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与"功"发音均为"gong",读音相似,方言亦如是.故茶文化界把饮功夫茶写成"工夫"茶;而把中国红茶类的"工夫红茶"写成"功夫红茶".  相似文献   

2.
<正>广东、福建、台湾冲泡乌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还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范,洗茶习惯甚至有扩散到绿茶、红茶、黑茶冲泡程式之中。据考证,"洗茶"一词始于北宋,沿袭于泡茶饮用程式,至今约近700年。我对此存疑多年,作了近十年的专注性调查研究,以理性和实证对待这个问题,不"人云亦云",也不主观臆断,认为"洗茶"一词,既不科学,又因其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贬低了中国茶的声誉,尤其是日本继欧盟  相似文献   

3.
丁俊之 《福建茶叶》2010,32(7):52-53
<正>广东、福建、台湾冲泡乌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还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程,洗茶习惯甚至有扩散到绿茶、红茶、黑茶冲泡陈式之中。据考证,"洗茶"一词始于北宋,沿袭于泡茶饮用程式,至今约近700年。我对此存疑多年,作了近十年的专注性调查研究。以理性和实证对待这个问题,不  相似文献   

4.
福建历代茶政沿革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西方国家相比,东方国家的特点是:国家因素对各类生产部门产生无所不在的影响。以茶业为例,福建茶业生产的兴衰和历代政府的茶政紧密相联。因此,福建历代茶政情况如何?怎样演变?对茶叶生产影响如何?这些都是研究福建历史上的茶叶生产不能不涉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晓俐 《中国茶叶》2010,32(3):38-40
远古时期,世界上只有中国生产茶叶,因此其他各国的古语言词源里也就没有“茶”的称谓词条。后来随着中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传人其他国家,“茶”作为外来语进入印欧语系的范畴,它的发音影响了整个西方各国语言对“茶”的称谓。这些国家语言中与茶对等的语言词汇都是根据中国“茶”字的汉语拼音或方言发音、音译而产生。  相似文献   

6.
广东、福建、台湾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还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范。近年,“洗茶”习惯甚至有扩散到绿茶冲泡程式之中。  相似文献   

7.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0,32(11):50-50
<正>唐·陆羽《茶经·一之源》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精行俭德"这个词,《辞海》和《现伐汉语词典》均没有这个词。"俭德"倒常见,宋·晁说之在《长句饷新茶》中也写到"俭德":"信美江山非我家,兴亡忍问后庭花。明时不见来求女,俭德唯闻罢供茶。"所谓"精行俭德"之人,也就是指那些追求"至道"的贤德之士。"精行"是指行事而言,茶  相似文献   

8.
杜鹃 《福建茶叶》2016,(9):384-385
英语中的"tea"一词源自于汉语。茶在16世纪由中国传到西方,从西方上流社会风靡的奢侈品到平民阶层喜爱的日常饮品。茶文化的融入也丰富了英语语言,英语词汇"tea"源于厦门方言,融入英语后,产生了大量的和茶相关的词汇,由"tea"引申的习语简单明了,寓意深刻,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9.
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因制茶技术不同,品质也异。根据其制法和品质的不同,可将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等六大类。乌龙茶产区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的部份地区,相应地称之为福建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和台湾乌龙茶。福建乌龙茶又分为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采用“重晒轻摇重火功”,闽南乌龙茶则采用“轻晒重摇轻火功”,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品质风格。有良好的品种,还要加以科学的制作技术,才能制出好茶。闽南乌龙茶也不例外,从鲜叶采摘直至烘焙成干茶,在每个工艺的要求都十分严格。1 鲜叶采摘 闽南乌龙茶一般采摘形成驻…  相似文献   

10.
"古董"茶缘     
普洱茶,产于云南,中性.国内称"老人茶"益寿茶".因为有瘦身、美容的功效,被港、澳、台欧称为"姑娘茶".去年,在云南省西礴版纳,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云南省茶业协会主办的"2002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筹备成立了"国际普洱茶研究会筹备小组",15位成员中,就有广东番穗茶庄总经理林荣坤先生.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茶叶的百花丛中 , 福建茶叶一枝独秀 . 福建晋朝就有茶 , 唐朝已产贡茶 . 福建的茶 树品种、良种普及率、茶叶品类、特种茶、天福茶博院等位列五个 " 世界之冠 " . 福建茶叶 总产、总值、品种、品类、良种分布、茶博院等名居六个 " 全国第一 " . 茶叶出口占全国第 二、茶园采摘面积为全国第三 . 福建名茶层出不穷 , 茶叶人才遍布全省 , 茶叶文化源远流长 , 福建茶叶可谓誉满古今中外 .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 福建茶叶不断发展 . 这一切都意 味着福建是一个茶叶大省 .  相似文献   

12.
正四川广元是一个盛产茶叶的地方,中国第一个以茶叶命名的地方(葭萌)就在广元境内。《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荼(茶)、蜜……皆纳贡之"。《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明代杨慎《郡国外夷考》:《汉志》"葭萌",蜀郡名。《方言》:"蜀人眉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用茶的方言名称"葭萌"来封名封邑,由此可见广元茶叶在战国时期就已  相似文献   

13.
台式乌龙茶初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乌龙茶创始于福建。产区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和广东的部分地区,相应称之为福建乌龙茶,台湾乌龙茶和广东乌龙茶,它们具有各自的品质风格。乌龙茶制造技术有效地利用和控制酶促氧化作用,其过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有利于乌龙茶特殊香味的形成,依照产区条件、工艺特点和品质特征,乌龙茶大体可分四种类型。闽北乌龙茶,以武夷水仙为代表,包括广东的凤凰水仙。闽南乌龙茶,以安溪铁观音为代表,包括广东潮汕一带的乌龙茶。台湾包种茶,条型的以文山包种茶为代表,半球型以冻顶茶为代表。台湾红马龙,以香按乌龙(又称白毫乌龙)为代…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外语类专业要努力培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本研究通过分析混合式韩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阐释韩国传统茶礼俗的内涵和意义,探讨了韩语语言教育与茶礼俗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混合式韩语教学模式及其实现路径,即通过构建韩国茶礼俗文化课程、创设韩国礼俗文化教学情景、建立茶礼俗语言文化资源库、实践茶礼俗培养...  相似文献   

15.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3,35(4):51-52
陆羽在《茶经·七之事》中引《晋书》说:"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饮,惟下七奠柈茶果而已。"这一句话大意是说:"《晋书》中记载:"‘桓温任扬州牧时,由于秉性节俭,每逢请宴会,只有七盘茶果招待喝茶’。""茶果"古代不专指一种什么果品,一种解释为茶和果品。唐·自居易《曲生访宿》:"林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也是这一意思。再一种解释则是泛指点心。《六都成语·茶果费》注:"衙门茶果,例有官项,  相似文献   

16.
《福建茶叶》2005年第一期第48页《武夷茶史话二则》,尤以第二则《建茶改制话常衮》,疑窦不少,浅析如下,请多指正。1唐朝,建茶包括武夷茶,还是武夷茶包括建茶?武夷茶在六朝时就“颇有名气”,但不叫武夷茶,而是以其别称,如晚甘侯。而建茶,在唐朝“开元天宝”时,就  相似文献   

17.
白云峰 《茶叶》2002,28(2):61-61
最近一、二年一些茶区开发"有机茶、无公害茶、生态茶"炒得很热乎,各地提法不尽相同,有的叫有机茶,有的叫无公害茶,有的叫生态茶,也有叫无公害(有机)茶,无公害(放心)茶,无公害生态茶,绿色食品茶等,"词儿"很多,弄也弄不灵清,可以肯定提倡开发这些产品的部门是清楚的,都有自己特定的要求和定义,但是,茶区基层干部和茶农不一定都很清楚,有茶农反映:到底听谁好?到底要我们开发什么茶,建立什么样的生产基地?有没有销路和效益,这是茶农最关心的问题.现在,这些新名称的成品茶已经陆续上市,反映在茶叶包装上、媒体广告上,可以这样说,这些有机茶,无公害茶,生态茶,绿色食品茶等,目前还没有可以用简单直观的办法去区别与常规茶的"不同"之处,只能凭"标志"的感觉去选购,有的消费者又不放心,怕上当受骗,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8.
<正>陆羽《茶经·八之出》在叙述岭南茶区时说"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还特别注明"福州,生闽县方山之阴"。闽方山究竟在福州的什么地方?《茶经》中没有说明。并且也没有交代方山所产的是什么茶?研究表明,福州于唐朝有两种茶作为贡茶,即"腊面茶"与"方山露芽"。方山露芽又称"方山之芽"。  相似文献   

19.
随心所欲的茶文化"考古"和"论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游修龄 《茶叶》2005,31(3):145-147
“根深流长的杭州茶文化之开发畅想”一文中,作者根据浙江省肖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一颗炭化植物种子及一件残破陶釜内的植物茎叶残块,未举出任何有说服力的论证,即断定前者是栽培茶子,后者是烹茶的茶釜,从而得出杭州湾地区在距今八千年前即已知种茶和饮茶的结论。为了把史前的考古“发现”同有史以后茶文化衔接起来.作者又从历史语言和文字的角度,指出占越语茶的音作“zo”.“zo”又和“杂”字相通,”杭为越人”等论点,把杭州茶文化之根深流长串通起来,成为作者持有的茶文化畅想新观点。本文指出茶子和茶釜的“考古”根本不能成立,所谓古越语是吴方言的张冠李戴等,因全文差错较多,本文只是重点加以驳正。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杰出贡献!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展示中华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做为中国茶叶第一大省的福建,由茶界和文化界发起并鼎力举办"人文中国·茶香世界"这个茶文化盛会,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茶和茶文化.也有利于我们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茶文化知识、工艺技术和经营管理,增进各国间和平友好往来,促进人类进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