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活塞和活塞环装配要点江苏省南通市农机校戴玲玲一、活塞装配要点1.活塞方向如195型柴油机活塞顶上有碟形或铲击形凹坑,安装时其四坑应与涡流室相对应;4125型柴油机活塞上的涡流凹坑,安装时涡流凹坑朝向该缸喷油器;490型发动机活塞顶上燃烧室缺口应靠喷油...  相似文献   

2.
泵系统轴向涡流的测试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泵系统轴向涡流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平面涡流,柱面涡流和轴向涡流的涡线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它们的涡线。  相似文献   

3.
冷却水为什么会变黑?一台SI95型柴油机大修中换了缸套、活塞、气门和气门座、涡流室镶块等件;运转三十多个小时水箱里的水就全变黑了,认为气缸垫有问题,但更换后水箱里水仍然变黑,拆下气缸盖,仔细检查时,发现涡流室镶块高出气缸盖平面约有0.2毫米之多,由于...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涡流缓速器在高速时计算力矩同电涡流缓速器的实际输出力矩存在较大偏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模型,研究了现有的电涡流缓速器控制系统,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电涡流缓速器的PWM控制系统,通过实验说明了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对实际制动力矩曲线的逼近效果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5.
涡流管制冷装置由江苏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代理的专利:涡流管制冷装置一问世,就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一致认为有深远的开发价值,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专利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涡流管装置,具有明显的技术突破性。其涡流发生器综合考虑了涡流室型式、喷嘴的型式和数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巡视中发现的开关柜后柜门涡流发热的现象,通过实测对母排负荷电流与后柜门温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开关柜涡流热效应的产生原理和数学模型;建立了开关柜后柜门涡流效应的磁热仿真分析模型;通过电磁仿真分析了开关柜后柜门涡流损耗分布情况,通过热仿真分析了涡流热效应与不同变量间的关系;仿真分析与实测结果吻合,且表明开关柜涡流热效应在柜体顶部的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根据进气涡流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过程和性能的影响规律 ,对直喷式柴油机进气涡流的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 80 98单片机、传感器、电磁阀、气缸式控制阀等组成了一个电控涡流进气系统 ,并在 1 1 0 0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性能试验 ,结果表明 :采用电控涡流进气系统可使柴油机在每一工况下涡流比均能达到最佳值 ,既能降低NOx排放 ,又能降低燃油消耗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可变进气涡流机构改善柴油机的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增压中冷直喷式柴油机上,采用副进气道可变进气涡流机构,并在不同进气涡流下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分析了涡流强度对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在高,低速区的最佳进气涡流强是不同的。在低速大负荷区适当提高进气涡流强度,可以改善发动机的性能,在高速区降低进气涡流强度,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均有明显改善,副进气道可变进气涡机构可满足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进气涡流强度控制需要。  相似文献   

9.
用自选设计的喷气式可变涡流进气系统改变车用柴油机气缸内的涡流水平,试验研究了不同工竞下缸内涡流对微粒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工况需要调整气缸内涡流水平是降低柴油机微粒排放的有效手段。中速况气缸内形成的挤气涡流和膨胀涡流基本可以满足燃料燃烧的需求,涡流强度在范围内的变化对降低柴油机排气微粒贡献不大。提高低束负荷工况螺旋进气道形成的相对较低的涡流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柴油机微粒排放量,使微粒排放降低的主要因素是其中干烟排放量的降低。降低高速工况螺旋进气道形成的相对过主的涡流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柴油机微粒排放量,微粒中可溶性有机成分的降低是导致微粒排放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将485型柴油机中的金属型涡流室镶块改成陶瓷型涡流室镶块,并进行HC有害排放物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陶瓷型涡流室镶块柴油机所排出的HC量,要比金属型涡流室镶块同机型柴油机降低600ppm左右。为此,对陶瓷涡流室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双进口两级中开泵内部流动的涡旋特性,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采用非定常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外特性试验和GCI准则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并引入新一代涡识别方法Omega(Ω)法,对其内流场中的涡旋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涡识别方法不能有效剔除壁面剪切层的影响,而Ω方法能将流体的剪切和纯旋转运动进行区分,获得较为清晰的泵内涡旋结构,特别是在两级叶轮中,能准确捕捉到尾迹涡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在不同工况下,将三维的Ω涡识别方法简化到二维平面后,其在反流道中的适应性更好,规避了之前许多没有形成涡旋结构而流线呈现出强扭曲的区域,同时证明了轴向涡旋在反流道中占主导地位.另外,研究过程证明了Ω方法在双进口两级中开泵这种复杂流体机械内部涡旋结构的识别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为该型泵进一步的设计优化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预测横流式风机内部流场的方法,适用于任意形状的叶片和涡壳。该方法假设流体无粘性,不可压缩,流动为二元流动,采用直接边界元法和离散旋涡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计算风机的内部流场,同时考虑了涡室上部壁面边界层的影响。为了满足开尔文定理,叶片后缘处有尾涡放出,尾涡的运动用离散旋涡法计算。实际计算了两种不同涡壳的风机。  相似文献   

13.
低扬程泵装置性能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汤方平  周济人 《排灌机械》1997,15(1):12-13,27
阐述了进水流道上引起的泵性能变化和出水流道回收能量作用对泵装置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装置中泵的等扬程加大流量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风力机流场中涡的产生及演化过程,采用动网格技术中的重叠网格方法对水平轴风力机流场进行计算,利用Q准则对叶片表面、叶尖涡及中心涡涡旋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相同工况下滑移网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比2种方法在不同截面的叶片表面涡量分布,动网格方法计算得出在吸力面流动分离区域更大,能够捕捉到更多叶片表面边界层分离的细节;叶尖涡在向下游运动过程中将出现“叶尖涡跳跃”现象;中心涡在尾迹流场中涡量分布呈双峰状,在风轮后0.5D~2.0D内,叶尖涡与中心涡发生混合扩散;动网格与滑移网格计算得出尾迹流场中,中心涡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采用动网格方法得出涡量峰值更大,采用滑移网格方法得出中心涡更早发生扩散.相较于滑移网格方法采用动网格方法研究风力机流场中的涡会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小流量工况下混流泵内部流动状态及涡结构的演化规律,采用大涡模拟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先进的Omega涡识别方法,对某混流泵小流量工况下的涡结构进行识别,获得了叶轮内部典型涡结构的特征和演化规律,并与叶片表面的涡量生成和流动分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Omega方法克服了第二代涡识别方法需要人为调节阈值的缺陷,可以较好地识别小流量工况下混流泵内部的精细涡结构;在小流量工况下,混流泵内的叶片斜向涡带、叶尖涡和叶尖分离涡、通道涡以及尾缘脱离涡是叶轮流道内生成的典型涡结构,它们有各自独立的生成和发展过程,又相互作用,使叶轮内流场更加紊乱.本研究揭示了小流量工况下混流泵内部特有的涡结构特征与演变规律,可为包括混流泵在内的叶轮机械流场分析和性能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试验装置,测试了旋流泵叶轮流道内轴垂直断面上的速度分布和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并建立了计算旋流泵叶轮内流动的流动模型,提出了旋流泵叶轮内流场的全三维边界元解法。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得出,计算速度场与测试结果的趋势是一致的,叶片表面压力的计算值与测量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以某一等比例缩放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种局部时均化模型(PANS)和Zwart空化模型,对额定工况某一特定汽蚀余量下的轴流泵叶顶空化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高速摄影试验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叶顶区不同的空化类型和泄漏涡系,找到了叶顶泄漏涡最易发生空化的位置,分析了不同叶片弦长系数截面空化流场.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空化性能曲线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最大误差为5.8%;利用旋涡强度方法,得出了叶顶泄漏涡涡心在弦长系数为0.30~0.35时,有最大旋涡强度系数和最小压力系数,表明此处是最易于发生空化的位置;叶顶空化的形成及发展通常伴随着涡结构的演变,泄漏涡在向相邻叶片的压力面运动时,由于与壁面的相互作用,会诱导反向旋转的旋涡,而在叶片出口处,也会形成脱离涡和诱导涡,脱离涡会向相邻叶片的压力面运动,造成相邻叶片压力面的载荷变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模拟和旋涡强度方法,对某一轴流泵模型泵叶轮叶顶区流场和叶顶泄漏涡轨迹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运行工况和叶顶间隙两个因素对轴流泵叶顶泄漏涡运动轨迹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流量增大,轴流泵叶顶泄漏涡的涡核轨迹起点由叶尖向叶片翼型中部逐渐移动.随着流量的增大,叶片流道内的流动方向发生偏移,叶顶泄漏涡在主流的卷吸下,运动轨迹随之变化,涡轨迹线的斜率受叶轮内主流的影响而变大.随着叶顶间隙增大,泄漏涡的卷吸程度逐渐增强,影响范围增大,涡核的起点由叶片前缘逐渐向后缘移动,且涡核的压力逐渐降低,因此在大间隙时涡带更易出现空化现象.当叶顶间隙达到1.5 mm时,轴流泵在0.9Qd工况附近出现驼峰现象,说明叶顶泄漏涡对驼峰区不稳定流场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用涡街流量计测量柴油机脉动进气时动态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研究了脉动进气对流量系统误差和修正系数的影响。对在干扰状态下得到的数据以误差方法进行了分析及处理,得到了涡街流量计的流量修正系数与脉动系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泵系统轴向涡流的测试计算基础上,用离散涡方法计算涡系位置的演化,模拟泵系统入口涡量场的轴向涡流运动,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系统涡量场的涡线。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试结果基本吻合,为泵系统流体力学学特性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