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套灌区典型农田防护林结构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以灌区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对灌区两种杨树两种主林带间距内的防护效益、经济效益、节水效益方面选择若干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分两个时段对四种农田防护林模式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结果为主林带200m间距内综合效益优于100m间距内;小美旱杨防护林网优于新疆杨防护林网。  相似文献   

2.
绿洲农田防护林系统土壤蒸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景电灌区绿洲农田防护林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田防护林系统内土壤水分蒸发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1H范围内,越靠近林带,土壤蒸发量越大。随着与林带距离的增加,土壤蒸发量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农田防护林系统内土壤水分蒸发量在灌溉前后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且对照点土壤水分蒸发量始终高于林网内观测点,林网内土壤蒸发量与对照点相比平均减少了35.17%。说明绿洲农田防护林系统能有效减弱土壤蒸发量;相关分析表明,系统内土壤水分蒸发量受到土壤本身和气象因子的制约,其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土壤含水量>太阳辐射>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气温,其中土壤含水量、太阳辐射、气温、风速与土壤蒸发量成正相关,空气相对湿度与其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河套灌区小美旱杨(Populus popular’s)防护林叶、一年生枝、根、心材、边材和多年生枝的可溶盐离子含量进行试验研究,主要结论为:各部位无CO32-。各部位可溶盐离子含量的季节动态呈现一定的共性,各个部位的阴离子季节动态相似,均呈现倒峰型;在叶和一年生枝中,Ca2+呈递减趋势,K+和Na+反之;在根、多年生枝、心材和边材中,Ca2+和Mg2+的季节动态呈倒峰型。按可溶盐离子的组成和含量,上述部位分为三类:叶;一年生枝和根;多年生枝、心材和边材。不同部位生理功能不同,离子含量也不同。叶中各离子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且生长季内变幅明显;多年生枝、心材和边材各离子含量较小,变幅不大;一年生枝和根的离子含量和动态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土壤和地下水的水盐动态对各部位的HCO3-、Cl-浓度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根障对农田林网内土壤水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田林网内四侧林带附近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根障,阻断树木根系侵入农田,减少树木与作物间的水肥竞争。在林带与小麦竞争激烈的小麦灌浆期测定灌溉后10 d、15 d和20 d的农田表层20 cm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并结合小麦的产量得到根障对农田防护林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障对四侧林带附近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同。灌溉后20 d内林网土壤体积含水量整体分布:林网南侧>林网东侧>林网西侧>林网北侧,根障区>无根障区。根障能够提高林带附近1.0 H内土壤体积含水量0.78%~2.33%,增加小麦产量1.05%~12.06%,使减产区由1.0 H减少到0.5 H范围内。根障仅能减小胁地影响,但不能完全消除竞争。结合土壤水分和小麦产量得出根障离林带越近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
农田防护林带的小气候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防风效应和水热效应(温度和湿度)等[1]。因此,选取了风速、风向、大气温度、大气湿度等气象因子,对6种不同配置的防护林的作用范围内小气候观测数据与对照区数据的差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行的1榆树(Ulmus pumila L.)+2新疆杨(P.alba var.pyrami-dalis)+1榆树(Ulmus pumila L.)配置防护效果最明显;8行小美旱杨(P.popularis)、1榆树+2旱柳(Salixmat-sudana Koidz)+1榆树、4旱柳+4小美旱杨次之;2行箭杆杨(P.nigra var.thevestina)、2行加拿大杨(P.cana-densis)的防护效果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6.
盐结皮是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表层的一个特殊层次,目前对其化学特征及其对土壤蒸发的影响尚无系统研究。文中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不同定植年限防护林土壤盐结皮有机质含量、全盐量、八大离子含量和pH值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盐结皮抑制土壤蒸发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盐结皮有机质含量随着防护林定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全盐量、各离子含量、pH值均随着防护林定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全盐量均远高于流沙地;各离子含量与流沙地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Cl-、Na+和SO24-增加量最为明显,Mg2+、K+、Ca2+和HCO-3次之,CO23-含量极微且基本没有变化,pH值均呈碱性,定植11年防护林盐结皮pH值甚至低于流沙地;盐结皮可以有效的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  相似文献   

7.
胡杨嫁接繁殖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美旱、新疆杨、二白杨、柳树为砧木,采用“炮捻”劈接以及“T”字型、方块型、“舌”型芽接方式就嫁接繁殖胡杨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选择确定小美旱是胡杨嫁接繁殖的优良砧木,而“舌”型芽接是最佳的嫁接方式,其平均成活率可达86.3%。进一步在不同时期进行“舌”型芽接,证明8月中、下旬为胡杨芽接的适宜时期,适时嫁接成活率高达94%,一般可保证成活率在80%以上。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嫁接技术可以解决胡杨无性繁殖难题,从而使生长与形质俱佳的胡杨优良无性系应用于林业生产,这对于保护胡杨优良基因资源、改善西部生态环境以及开发与利用盐碱地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田防护林作为提高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效农业管理方式,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河套灌区选择三种典型农田防护林(4行林带、5行林带和8行林带)测量了2019—2021年生长季农田内距防护林0.3 H、0.7 H、1 H、2 H、3 H和4 H处0~100 cm的土壤性质和防护林与农田的植被属性,测算了土壤水分储量(SMS)和土壤养分储量[碳储量(SCS)、氮储量(SNS)和磷储量(SPS)]。结果表明:(1)不同防护林系统水平方向上的土壤容重和土壤黏粒含量差异显著,在垂直方向上土壤属性均有显著差异。(2)防护林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养分供应功能,其中4行林带的土壤水分储量和养分储量高于其他林带,分别为SMS 237.44 mm、SCS 544.93 g·m-2、SNS 953.72 g·m-2和SPS 859.04 g·m-2。(3)4行林带的整体长势比较好,其平均树高为30.06 m,胸径为0.41 m,且4行防护林的作物产量最高,为15.75 t·hm-2。(4)冗余...  相似文献   

9.
黑河流域中游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揭示农田防护林对小气候的影响,将设置于黑河流域中游农田防护林网内、外两个地面气象站8年的同步观测数据进行了定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林网内日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比林网外低,而冬季林网内日均、日最高气温比林网外高,林网内昼夜温差比林网外大,林网内蒸发量仅为林网外的77.3%,林网内年均相对湿度大于林网外8%,林网形成的独特小气候,对水资源短缺的黑河流域地区具有重要的生理、生态及水文学意义;同时发现,林网内冬季、早春的昼夜温差、日最低、极端最低气温低于林网外,此刻的低温对越冬植物在休眠期、早春可能易受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10.
对乌兰布和荒漠沙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结果表明 :1 )在封沙育草灌木固沙林生产系统中 ,宽带模式的植物盖度比窄带模式提高 1 7~ 3 3 % ;风蚀量比窄带减少约 50 % ;花棒、杨柴、沙拐枣林带的全 N含量分别比裸沙地提高 75.3 5、66.2 0、6.3 4% ;全 P含量分别提高 1 2 8.1 8、1 40 .3 3、3 7.0 2 % ;全 K含量分别提高 0 .3 5、0 .76、0 .1 0 % ;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 1 49.0 5、1 75.65、76.5%。宽式林带的经济效益为窄式林带的 2 .0 1倍。2 )在防风阻沙林生产系统中 ,防风阻沙带防护范围内 ,风蚀量比荒漠区降低 91 .3~ 97.5%。小美旱杨与花棒和新疆杨与沙棘乔灌结合混交林的投入产出比分别是 1∶ 8.44、1∶ 1 8.0。 3 )在农田防护林生产系统中 ,林—农结构生产系统经济效益是农田生产系统的 1 .99倍 ;林—果结构生产系统经济效益比用材林增加 44 .8% ;林—牧结构人工草场比天然草场经济效益提高 4倍左右 ,即年盈利额平均为 461 7.84元 / hm2 。林—药结构生产系统模式 ,年盈利额平均高达1 90 86.3 6元 / hm2 。林—农、林—果、用材林等各生产系统的年盈利额分别为 2 2 89.3 0、1 3 2 7.50、91 6.80元 / hm2。 4) 1 982~ 1 994年 ,护渠林较无护渠林保护的干渠减少清淤投资  相似文献   

11.
新疆尉犁县防护林带内四种杨树苗期耐盐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尉犁县的防护林带内,乔木的主栽树种是4种杨树,包括中天杨(Populus×xiaozhuanica"Zhongtian")、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银新杨(Populus alba×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文中选择叶片脯氨酸含量、K+/Na+、Cl-含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MDA(丙二醛)含量和δ13C值等6个生理生态指标,对4种杨树苗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为尉犁县建立耐盐型防护林选择适宜树种提供依据。研究的初步结论是中天杨和胡杨的耐盐性较强,所受的土壤盐胁迫较轻,表现在叶片MDA含量较低,δ13C值较高。但是二者的耐盐机理不同,中天杨主要通过提高叶片的Cl-含量和SOD活性耐盐,而胡杨主要通过增加叶片脯氨酸含量和K+/Na+来耐盐。  相似文献   

12.
新疆杨对盐分离子吸收选择性和运输选择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两组同龄新疆杨(Populus alba L.var.pyramidalis)(一组土壤含盐量较低,树木长势良好,另一组土壤盐分高,树木长势差)对盐分离子的吸收选择性系数和从根至边材,从边材至叶的运输选择性系数,结合盐分离子在树体各部位的分布状况,探讨新疆杨对长期盐胁迫的生理反应。主要结论为:盐胁迫下新疆杨通过选择性吸收K+,抑制过多Na+进入根系,新疆杨对盐分离子的运输选择性主要体现在根向边材的运输中,新疆杨根系对Na+具有较强的截留作用,对Cl-和SO42-也有一定截留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液流—株间微型蒸渗仪法测定人工种植环境下新疆杨蒸发蒸腾量,并对此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季5—10月,新疆杨蒸腾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总蒸发蒸腾量为508.26 mm,蒸发量、蒸腾量所占比率分别为37.1%和62.9%;树干液流速率与叶片蒸腾速率变化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热脉冲法能够用于新疆杨蒸腾测定;液流—株间微型蒸渗仪法和水量平衡法测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5%之内,液流—株间微型蒸渗仪法能够适用于新疆杨蒸发蒸腾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克拉玛依人工林中俄罗斯杨与新疆杨的光合特性的差异,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在人工控制环境下,测定了克拉玛依规模化人工林中的两种主要树种(新疆杨和俄罗斯杨)的光合响应曲线、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以及蒸腾速率等光合生理特征,并对两种杨树的光合生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知,相同条件下,新疆杨的净光合速率(Pn)比俄罗斯杨大,因此,相同时间下,新疆杨固定的CO2及积累的生物量比俄罗斯杨多,在规模化人工林的碳汇功能中,新疆杨的贡献率要比俄罗斯杨大。但是,新疆杨的耗水量较大,在干旱环境中,这必然成为新疆杨大面积栽培的一个限制因素。该研究可为克拉玛依人工林的两种杨树品种进行合理的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荒漠河谷胡杨残林复壮更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在额济纳荒漠绿洲中的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与绿洲的兴衰息息相关。额济纳荒漠绿洲的胡杨林,目前由于河水泛滥受控制,使依赖于河漫滩而发芽生长的幼林所占林地面积比例下降,林地日趋老化、衰残,致胡杨日渐衰败,绿洲退缩。文中依据多年的试验调查数据,对荒漠河岸林胡杨残林复壮更新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对加快荒漠河岸林的复壮更新和林下天然植被的恢复,起到了积极而显著的作用。开沟断根,打破了土壤表皮板结层,疏松了土壤,利于根蘖苗萌生,同时也促进了苗木侧根和须根的增加,扩大了根系吸收面积,使苗木生长量提高。间苗定株有效地促进了胡杨老树的根蘖更新。确定了河岸胡杨更新林合理密度为幼龄期为3330株/hm2,中龄期为1665株/hm2,近熟林期为600株/hm2,成熟林期为135株/hm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保护好沿河现有胡杨残林的措施,实行分片、分段围栏封育和充分引用季节性河道来水浇灌的前提下,积极促进胡杨残林的复壮和根蘖更新,复壮更新。  相似文献   

16.
植物功能性状可以用来推断植物生活史策略,反映生态系统功能。为了研究天山北坡4种栽培杨树适应环境的生态策略差异,对其主要功能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杨树的叶片大小、叶片厚度、叶干物质含量、茎皮厚度、木材密度和根、茎、叶全N,P,K含量均差异显著;但4种杨树间比叶面积差异不显著;新疆杨单叶面积和干物质量最大,胡杨叶片厚度和木材密度最大,钻天杨茎皮厚度最大;4种杨树的叶片N含量均显著高于茎和根,茎和根的N和P含量差异均不显著,除胡杨外,其他3种杨树叶片P含量均显著高于茎和根,K含量在4种杨树的根、茎、叶器官中表现不一致;钻天杨根、茎、叶的N,P,K养分含量都相对较高,俄罗斯杨的根、茎、叶的N,P,K养分含量都相对较低。4种杨树功能性状不同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毛乌素沙地沙生植物的水分关系及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毛乌素沙区的常见植物:沙米、沙竹、虫实、籽蒿、油蒿、杨柴、牛心朴子、柠条、臭柏、黑格兰、巴锡藜、本氏针茅、糙隐子草、赖草、冷蒿、黄蒿、狭叶柴胡、达乌里胡枝子、细叶远志、沙柳、旱柳、新疆杨、樟子松等的蒸腾作用特点和水势状况,并对各种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天然胡杨林生态系统的C、N、P、K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在新疆轮台县轮南镇选取5种不同林龄胡杨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研究不同林龄胡杨叶和林下土壤C、N、P、K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胡杨叶的C、N、P、K含量分别为437.77、13.67、1.87、5.26 g·kg-1,林龄对叶片C、N、P、K含量影响不显著。不同林龄胡杨叶片C∶N、C∶P、C∶K、N∶P、N∶K、P∶K为35.46、187.04、87.86、8.40、2.66、0.57,林龄对叶片的C∶P、C∶K影响显著,对C∶N、N∶P、N∶K、P∶K影响不显著。(2)土壤的C、N、P、K含量分别为6.89、0.62、0.57、18.69 g·kg~(-1),林龄对土壤C、N、P、K含量影响显著。不同林龄土壤C∶N、C∶P、C∶K、N∶P、N∶K、P∶K为11.48、12.34、0.36、1.12、0.032、0.032,林龄对土壤化学计量影响差异显著。(3)胡杨叶片N∶P比为8.40,远远小于阀值14,表明胡杨生长发育过程中严重受土壤氮素含量限制。  相似文献   

19.
额济纳绿洲新疆杨硬枝扦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索了在额济纳绿洲 ,PH值为 8.55~ 9.0 2 ,地下水埋深 1 .5m的土壤条件下 ,新疆杨硬枝扦插技术及其效果 ,扦插成活率高达 85.81 %。分析认为采用 2 % TC保水剂和 3%的抗旱剂处理插穗效果不明显 ,而采用 1 0 0 ppm ABT1号处理 2 0小时效果为最好 ,比对照提高54.1 2 % ;插穗直径在 0 .8~ 2 .0 cm范围内 ,扦插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并分析了覆膜扦插效果不好的原因与技术改进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