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一舟 《蚕桑通报》2003,34(3):32-35
本文回顾了浙江省原蚕种茧评级方法的改革过程。原蚕种茧评级是一项集政策性、技术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工作,关系到蚕种场和蚕农的双重利益。改革始于1990年,经过三次近十年时问的改革,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完全成熟定形,成为现行的《浙江省原蚕种茧评级方法》。  相似文献   

2.
试论原蚕种茧评级方法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一舟 《蚕桑通报》1990,21(4):10-12
随着农村承包责任制的落实,栽桑养蚕已进入千家万户,所以原蚕区的批饲养量变少而批数则大幅度增加。传统的原蚕种茧评茧方法已难于适应变化了的生产形势。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传统评茧方法的某些不合理之处,并借鉴日本的评茧指标,提出了简便、易行的大样本评茧方式。通过试评较能体现优质优价原则。原蚕种茧评级方法的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须慎重行事。因此在改革过程中还须做大量的调查试评工作,逐步使各项指标趋于合理、完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由于天气等原因,原蚕区蚕种生产往往蚕茧丰收而公斤茧制种量却很低,导致蚕种生产效益不高。通过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笔者就提高公斤茧制种量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森林 《广西蚕业》2014,51(3):40-42
种茧公斤茧制种量是蚕种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公斤茧制种量的高低不但决定蚕种的产量,而且体现了整个蚕种生产的综合管理水平。本文分析了公斤茧制种量低的原因,并提出加强桑园管理,合理施肥,抓好病虫害防治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蚕种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蚕种生产形式主要以原蚕区为主。近年来公斤茧制种量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后期死蛹是重要原因之一,尤其黄死蛹在陕南较为普遍。因此,加强对原蚕区黄死蛹发生原因、规律和防治技术的探讨,对提高蚕种质量、提高公斤茧制种量有很大现实意义。1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琦  何安蓉 《蚕学通讯》2006,26(4):42-44
每公斤种茧制合格蚕种的数量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提高公斤茧制种量是蚕种场增加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之一。目前,蚕种场主要依靠农村原蚕区生产种茧,蚕种场收购种茧制种。理论上,有了优质、高产的种茧就应该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蚕种。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同一品种、同一季  相似文献   

7.
陈荣娣 《江苏蚕业》2003,25(4):29-30
<正> 原蚕生产的目的是要生产蚕种,在注重提高蚕种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克蚁单产和公斤茧制种量是蚕种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要提高公斤茧制种量,就必须认真掌握养蚕制种各阶段的关键技术措施,提高原蚕造卵数,提高发蛾率和单蛾产卵量。  相似文献   

8.
公斤茧制种量是衡量蚕种制种成绩的关键性指标。建湖蚕种场1987年在大丰市开辟原蚕基地,由于离场较远,开始几年种茧运回场里进行制种,不良蛹率高,制种成绩一直不理想,特别是公斤茧制种量很低,经过分析探讨与学习,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有效的技术措施,1991年逐步实行原蚕区就地制种,使公斤茧制种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原蚕种茧评级方法的改革实施以来,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逐一加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对于蚕种场来说,一个原蚕点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取决于该点公斤茧制种量的大小,公斤茧制种量越高,张种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反之,利润越低。因此,作为在原蚕点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要在茧量一定的情况下多制优良蚕种少淘汰,也就是如何提高公斤茧制种量。笔者通过几年在如东原蚕点工作,不断总结,摸索规律,坚持以防微为重点,以提高公斤茧制种量为目标的方针政策。连续几年公斤茧制种量都在4.5张以上(主要成绩见附表),种场和农户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2001~2005年如东掘西原蚕点五年生产情况表年份饲养品种蚁量收茧…  相似文献   

11.
张明君 《江苏蚕业》2001,23(4):41-42
公斤茧制种量是种茧质量的体现,是制种能力和制种水平的标志。提高公斤茧制种量是降低张种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们对此作了探索和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全场平均从1998年的公斤茧制种4.2张,增加到今年的5.3张;张种生产成本下降4.23元。 提高公斤茧制种量是个系统工程。它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除正常的生产操作之外,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更要值得重视,合理解决。1蚕体健壮、茧质优良是基础1.1桑叶优质无污染 桑叶是蚕的粮食,优良的桑叶才能蚕体健康。桑叶污染是蚕种生产的大敌,它严…  相似文献   

12.
覃家全  周菊珍  李莉 《广西蚕业》2009,46(4):37-38,46
在蚕种生产中,种茧期保护是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提高斤茧制种量和蚕种质量,对蚕种场来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是笔者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了一些关于种茧期保护的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伟春 《蚕桑通报》1995,26(4):57-58
公斤茧制种量与良蛹率的关系诸暨市农业局王伟春浙江省1992年规定在原蚕区种茧调查时,死笼率达到合格标准,再进行良蛹率调查,原蚕区种茧价格评分项目有两项:一项是公斤茧颗数,得分从0~10分;另一项是良蛹率,得分从15~42分。显然,良蛹率高低是得分多少...  相似文献   

14.
马小苏 《四川蚕业》2010,38(1):41-41,55
<正>公斤茧制种量是反映制种能力和制种水平的标志。提高公斤茧制种量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蚕种生产过程中,提高公斤茧制种量是个系统工程。它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如桑叶、饲育管理、制种过程等。只有在整个养蚕制种过程中,把握各个时期的关键环节和技术,才能够有效提高种茧公斤制种量。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本文就如何提高种茧公斤制种量浅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原蚕生产的目的是生产蚕种,在提高蚕种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克蚁单产和公斤茧制种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提高公斤茧制种量,应认真掌握养蚕制种各阶段的关键技术措施,提高原蚕造卵数,提高发蛾率和单蛾产卵量.  相似文献   

16.
<正>原蚕生产目前有两种形式:回场制种和就地制种,就地制种比回场制种在原蚕点过程更多、时间更长,整个阶段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蚕种生产的质量、原蚕公斤茧制种量、制种的工作量,影响到场方和蚕农的经济效益及原蚕生产的稳定性。因此,在原蚕生产上,就地制种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安排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汤庆坤  韦伟 《广西蚕业》2004,41(1):29-31
从种茧中选出与该品种特性不符的不良茧及发育不良蛾单独制种,与正常蛾所制蚕种对比,结果表明: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毒率明显高于正常蛾所制蚕种的毒率;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合格卵圈率明显小于正常蛾所制蚕种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不受精卵圈率、不产卵蛾圈率、卵量不足蛾圈率均大于正常蛾所制蚕种,因此,种茧选择和母蛾选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蚕种毒率和提高蚕种品质。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云蚕7、云蚕8、新松和新月4个家蚕品种(2对杂交组合)共267个批次的原种种茧的公斤茧颗数及其一代杂交种的克卵粒数,应用SPSS相关性回归的方法对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种茧的公斤茧颗数与一代杂交种的克卵粒数成正相关,即随着公斤茧颗数的增加,克卵粒数也相应地增多;种茧的公斤茧颗数和一代杂交种的克卵粒数,还与蚕品种、生产季节和生产技术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9.
邓玉娟 《广西蚕业》2008,45(2):45-47
通过加强原蚕区建设和实施原蚕饲养技术管理规范化,提高了原蚕饲养成功率,确保了种茧质量,为生产优质高产蚕种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对蚕种生产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罗成林 《四川蚕业》2003,31(3):31-32
为了提高蚕农的养蚕技术水平 ,增强蚕农的防微、消毒防病意识 ,使蚕农真正做到“消好毒、养好蚕、防好微” ,最终达到“养一流原蚕 ,产一流种茧 ,制一流蚕种”的目标 ,我场 2 0 0 3年对种茧验级办法进行了改革 ,做到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优茧优价 ,劣茧低价。现将改革办法介绍于下 :1 实行风险机制1 1、原蚕一律分户制种。1 2、各户在验级付款时先按该级的原价乘以 80 %结算兑现到各户 ,余下的 2 0 %作为风险金 ,根据该户的制种质量与成绩 ,在省站母蛾镜检结果出来后与有关奖励一并兑现到户。具体兑现办法是 ,该户所制蚕种合格 ,根据该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