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等单位研究人员开展了4种杀菌剂不同剂量处理防治莴苣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4种杀菌剂对莴苣霜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每种杀菌剂的防效随用药量增大而提高。试验药剂1%申嗪霉素SC18g/ha~2、80%代森锰锌WP3000g/ha~2防效与对照药剂80%烯酰吗啉WP 300g/ha2防效相当;试验药剂30%吡唑醚菌酯EW99g/ha~2的防  相似文献   

2.
9种杀虫剂对芒果蓟马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常用药剂对芒果蓟马的毒力及田间防效,在室内采用叶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9种常用农药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及成虫的毒力,并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以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的最低,分别为0.90、0.91 mg/L;其次为6%乙基多杀菌素SC,分别为0.91、0.92 mg/L;LC_(50)以4.5%高效氯氰菊酯最高,分别为471.38、1626.92 mg/L。除2.8%阿维菌素外,其余供试药剂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的LC_(50)值都小于成虫,说明茶黄蓟马2龄若虫对上述供试药剂的敏感度均大于成虫。田间结果表明:10%啶虫脒ME、6%乙基多杀菌素SC、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480 g/L毒死蜱EC、20%吡虫啉SL及12.5%阿维菌素·啶虫脒ME供试浓度对芒果蓟马复合种具有良好的速效性;22.4%螺虫乙酯SC供试浓度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的速效性较差,但添加哈速虅助剂后的持效性较好,可考虑与速效性较好且相溶性好的药剂合理混配使用,以提高药剂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的综合防效。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15%三唑酮WPC和25%丙环唑EC添加激健农药减量增效助剂减少用量后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开展了15%三唑酮WPC和25%丙环唑EC添加激健农药减量增效助剂防治小麦条锈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天气利于条锈病流行期间,施药2次,15%三唑酮WP 1200g/hm2和25%丙环唑EC 600mL/hm2两种药剂单用,药后7天,防效达93%以上,15%三唑酮WP 840g/hm2+激健225g/hm2,25%丙环唑EC 420mL/hm2+激健225g/hm2,即两种药剂添加激健减少其用量30%,防效分别为89.4%和91.7%,15%三唑酮WP 720~600g/hm2+激健225g/hm2,25%丙环唑EC 360~300mL/hm2+激健225g/hm2,即两种药剂添加激健减少其用量40%~50%,防效在78.0%以上,两种药剂单用和两种药剂添加激健减少其用量30%防效之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两种药剂添加激健减少其用量40%~50%;药后19天,15%三唑酮WP 1200g/hm2和25%丙环唑EC 600mL/hm2两种药剂单用、或15%三唑酮WP 840~600g/hm2+激健225g/hm2,25%丙环唑EC 420~300mL/hm2+激健225g/hm2,即两种药剂添加激健减少其用量30%~50%,防效达97%~100%,两种药剂单用和两种药剂添加激健减少其用量30%~50%防效之间差异均不显著。若发病较轻,可以减少其用量50%,即15%三唑酮WP 600g/hm2+激健225g/hm2,25%丙环唑EC300mL/hm2+激健225g/hm2,更有利于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农残污染,节约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4.
多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侯珲  周增强  王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8):151-155
为筛选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以‘首红’苹果为材料,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进行14种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430 g/L戊唑醇SC和70%丙森锌WP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效果最好,明显高于其他药剂。2013和2014年春梢期的防效分别为81.65%、81.24%、79.97%和82.36%、86.14%、83.42%,秋梢期防效分别为76.22%、77.83%、73.84%和81.80%、82.18%、75.58%。其次为50%克菌丹WP、50%嘧菌环胺WP和10%多抗霉素WP,在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上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春梢期防效分别为78.35%、78.17%、77.34%和81.89%、82.03%、81.88%,秋梢期的防效分别为73.47%、72.58%、74.45%和78.73%、74.69%、77.44%。80%代森锰锌WP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较差,均低于其他药剂。方差分析表明,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与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处理间的防效差异在2年的试验结果中均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探索试验药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广东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于2017年8月12日上午在福州市晋安区创新村茶树地,通过进行不同药剂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研究12%甲维·唑虫胺悬浮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1天,1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唑虫酰胺悬浮剂30g/667m2处理防效86.98%、1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唑虫酰胺悬浮剂40g/667m~2处理防效90.08%,防效优于对照药剂30%唑虫酰胺悬浮剂20g/667m~2处理防效83.23%、1%甲氨  相似文献   

6.
植物提取物及杀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带药平板涂布法测定了24种植物甲醇提取物、3种植物化合物、1种植物精油和13种杀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植物提取物中,广西地不容块根、黔桂千金藤块根、石菖蒲根茎和木防己块根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有抑菌活性,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2g/L、6g/L、2g/L和6g/L;3种植物化合物中,罗默碱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有很好的抑制活性,最低抑制浓度为0.025g/L,千金藤碱和克斑宁在浓度为2g/L时无抑菌活性;石菖蒲精油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为1g/L。在13种杀菌剂中,75%百菌清WP、80%代森锰锌WP、60%甲硫.异菌脲WP、53.8%可杀得WG、20%叶枯唑WP、58%甲霜.锰锌WP、64%杀毒矾WP和3%中生菌素WP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7.5g/L、1.067g/L、0.75g/L、0.269g/L、0.2g/L、0.048g/L、0.032g/L和0.03g/L;72%农用链霉素SP、50%敌克松WP、15%三唑酮WP、20%噻唑锌SC和2%加收米SL5种药剂在稀释100倍时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无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吡蚜酮等13种农药防治柑桔木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摘 要:柑桔黄龙病是世界性的毁灭性病害,柑桔木虱是其唯一自然传播媒介,控制柑桔木虱是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治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柑桔木虱成虫的高效传病性、近距离扩散性和快速传病性,决定了用来防治柑桔木虱成虫的农药要求速效性好、防效高(药后24 h的防效>95%)。由于受到试验地虫源和试验条件的限制,柑桔木虱的有效防治药剂筛选严重滞后。2007—2008年做了13种农药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和3种农药的大面积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增效联苯菊酯EC 25 mg(a.i)/L、雕杀EC 110 mg(a.i)/L、铁骑EC 83 mg(a.i)/L对柑桔木虱成虫药后24 h的防效达100%;喹硫磷EC 250 mg(a.i)/L、杀扑磷EC 200 mg(a.i)/L、稻丰散EC 333 mg(a.i)/L对柑桔木虱成虫药后24 h的防效>95%;防效在94.9%~85%的有丁硫克百威EC 200 mg(a.i)/L、霸中霸EC 200 mg(a.i)/L;吡虫啉WP 100 mg(a.i)/L、阿维·丁硫EC 90 mg(a.i)/L、甲基嘧啶磷500 mg(a.i)/L的防效分别为92.3%~74.4%、79.1%、73.1;防效低于40%的药剂有吡蚜酮WP 250 mg(a.i)/L、印楝素EC 6 mg(a.i)/L。  相似文献   

8.
防治丹参旋心异跗莹叶甲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科学有效地防治丹参旋心异跗莹叶甲,从而进行了农药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的9种农药在室内毒力测试中,对旋心异跗莹叶甲成虫均具有一定的毒力作用,但相互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2种微生物农药绿僵菌和阿维菌素的效果较差;化学农药中硫丹的效果最好,其试验用最大浓度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7.08%;其次,效果较好的为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3种植物源农药效果均较好,1%苦参碱SL、0.5%黎芦碱SL、0.3%印楝素EC最大试验浓度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08%、96.35%、77.37%。在田间防效试验中1%苦参碱SL、0.5%黎芦碱SL的防效较好,施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达到了97.04%、98.25%;而25%硫丹EC、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施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84.17%、71.33%。可见,2种生物农药1%苦参碱SL和0.5%黎芦碱SL的防效优于其他测试农药,值得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冬小麦出苗、农艺性状、主要病虫害防效、产量等的影响,以周麦27为试验品种进行田间试验,以每100kg种子30%噻虫嗪FS 240m L+30g/L苯醚甲环唑FS 200m L为对照药剂,设置3种不同药种质量比(400、600、800g/100kg)进行研究,以确定最佳用药量。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对小麦均不产生药害、出苗安全,可显著提高出苗率,增强小麦植株素质,成熟安全。各药剂处理小麦主要病虫害的病情指数(被害株率、百株蚜量)均与对照药剂处理差异不显著,但防效有所差异;除400g/100kg包衣对金针虫、纹枯病的防效低于对照药剂处理且差异显著外,其余药剂处理的防效均与对照药剂处理差异不显著。与空白对照(CK)相比,400、600、800g/100kg包衣处理小麦增产率分别为6.71%、8.16%、9.07%,对照药剂处理的增产率为8.29%,均与CK差异显著。生产中推荐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应用于小麦生产的最佳用量为600g/100kg包衣。  相似文献   

10.
毒氟磷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自主创制新抗病毒药剂--30%毒氟磷WP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效果以及探讨防治该病的理想药剂组合,采用喷雾施药法对30%毒氟磷WP、25%吡蚜?噻虫嗪SC、10%醚菊脂MG、8%宁南霉素AS的单用或混用处理。结果表明,在大田分蘖初期,以25%吡蚜?噻虫嗪SC 375 mL/hm2和30%毒氟磷WP 990 g/hm2的药剂组合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66.67%,25%吡蚜?噻虫嗪SC、10%醚菊脂MG、30%毒氟磷WP和8%宁南霉素AS的防效分别为50.51%、33.33%、33.33%、17.12%;在收割期,以25%吡蚜?噻虫嗪SC 375 mL/hm2和30%毒氟磷WP 990 g/hm2的药剂组合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73.24%,25%吡蚜?噻虫嗪SC 375 mL/hm2、10%醚菊脂MG 450 g/hm2、30%毒氟磷WP 990 g/hm2和8%宁南霉素AS 750 mL/hm2处理组的防效依次是46.48%、45.07%、43.66%、42.25%。同时,测产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增产效果最明显的是25%吡蚜?噻虫嗪SC 375 mL/hm2和30%毒氟磷WP 990 g/hm2组合,增产值为292.35%,而25%吡蚜?噻虫嗪SC、10%醚菊脂MG、30%毒氟磷WP和8%宁南霉素AS的增产值为249.75%、230.7%、208.65%、104.7%。因此,为有效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可采用本研究中的杀虫剂和抗病毒剂的联合处理。  相似文献   

11.
<正>为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莲藕叶斑病的药剂,探索适宜的防治方法,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等单位研究了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多菌灵3种杀菌剂不同剂量处理对莲藕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第三次施药后10天,10%苯醚甲环唑WG112.5g(a.i.)/ha的防效(72.79%)最高,其次为70%甲基硫菌灵WP787.5g(a.i.)/ha和10%苯醚甲环唑WG75g(a.i.)/ha的防效,分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激健"农药减量增效助剂在小麦条锈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开展了三唑酮和丙环唑添加"激健"防治小麦条锈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条锈病流行期,施用15%三唑酮WP 1200 g/hm~2或25%丙环唑EC 600 mL/hm~2 2次,药后7天防效达93%以上,药后19天防效达100%;添加"激健"减少用量30%,即15%三唑酮WP 840 g/hm~2+"激健"225 g/hm~2或25%丙环唑EC 420 mL/hm~2+"激健"225 g/hm~2,药后7天防效分别为89.4%和91.7%,药后19天,防效达99.8%~100%;添加"激健"减少用量40%~50%,即15%三唑酮WP 720~600 g/hm~2+"激健"225 g/hm~2或25%丙环唑EC 360~300 mL/hm~2+"激健"225 g/hm~2,药后7天防效在78.0%以上,药后19天防效达97.7%~99.8%。2种药剂单用和添加"激健"减少用量30%,药后7天防效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添加"激健"减少用量40%~50%,但药后19天各处理间防效差异均不显著。若发病较轻,使用"激健"可以减少农药用量50%,即15%三唑酮WP 600 g/hm~2+"激健"225 g/hm~2,25%丙环唑EC 300 mL/hm~2+"激健"225 g/hm~2,从而有利于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农残污染,节约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13.
<正>为探索河南省信阳市茶园灰茶尺蠖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信阳农林学院研究人员以灰茶尺蠖为研究对象,选择10种药剂进行室内药剂筛选,进而将筛选出的药剂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0%辛硫磷乳油、240g/L虫螨腈悬浮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g/L溴氰菊酯乳油、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灰茶尺蠖的防效较高,均在90%以上,筛选出来进行毒力测定;灰茶尺蠖对室内筛选出5种药剂的抗药性大小为30%唑虫酰胺悬浮剂(2.8129)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褐锈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选用代森锌、烯唑醇、代森锰锌、嘧菌脂、吡唑醚菌脂、苯甲嘧菌酯、百菌清、多菌灵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5%代森锌WP 1500 g+75%百菌清WP 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增效剂300 mL)/hm2、(12.5%烯唑醇WP 1500 g+75%百菌清WP 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增效剂300 mL)/hm2、(80%代森锰锌WP 1500 g+75%百菌清WP 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增效剂300 mL)/hm2和(30%苯甲嘧菌酯SC 900 mL +磷酸二氢钾2400 g+增效剂300 mL)/hm2等4个配方药剂对甘蔗褐锈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病指均在18.79以下、防效均达80.53%以上。本研究显示4个配方药剂是防控甘蔗褐锈病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可在7—8月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7~10天喷1次,连喷2次。  相似文献   

15.
5种生物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5种生物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控制效果,以喷雾施药法进行了防治五(3)代褐飞虱低龄若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用7 d后,以0.5%藜芦碱WP 3000 mL/hm2和4.0×1010孢子/g球孢白僵菌WP 1800 g/hm2制剂用量的杀虫效果较好,分别为78.6%和79.0%,与对照药剂2.5%噻嗪酮WP 600 mL/hm2的防效接近,但单用的速效性较差。而以单用的剂量减半两两混合使用,以球孢白僵菌+ 噻嗪酮防效最高,药后1 d达到65.0%,药后7 d达到87.6%。因此,球孢白僵菌和藜芦碱可以部分替代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用于防治褐飞虱低龄若虫。  相似文献   

16.
油菜蚜虫田间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地控制油菜蚜虫的危害,筛选出可作为油菜蚜虫大田防治的经济、有效、环保的药剂,通过对药剂的安全性测定、田间药效试验以及各种药剂的经济效益分析来验证所选取的药剂对油菜蚜虫的防治效果和应用技术。试验表明:70%吡虫啉WP、5%地蚜灵DP、50%烯啶虫胺SWG、10%氟氯氰菊酯EC、1.8%阿维菌素EC、2.5%高效氯氰菊酯EC等6种药剂对油菜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油菜蚜虫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70%吡虫啉WP、5%地蚜灵DP、50%烯啶虫胺SWG第一次施药后10天防效为89.31%、93.99%和79.18%,而第二次施药后10天防效为89.80%、80.40%和86.35%。各药剂有利于油菜的生长发育,且油菜的经济性状较对照好,通过药剂防治油菜蚜虫,对其经济效益分析可知,6种药剂的投入产出比为1:6.53,其中地蚜灵DP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11.88。5%地蚜灵DP、70%吡虫啉WP、50%烯啶虫胺SWG对油菜蚜虫有较好的防效,且对油菜安全,成本低,可作为油菜蚜虫大田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7.
17种杀菌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防效和成本为依据,综合评价17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优劣。结果表明,25%苯醚甲环唑乳油防效较好,且药剂成本最低,可在生产上作为常用常规药剂使用;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防效最优,其成本中等,也可在生产上使用;40%丙环唑水乳剂防效防效虽然比较突出,但其成本较高,可作为生产上应急药剂,25%戊唑醇水乳剂成本低,防效较差;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SC 防效差,成本中等,50%丙环唑乳油防效一般,但成本高,从经济效益角度上考虑,可不推荐使用,从延缓病害的抗药性来看,又可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32%腈菌?锰锌WP和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等药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相近,应从价格方面选择药剂,即顺序为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32%腈菌?锰锌WP>25%丙环唑乳油>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采用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2.5%氟环唑悬浮剂、25%戊唑醇乳油、250 g/L丙环唑乳油、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和6%戊唑醇微乳剂这几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时,应优先选择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25%戊唑醇乳油次之,其次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再次6%戊唑醇微乳剂,250 g/L丙环唑乳油,最后是12.5%氟环唑悬浮剂。根据上述药效测定、防效和价格比较结果,提出药剂选择建议,供农户科学合理选用香蕉叶斑病防治药剂参考。  相似文献   

18.
几种药剂混配对玉米丝黑穗病及地下害虫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立功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267-269
6种种衣剂不同比例的混合药剂对玉米丝黑穗病及地下害虫的防治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满适金100ml+DST200ml+AHS50ml/100kg种子处理、满适金100ml+DST300ml+AHS100ml/100kg种子处理、满适金100ml+30%帅苗170ml+立克秀40ml/100kg种子处理和40%克福2000ml+立克秀150ml/100kg种子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在83.8%~89.6%之间,各药剂处理间发病率无显著差异。40%克福2000ml+立克秀150ml/100kg种子处理对地下害虫有较高的防治效果,防效达到92.9%。各药剂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9.
<正>为筛选安全高效的燕麦白粉病生防药剂,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选取3种类型的7个生防药剂,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华家岭乡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施药后7天,生防药剂防效普遍不及化学药剂三唑酮和腈菌唑,仅有苦参碱和大黄素甲醚防效较好,分别为85.01%和83.93%;第2次施药后7天,各生防药剂的防效与第1次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找防除薇甘菊的高效药剂,本研究测定了2,4-滴微乳对外来入侵杂草薇甘菊的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通过测定抑制率求取抑制薇甘菊生长90%的有效剂量ED90,以覆盖度防效和鲜重防效为指标研究其田间防治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后30天,18% 2,4-滴微乳剂(ME)抑制薇甘菊茎叶生长的ED90值是制剂用量125.9 mL/667 m2,抑制地上部和根部鲜重的ED90分别为制剂用量99.3 mL/667 m2和141.3 mL/667m2。在田间条件下,喷药处理后15、30天,供试18% 2,4-滴ME制剂用量60~180 mL/667 m2处理时覆盖度防效均为90%以上,显著优于或相当于70%嘧磺隆WP制剂用量25 g/667 m2处理防效。处理后45天时,18%2,4-滴ME制剂用量120、180 mL/667 m2对薇甘菊的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与70%嘧磺隆WP制剂用量25 g/667 m2处理防效差异不显著。供试18% 2,4-滴ME对薇甘菊选择作用明显,具有“灭薇保草”的效果,适用于林地、非耕地和城市绿化地防治薇甘菊,有利于受薇甘菊破坏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