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郓城县肉牛生产历史及现状郓城县养牛历史悠久,培育出了优良地方品种-鲁西黄牛,2000年之前养牛的用途主要是役用,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全县牛存栏大约10万头。2000年以后,农业机械化逐渐普及,牛的役用功能被逐步替代,散养户减少,牛存栏量逐渐降低,但出现了部分小规模养殖肉牛场户,并且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养殖场数量越来越多。截止到2020年上半年,全县存栏肉牛4.8万头,全县最大规模存栏1400头,200头以上规模场38个,100头以上规模场近百家,规模场基本上为异地购买育肥,规模场能繁母牛数量偏少,200头以上规模场存栏18876头,其中繁母牛仅390头。当前郓城县活牛价格为35.6元/kg,按购进体重175 kg/头犊牛11000元,饲养10个月,饲料防疫工时等费用5300元,出栏体重600 kg计,每头出栏牛利润为5060元。  相似文献   

2.
正河北省肉牛扩群项目已经实施一年半,基础母牛数量呈现缓慢增长态势,养殖场户也有了养殖母牛的积极性,但经济效益低下,养殖形势仍不乐观。截止到2015年底,河北省肉牛(地方黄牛暂列入肉牛行列)存栏373.78万头,全年出栏388.89万头,同比分别下降2.80%和2.31%。基础母牛存栏3万头以上的10个养殖大县肉牛存栏97.98万头,占全省的26.21%。10个养殖大县中基础母牛存栏10头以上的场户共有1.17万家,基础母牛存栏20.26万头,其中张家口、承德地区占到97.24%。全省基础母牛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大场有28家,肉牛存栏3.46万头,其中基础母牛存栏2.37万头。  相似文献   

3.
2002年1月8日,漳浦县1033头活牛成功出口马来西亚,开创福建省大批量活牛出口的先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漳浦县已成功出口3批共4891头活牛,漳浦县已成为福建省出口肉牛的重要基地。但是所出口的活牛60%是从山东、河南、江西、广西、福建南安等地调入漳浦县集中饲养、集中出口,而漳浦本地肉牛仅占40%。可见漳浦肉牛业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以促进当地经济的振兴,增加农户的收入。1漳浦县肉牛业基本情况1.1漳浦县养牛业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漳浦县委、县政府紧抓“稳粮增收”,号召“牧业走节粮型之路”,养牛业得到一定发展。2006年全县肉牛存栏5.1万头,年出栏10475头,规模肉牛主要集中在漳浦县马坪镇饲养,现有马来西亚AR集团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创办“康兴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可存栏4000头的活牛出口基地;有马坪镇当地干部集资入股建立的“康尔佳闽南黄牛有限公司”,存栏200多头。目前马坪镇初步实现养牛产业化和规模化,带动和影响漳浦肉牛业的发展。1.2漳浦县发展肉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2.1肉牛存栏数量不多,规模化养殖少以分散式家庭养殖为主,养殖规模小,生产管理落后,养殖效益低。1.2.2没有进行规划保...  相似文献   

4.
肉牛的养殖,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繁荣了一个时期,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养牛的比较效益下降,出售断奶犊牛的收入抵消不了母牛和犊牛的饲养成本,出现了养牛无利,甚至养牛赔钱的局面,致使从2003年开始肉牛存栏持续下降,现在肉牛的饲养规模,主要是成母牛的饲养量,已经比2000年时缩减了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5.
赵成宝 《畜牧与兽医》2012,44(12):107-108
<正>1黄牛改良工作现状1.1养牛及牛群结构全县牛存栏1.78万头,其中黄牛及杂种肉牛1.25万头,当地品种牦牛1 600头,奶牛4 300头;牛出栏2 500头,其中肉牛2 300头,牦牛200头。现有基础母牛8 600头,其中黄牛及杂种牛4 400头,奶牛3 800头,牦牛460头;秦川牛、牦牛等种公牛存栏30头,本交适龄母牛2 000头,本交占总配种  相似文献   

6.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的10年,河南黄牛发展的10年。到1988年底农牧部门统计黄牛存栏772万头(应为789.9万头——编者),居全国首位,是1978年存栏309万头的1.55倍,年递增9.6%。适龄母牛达379.3万头,占黄牛存栏总数的49%,年成活犊牛189.1万头(应为166万头——编者),出售和自宰肉牛132.8万头,年产肉牛1.52万吨,牛皮91.6万张。在养牛头数逐年增加的大好形势下,黄牛由资源优势,开始转变成商品优势。由于价格和经济优势的作用,我省黄牛出现了改良热、选种选育热。目前农户养牛以种优、体大、膘好、口轻、母多为其主要特点,促进了母牛、幼牛、青年牛比重增加,牛群结构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7.
1养牛业现状 根据固原市门统计,2007年全市肉牛饲养量71.48万头,牛存栏45.94万头,其中基础母牛23.77万头,牛出栏25.54万头.有养牛专业村112个,5~10头的养牛专业户4 888户,10~20头的587户,20头以上的25户.  相似文献   

8.
<正>直击肉牛产业形势:肉牛价格上涨,牛源却遇瓶颈沈广(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2011年全国商品育肥牛平均价格约18~20元/千克,比去年增长20%;牛肉价格稳步攀升,最高同期涨幅达到4.68元/千克。可全国肉牛存栏总数持续下降。孙少华(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2010年肉牛存栏数和产肉量稳中有降,存栏6300万头,低于2009年,其中母牛不足3500万头;牛肉653.1万吨。由于基础母牛不足,进而造成牛源短缺,仍然是制约肉牛养殖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养殖成本高位运行,养殖效益略有增长,养殖仍以农户分散饲养基础母牛(10头以下规模的占60%以上)和异地集中短期育肥架子牛为主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9.
<正>1肉牛养殖及市场供应现状石塘镇为全州县第一大镇,土地总面积为271.4km2,辖32个村(居)委,245个自然村,9.0万人口。现全镇牛存栏5 421头(其中黄牛4 518头,水牛903头),其中能繁母牛2 546头,饲养户2 812户。石塘镇交通极为方便,素有"桂北商贸重镇"之称,动物流通频繁,该镇肉牛交易市场为桂北最大肉牛交易市场,在肉牛交易旺季,每逢圩日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牧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肉牛羊产业也在发生着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的转变,就公主岭市肉牛羊业生产实际来看仍然需要从基础抓起,从适度规模抓起。1公主岭市肉牛羊发展现状公主岭市是国家商品牛基地,秸秆养牛示范县,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示范县。全市2013年发展黄牛43.2万头,养羊31万只,存栏可繁母牛15万头,可繁母羊7.3万只,有规模化养牛场(区)170个,养羊场(区)150个,承载着全市饲养量的19.5%  相似文献   

11.
肉牛养殖是会泽县乐业镇的主导产业之一,2009年全镇畜牧业总收入10214万元,牛存栏26114头,出栏12675头。该镇于1995年引进肉牛冻精改良技术,通过多年不断分析总结,黄牛改良受胎率从1994年的40%提高到了95%,  相似文献   

12.
<正>维西县常年牛存栏达6万头以上,其中能繁母牛2. 88万头,属牛存栏较多的县。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的养牛模式一直制约着维西县养牛业的发展,肉牛生产科技含量低、饲养周期长、成本高,经济效益不明显,农牧民养"长寿牛"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养牛主要以自食、役用和积肥为主,缺乏商品经济观念。加之维西县的肉牛繁殖一直处于自然交配和近亲繁殖状态,造成了肉牛品种的严重退化,肉牛生长速度缓慢,个体小,出栏率、产肉率和商品率  相似文献   

13.
正一、大庆肉牛产业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随着牛肉市场需求稳步提升,肉牛价格持续上涨,大庆市各类主体饲养肉牛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饲养规模不断扩大,肉牛产业呈现良性健康发展态势。1.养殖总量较大。截至2017年年末,大庆市肉牛存栏31万头、出栏38.7万头,肉牛饲养量位列全省(饲养量644.6万头)第5位,肉牛饲养主要集中在肇州县(饲养量36.1万头)、杜尔伯特县(饲养量9.9万头)和肇源县(饲养量6.2万头)。全市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146个,达到备案标准的规模养殖场73个,其中年出栏300头以上的养殖场13个,注册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8个,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下的散养户2万余  相似文献   

14.
1山区肉牛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态势位于大巴山南麓的达州市,牛业经济已成了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一大骨干产业。据调查,该市肉牛产业化经营呈以下基本态势。1.1饲养数量多,布局走向区域化该市2003年肉牛存栏73.1万头,其中黄牛51.8万头,出栏肉牛37.9万头,居四川省21个市州的第二位;年饲养肉牛达到110万头的规模,是全省的养牛大市。现已初步形成了肉牛养殖产业带,肉牛产业带的肉牛存栏数达50万头左右,约占全市肉牛存栏数的70%。1.2项目实施多,饲养走向专业化该市已先后建成一批国家、省级养牛基地和一大批养牛重点乡镇,专业村和专业大户。全市7个县…  相似文献   

15.
正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养牛业历史悠久,素有"黄牛之乡"之美誉,是"科尔沁黄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地类型群)"的主产区。2015年6月末,科左后旗黄牛存栏达70万头,其中能繁殖母牛35.65万头。科左后旗近几年黄牛产业呈现出"三增一降一提升"的喜人局面,即黄牛存栏数逐年增加、农牧民养牛收入逐年增加、农牧民科学养殖的意识不断增强、养牛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逐年降低和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升。1黄牛存栏数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6.
皮埃蒙特和本地黄牛杂交一代生产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光泽县饲养黄牛基本情况 光泽县位于福建北部山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县有各类草山草坡14000hm^2,饲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草食畜牧业。黄牛存栏数居全市之首,目前存栏14900头,其中能繁母牛5280头,后备母牛1240头,多为本地的役用黄牛。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县就已将发展肉牛业作为全县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群众养牛积极性也随牛肉市场行情看长而日益高涨。但本地黄牛体型矮小、生长缓慢,养殖效益低。因此,从2002年起,我们引进皮埃蒙特肉牛细管冷冻精液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至目前,已冷配黄牛754头,产一代杂交牛358头。经改良,皮本一代牛在体型外貌、生长及产肉性能等各方面都比本地黄牛显著提高。1周岁的杂交牛比同龄的本地牛售价高500~800元。若继续催肥至1.5~2.0岁,则效益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灵台县是省列肉牛基地重点县之一,1985年以来,灵台县坚持走逆向开发,以销促产的路子,使养牛业在全县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首先是养牛数量及商品量大幅度增长。1991年全县牛饲养量达9.1万头,比1984年净增4.5万头,年均增长10.2%;累计出栏商品牛7.4万头,年均出栏10.6万头。目前,全县已形成31个养牛集中区、12个专业村、1.3万家养牛专业户,占总农户的28%。其次是牛群结构趋于合理,质量有所提高。全县繁殖母牛上升到3.5万头,比1984年增长了1.5倍,占存栏牛总数的46.5%。良种化程度由20%上升到78%,出口肉牛的优质率达90%以上。第三是养牛收入增加,效益显著。1991年全县养牛收入1136万元,是1984年的19倍,人均养牛纯收入68元,是1984年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肉牛养殖小区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标准化建设为切入点,以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西六村肉牛养殖小区为示范点进行了研究。按照当前规模养牛基础与现行标准设计,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每户年育肥出栏肉牛100头,每户可实现年纯收入8.1万元。该小区建设模式概括为"31615"模式,即小区占地35亩、入驻农户12户、存栏肉牛600头、出栏肉牛1 200头、实行"五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9.
实施肉牛短期育肥,缩短饲养周期,增加养殖效益,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县肉牛饲养量20多万头,其中能繁母牛8.4万头,养牛5头以上的678户,10头以上的217户,100头以上的育肥户76户,无公害肉牛养殖园区1个。带动了农民养牛积极性,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县1986、1987年先后被定为湖南省杂交奶牛生产基地县、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几年来,推广应用黄牛改良配套技术,大力发展杂交奶牛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90年末,全县共饲养牛8.56万头,比基地建设前的1986年增长8.7%,存栏牛7.78万头,出栏牛0.78万头,分别比1986年增长9.8%和6.8%;存栏杂交牛0.78万头,占存栏牛的 5.0%,比1986年增长38.6%。据统计,1987~1990年,累计冷配耕牛1.2万头,产活杂交牛0.63万头,新增收益68万元,出售商品牛1.8万头,收益128万元,投产挤奶牛248头,挤商品奶19.4万公斤,收益19.4万元,农民累计养牛收益215.4万元。据对1990年13户养牛户经济收入调查,13户,56人,饲养奶牛21头(其中:杂交奶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