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红楼梦》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和霍克斯、闵福德的英译本有关饮茶部分的翻译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翻译手段需要灵活运用,并无固定程式,霍译本注重读者体验,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2.
以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为指导,通过比较分析《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思、闵福德译本的部分章回标题,得出杨译本的章回标题更忠实于《红楼梦》原作章回标题的思想和风格,而霍译本的章回标题更多地考虑了译文读者的接受问题。文章还分析了造成两译本出现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即译者的翻译目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周媛媛  詹旺 《福建茶叶》2016,(1):225-226
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位学者对古典小说《红楼梦》翻译中涉及到很多茶、茶具的语言,两个英译本中的有关茶名、茶具和茶水的翻译有不一样的地方,究其原因在哪里?笔者认为是由于他们不同文化背景和对文本的理解不同所造成的,但是在词语翻译中各有千秋,需要我们进一步解读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马云 《福建茶叶》2016,(10):373-374
中国是茶的发源之地,有着上千年的茶文化历史。茶与茶具、茶礼等要素构成茶文化的核心内容,而茶本身又是这核心内容的重点。不同种类的茶,有不同的口感、色泽、香味,茶名则是一种表现茶的不同特点的重要方式,是了解茶的第一途径。因此,在茶文化的翻译过程中,茶名的翻译成功与否是译文读者能否正确地了解茶文化的关键。本文首先对茶名翻译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茶名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及正确翻译茶名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娟  覃芳芳 《福建茶叶》2016,(6):337-338
为了弘扬中国古典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对《红楼梦》译本的推广尤为重要,而翻译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作品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目前两个最有名的的英译本分别是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位译者翻译的。本文通过对茶名称、茶具和烹茶之水三个方面,主要对杨宪益和霍克斯《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关于茶文化词语的翻译效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强调原文与译文在功能和效果等方面的对等,不仅关注原文的内涵,也考虑目的与读者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对于茶文化翻译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而后从茶名翻译、茶具翻译和茶艺翻译三个方面分析了功能主义视角下茶文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通过对茶名、茶具、茶水等的描写充分展现了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风俗画卷。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对比分析了杨宪益和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两个译本中一些关于茶文化的翻译,以便于目的语读者在赏析茶文化的同时,领略我国饮茶的情趣。  相似文献   

8.
魏凌岩 《福建茶叶》2016,(11):352-353
红楼梦是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其中所包含的各种文化都具有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和探讨价值,尤其以茶文化最为突出,在作品中多次出现关于茶文化的描写,同时也被很多作者翻译为英文版本,而Hawkes和杨宪益的翻译版本则是很多研究人士探讨的对象,本次我们也主要通过对Hawkes和杨宪益的红楼梦英译版本探究,分析其中茶文化等在目的论视角下的研究,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他们基于带给阅读者愉悦的目的,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对原著中描写的大量内容进行大胆翻译,从而能够基于原著的可读性上,扩大读者对于其更加充分的认识,不失为具有深远价值的翻译文本。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至清朝伟大著作《红楼梦》诞生之际已近成熟阶段。《红楼梦》这部古典巨著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茶文化展示的淋漓尽致,书中多处都对我国的茶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描述。本文以杨宪益与霍克斯两位翻译大家的英译本为基,从茶具翻译、茶名翻译以及茶水翻译这三方面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翻译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对我国茶文化翻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曦 《福建茶叶》2016,(6):268-269
在非文学翻译体系中,外宣翻译是一种常见的翻译类型,相对于其他翻译类别来说,外宣翻译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翻译要求和特点。那么随着它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于翻译人员来说,怎样在译文中体现和表达出它的这些特点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制定出最为合适的翻译策略。《云南普洱茶》一书主要讲述了云南普洱茶的相关内容,它的译文版本有很多种,从这些译文中可以看出,它所采用的例句非常多,可以说是对外宣翻译特点和策略的有力展现。据此,本文就通过此书来对外宣翻译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具种类繁多,历史悠久。与商店里的茶具相比,博物馆内所展示的茶具是文化的象征,历史的见证。本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宗旨,对其翻译研究很有必要。本文拟从符号学的角度入手,在符际翻译和语际翻译原则指导下,以香港博物馆展览的茶具翻译为例,探讨展览茶具翻译的技巧,从而实现共同语境下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且对中国文学、艺术等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论述了文化负载词的概念与特征,并以杨宪益夫妇与David Hawkes针对《红楼梦》中茶文化所做出的翻译为例,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茶文化英文翻译技巧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肖健 《福建茶叶》2016,(8):305-306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书中涉及大量的传统茶文化内容。杨宪益的《红楼梦》译本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很大,在茶文化翻译问题上,杨宪益充分采用了辩证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实际问题,制定有效的翻译策略,从而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茶文化不仅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而且随着朝代的更迭不断发展变化。对于每一个国家而言,都有独特的饮茶习惯和茶文化,因此在对陶瓷茶具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结合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以及相关因素开展设计,确保设计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本文通过从不同角度入手对陶瓷茶具造型中多元化材料结合设计展开的详细分析,使茶具设计具有的趣味化绿色化人性化特征更加明显,从而使陶瓷茶具具有的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得到充分结合。  相似文献   

15.
同银萍 《福建茶叶》2016,(11):258-259
语言学家维索尔的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流目的和交流对象进行动态选择的过程。翻译本身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流方式,所以翻译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进行探究。中国的茶企要想在国际市场中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知名度,就必须在国际市场中做好宣传工作,但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发展等客观因素的不同,各民族、地区的文化和习俗存在着很多差距,因此在进行资料翻译时会有很多问题。中国的茶企的资料更多地融入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茶企的文化、价值理念,因此在进行茶企资料翻译时要顺应资料所表述的目的和阅读者的审美、习惯、文化和心理,对资料在融合形式上进行语篇重构。语篇重构才能刺激读者采取行动措施,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中提高知名度,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茶具设计中一般都会涵盖不同的文化内容,文化的发展是不断继承、创新的过程。当前茶具设计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应用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另外加之现代文化的发展为茶具设计带来新鲜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先对进行阐述传统文化下的茶文化特色,接着分析比较传统文化下的茶具审美,最后提出了传统文化视角下茶具的审美设计方法,以便更好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茶具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7.
《茶经》详细记载了古代茶叶生长种植、流通、茶文化的发展演变等等内容,成为了我国第一部最全面而完整的茶学专著,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茶经》翻译问题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首先介绍了认识语言学理论"现实—认知—语言"理论模式。其次,结合《茶经》英译两个不同版本,详细阐释了认识语言学理论中的体验性、和谐性以及互动性在《茶经》译文中的体现,以及译文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推动我国茶学、茶文化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前人们对茶叶产业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成熟,如今茶叶产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正面临成熟机遇,通过充分有效结合茶具的多元功能,从而实现其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开展茶具手感设计活动时,需要注重茶文化元素的系统化融入,而融入茶文化体系的相关元素,将为整个茶具实现最佳设计效果,提供实质性帮助,本文拟从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茶具的应用状况和具体属性分析,通过融入影响茶具手感设计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究茶文化在茶具手感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率不断提高、交流程度与内容不断深化,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外交流的组成部分,其外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容忽视。在中国茶文化对外宣传过程中,需要翻译教学的支撑,提高传播过程总的宣传准确度与深刻度。本文从认知语言视角出发,探讨了认知语言理论对于翻译教学的要求,并聚焦茶文化翻译教学探讨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况敏 《福建茶叶》2016,(8):144-145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在人民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茶文化当中除了茶叶之外,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茶具,一套好的茶具,可以让普通茶叶散发出幽远的香气,相反,一套不合时宜的茶具,则可能会埋没一壶好茶。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具文化也随着茶文化逐渐流传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不同的时期,茶具虽然都蕴含着同样的意义,但是设计理念却完全不同,本文基于现代茶具的设计理念走向进行研究,通过对茶具文化的曲折历史和宏观未来进行对比后,研究现代茶具的设计理念应该朝着时尚化、市场化及人性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