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芩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从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4个方面研究黄芩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VC进行比较。结果:黄芩多糖对上述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清除作用,其还原力较低;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略低于VC;对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强于VC,EC50为0.261 mg/mL;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弱于VC,EC50为0.724 mg/mL。结论:黄芩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黄酮是桑黄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在对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桑黄黄酮的超声波辅助乙醇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其还原力及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显示,桑黄黄酮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5 h,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的桑黄黄酮提取得率为4.41%,达到回归模型预测值的98.44%;3个因素对桑黄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并且料液比与提取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提取的桑黄黄酮具有较强还原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强清除作用,表现出明显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及还原力为指标,测定白僵蚕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白僵蚕65%、80%、95%乙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还原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其中以白僵蚕8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更强.结果表明,白僵蚕80%乙醇提取物富集了白僵蚕的主要抗氧化作用药效成分,可用于白僵蚕的抗氧化资源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法优化党参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党参多糖最优提取工艺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党参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3个因素为自变量,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法设计3因素3水平试验方案优化提取工艺,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测定考察党参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与比较瓜蒌不同部位中多糖类成分的组成、性质及其抗氧化作用,试验通过对瓜蒌皮多糖和瓜蒌子多糖的总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及单糖组成分析,研究与比较了瓜蒌不同部位中多糖类成分的组成和性质;采用测定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的体外模型,对瓜蒌不同部位中多糖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瓜蒌皮多糖与瓜蒌子多糖均含有大量的糖醛酸,单糖组成为D-甘露糖、L-鼠李糖、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D-木糖、D-葡萄糖醛酸与D-半乳糖醛酸,但含量与比例存在差异;瓜蒌皮多糖和瓜蒌子多糖均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还原能力,但瓜蒌皮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强于瓜蒌子多糖,瓜蒌子多糖的总还原能力优于瓜蒌皮多糖。说明瓜蒌不同部位中存在不同类型的酸性杂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纤维素酶酶解的方法提取玉米芯多糖,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特征分析,并对其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以及还原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芯多糖为吡喃糖构型的多糖,酶解后的玉米芯多糖吸收峰强度更大且立体结构疏松及断裂明显;玉米芯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且酶解后的玉米芯多糖抗氧化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罗布麻多糖体外抗氧化的活性作用。方法:用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组,考察罗布麻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还原能力、对H_2O_2所致的红细胞氧化溶血和H_2O_2诱导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的影响,评价罗布麻多糖成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罗布麻多糖有较强的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且清除作用优于维生素C;还原能力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在罗布麻多糖溶液的质量浓度达到1.2 mg/mL时,其还原能力与维生素C相当;对H_2O_2所致的红细胞氧化溶血有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较弱;对H_2O_2诱导肝匀浆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不如维生素C。结论:罗布麻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以很好地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超氧化物,可以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富锌酵母菌发酵液体外抗氧化作用,在体外模拟抗氧化系统的基础上,测定了2种pH发酵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对铁氰化钾高价铁的还原能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H3.6发酵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到达76.8%(P<0.01)、24.1%(P<0.01)、88.4%(P<0.01),对高价铁相对还原力最高达31.4%(P<0.05);pH6.5发酵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达到79.4%(P<0.01)、37.2%(P<0.01)、81.0%(P<0.01),对高价铁相对还原力最高达30.81%(P<0.05);2种pH发酵液之间抗氧化作用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果表明,富锌酵母菌其发酵液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并与其稀释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甜养总黄酮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作用,通过DPPH法、改良Smimof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测定甜荞总黄酮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的浓度范围内,甜养总黄酮提取物能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且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其自由基清除能力也显著提高。表明甜荞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从玛卡中提取多糖,并对其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玛卡多糖提取率为31.52%,玛卡多糖中多糖含量为95.75%,葡萄糖醛酸含量为4.17%。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玛卡多糖对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有一定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人参皂苷Rg1和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rLTB联合滴鼻免疫小鼠的佐剂效果,本研究以卵清白蛋白(OVA)为模式抗原,分别将生理盐水、OVA、OVA+Rg1、OVA+rLTB、OVA+Rg1-rLTB滴鼻免疫小鼠,共免疫3次。利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分析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脾细胞中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胆汁、肺泡支气管和阴道黏液中IgA和IgG抗体水平。结果显示,与OVA单独免疫组相比,Rg1-rLTB能够明显促进小鼠中性粒细胞和中间细胞数量的增加(p<0.05),显著上调Th1、Th2和Th17型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p<0.05),明显提高血清和局部黏膜中的OVA特异性IgA和IgG抗体水平(p<0.05),并且Rg1-rLTB的复合佐剂效果比单独Rg1或rLTB更具优势。因此,Rg-rLTB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滴鼻免疫佐剂,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伊犁鹅生产性能、孵化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索伊犁鹅产蛋期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处于产蛋期的3岁伊犁鹅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公母比例1∶4)。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1.20%,试验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3.86%、15.20%、16.48%的试验饲粮,其余营养水平基本一致。饲养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1)产蛋期伊犁鹅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及合格蛋率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13.86%、15.20%及16.48%粗蛋白质组显著或极显著改善了伊犁鹅的产蛋率、日产蛋量及料蛋比(P<0.05或P<0.01)。2)与对照组相比,15.20%及16.48%粗蛋白质组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伊犁鹅种蛋的受精率及受精蛋孵化率(P<0.05或P<0.01)。各组间伊犁鹅的健雏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13.86%粗蛋白质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 15.20%粗蛋白质组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 16.48%粗蛋白质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酸含量及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当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5.20%时,产蛋期伊犁鹅可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孵化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嗜热链球菌噬菌体对许多发酵乳制品的生产构成了主要威胁。随着乳品发酵中的嗜热链球菌噬菌体不断被分离发现,其生理特性、感染机制等信息正在逐渐被完善。了解这类噬菌体的生物多样性,并确定嗜热链球菌噬菌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可以为防治乳制品工业环境中的噬菌体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从嗜热链球菌噬菌体分类、噬菌体感染宿主的分子机制、吸附受体和受体结合蛋白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他乳酸菌噬菌体的研究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和乳酸菌对青年鸽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及与繁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80日龄左右的雌性青年鸽384只,将其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其中A组饲喂基础饲粮,B、C和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8CFU/kg丁酸梭菌、5×10^9CFU/kg乳酸菌和5×10^9CFU/kg乳酸菌+1×10^8CFU/kg丁酸梭菌。预试期7d,试验期28d。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B、C和D组青年鸽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2.0%、32.0%和22.0%,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与A组相比,C和D组青年鸽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与A组相比,D组青年鸽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P<0.05),B、C和D组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4)与A组相比,B、C和D组青年鸽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C和D组青年鸽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 AOC)显著提高(P<0.05),D组青年鸽肝脏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5)与A组相比,C和D组青年鸽卵巢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乳酸菌能够提高青年鸽肝脏抗氧化功能并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提高青年鸽的生长性能,对青年鸽的繁殖潜力也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同源引物,扩增并测定猪CACNB1基因的部分序列;运用辐射杂种细胞系,将其定位在猪12号染色体64~96厘摩(cM)的位置上;通过比较分析相关数据库,发现有6个分别影响猪应激反应(CK20值)、最后肋骨处背膘厚、肌肉颜色值、咀嚼性、乳头数和生长速度的QTL与其连锁,猪CACNB1基因可作为影响猪肉质性状、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IPEC-1细胞为材料,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SC06(以下简称SC06)与肠毒性大肠杆菌K88(以下简称K88)对肠上皮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IPEC-1细胞分为4个组并作不同处理:CK组为空白对照,不作处理; SC06组和SC06+K88组用含有108CFU/mL SC06的DM EM/F12培养基先预处理6 h,之后K88组和SC06+K88组加入含有108CFU/mL K88的DM EM/F12培养基处理3 h;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另设以含1%Trinton X-100的DM EM/F12培养基处理的Trinton组为阳性对照。各组细胞均培养9 h。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K88和SC06单独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葡萄糖转运载体2 (GLUT2)和小肽转运载体1(Pep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SC06单独处理显著增加了丙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苏氨酸转运载体2(ASCT2)和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载体1(EAAC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与K88单独处理相比,SC06预处理显著抑制了K88诱导的LDH活性和EAAC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增加(P<0.05)。2)与CK组相比,K88单独处理显著上调了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基因的表达(P <0.05),显著下调了密封蛋白(claudin)-3、claudin-4和黏蛋白-1(MUC1)基因的表达(P <0.05); SC06单独处理显著上调了ZO-1、claudin-4基因的表达(P <0.05); K88和SC06单独处理均显著促进了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凋亡相关因子(Fas)及B淋巴细胞瘤-2(Bcl-2)基因的表达(P<0.05),显著抑制了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与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的表达(P<0.05),且K88单独处理还显著降低了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caspase-8)基因的表达(P<0.05)。与K88单独处理相比,SC06预处理显著阻止了由K88诱导的ZO-1、caspase-3和Bcl-2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增加(P<0.05)及claudin-3、claudin-4、MUC1、caspase-9和Bax基因相对表达量的降低(P <0.05)。3)与CK组相比,K88单独处理显著上调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的表达(P<0.05),并显著上调了核转录因子-κB-p50(NF-κB-p50)、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苷酸结合寡聚域1(NOD-1)及Toll样受体-4(TLR4)基因的表达(P <0. 05); SC06单独处理显著降低了IL-6、NOD1与Toll样受体-6(TLR6)基因的表达(P<0.05),显著上调了TG F-β和MyD88基因的表达(P<0.05)。与K88单独处理相比,SC06预处理显著抑制了由K88导致的MyD88、NOD-1及TLR4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增加(P<0.05)。综上所述,K88诱导IPEC-1细胞发生炎症反应,破坏肠上皮细胞的完整性,SC06在一定程度上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引起仔猪病毒性腹泻甚至死亡的关键诱因,而安全高效的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卵黄抗体具有降低仔猪腹泻率、死亡率等优点已应用于生猪养殖。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其卵黄抗体的制备与应用效果的研究进展,为卵黄抗体在防治猪流行性腹泻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姜秋水  沈华  谢丹 《中国饲料》2019,(19):79-82
为研究不同添加形式及水平的高级脂肪醇对青鱼(Mylopharyngodn piceus)生长性能、机体营养组成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选用规格整齐(1.25g左右)、活动能力强的青鱼1050尾,随机分为10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T1)、2.5%C28(T2)、5.0%C28(T3)、5.0%C28-PZ(T4)、5.0%C28-PK(T5)、2.5%C30(T6)、5.0%C30(T7)、5.0%C30-PZ(T8)、5.0%C30-PK(T9)、15.0%C30-PZ(T10)的脂肪醇。预试期7d,正试期56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T1相比,T3、T6、T9、T10组鱼末重分别提高11.88%、11.87%、8.86%和11.02%,增重率分别提高17.01%、17.15%、15.13%和17.20%(P<0.05);T6组鱼饵料系数最低为1.84,与T1组相比降低7.54%(P>0.05),其余各组饵料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T9组相比,T4和T8组全鱼水分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24%和2.51%(P<0.05);与T1组相比,T4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3.21%(P<0.05);与T1组相比,各组全鱼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T3、T7和T9组相比,T4和T8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各组全鱼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饲料添加高碳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鱼肝胰脏和肠道脂肪酶活性。与T1组相比,T6、T7和T9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P<0.05)分别提高43.93%、38.65%和50.26%;T3、T5、T6、T9组和T10组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分别提高38.97%、35.85%、41.51%、40.37%和40.89%。试验各组青鱼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高碳醇2.5%C30、5.0%C28和15.0%C30-PZ能显著提高青鱼体增重及肝胰脏和肠道消化酶活性,不影响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等营养组成,可作为水产动物饲料添加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探讨肌醇对鲫鱼组织器官脂肪、蛋白质氧化及抗氧化状态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体重为(23.2±0.10)g的鲫鱼1680条,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0条,试验共进行9周。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肌醇含量为150mg/kg,计算值),处理1~6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mg/kg肌醇,使各处理组肌醇含量分别为250、350、450、550、650和750mg/kg。对照组肌肉丙二醛含量最高(P<0.05),且随日粮肌醇添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其中550mg/kg肌醇组肌肉丙二醛含量最低(P<0.05)。肌醇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肌肉抗羟自由基水平(P<0.05)。随着日粮肌醇水平升高至350mg/kg,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谷胱甘肽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肌醇组均显著提高了肌肉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P<0.05)。随着日粮肌醇水平升高至450mg/kg,小肠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肠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肝脏MDA含量最高(P<0.05),之后随着肌醇水平升高至650mg/kg时显著降低(P<0.05)。随着日粮肌醇水平升高至350mg/kg,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谷胱甘肽含量最低(P<0.05),450和550mg/kg肌醇组最高(P<0.05)。结论:鲫鱼日粮添加肌醇可以通过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抗氧化酶活力,有效预防肌肉、小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和蛋白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