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确定滴灌条件下适合酿酒葡萄的灌水量以及进一步认识灌水量与葡萄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以酿酒葡萄"马瑟兰"为材料,开展田间小区灌水试验,分别设置T1:4 500 m^3/hm^2、T2:3 600 m^3/hm^2、T3:2 700 m^3/hm^2和T4:1 800 m^3/hm^2 4个灌水量,研究不同灌水量对酿酒葡萄生长发育、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对酿酒葡萄新梢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影响显著。随着灌水量的减少,酿酒葡萄新梢生长、果实外观品质、果皮酚类物质含量以及产量因子指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和糖酸比逐渐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减少。T2处理条件下,果实外观品质好,内在品质较优,果皮酚类物质含量高,产量高。灌水量为3 600 m^3/hm^2是较适宜灌水量。  相似文献   

2.
河西灌区酿酒葡萄水肥一体化的水肥适宜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河西灌区酿酒葡萄节水控肥技术,以5年生酿酒葡萄‘Merlot’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灌水量与施肥量对酿酒葡萄修剪量、产量、灌水生产力和肥料偏生产率的影响。以常规大水漫灌撒施化肥为对照(CK),采用灌水和施肥二因素裂区试验,3个滴灌灌水量水平为2 400 m~3/hm~2(WL)、3 600 m~3/hm~2 (WM)、4 800 m~3/hm~2(WH),3个施肥量(N-P_2O_5-K_2O)水平分别为870 kg/hm~2(FH)、580 kg/hm~2(FM)、290 kg/hm~2(FL)。运用多元回归分析,量化滴灌酿酒葡萄的适宜灌水量和施肥量。结果表明:水肥投入量显著影响酿酒葡萄的生长与产量。随着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修剪量呈上升趋势。中水中肥(WMFM)处理可以显著增加酿酒葡萄果实的百粒质量、产量,提高灌水生产力与肥料偏生产率。继续增加灌水量与施肥量(WHFH)降低了百粒质量,且产量未显著增加,灌水生产力与肥料偏生产率显著下降。与CK相比,WMFM处理能节水59.73%,节肥42.00%,增产31.29%。根据建立的滴灌水肥投入量与酿酒葡萄产量关系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滴灌酿酒葡萄适宜的灌水量为4 127.00 m~3/hm~2,氮、磷、钾肥适宜的施用量分别为240.50、216.45、240.50 kg/hm~2,此模式可作为当地酿酒葡萄滴灌节水、控肥的最优水肥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红地球葡萄不同浓度硼和不同处理时期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中期(50%花朵开放)喷施0.2%的硼有利于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与对照(CK)不喷硼相比,坐果率、单粒重、穗重、单株产量和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分别增长了132.47%、24.23%、38.71%、38.71%和30.69%。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40.82%,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穗形紧凑。可将此方法作为高寒冷凉区设施红地球葡萄增产提质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4.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颜色纸袋对葡萄抗日烧能力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纸袋均降低了袋内高温,提高了袋内湿度,降低了日烧发生率和病情指数,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提高了可滴定酸含量,改善了果实外观色泽。不同袋色中黄色纸袋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最高,分别为18.07%和155.43mg/g,较对照CK的20.14%和165.28mg/g分别降低了2.07个百分点和9.85mg/g,降幅最低,可滴定酸含量0.31%最低,较对照CK的0.29%提高了0.02个百分点,增幅最低,且外观色泽表现出红地球葡萄典型的粉红色。建议在光照强、紫外线烈、温差大的红地球葡萄产区套取黄色纸袋来提高葡萄抗日烧能力、调控色泽和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5.
在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 Kom.)行间分别间作中药材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和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研究了祁连圆柏和中药材对彼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圆柏行间间作中药材后降低了树冠温度,提高了树冠和土壤湿度,从而促进了祁连圆柏生长,但间作甘草和党参后也招致鼠兔危害,降低了祁连圆柏苗木保存率,中药材甘草、黄芩和党参自身根系生长量和产量也被降低。相比之下,祁连圆柏间作黄芩后,祁连圆柏高度、冠幅、地径和保存率分别为1.55 m、60.14cm、5.23cm和92.15%,较对照(CK)分别提高了12.32%、13.28%、25.42%和3.28%,黄芩产量、林地鼠洞数和兔洞数分别为345.50kg/667m~2、3.80个/667 m~2和6.05个/667m~2,较对照(CK)分别降低了18.00%、15.93%和16.67%,互作效应最佳。因此,认为祁连圆柏行间间作黄芩有益于树体生长和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防除青海云杉花期霜冻为害和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研究了不同熏烟处理对花期林间气温、空气湿度、球果鲜重、产种量、出种率、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海云杉花期熏烟均提高林间气温、种子产量和质量。其中处理2(4个燃点/667m~2)的效果最佳,球果鲜重、产种量分别为每株82.14kg、4.07kg,出种率、千粒重和发芽率分别为4.95%、8.63g和86.44%,较对照(CK)分别提高了37.98%、225.60%、135.71%、96.58%和27.81%,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7.
针对肥料施用不合理、葡萄品质下降等问题,通过设置9个不同腐植酸梯度与NPK(15-5-25)复合肥处理,利用田间试验探究腐植酸复合肥在葡萄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复合肥促进了葡萄叶片生长与叶绿素的累积,各腐植酸处理在膨果期与着色期的叶绿素增长率较对照分别上升了12.1~24.5个百分点和2.2~15.3个百分点;6%~8%添加量腐植酸处理的叶面积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6.3%、11.5%、12.5%;高量的腐植酸添加(7%、8%)显著提高了果实Vc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30.4%、26.0%,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与对照相比,腐植酸处理增产范围在0~16.7%间,施用一季腐植酸复合肥对葡萄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穗重有增加趋势,增加范围在7.7%~23.1%间;收获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增加,增加范围为18.1%~66.7%,速效养分未见明显改善。总体来说,腐植酸对促进葡萄生长发育、改善品质具有积极作用,建议在葡萄种植中使用7%添加量的腐植酸复合肥。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少人参果(Solanum muricatum Aiton)栽培中农药用量和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研究了人参果行间套种无花果(Ficus carica Linn.)对人参果主要病害、虫害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果行间套种无花果后均降低了人参果主要病害晚疫病、黑斑病、灰霉病,主要虫害蚜虫、红蜘蛛、白粉虱的发生,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其中行间套种1株无花果处理的抗病和抗虫,产量和品质提高等综合效果最佳,其主要病害晚疫病、黑斑病、灰霉病,主要虫害蚜虫、红蜘蛛、白粉虱的发生率较对照(CK)不套种无花果分别降低了62.69%、73.21%、82.07%、89.43%、89.17%、75.00%;产量和品质指标蛋白质、可溶性糖和Vc含量较对照(CK)不套种无花果分别提高了58.68%、22.22%、100.00%和57.02%,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建议人参果每行套种1株无花果来抑菌驱虫和提质增产。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开展不同覆盖物(竹叶、菜籽饼和玉米秆)对勃氏甜龙竹笋生长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菜籽饼显著增加了竹林土壤的平均温度,达到20.9℃,高于对照(19.8℃);而玉米秆显著增加了竹林土壤的平均湿度,达到74.90%,高于对照(71.00%)和其他2种处理;玉米秆覆盖后,竹笋质量和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分别达到1 020 g/个和2.60%,高于对照(753 g/个和2.06%)和其他2种处理;而竹笋内各种有害元素的含量并没有显著增加。研究认为,采用玉米秆覆盖竹林是促进勃氏甜龙竹笋生长和笋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红提"葡萄为试材,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葡萄专用肥使用量对"红提"葡萄新梢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专用有机肥施用量为6kg/株时,新梢长度及新梢节间长度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92.34cm、15.56cm,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39%、39.91%。对照新梢粗度最小为0.58cm,施肥量为8kg/株时,单粒质量、单穗质量、单位面积产量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11.43g、835.68g、32 696.64kg/hm~2,分别比对照提高45.60%、19.51%、30.22%。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当施肥量在6~8kg/株时,新梢生长及产量差异不显著,生产上建议葡萄专用有机肥施用量为6kg/株。  相似文献   

11.
蓖麻品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蓖麻参试品系的丰产性、抗性等,2008年在湖南省浏阳市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了蓖麻品系比较试验。通过对20个品系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单株生产力和实际每667 m^2产量等调查,结果表明:从出苗始期至主穗成熟期20个品系生育期天数在8898 d之间;31号、18号、15号等品系不但单株有效果实多,且种子百粒重也较大;20个品系植株死亡率平均为26.8%,死亡率较低的有31号〈10号〈8号品系,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耐涝性。对平均单株生产力和实际每667 m^2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是品系间差异不显著,单株生产力20个品系平均为207.9 g,其中250 g以上的有32号〈18号〈31号品系。实际每667 m^2产量20个品系平均为129.3 kg,其中产量达150 kg以上的有30号〈10号〈31号品系。31号蓖麻在20个品系中表现是最佳的,实际每667 m^2种子产量192.0 kg,平均单株生产力258.4 g,植株死亡率10.6%。  相似文献   

12.
在太谷县小白乡、明星镇、侯城乡等9个壶瓶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开展优树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复选出的12株壶瓶枣优树在产地具有典型代表性。在丰产指标上,12株优树的冠幅产量达0.28 kg/m2,平均株产47.63 kg,表现出优良的丰产性状,其中,2号和11号的冠幅产量较高,均在0.5 kg/m2以上;在果实经济性状上,12株优树枣果的平均糖含量为28.11%,平均VC含量为462.86 mg/100 g,平均可食率为97.71%.对入选的12株壶瓶枣优树的10个性状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优树表现出显著的变异特征,这种变异将为优树的综合评价、优中选优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良种核桃丰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核桃良种低成本建园、整形修剪、施肥浇水、花期管理、晚霜预防、病虫防治等制约丰产优质的主要因素进行试验与探讨。结果表明,通过低龄幼树嫁接、整形修剪、合理肥水、花期管理及晚霜预防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的实施,2 a生实生砧苗嫁接香玲5 a生每667 m2产254.65 kg,元丰每667 m2产达342.54 kg,达到了良种核桃丰产优质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14.
川滇桤木是一个生态经济型的纸浆原料林树种,适于在亚热带地区重点发展,或与桉树混交及作桉树林退化后的替代种植树种,以实现纸浆原料林的可持续发展。川滇桤木的生境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除干旱的阳坡不宜种植外,对各种立地环境都较适应,其人工林林木高和径的年均生长量都在1以上。川滇桤木木材的造纸性能良好,其木材密度为0.48 g/cm3,纤维长度1.19 mm,纤维长宽比91.47,综纤维素87.17%,苯醇抽出物2.56%,细浆得率43.6%,黑液残碱7.0 g/mL,撕裂指数8.2 mN.m2/g,抗张指数48.79 N.m/g,耐破指数3.31 kPa.m2/g。川滇桤木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营造人工林后,林分生物多样性增加,林地的水湿条件得到改善,其人工林群落特征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致,改良林地土壤的效果良好,能提高林地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15.
紫皮紫肉马铃薯品种紫罗兰以A98S001为母本、以克新2号为父本杂交优选而成的杂交品种,是富含微量元素及花青素而具有天然保健作用的特用马铃薯品种,生育期90~120d,薯形长椭圆形,芽眼浅,表皮光滑。单薯重120~250g,最大单薯480g以上,商品率75%以上。株高60cm左右,主茎发达,茎秆颜色紫色,叶为复叶,叶色淡紫色,植株较抗早疫病及晚疫病。中晚熟品种。营养成份含量:淀粉含量(鲜基)含量10.30%;VC含量456.22mg/kg鲜薯;干物质含量17.52%,抗PVX及PVY病毒。亩产量1843.22kg/667m^2。  相似文献   

16.
对酒泉市枸杞栽培中应用的大田漫灌、滴灌、喷灌、沟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进行调查研究,以灌溉量、水电费、人工费、一次性投资等参数对各种灌溉技术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种指标综合对比下,滴灌为枸杞栽培中最适宜的灌溉方式,其相对于大田漫灌、喷灌、沟灌节水率分别达到了79.2%、56%和63%,但滴灌一次性投入每667m2为1 500元,远高于其他灌溉方式。建议现阶段采用沟灌方式,既可达到节水目的,又能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模拟干旱环境下伐桩注水对毛竹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模拟干旱环境下注水伐桩对1、2和3年生毛竹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毛竹的适应性经营管理及毛竹林节水灌溉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毛竹林中选取面积相同(10 m×20 m)的样地9块,以1、2和3年生毛竹为试验材料,采用覆盖薄膜模拟干旱环境,对各样地四周进行挖沟切鞭处理,以阻断周边土壤水分的运输,试验设置CK(0个伐桩注水)、T1(12个伐桩注水)和T2(18个伐桩注水)3个灌水量处理,每个处理均进行3次重复,研究不同数量注水伐桩下3个年龄毛竹的生理响应。[结果]试验表明,在模拟干旱环境下,随着注水伐桩数量的减少,3个年龄毛竹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显著下降,1、2和3年生毛竹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最大降幅分别达到74.35%和73.08%、59.14%和36.62%及60.47%和61.54%;毛竹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1年生和3年生毛竹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2年生毛竹叶片叶绿素a含量差异显著(P0.05),但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个年龄毛竹叶片叶绿素a/b差异均不显著(P0.05);毛竹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上升,且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同时发现3个年龄毛竹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与注水伐桩数量正相关,而叶片MDA含量及SOD、CAT和POD活性与注水伐桩数量负相关。[结论]模拟干旱环境下,增加注水伐桩可以使1、2和3年生毛竹光合蒸腾能力提高,光合产物积累增加,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升高,叶片MDA含量及SOD、CAT和POD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在闽北开展雷竹施肥试验,设置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对照(处理1),施用氮磷钾复合肥(375kg/667m2,处理2),施用有机肥(腐熟的鸡粪5t/667m2,处理3),施用有机肥与氮磷钾复合肥(腐熟的鸡粪3t/667m2和氮磷钾复合肥150kg/667m2,处理4),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雷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竹林生长、笋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筛选出适合闽北雷竹经营的优化施肥方案。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雷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对竹林的光合特性、生长量、笋产量和笋营养物质含量均产生显著性差异影响;光合特性指标表现最优的是处理3和处理4,竹林生长效果最好的为处理2和处理4,竹笋产量和笋品质表现最优的是处理4和处理3。综合分析认为,最优施肥方案为处理4,即施用有机肥(腐熟的鸡粪)3t/667m2+氮磷钾复合肥150kg/667m2,该施肥处理可有效提升雷竹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竹林生长、增加竹笋产量及提高竹笋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称质量的方法,对盆栽油橄榄灌溉20%、40%、60%、80%、100%、120%、140%蒸腾蒸发量(ET0),进行产量与果实品质研究。结果表明,灌溉量为100%~140%ET0时单果重、果肉率最高;100%ET0时产果量最高;40%ET0时含油率最高;80%ET0时产油量最高。对于果用油橄榄最佳灌溉量范围为100%~140%ET0,油用油橄榄最佳灌溉范围为60%~100%ET0。  相似文献   

20.
王颖  周玉迁  单琳 《林业科技》2020,45(3):28-31
以拐芹、大叶芹、棱子芹和绿花山芹为研究对象,探讨光照条件、施肥量和播种时期等对几种野生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种源不同,产量不同。在种源相同的条件下,棱子芹林下产量高于全光。②施肥量对大叶芹和绿花山芹产量影响显著。大叶芹在施肥量为4000 kg/亩时,产量最高为1.68 kg/m^2;绿花山芹在施肥量为4000 kg/亩时,产量较高为0.96 kg/m^2。③播种时期对大叶芹产量影响显著,秋播产量明显好于春播。④播种量不同,产量不同。拐芹在播种量为30 g/m^2时,产量最高;绿花山芹在播种量为35 g/m^2时,产量最高为0.45 k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