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黑龙江省粳稻主产区的自然条件与农业发展特点,通过研究不同育苗方式、栽培行向、株行距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探讨了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钵体育秧可提高水稻株高、单位面积茎数、干物质积累量及叶面积指数,并使水稻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提前;高光效栽培和宽窄行栽培对水稻生育进程无影响;相同水肥条件下,钵体育秧对水稻的增产贡献率最大,其次是高光效栽培,而宽窄行栽培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钵体育秧、高光效栽培及宽窄行栽培等3项技术组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株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
对再生稻边行效应进行了观察、调查,分析了头季稻成熟后期受光态势的差异对再生稻有效穗数的影响。通过试验,提出了采取加大行距、宽窄行栽培的技术措施,能增加再生稻有效穗,增加再生稻产量。  相似文献   

3.
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宽窄行栽培改善了田间小气候,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增产效果。根据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研发的2ZG-8型自走式高速水稻插秧机,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在改善田间小气候的同时,又合理的增加了种植密度,不仅增加了单产,稻米品质也明显提高,使高效的农艺技术通过机械物化为实际生产力,开启了水稻栽培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宽窄行栽培模式改善了田间小气候,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增产效果。根据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研发的2ZG—8型自走式高速水稻插秧机,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在改善了田间小气候的同时,又合理地增加了种植密度,不仅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米的品质也明显提高,使高效的农艺技术通过机械物化为实际生产力,开启了水稻栽培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推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推广提供参考。[方法]2010-2014年,在贵州省紫云县不同的村进行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推广试验栽培。[结果]水稻宽窄行栽培平均产量9 931.5 kg/hm2左右,常用满天星方法栽培的水稻平均产量8 077.8 kg/hm2左右。水稻宽窄栽培比常规栽培增产1 853.4 kg/hm2以上,表现良好。[结论]在山区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应铺开推广实施,以达到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资源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轻简化栽培可显著降低生产投入,进而提高生产效益。发展再生稻轻简化种植对于稳定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尤其对南方光温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及"双改单"稻区水稻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再生稻栽培在我国已有 1 70 0多年的历史。2 0世纪 90年代初 ,我国进行了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的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促进水稻的省工栽培 ,1 995年笔者研制了“署华 2 BD-1 0 0型水稻播种机”。利用该机播种早稻 ,收获后蓄留低位蘖再生稻 ,穗粒数大大超过了手插的中稻—再生稻 ,且生长季节短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这种栽培方式进行多年的研究表明 ,早稻机播—低位蘖再生稻具有较大优势 :一是早稻机播规范化栽培 ,符合水稻生长规律 ,充分利用低位蘖芽 ,增产潜力更大。二是选用早稻品种作机播再生稻栽培 ,生育期短 ,能确保双季稳产高…  相似文献   

8.
水稻宽窄行高产栽植技术的研究与探索,是根据盘锦地区水稻高产栽培增产难的实际情况开展的。这也是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水稻生产采用高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增产、优质、高效目标,推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5a的研究探索实践证明,宽窄行栽植技术具有稳定、明显的增产效果,栽植机械技术性能可靠,适应盘锦地区高中低产田示范推广应用。水稻宽窄行高产栽植技术的示范推广,是水稻种植史上栽培形式的又一次改革实践。采取多种方式宣传、组织群众认识、认可和使用新技术,用科学发展观促进盘锦地区水稻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有效的行政干预、政策扶持等措施推动创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促使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增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使盘锦地区粮食生产不断攀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兰朝晃 《中国稻米》2014,20(5):79-80
针对福建省武平县部分稻田光温资源种植水稻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问题,在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了适宜武平作再生稻栽培的天优3301等高产品种,并对这些品种作再生稻进行高产栽培示范和最佳播种期比较试验,总结了"早播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武夷山市再生稻发展迅速,但成功率低,产量悬殊很大。为揭示再生稻高产栽培的理论,建立再生稻高产栽培的技术模式,开展了水稻分蘖再生性状的调查研究,简报如下。调查方法 1991年秋收季节,在武夷山黄村示范片  相似文献   

11.
甬优4901是籼粳交三系杂交水稻组合,2021年在浙江景宁、龙泉等地作再生稻进行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取得了明显成效。介绍了甬优4901作再生稻栽培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作再生稻种植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2018—2019年在重庆水稻产区开展了机械垄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的试验研究与应用展示,取得了较好成效。分析了机械垄作直播中稻、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介绍了机械垄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应用效果,总结了其技术优势及栽培技术措施,为推动重庆再生稻生产向轻简高效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采用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在头季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而收割的一季水稻,具有省工、节本、增产、高效等优点。文章阐述了尤溪县再生稻生产发展状况,讨论了再生稻进一步发展待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腋芽萌发能力对再生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能够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一种两收,能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是增加水稻总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再生季有效穗数是影响再生稻产量的重要因子,而有效穗数取决于再生芽萌发能力。提高再生稻腋芽萌发能力对提高再生季水稻产量有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内再生稻发展现状,综述了腋芽萌发能力和其影响因素以及提高腋芽能力的技术措施等,并提出了未来加强再生稻腋芽萌发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再生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再生稻是三明市近10a在中海拔种一季有余,种二季不足的稻区新开发的一种稻作制,每667m2产量可比单季稻增产200kg左右。水稻软盘育秧抛栽具有秧苗白根多,抛栽后发根快、起苗早,能有效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支出、增加单位产量的特点。1995年三明市将水稻软盘育秧抛栽技术应用于再生稻生产,获得增产增收的效果。为进一步明确再生稻采用软盘育秧抛栽与手插秧在栽培技术上的不同,该站1998年着手进行抛秧再生稻丰产栽培综合因素研究。1999年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安排验证、示范、应用。经2a的试验、研究、应用、初步形成有别于原手插秧再生稻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重庆丘陵和山区的气候特点,将水稻“强化栽培”的小苗移栽、超稀植和干湿交替灌溉改为中苗移栽、宽窄行合理密植、深水与浅水交替灌溉,在高温伏旱区对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Q优6号进行了超高产栽培示范。通过旱育秧提早播期,使扬花和灌浆期避开极端高温,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提早控蘖,提高成穗率和穗着粒数;大宽窄行栽插,在增加基本苗和容穗量的同时,改善后期通风透光条件,实现了6.87 hm2连片示范平均单产12.02 t/hm2。  相似文献   

17.
杂交早稻—再生稻栽培特性与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双季稻区,利用迟熟杂交水稻组合作早稻栽培,后作培植再生稻,创立了杂交早稻-再生稻新的耕作制。既可充分利用温光资源,趋利避害,又具有省工、省种、省肥、节水、增产增收的优势,两季亩产可达吨粮,增收60元左右。本文研究了杂交早稻-再生稻的生育特性,并提出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直播-再生稻栽培试验及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杂交稻为材料,探索直播—再生稻栽培技术。安排再生稻头季播种期时,应当根据品种的生育期特性,把再生稻再生季的抽穗扬花期安排在9月中旬为宜。水稻品种的分蘖能力不同,会影响到再生季的有效穗数,直播-再生稻栽培要选用分蘖力较强的品种为宜。再生穗着生节位高度与品种特性有关。直播稻栽培的关键技术是:保匀苗、除杂草、防倒伏和治...  相似文献   

19.
1988年再生杂交稻发展较快,据农业部对四川等10省、区统计,再生稻面积为633.3万亩,总产可达5亿公斤,比1987年分别增加82.4%和43%。再生稻可减少繁殖、制种工序,是一种省种、省工、省投资的栽培方式,尤其在种两季稻不足、种一季有余的单季早、中稻地区有广阔发展前景。可作再生稻的组合有汕优63、协优64、威优287、威优激等,一般头季稻亩产500公斤,再生稻可亩产300公斤。再生稻高产的基础在于培育好头季稻,在安排好“两个安全齐穗期”的前提下,将头季稻和再生稻的栽培管理作一整体过程来抓。  相似文献   

20.
超级稻Ⅱ优航2号特征特性及作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Ⅱ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用U-32A与恢复系航2号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6017)。2006年在尤溪县进行了百亩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年产量平均达1292.94kg/667m^2;2007年在尤溪县进行了百亩、千亩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年产量分别达1393.20kg/667m^2、1209.80kg/667m^2。现将其作再生稻栽培的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