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该站属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长期定位研究平台,2011年8月由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以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为建设和技术支撑单位,地处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及油松侧柏林区的山东山地丘陵落叶阔叶林及松(油松、赤松)侧柏林区、农田防护林区和黄河三角洲湿地区,主要围绕黄河三角洲地理植被芦苇、碱蓬、柽柳、天然柳、白蜡、刺槐、枣树等植被类型开展长期定位观测研究。该站设有一个主站:"东营站";  相似文献   

2.
正该站属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长期定位研究平台,2011年8月由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以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为建设和技术支撑单位,地处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及油松侧柏林区的山东山地丘陵落叶阔叶林及松(油松、赤松)侧柏林区、农田防护林区和黄河三角洲湿地区,主要围绕黄河三角洲地理植被芦苇、碱蓬、柽柳、天然柳、白蜡、刺槐、枣树等植被类型开展长期定位观测研究。该站设有一个主站:"东营站";  相似文献   

3.
摸清陕北黄土区植被的类型与区划,能为全国植被区划及自然与农业区划提供科学依据。陕北黄土区以延安为界,北至长城为暖温带森林草原地带,可分为志丹——府谷森林草原省和白玉山地灌丛草原省,南至铜川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只有黄陵——延长为落叶阔叶林省。南部地带性植被为松栎林型的落叶阔叶林,北部为温性和暖温性草原、温性落叶灌丛及松栎林型的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地带属于温带草原地区,并与落叶阔叶林地区接壤。这里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趋异性,反映了森林和草原之间过渡地带植被的特征,是植被长期适应过渡地带气候及土壤与地形条件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培育健康稳定森林生态系统的同时,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供给能力,为全力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辽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该文主要从森林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的角度对辽宁省森林进行了区划布局,即东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经营区和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经营区。东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经营区进一步划分为经营亚区:辽东山地红松阔叶混交水源涵养林、辽西北阶丘平原松阔混交防风固沙林、辽西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水土保持林、辽河平原北软阔混交农田河岸防护林;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经营区进一步划分为经营亚区:凌河源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水土保持林、辽东湾西部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海防林、辽河平原南软阔混交农田河岸防护林、辽东半岛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海防林。各经营亚区按照生态区位、森林类型和经营状况,因地制宜地提出各亚区的经营策略,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相似文献   

5.
灵空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地带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地带的植被交错区,区内生物多样性极其显著,保护类型非常稀有。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6.
南县位于湖南省北隅,洞庭湖平原北部。在全省植被分区中,南县植被属湘北滨湖平原旱柳林、桑树林,湖漫滩草甸、沼泽、水生植被区及农田植被区。有高等植物67种、222科,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草甸及水生沼泽植被,森林资源以杨树、"三杉"为主,有少量香椿、苦楝、枫杨、旱柳、泡桐资源,经济灌木树种有柑桔、桃、梨、枣、桑等。  相似文献   

7.
赵祎 《甘肃林业》2012,(5):35-36
一、庄浪县森林病虫害现状(一)森林基本情况庄浪县属温带森林草原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向荒漠草原过渡的中间地带。国有林区主要天然树种有红桦、山杨、青岗、油松等;人工林树种有油松、落叶松等。全县有林业用地94.3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0.5%,有林地41.76万亩,其中:天然林15.5万亩,人  相似文献   

8.
<正>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渤海湾西南岸,北通大海,全市境域横跨黄河南北,总面积9660平方千米,人口400万。境内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森林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自然植被为灌草丛植被。滨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全市1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十多年的持续调查,对各种林木资源的类型、分布状况、濒危程度等情况有了系统了解,并获得基础数据,可为全市林木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6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养分、贮量及其在海拔、土壤深度的分布格局研究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大小表现为半落叶阔叶林、灌丛草甸>常绿阔叶林、沟谷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人工针叶林;半落叶阔叶林和灌丛草甸的土壤养分含量和贮量较高。大部分养分元素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从海拔100m的低山到900m的中山,植被类型分布逐渐由针叶林向阔叶林转变,土壤肥力即随海拔增高而增加,而在900m以上,植被由半落叶阔叶林向灌丛草甸转变,土壤肥力即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样线法对惠州红花湖绿道植被进行调查,应用样地的欧氏距离计算的等级聚合分类法,结合样方实地调查资料,对惠州红花湖绿道植被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红花湖绿道植被可划分4个植被类型:马占相思常绿阔叶林,马占相思、吊瓜常绿阔叶林,马占相思、杜英常绿阔叶林,木棉、马占相思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并对其植被主要种类组成、植被结构、植被季相及主要的开花植物观赏特性等景观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河北驼梁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太行山中段。保护区建立以来,对太行山区中段生态植被恢复与植物资源的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驼梁自然保护区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带,植被类型以典型落叶阔叶林为主。主要的植被型可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灌草丛、草丛和草甸等7个类型。主要森林植被由针叶林和阔叶林组成。其中大部分保护植物都是身兼数种用途,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通过资源调查对其保护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五指山市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森林资源清查的相关数据,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估算出五指山市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并对不同林种和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五指山市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6.0609Tg,平均碳密度为52.22t/hm~2。不同森林林种碳储量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经济林,其碳密度大小顺序相同;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为:常绿雨林经济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竹林;碳密度为:常绿雨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经济林灌木林竹林。  相似文献   

13.
褚永磊 《绿色科技》2022,(6):152-154
对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侧柏天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侧柏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特点.结果表明:6个植被类型以"多花胡枝子-侧柏林"植被类型和"禾草-侧柏林"植被类型森林物种种数为最多,多样性较高.可为区域天然侧柏林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适生立地人工侧柏林近天然修复提供急需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清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于2016~2017年期间,采用样线法调查记录了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结果表明:植被从山顶到山体基部有规律的分布,依次为:亚高山草甸带、亚高山灌丛带、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人工油松林带、次生灌丛带、农田林果带。基本查清了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促进其向顶级森林群落顺利演替。  相似文献   

15.
为给陕西渭北黄土高原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以尧山林场油松林、侧柏林、刺槐林等3种主要人工纯林为对象,利用常规测试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林地土壤肥力进行了测定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腐殖质层pH值显著高于其他土层;刺槐林碱解N含量随土层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腐殖质层有效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层;油松林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侧柏和刺槐林;刺槐林土壤pH值和碱解N含量显著高于油松和侧柏林,速效K含量显著低于油松和侧柏林;土壤有效P含量油松林>侧柏>刺槐林;3种林分土壤综合肥力差异较大,肥力综合分值油松林(1.01)>侧柏林(-0.34)>刺槐林(-0.99);油松林有机质含量高、刺槐林碱解N含量高;油松和侧柏林地土壤碱解N亏缺,刺槐林地速效K缺乏。  相似文献   

16.
油松侧柏人工林下枯落物对森林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松侧柏人工混交林及纯林下的枯落物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组成的枯落物贮量、分解速率、持水量各异,从而对土壤发育层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弱酸淋溶作用、腐殖质侵染及营养元素下移程度,侧柏纯林高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枯落物层中微生物数量,混交林>侧柏林>油松林;枯落物中水溶性营养元素的绝对量,油松林>混交林>侧柏林,相对量则是混交林>油松、侧柏纯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永顺万坪乡30个不同类型群落的实地调查,结合TWINSPAN来进行梯度分析和分类,识别了7种天然林植被类型:楠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Pubescens')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从而制作出万坪乡天然林植被生态系统模型,揭示其演替规律,预测天然林群落的演替发展方向,以便于更好地对万坪乡天然林进行生态系统模式的经营、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天保工程效益监测网络设置在9个监测县和2个自然保护区的101个固定样地土壤分析结果,按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针叶混交林、灌木林、竹林等8种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在不同基岩发育的森林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对不同森林土壤的综合肥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森林土壤的A层土中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各项指标含量与森林植被类型呈正相关趋势且高于B层,B层土随不同基岩不同而有所变化,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大于基岩;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综合肥力大小顺序依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针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类。  相似文献   

19.
通过11年来对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进行监测所积累的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这一地带性植被演替过程中凋落物量动态变化格局及组成特征,并分析了米槠林和甜槠林群落凋落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凋落物总量的联系。结果表明: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平均年凋落物量为3 879.45 kg·hm~(-2),年际波动显著;凋落物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变化曲线为双峰形,夏季和冬季为两个峰值季;树枝、树叶、花果、树皮、碎屑等5个组成部分以落叶占比最大,年平均落叶量占凋落物总量的72.15%。  相似文献   

20.
陕北黄土高原森林变迁与当前林业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下几点:(1)自全新世中期以业的气候变化:暖湿气候时期——干凉气候时期;(2)自全新世中期以来的植被变化,具亚热带成分的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北部)和落叶阔叶林(南部);(3)考虑陕北黄土高原的建设方针时,不但要注意人类活动所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也要考虑自全新世中期以来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