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贺琳  付立东 《北方水稻》2015,45(2):67-69
以盘锦滨海盐碱稻区水稻生产发展为主线,介绍了盐碱地改良、水稻品种更新、栽培技术改进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与水稻高标准条田建设、耐盐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推广及与品种配套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水稻机械化栽培、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阐明了发展集约型稻作、环保安全型稻作、复合型稻作是提高水稻产量与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双季稻北缘区水稻“一种两收”绿色增效技术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一种两收"是我国转型时期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新型稻作模式。本文分析了双季稻北缘地区水稻"一种两收"绿色增效技术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生产实际,提出了以"产业化、机械化、优质化、组织化"推动水稻"一种两收"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万克江 《中国稻米》2021,27(4):50-52
水稻生产技术在推进稻作技术进步、提高水稻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水稻生产技术发展要以高产稳产、绿色优质、效益提升为方向,加快选育优良品种、集成绿色高效模式、强化生产指导服务、着力全产业链开发。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实施效果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既遵循了高产、优质、轻型栽培理论体系,又集成了秸秆还田、旱育秧、机械化、高产栽培、无公害生产等稻作技术与模式,能够确保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符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要求,是现代稻作技术的重大集成与革新,在江苏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胡雅杰  王娜 《作物研究》2023,(2):174-177
科右中旗是地理标志“兴安盟大米”重要生产基地。通过调查分析,阐述了科右中旗水稻生产概况、产业发展主要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优质丰产多抗品种筛选与优化品种布局、加大稻作技术创新与推广、加大农技人才引培、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宣传和培育稻米品牌等方面提出了科右中旗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推动水稻产业提质增效,提高稻米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江苏是我国稻米生产与消费大省,推行绿色、有机健康水稻栽培,加快发展中高端优质稻米,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议题。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有机水稻生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江苏省有机水稻种植模式、肥料施用、病虫草害防治等情况,梳理了有机水稻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技术需求,并提出生产建议,以期对江苏省有机水稻生产起到一定的启示和推动作用,为加快有机水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1999年~2009年辽宁省水稻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总的趋势是面积显著增加,总产量不断提高。这其中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稻作技术发展、稻米加工和产业化是促进水稻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辽宁水稻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即加强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水稻先进实用技术研究与推广、水稻生产环境监控与质量标准建设、优质稻米种植规模化与开发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孔令娟  杨森  潘广元 《中国稻米》2023,29(1):98-102
2021年笔者就种植结构、生产成本、技术需求与应用等水稻生产现状开展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安徽水稻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益整体呈增长趋势,对绿色轻简增效生产技术需求强烈。针对当前安徽省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包括不断出台鼓励水稻生产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佳木斯地区属寒地稻作区,在水稻品种的选育和生产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为选用适宜的品种,生产优质稻米,在水稻品种的熟期、优质、丰产性、抗病性、种子级别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适合寒地稻作区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州区主要稻作方式的应用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各稻作方式在通州区的应用现状及存在优缺点,通过分析对比,寻找适合通州区水稻持续、稳定发展的稻作方式,进一步发挥地域优质的自然环境优势,促进全区水稻生产向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方向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展糯稻特色产业对提高稻农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桂红糯1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型常规红米糯稻品种,不同播种量、机插密度和施氮量对其产量及穗粒结构的影响试验表明,桂红糯1号机械化栽培需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提高机插密度,合理控制氮肥用量。本文介绍了桂红糯1号的特征特性及机械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以天优华占、五优308、甬优538、嘉58为材料,研究了高温下不同灌溉方式对机插晚稻秧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减轻晚稻秧苗高温伤害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相对于浅水灌溉,循环流水灌溉能够显著降低高温伤害。在空气温度为40℃的条件下,与浅水灌溉相比,循环流水灌溉提升了晚稻的秧苗素质。与浅水灌溉相比,5d的流水灌溉处理秧苗干物质量平均提高28.33%,SPAD值平均提高3.73%,全展叶黄叶数平均下降41.66%。流水灌溉减轻秧苗高温伤害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土温和水温,土温比浅水灌溉低1℃~2℃,而日间水温比浅水灌溉的田块低22.86%~25.71%。试验结果表明,晚稻机插秧时,如遇极端高温天气,可以利用循环流水灌溉的方式来降低秧苗伤害,加快水稻返青。  相似文献   

13.
机械侧深施肥对机插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甬籼15为材料,在纯氮用量为180 kg/hm^2情况下,设置4种施肥处理(FF,普通尿素撒施;DSF,普通尿素机械侧深施;DSFS,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混合机械侧深施;N0,不施用氮肥),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机插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氮素吸收量、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籽粒产量施氮的处理显著高于无氮处理;与FF处理相比,DSF和DSFS处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5.2%和6.4%,穗粒数分别增加5.6%和11.0%,产量分别提高6.3%和11.6%;齐穗期和成熟期,DSF和DSFS处理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FF处理;DSF和DSFS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40.6%和48.0%,比FF处理分别高15.6%和23.0%;与FF处理相比,DSF和DSFS处理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33.3%和62.7%。可见,机械侧深施肥能够显著提高机插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田试验,选用12个生产中常用的早稻品种,进行施氮和不施氮2种处理,分析不同基因型水稻的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等情况,并以产量和氮素生理利用率(PE)为主要筛选指标,筛选出氮高效品种中嘉早17、中早35、金优463,并分析了氮高效早稻品种的籽粒性状。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是由我国发明的一项原创性的粮食增产技术。育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使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一直领跑于世界。近年来,现代农业对杂交水稻的米质、稳产性、抗倒性和机械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杂交水稻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稳定国内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仍需要不断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杂交水稻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全球种植面积。借力"一带一路"的东风,与国际化接轨,加强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力度,建立海外杂交水稻研发基地和种子生产基地,加快抢占世界杂交水稻种业科技制高点,助推杂交水稻走在国际化的前列,为世界粮食安全做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北方粳稻在南繁北育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以辽宁省主栽品种辽粳9号、辽星1号、辽星21和杂交粳稻骨干亲本C62、C418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各品种在沈阳、海南三亚及海南乐东种植时稻米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及垩白度产地间差异不显著,而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粒长及长宽比等不同产地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水稻在不同生态区种植,品质指标可表现出较大变异性,且品种间变化趋势不同。在水稻南繁北育过程中,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及垩白度可在不同生态区进行协同选择,而其他米质指标应以北方当地育种区域的性状为主进行考察筛选。  相似文献   

17.
在人工气候室模拟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胁迫,以高温胁迫下的结实率和相对结实率为评价指标,对40个华南优质稻品种材料的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品种材料间耐热性与产量潜力存在显著差异;N22、黄华占、HQ5、桂1025、广恢998、金香糯的耐热性强,粤晶丝苗2号、SH14、力源占2号、柳沙油占202、玉桂占的耐热性为中等,OM4900、882H、93-11等为高温敏感型品种。  相似文献   

18.
以中浙优8号、野香优3号、桂育9号、桂禾丰、Y两优1号、昌两优8号等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宽窄行和等行距两种栽植方式,以控释肥作基肥一次性施肥,对适合稻鱼系统的水稻品种进行筛选。结果表明,Y两优1号和中浙优8号的产量高,可分别作为双季稻稻鱼系统早季中偏晚和晚熟品种种植,桂育9号生育期、株高、产量、叶面积指数各方面表现适中,可作为稻鱼系统中熟品种种植。栽植方式对各水稻品种的分蘖、株高、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宽窄行栽植能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适合稻鱼系统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脂质过氧化普遍存在于植物的发育及其与环境互作过程中,而脂肪氧化酶是催化脂质过氧化的关键酶,也是一种多功能酶,催化多种生理反应。综述了植物脂肪氧化酶的生理特性及其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20.
广西机直播稻发展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研、科学试验和文献查询等方法,全面掌握了广西直播稻的发展现状,明确了广西机直播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广西发展水稻机直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适宜品种、现有直播机的适应性不广、一次性成苗全苗困难、杂草防治难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以期为广西发展水稻机直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