和E7)的多态性,发现E4和E5位点存在SSCP多态.对不同SSCP带型的对应片段进行了测序分析,共发现3个新的SNP多态位点(T123600C、T123696C和A128688G),其中第123600和第123696两个位点处于连锁状态.E5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E4位点处于非平衡状态.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E4位点上,CC基因型个体的六月龄体重、胸围、坐骨端宽、日增重指标显著大于TT基因型个体(P<0.05),该位点有可能作为南阳牛早期生长性状标记辅助选择的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2.
β-1.4-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β-1.4-N-acetyl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Galnact-2)是催化O-聚糖合成第一步的糖基转移酶。根据已公布的鸡Galnact-2基因的DNA序列,在突变位点c.363C>G的侧翼(区)设计引物,用PCR-XhoⅠ-RFLP方法在6个鸡(Gallus gallus)品种:隐性白洛克鸡、杏花鸡、泰和丝毛乌骨鸡、白耳黄鸡、康乐鸡和南城黑鸡276个体中检测其多态性,并运用华南农业大学杏花鸡与隐性白洛克鸡资源群全同胞参考家系研究这个突变对鸡体重和脂肪沉积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突变位点在各品种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2)该位点与鸡的体重显著相关。GG型个体的体重比CC型大,两者在出生重及21、28、35、49、56、63、77和84日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GC型与CC型之间的出生重及21、56和63日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35、49、77和84日龄体重差异显著(P<0.05);GG型与GC型个体体重差异不显著。(3)各种基因型个体的皮下脂肪厚、腹脂重、脂肪带宽、胸肌粗脂肪含量、腿肌粗脂肪含量等5种脂肪沉积性状之间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五指山猪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和测序相结合技术,对GH基因和IGFBP3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与生长性状(体质量,体高,体长和胸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GH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一处G→A转换,属沉默突变,该位点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显示,BB基因型的体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IGFBP3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一处G→C颠换,属沉默突变,该位点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显示,AA基因型的体高显著高于BB基因型;IGFBP3基因第4内含子存在一处碱基C缺失,该位点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显示,AA基因型体重显著高于AB基因型和BB基因型。研究将为五指山猪生长发育规律、系统选育及矮小机制等方面研究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羧肽酶A (EC 3.4.16)是一类水解蛋白和多肽底物C端芳香族氨基酸或脂肪族氨基酸残基的消化酶.在草鱼生长相关的功能基因上研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生长的相关性可为草鱼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根据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EST-SNP库的羧肽酶A1基因(CPA1)重叠群的2个Contig扩增该基因的序列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法,经过序列比对,共筛到2个颠换SNP位点:C+412A和A36C,分别位于CPA 1基因外显子5的34bp和内含子3的36 bp处,前者为错义突变.然后用一个群体的296尾草鱼对这2个位点用SnaPshot的方法进行检测和分型,统计基因型频率:A36C位点的AA基因型占26.7%,AC基因型占52.0%,CC基因型占21.3%.C+412A位点的AA基因型占15.5%,AC基因型占40.5%,CC基因型占43.9%.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2个SNP位点与草鱼体质量、体长等重要生长性状的关系.关联分析结果显示,C+36A位点不同基因型在体质量、眼间距均值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AA基因型和CC基因型在体质量、体长、体宽和眼间距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各项指标均值显著高于CC基因型.C+412A位点在体质量等生长性状上差异不显著(P>0.05),该位点和生长不相关,但是CC基因型和AC基因型在体重和肛前距上差异显著(P<0.05),该位点CC基因型的6个生长性状均值都高于AA基因型.由两个位点组成的5种双倍型在体质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双倍型D3和D5在体质量上存在差异显著(P<0.05).双倍型D3和D8在体质量、体宽、体长、体长/头长等生长性状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D3的各项指标均值最高,D8的各项指标均值最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可以考虑将草鱼CPA1基因作为候选基因,用于草鱼的分子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5.
新疆多浪羊FecB突变检测及与产羔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基因(BMPR-IB)FecB突变是影响布鲁拉美利奴和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主效基因.本研究采集产双羔及以上的多浪羊(Ovis aries)母羊135只及后代羔羊血样共353份,公羊血样211份,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FecB突变,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个体母羊的产羔数.结果表明:在多浪羊群体中检测到BB、B+和++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05,0.146和0.849.B+型多浪羊产羔数均值比++型多0.51只(P<0.01),BB型多浪羊产羔数分别与B+和++型差异不显著.多浪羊群体在FecB位点上处于Hard-Weinberg平衡状态,表明在该位点上没有受到选择的影响.本研究首次在新疆多浪羊群体中发现了FecB突变BB基因型公、母羊个体(1只公羊和2只母羊),揭示多浪羊多羔产生的机理可能与布鲁拉美利奴和小尾寒羊相同,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携带FecB突变的情况开展选种选配,组建多浪羊肉用高繁品系.  相似文献   

6.
绵羊皮肤源EST-SSR标记与羊毛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与绵羊(Ovis aries)毛性状基因座连锁更强的分子标记,本研究选择9个多态性丰富的绵羊皮肤源EST-SSR位点,检测了德国美利奴羊与中国美利奴羊级进杂交F2代群体的遗传多态性,并分析了标记与毛性状间的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所选的9个EST-SSR位点在供试群体中共检测到39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丰富,其中的6个位点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与自然长度关联的位点有5个,与伸直长度关联的位点有4个,与纤维直径关联的位点有3个.6个EST-SSR位点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关联性标记对羊毛性状相关效应的F检验结果表明:33176918位点和33176988位点分别对羊毛自然长度、纤维平均直径具有显著的遗传效应(P<0.05).研究结果提示,与羊毛性状相关的6个位点中,33176918号位点对羊毛的自然长度有较大的标记效应,该位点的CD基因型是羊毛自然长度的有利基因型;33176988号位点对羊毛的纤维直径有显著地标记效应,该位点的BC基因型是纤维直径的有利基因型.这两个位点可能与控制毛形状的基因座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PCR-RFLP和PCR-SSCP方法检测催乳素(PRL)和生长激素(GH)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了PRL和GH基因与高邮鸭产蛋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①PRL基因内含子1经酶切得出3种基因型AA/AB/BB,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226/0.774;经测序发现PRL基因内含子1在1 326 bp处发生T→C突变.GH基因外显子4经SSCP分析显示3种基凶型CC/CD/DD,等位基因C/D基因频率分别为0.222/0.778;经测序发现GH基因外显子4在3 701 bp处发生C→T突变.②PTL内含子1多态与高邮鸭的30周龄蛋重存在极显著关联(P<0.01);PRL多态与双黄蛋率显著关联(P<0.05);GH基因多态与最长连产天数和双黄率间相关性达显著性水平(P<0.05).  相似文献   

8.
利用直接测序、PCR-RFLP及dCAPS技术研究了河北小尾寒羊(Ouis aries)B细胞异位基因2的外显子3及3'-uTR上的多态性与河北小尾寒羊多脊椎性状的相关性.经测序结果分析,发现了A150G、C243T和A607G 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3个位点的PCR-RFLP分析表明,150位点产生AA、AG和GG基因型;243位点产生CC、CT和TT基因型;607位点产生AA、AG和GG基因型.独立性卡方检测结果表明,150位点的不同表型个体基因型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243位点的差异极显著(P<0.01),607位点的差异呈显著水平(P<0.05);进一步对这3个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其独立性卡方检测表明单倍型在不同表型中差异显著(P<0.05).其结果表明243位点、607位点以及单倍型GTA可能与小尾寒羊多脊椎性状有关.  相似文献   

9.
东祁连山不同高寒草地型牧草返青期土壤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东祁连山高寒草地为样点,对土壤有机质、K2SO4浸提碳和微生物量碳(氯仿熏蒸浸提法)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有机质介于82.3~207.2 g·kg-1,植被类型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K2SO4浸提碳介于23.61~138.81 mg·kg-1,分别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0.03%~0.06%和9.97%~18.46%;灌丛草地中,高山柳草地显著低于杜鹃草地(P<0.05);草本草地中,珠芽蓼草地、沼泽草地和嵩草草地显著高于禾草草地(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介于156.19~1 182.84mg·kg-1,上层显著高于下层(P<0.05),除2005年沼泽草地外草本草地与灌丛草地间差异显著(P<0.05);微生物量碳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率介于0.19%~0.48%,禾草草地最低(0.19%),金露梅灌丛草地最高(0.48%),除珠芽蓼草地和沼泽草地外均为上层高于下层;且除禾草草地和嵩草草地外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K2SO4浸提碳在灌丛草地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草本草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微生物量氮、磷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该结果表明微生物量碳及其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率在草地型闻和土层间差异明显,且与土壤有机质、K2SO4浸提碳、全氮和速效磷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可以通过识别病原微生物启动天然免疫并激活适应性免疫.以中国荷斯坦奶牛和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对TLR4基因外显子3进行了序列分析,并对发现的多态性位点进行PCR-RFLP分析,共发现TLR4 E3+1656、TLR4 E3+2021和TLR4 E3+2414三个多态位点.对TLR4E3+1656和TLR4 E3+2021位点x2检验表明:2个品种的突变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TLR4E3+1656位点的各基因型个体间的体细胞评分(SCS)差异不显著(P>0.05);而TLR4 E3+2021位点中AA与AB基因型SCS水平差异显著(P<0.05),AA与BB基因型SCS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但AB与BB基因型SCS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TLR4E3+2021位点的AA基因型可能与抗乳房炎的抗性有关,A等位基因是乳房炎抗性的有利基因.采用RT-PCR技术检测了不同基因型的新疆褐牛个体中TLRs信号通路下游的部分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NF-κB1、NF-κB2和IL-1β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TLR4 E3+2021位点AB和BB两种基因型差异显著(P<0.05),TLR4、IL-10和IL-8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TLR4 E3+2021位点AB和BB两种基因型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小麦茎秆生物力学性质指标与小麦优种特性的相关性,以正在优种选育过程中的4个北方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试验测定了开花期、乳熟期及蜡熟期茎秆基部第二节间的惯性矩、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弹性模量、抗弯刚度等生物力学指标及小麦形态、生理特性指标值;应用SA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了开花期主要生物力学评价指标为弯曲强度,乳熟期为抗弯刚度.并且确定了与相应生物力学相关度较大的形态、生理特性指标,开花期为:外径、茎秆干质量、株高、节间距、含水率、壁厚、穗质量;乳熟期为穗质量、外径、株高、叶鞘高、茎秆干质量.并且随着生长期的不同,相关度也不同,尤其是与含水率的相关度逐渐减小.该研究为建立生物力学指标评价体系提供了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环境丰富度对肉猪生产性能及胴体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舍饲圈栏环境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影响很大,为了解不同环境丰富度配置与肉猪生产性能和胴体性状之间的关系,利用铁链、玩具球以及拱槽3种福利性设施,设置8种不同的环境丰富度,对达兰配套系的320头70至150日龄的育成育肥猪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丰富度对育成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有明显影响,其中同时设置铁链、玩具球、拱槽试验组的猪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最好,平均出栏重、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5.49 kg(p<0.05),10.84%(p<0.05),料重比比对照低13.83%(p<0.05),各处理组的背膘厚、屠宰率、瘦肉率、眼肌面积、胴体长度和后腿比例也均以同时设置铁链、玩具球、拱槽试验组为最好。  相似文献   

13.
施氮和不施氮对玉米子粒品质性状的影响及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玉米杂交种农大108的F2:4、F2:5家系为材料,构建了包含199个SSR标记,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2101.1 cM,平均间距为10.6 cM。在施氮(+N)和不施氮(-N)两种条件下对群体进行了鉴定,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方法测定了群体子粒的蛋白质、淀粉、油分和赖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在不施氮条件下子粒的蛋白质、脂肪和赖氨酸含量下降,而淀粉含量上升,但不同材料的变化幅度不同。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24个与玉米子粒品质性状相关的QTLs,其中施氮条件下13个,不施氮条件下11个,涉及21个不同位点的QTLs,分布在1,2,3,4,7,9染色体上,且集中在第3染色体上的QTLs有6个,第9染色体上的QTLs有7个,分别占测到总QTLs的28.57%和33.33%。单个QTL贡献率在8.05%~34.31%之间,其中,qPro1a是不施氮条件下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主效QTL,qOil3b是不施氮条件下与油分含量相关的主效QTL,贡献率分别达34.31%和17.66%。在21个不同的QTLs中,9个表现加性效应,8个表现部分显性。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下水稻部分生化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247个株系组成的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相应的含250个分子标记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对0.7%NaCl盐处理后的水稻苗期相关生化性状进行QTL定位。在第1染色体的RM237-RM246区间检测到1个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贡献率为13.14%;在第12染色体的RG81-S13126和RM309-RG543区间分别检测到1个控制脯氨酸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的QTL,贡献率为9.09%和7.97%。并将所定位区间与已报道的水稻盐胁迫反应基因/QTL的位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氯离子(Cl-)处理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幼苗干物质积累速率(DMAR)、根冠比(R/S)、叶绿素(Chl)含量、氯离子含量(Cl-)、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限制值(Ls)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5~100 mmol/L Cl- 处理9 d和18 d,油菜幼苗植株DMAR均上升,均在50 mmol/L Cl- 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不同浓度Cl- 处理9 d,Chl含量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00 mmol/L Cl- 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处理18 d,Chl含量依次下降。Cl- 处理能显著提高叶片中的Cl- 含量。除了在处理18 d后的Ci外,25~100 mmol/L Cl- 处理下,油菜叶片均能维持较高的Pn、Gs、Ci和Tr,200 mmol/L Cl- 处理9 d和18 d,油菜叶片Pn、Gs、Ci和Tr均显著下降。随着Cl- 浓度的增加,WUE呈现先降后升,在9 d处理后,随着Cl- 浓度的增加,油菜Ls也呈现先升后降,而在18 d处理后,随着Cl- 浓度的增加,Ls逐渐显著上升。上述结果表明,外施低量氯(Cl- 25~100 mmol/L)显著提高或者维持油菜幼苗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促进油菜幼苗的生长;而高氯(200 mmol/L Cl-)条件下显著降低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抑制其生长,且抑制油菜幼苗光合的主要是气孔因素。相关性分析还表明,植株DMAR、Pn、Ci、Tr、Gs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Pn与WUE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Lemont"和"Dular"杂交建立的包含123个家系的水稻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材料,选用水稻根系硅吸收能力和叶片硅利用率为指标,进行水稻硅营养遗传性状QTL定位,并分析其与UV-B辐射增强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控制水稻叶片硅利用率的4个加性QTL分别在第2、3、10染色体上,而控制根系硅吸收能力的1个加性QTL位于第11染色体上。QTL与UV-B辐射互作分析发现2对控制根系硅吸收能力和3对控制叶片硅利用率的基因×环境上位性QTL,其中只有1对控制根系硅吸收能力的QTL效应值较大。说明水稻这两种硅营养性状中,根系硅吸收能力较叶片硅利用率受UV-B辐射影响大,在抗UV-B辐射育种中以叶片硅利用率为水稻硅营养遗传选择的指标具有较高效率。  相似文献   

17.
耐盐小麦品种在干旱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干旱、盐碱等逆境胁迫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自然灾害, 培育抗旱抗盐高产小麦品种是我国北方小麦育种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对来自新疆的"新冬26"和来自河北沧州的"沧麦6001"、"沧麦6002"、"沧麦6003" 共4个小麦品种, 进行了苗期耐盐性初步鉴定, 了解4个耐盐小麦品种的耐盐能力差异, 并对2010-2011年2年中大田干旱条件下4个小麦品种的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 为小麦耐盐、耐旱品种改良与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信息。研究结果表明, 在100 mmol·L-1 NaCl处理下, "新冬26"的根与苗的相对生长量高于3个沧麦品种; 在200 mmol·L-1 NaCl处理下, "沧麦6003"根与苗的相对生长量较高; 同时经过100 mmol·L-1 NaCl处理后, 4个品种的根苗长度比均有所降低, 但"新冬26"在200 mmol·L-1 NaCl处理下, 较100 mmol·L-1 NaCl处理下根苗长度比增大, 说明这个品种对高盐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在大田干旱条件下, 耐盐品种"新冬26"与沧麦"6001"表现耐旱高产。进一步分析干旱条件对耐盐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对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 单株籽粒产量与分蘖、穗粒数、小穗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经济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分蘖、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生物学产量4个农艺性状决定了单株产量75.9%的变异。以上试验结果说明, 在筛选耐盐耐旱小麦品种时, 应考虑选择分蘖、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生物学产量等指标比较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态环境对甘薯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甘薯鲜薯总胡萝卜素、淀粉、蛋白质、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等主要块根品质特性在不同地区的生态变异,选用"徐薯25"与"徐22-5"杂交所获得的不同甘薯基因型,在4个生态点进行栽插试验,系统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下甘薯块根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生态点、年份、基因型、地点×基因型互作、年份×基因型互作对甘薯鲜薯总胡萝卜素、淀粉、蛋白质、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胡萝卜素表现为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而其他品质性状均表现为环境效应远大于基因型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年际效应明显大于基因型主效应或基因型×年份互作效应,而其余3个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年份互作效应大于基因型主效应或年份主效应。在4个生态点中,徐州点的胡萝卜素、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但淀粉含量最低;烟台点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胡萝卜素含量最低;南昌点的蛋白质含量最低,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万州点的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上述品质性状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不明显。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环境下,蛋白质含量为烟台点>徐州点>万州点>南昌点,表现出随纬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不同年份处理间,2008年的胡萝卜素、还原性糖及可溶性糖含量高于2009年,而2008年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低于2009年。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变幅范围在2年间差别不大,而其他3个性状变幅范围在2年间差别较大。各甘薯基因型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间品质性状的变异中,以胡萝卜素变异系数为最大,淀粉变异为最小。  相似文献   

19.
对广西水牛研究所共84头奶水牛的体型线性性状与其第一胎305 d产奶量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奶水牛体型线性性状中,尻长与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三品杂水牛等三个品种奶水牛的第一胎305 d产奶量均有较强的相关,分别是0.3141、0.3343和-0.2184;此外,摩拉水牛的体高(-0.3410),尼里-拉菲水牛的后房高(0.3847)、后房宽(0.4750),三品杂水牛的后房高(-0.2852)、乳房深(0.2662)与其对应的第一胎305 d产奶量有较强的相关。结果表明:奶水牛体型线性性状与其第一胎305 d产奶量存在一定的相关,但其影响在不同品种间有很大的差异;结果也可能表明对奶水牛体型线性性状的选择标准和要求不同于普通奶牛。  相似文献   

20.
试验对6个不同类型甘薯品种的氮、钾积累动态、地上部与地下部氮、钾的分配差异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分析了氮、钾含量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藤蔓的氮含量自块根形成后逐渐下降,其干物质氮含量仅为2%左右,而块根氮含量在整个块根膨大期间变化较小,且前、后期含量基本一致。藤蔓和块根钾含量在块根膨大期间也相对稳定。藤蔓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块根氮含量;藤蔓与块根中的钾含量则相反。在不同类型甘薯之间,高淀粉类型(HS)品种块根干物质氮含量在0.68%~0.86%之间,藤蔓氮含量在1.98%~3.32%之间,低淀粉类型(LS)品种块根与藤蔓氮含量分别在0.69%~0.86%和2.00%~3.17%之间,但无论是藤蔓还是块根,氮含量在不同类型品种间无显著差异;高淀粉类型品种的块根钾含量为5.83%~6.66%,藤蔓钾含量为3.19%~3.70%,而低淀粉类型品种的块根与藤蔓钾含量分别为6.12%~6.36%与3.48%~3.90%。相关分析表明,对所有品种来说,块根的钾含量与其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藤蔓的钾含量与根冠钾含量之比也达到了显著负相关;就高淀粉类型品种而言,藤蔓氮含量与干率之间、根冠钾含量之比与商品薯率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块根钾含量与生物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低淀粉类型品种的藤蔓氮含量与生物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藤蔓钾含量与生物产量、淀粉产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