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犊新蛔虫病是由牛新蛔虫寄生于犊牛的小肠内导致犊牛消化紊乱的寄生虫病,引起腹泻、腹痛、消瘦、贫血以及肺脏病变等.此虫仅寄生于6月龄前的犊牛,引起犊牛下痢,大量感染时可造成死亡.本病发病率水犊比黄犊高,奶犊更次之.笔者应用盐酸噻咪唑治疗犊新蛔虫病86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犊新蛔虫病是弓首科、新蛔属的犊新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奶牛、黄牛)的小肠内,引起肠炎、下泻,腹部膨大和腹痛等症状的寄生虫病。初生犊牛大量感染时可引起死亡,对养牛业危害甚大。1病原牛新蛔虫的成虫虫体粗大,呈淡黄色,虫体体表角质层较薄,故虫体较柔软,且透明易破裂。虫体前端有3个唇片,食道呈圆柱形,后端有一个小胃与肠管相接。雄虫长15~25cm,尾部呈圆锥形,弯向腹面;雌虫较雄虫为大,长,生殖孔开口于  相似文献   

3.
浅析犊牛新蛔虫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犊牛新蛔虫病是由异尖科新蛔虫属犊新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黄牛和水牛)的小肠内,引起犊牛肠炎、下痢、腹部膨胀和腹痛等症状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分布极广,我省流行较为严重,初生犊牛感染轻则影响生长发育,重则引起死亡。近年来随着我州肉牛、奶牛产业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水奶牛的开发,水牛冻精改良步伐的加快,杂交犊牛存栏数增加,摩本杂交犊牛增加很快,该病发病率有所增加,给肉牛、奶牛产业化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犊新蛔虫病是由蛔虫科的犊新蛔虫寄生于4~5月龄以内的犊牛小肠内,引起肠炎、下泻、腹部膨大和腹痛及消瘦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5.
犊牛新蛔虫病是由犊弓首蛔虫寄生于犊牛消化道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是由于放牧或舍饲时,母牛采食了水草上沾有感染性的蛔虫卵后,经胎盘垂直感染了胎儿,所以新生犊一生下来就染有蛔虫病,称为犊牛新蛔虫病,该病主要危害0.5—3月龄的犊牛,产后两周的被感染犊牛症状最为严重。犊牛精神沉郁、嗜睡、吮乳无力或停止吮奶。腹胀、排出稀糊样,灰白色腥臭粪便。有时腹痛、血便,口腔发出刺鼻的酸味。患新蛔虫病的犊牛死亡率很高,对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影响。目前国内治疗犊牛蛔虫的药物主要有左咪唑、丙硫苯咪唑和非外用的伊维菌素等。伊维菌素是广谱抗线虫、节肢动物药物。许多研究者的实验结果证实,其对多种寄生虫病有高效,是目前兽医临床使用的首选抗寄生虫药物之一,为了进一步验证伊维菌素片剂对犊牛新蛔虫病的疗效,我们进行了本项实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犊牛新蛔虫病是由牛新蛔虫引起的一种较常见的寄生虫病 ,其主要症状是腹泻、血便 ,因此极易被误诊为痢疾或肠炎 ,耽误了治疗时间 ,造成患犊死亡。1 病原体犊牛新蛔虫体粗大呈淡黄色 ,头端有唇三片。雄虫长 1 1~ 2 6cm ,尾部呈圆锥形 ,弯向腹面 ,有 1对等长的交合刺。雌虫长 1 4~ 30cm ,尾直。虫卵近于圆球形 ,大小为 70~ 80× 60~ 66cm ,内含一个胚细胞。2 生活史成虫在犊牛小肠内产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 ,在合适的环境下 ,经 7~ 9d发育为幼虫 ,再经 1 3~ 1 5d在卵壳内第 1次蜕变 ,变为第 2期为幼虫 ,即感染性虫卵。被母牛吞…  相似文献   

7.
犊新蛔虫病是无饰科犊牛新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黄牛、奶牛、水牛)的小肠,引起肠炎、下痢、腹痛、腹部膨大等症状的一种线虫病。有资料介绍,我国南方各省犊牛多感本病,初生牛犊大量感染可引起死亡,对养牛业危害甚大。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犊牛虫积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犊牛虫积症即犊新蛔虫性肠梗阻。其特点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腹部有击水音、并在粪中有虫卵或虫体的检出。 2 0~ 4 5日龄犊牛多发。采用中药当归木榔散内服 ,西药左旋咪唑注射液肌注、配合补液、镇痛、消炎等对症治疗 12例 ,治愈 11例 ,治愈率 91.7%。  相似文献   

9.
犊牛蛔虫病的病原体为无饰科新蛔属的犊牛蛔虫,寄生于5月龄内的犊牛小肠而引起的疾病。笔者参加了南涧县公郎镇、南涧镇、宝华镇、无量山镇等地5月龄以内的水牛犊新蛔虫病感染情况抽样检查。共检查水牛犊96头,检出感染犊新蛔虫的水牛犊18头,感染率为18.75%,结果反映南涧县水牛犊新蛔虫病感染率高,由此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犊牛新蛔虫病的病原体为弓首科弓首属的牛弓首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的小肠内引起的线虫病。犊牛临床上以腹部膨大、腹痛、肠炎、下泻等为特征。本病分布很广,遍及世界各地。新生犊牛大量感染时可出现死亡。1流行病学犊牛新蛔虫感染有胎内感染和乳汁感染两种方式。本病主要发生于5月龄以内的犊牛,在自然感染情况下,2周龄至4月龄的犊牛小肠中寄生有成虫。  相似文献   

11.
犊新蛔虫主要侵害1岁以下的幼犊,患犊常因失治或误诊导致感染加重而致死。该病在我县水牛犊中流行较为严重,是我县犊牛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诊治犊新蛔虫病逾百例,诊断准确、及时,防治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症状轻症患犊被毛粗乱,精神食欲稍差,喜卧,...  相似文献   

12.
<正>犊新蛔虫病是无饰科犊牛新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黄牛、奶牛、水牛)的小肠,引起肠炎、下痢、腹痛、腹部膨大等症状的一种线虫病。有资料介绍,我国南方各省犊牛多感本病,初生牛犊大量感染可引起死亡,对养牛业危害甚大。2013年9月份,黑龙江省讷河市学田镇合庆村三屯养牛户李某某家新生6日龄和11日龄2头犊牛发生犊新蛔虫病引起死亡,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学田镇合庆村三屯李某某多年养育肥牛,他经常是从外市县和本市各集市上购入改良牛进行繁殖育  相似文献   

13.
犊新蛔虫病是由无饰科 Anisakidae 的大型线虫犊新蛔虫(Neoascris vitulorum Goeze,1782)寄生于初生犊牛小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表现肠炎、腹泻、疝痛等胃肠症状。此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除欧、美、非洲大陆外,亚洲各国感染率都很高,如泰国(1983)报导牛几乎100%感染,马来西亚巴沙省农业部1970年年报:水牛犊新蛔虫十分严重,印度(1973)粪检320头水牛犊,其中60%感染犊新蛔虫,而且25%混合感染球虫。此外,菲律宾、孟加拉、巴基斯坦等都有流行危害的报导。在我国南方养水牛地区如四川、云南、贵州、江西、福建等省流行也很普遍,此病在福建省流行面广,危害性大,如对六月龄以下犊牛进行粪检调查的结果,建阳地区的浦城县感染率54.4%,建瓯县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犊新蛔虫病,是由大型线虫犊新蛔虫寄生于4~5月龄以下犊牛小肠,从而引起肠炎、腹泻、疝痛等胃肠症状的一种致死率高的寄生虫病。水牛、黄牛、奶牛等均可被寄生。本病流行很广,死亡损失也极严重,尤以l~2月龄犊受害最重。据抽样调查,2月龄以内犊牛发病率高达45.l%,致死率高达18.4%。  相似文献   

15.
新蛔虫病即牛的蛔虫病,是由牛新蛔虫寄生于6月龄前犊牛的小肠内导致犊牛消化紊乱,引起腹泻、腹痛、消瘦,贫血以及肺脏病变等,大量感染时可造成死亡。本病发病率水牛犊比黄牛犊高,奶牛犊次之。笔者应用盐酸噻咪唑治疗犊牛新蛔虫病86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症状 病犊精神萎靡,食欲衰退或废绝;腹泻、排稀糊状灰白色粪便,腥臭味特浓,粪便表面有油状物,并附有血丝;呼出气体有异味,并伴有持续性腹胀和阵发性腹痛,粪便偶有虫体排出。患病后期则表现为四肢无力、体消瘦、肌肉驰缓,四肢下端和口鼻发凉,站立不稳,极度贫血,咳喘和呼吸困难,重者衰竭死亡。 2 诊断 见犊牛有下痢,用止泻、消炎药治疗无效。体质消瘦、贫血等症状,用粪便化验(盐水漂浮法)检出虫  相似文献   

16.
犊新蛔虫病为无饰科的牛新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小肠引起的以肠炎、下痢、腹部膨大、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为特征的寄生虫病.患该病的犊牛生长发育严重受到影响,有些犊牛瘦弱,生长发育不良,被称为"僵牛".该病常可引起犊牛的死亡,严重危害养牛业.  相似文献   

17.
<正> 犊新蛔虫病是由无饰科Anisakidae的大型线虫犊新蛔虫Neoascari vitulorum寄生于初生犊牛的小肠,引起肠炎、腹泻、腹痛等肠症状的一种寄生虫病。此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流行面广,危害性大。福建省各地调查三月龄左右小牛平均感染率50%左右,造成幼犊的大量死亡,是阻碍当前养牛事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8.
犊牛新蛔虫病是新蛔属的牛新蛔虫(牛弓首蛔虫)寄生于犊牛小肠内引起的,其主要症状是腹泻、肠炎、血便、腹部膨大和腹痛为特征。极易被误诊为肠炎或流行性腹泻,延误治疗时机而死亡。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病原体犊牛新蛔虫虫体粗大呈淡黄色,头端有唇三片。  相似文献   

19.
漳州地区犊新蛔虫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治庄总来,翁玉麟(厦门大学生物学系,361005)犊新蛔虫(Neoascarisvitulorum)是大型线虫,寄生于初生犊牛的小肠。此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除欧、美、非洲大陆外,亚洲各国感染率都很高,我国长江流域以及南...  相似文献   

20.
犊新蛔虫病是由无饰科大型线虫犊新蛔虫(Neoascaris vitulorum)寄生于初生犊牛的小肠所引起肠炎、腹泻、腹痛等胃肠症状的一种寄生虫病。各种牛只都可被侵袭,对水牛犊的危害尤为严重。该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广泛流行,感染率高,危害性大。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