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选择4头健康的装有瘤胃瘘管的奶牛,采用尼龙袋方法评定籽粒苋干草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率。评价指标包括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结果显示:1)现蕾期籽粒苋干草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生长阶段(P0.05),NDF含量最高的是成熟期。2)籽粒苋干草24h内DM降解较快,此后缓慢降解;现蕾期籽粒苋干草DM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72h时所有籽粒苋干草CP降解率在80%左右,盛花期干草显著高于初花期和成熟期(P0.05),初花期时CP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生长阶段(P0.05)。在瘤胃降解72h后,NDF降解率最高的是现蕾期,显著高于其他时期的干草(P0.05)。而对ADF有效降解率而言,成熟期干草显著高于其他生长阶段(P0.05)。3)籽粒苋干草36h的DM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相关性最强,R~2达到0.9942;而CP和NDF相关性最强的时间点是16h和24h。综上所述,现蕾期籽粒苋干草的营养价值、DM和NDF瘤胃有效降解率最高,CP和ADF有效降解率分别在盛花期和成熟期最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育期(营养期、现蕾期、开花期、盛花期、结荚期)选用品种(新牧1号、新牧2号、当地苜蓿、红豆草、高辉苜蓿)进行刈割,研究刈割时期对紫花苜蓿和红豆草产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牧2号苜蓿开花期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他几个时期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P0.05);牧草在营养期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刈割时期(P0.05);牧草在盛花期的NF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刈割时期(P0.05);随着生育期由营养期延迟至结荚期,牧草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牧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含量显著降低(P0.05);新牧1号、新牧2号、当地苜蓿、红豆草、高辉苜蓿5个品种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酸不溶灰分、相对饲用价值无显著差异(P0.05)。牧草现蕾期的产量和营养价值优于其他几个时期,新牧2号的产量和营养价值优于其他几个品种。  相似文献   

3.
昭苏马场燕麦草地适时刈割及青贮调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伊犁昭苏马场燕麦地分别于7月中旬和8月中旬刈割调制青干草,比较和分析不同刈割期对产草量及加工牧草品质的影响;并用7月份刈割燕麦草调制青贮,查明其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7月份刈割燕麦草地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8月份刈割,但不同刈割期干草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8月份刈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粗蛋白(CP)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适时刈割的燕麦草青贮的乳酸含量达到3.19%,p H下降至3.85。青贮的CP含量与原料相比极显著增加(P0.01),而NDF和ADF含量与原料相比分别减少16.13%和12.46%。结果表明,昭苏马场种植燕麦并适时刈割可提高产草量和品质,刈割燕麦草的青贮调制能保持原料草有的营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石河子市第八师147团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探究不同刈割茬次及生育期苜蓿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间的差异。选择3个刈割茬次,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3个生育期处理;分别于青贮发酵第3、9、15、30、45、60天取样测定其青贮品质。结果表明:苜蓿青贮过程中,刈割茬次与生育期的交互作用对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乳酸和乙酸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苜蓿青贮在发酵过程中会降低营养物质的含量,发酵60 d时,第3茬盛花期苜蓿青贮的DM含量最高,达到39.03%,第3茬现蕾期苜蓿青贮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第1茬现蕾期CP、WSC含量最高,分别是20.21%和4.39%,第2茬现蕾期的乳酸和乙酸含量相对其他处理较高,第1茬现蕾期氨态氮含量最低。各处理综合评价排序:第1茬现蕾期处理第3茬现蕾期处理第1茬初花期处理第2茬现蕾期处理第3茬初花期处理第1茬盛花期处理第3茬盛花期处理第2茬初花期处理第2茬盛花期处理。刈割越早,苜蓿越幼嫩,营养品质高,适口性好,并有利于植株再生,苜蓿青贮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也较晚刈割的其他处理好。因此,控制苜蓿刈割时间可改善苜蓿青贮营养、发酵品质,提高苜蓿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刈割时期及添加剂对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个茬次,现蕾、初花、盛花3个时期刈割,并以无添加(CK)、丙酸钠(SP,0.5%)、乳酸菌(LD,106 cfu·g~(-1))3种处理进行苜蓿青贮制作,在贮存45d后取样,分析其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结果发现,随着收获时期的延迟,青贮苜蓿pH值呈下降的趋势;丙酸钠及乳酸菌添加剂的添加对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随着同一茬次生育期的延长,青贮苜蓿中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降低(P0.05);刈割时期可显著降低苜蓿青贮饲料的pH值并明显提高乳酸含量(P0.05),对乙酸及丙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而添加剂可显著增加乙酸含量(P0.05),两者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添加乳酸菌的现蕾期苜蓿青贮品质最佳。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提出的方法测定表明,第1茬盛花期的苜蓿青贮饲料的非蛋白氮(PA)含量较高,苜蓿青贮饲料各处理中的中速降解蛋白质(PB2)含量均是占可降解蛋白质(PB)含量的最大比例。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石河子市第八师147团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探究不同刈割茬次及生育期苜蓿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间的差异。选择3个刈割茬次,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3个生育期处理;分别于青贮发酵第3、9、15、30、45、60天取样测定其青贮品质。结果表明:苜蓿青贮过程中,刈割茬次与生育期的交互作用对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乳酸和乙酸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苜蓿青贮在发酵过程中会降低营养物质的含量,发酵60 d时,第3茬盛花期苜蓿青贮的DM含量最高,达到39.03%,第3茬现蕾期苜蓿青贮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第1茬现蕾期CP、WSC含量最高,分别是20.21%和4.39%,第2茬现蕾期的乳酸和乙酸含量相对其他处理较高,第1茬现蕾期氨态氮含量最低。各处理综合评价排序:第1茬现蕾期处理>第3茬现蕾期处理>第1茬初花期处理>第2茬现蕾期处理>第3茬初花期处理>第1茬盛花期处理>第3茬盛花期处理>第2茬初花期处理>第2茬盛花期处理。刈割越早,苜蓿越幼嫩,营养品质高,适口性好,并有利于植株再生,苜蓿青贮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也较晚刈割的其他处理好。因此,控制苜蓿刈割时间可改善苜蓿青贮营养、发酵品质,提高苜蓿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刈割期对紫花苜蓿叶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从现蕾至盛花期(80%开花期)分4次取样,测定W323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各样本的茎叶比和叶中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以研究刈割时对苜蓿叶粉质量的影响,确定合理刈割期.研究结果证明:随刈割期推迟,叶比例在10%开花期后极显著下降(P<0.01);叶蛋白质含量各时期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叶中粗纤维含量随刈割时期推迟显著提高(P<0.05),50%开花后,粗纤维含量极显著高于现蕾期和10%开花期(P<0.01).生产紫花苜蓿叶粉适宜刈割期为现蕾至10%开花.以现蕾期为基础,叶比例、叶粗蛋白含量、叶粉容重均与现蕾后刈割期推迟日数呈负相关,而叶粗纤维与之呈正相关.叶粗蛋白含量与叶粉容重显著正相关,可通过叶粉容重估算叶粉中粗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叶、茎产量及品质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最佳刈割期,分别在关中苜蓿、阿尔冈金、金皇后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进行刈割,将其茎叶分离风干后,测定牧草产量、茎叶比、株高、分枝数及养分,为家畜提供优质的蛋白质饲料。结果表明,随苜蓿生长发育,其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结荚期最高。现蕾期苜蓿茎叶比高于其它时期,成熟期苜蓿株高和分枝数高于其它时期。随着生育期的推后,各品种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相对饲用价值逐渐降低,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逐渐升高。现蕾期苜蓿粗蛋白和相对饲用价值显著(P0.05)高于初花期、盛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其叶和茎的粗蛋白分别比后者提高了4.52%、8.28%、12.06%、14.70%和12.59%、9.38%、11.19%和28.81%,相对饲用价值分别比后者提高了6.55%、6.60%、29.07%、40.25%和3.84%、6.09%、4.88%、10.99%,粗纤维分别比后者降低了7.46%、6.85%、20.46%、23.00%和2.99%、1.81%、2.67%、3.67%。现蕾期为苜蓿最佳刈割期。  相似文献   

9.
刈割时期和调制方法对紫花苜蓿干草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紫花苜蓿适宜的干草调制方法,开展了不同刈割时期和调制方法对紫花苜蓿干草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单从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考虑,最适宜的刈割时期是现蕾期,其次是始花期。由现蕾期至结荚期,紫花苜蓿的干草质量随着生育期延迟显著下降(P<0.05)。(2)烘干和机械压扁茎秆可显著缩短紫花苜蓿的干燥时间,提高紫花苜蓿的干草质量(P<0.05)。(3)灰色关联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适宜刈割时期是现蕾期和始花期,适宜的干燥方法是烘干和机械压扁茎秆,另从资金投入和可操作性考虑,认为机械压扁茎秆资金投入少,操作简单易行,在生产中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0.
牧草在适宜时期刈割,可确保其草产量和营养品质达到最优组合。本研究通过对甘引1号黑麦(Secale cereale‘Ganyin No.1')在天祝县高寒区不同生育期株高、草产量、茎叶比、鲜干比、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等指标的测定,确定其最佳刈割期。结果表明,甘引1号黑麦株高、干草产量及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生育期推移逐渐增加,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粗蛋白产量先增后减。从拔节到抽穗期,甘引1号黑麦生长速度最快,开花期和乳熟期鲜草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虽然开花期干草产量不及乳熟期,但其粗蛋白产量最高,达2.16t·hm-2。经隶属函数法分析4个刈割期综合评价值为抽穗期开花期孕穗期乳熟期,因此选择抽穗期至开花期刈割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紫花苜蓿品质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紫花苜蓿的最佳刈割模式,本研究在紫花苜蓿返青后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下紫花苜蓿的生物产量和营养品质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现蕾期和初花期具有较高的粗蛋白质和较低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其相对饲喂价值较盛花期分别提高了12.57%和15.66%(P0.05);(2)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下降但营养品质增加,在7.5 cm和10.0 cm显著高于5.0 cm和2.5 cm,前二者相对饲喂价值分别较2.5 cm提高了5.84%和8.16%(P0.05);(3)无论是现蕾期、初花期还是盛花期刈割苜蓿,不同的茬次之间品质差异均较大,其中以第一茬苜蓿品质最佳;(4)结合产业化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要求,以现蕾期5.0 cm留茬和初花期7.5 cm留茬较合理。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刈割高度对禾王草干草和青贮品质的影响,以确定禾王草的最佳刈割时间。以禾王草为原料,比较1.0、1.5、2.0、2.5和3.0 m 5种刈割高度禾王草制作的干草和青贮的营养成分,及青贮的发酵品质。结果表明:随着禾王草干草刈割高度的增加,DM、NDF和ADF含量逐渐升高,相对价值指数(RFV)和CP及Ash含量逐渐降低,差异显著(P0.05)。所有刈割高度的青贮p H均在4.2以下,1.0和1.5 m高度青贮品质较差,2.5 m青贮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高度(P0.05),乙酸含量最低,2.0和2.5 m青贮氨态氮与总氮比值显著低于1.5 m青贮(P0.05);禾王草青贮随着刈割高度的增加,RFV和CP及Ash含量显著降低(P0.05),NDF和ADF含量显著增加(P0.05),2.5 m青贮WSC含量显著低于1.0 m青贮(P0.05)。综上所述,刈割2.0~2.5 m高度的禾王草制作干草和青贮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李文麒  吴哲  玉柱 《饲料工业》2020,41(2):24-2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乳酸菌和晾晒处理对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以成熟期籽粒苋为原料,设置两个含水量,分别为新鲜籽粒苋(F)和晾晒4 h的籽粒苋(W),并将这两个含水量的籽粒苋均设置四个不同的处理组:对照(CK)组,植物乳杆菌1(LAP1)组、植物乳杆菌2(LAP2)组和布氏乳杆菌(LAB)组。青贮45 d后,开袋取样分析,用榨汁液检测青贮样品的pH值、氨态氮、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有机酸,用固体样品检测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淀粉、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布氏乳杆菌显著降低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相比其他处理组,LAP2组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淀粉含量;晾晒和乳酸菌添加对籽粒苋青贮淀粉、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相比新鲜籽粒苋,LAP1晾晒处理组显著提高了饲料蛋白质含量(P<0.05)。从发酵指标来分析,添加乳酸菌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 H值和氨态氮的含量;晾晒和添加乳酸菌对籽粒苋青贮乳酸、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未经晾晒处理的籽粒苋难以制作高质量的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科纳燕麦为研究对象,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与乳熟期刈割,测定其产草量和营养成分等指标,探讨攀西地区冬闲田种植晚熟型燕麦的最佳刈割时期。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刈割时间的推移,科纳燕麦的干重呈现逐渐积累的趋势。乳熟期干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拔节期和抽穗期(P0.05),与灌浆期差异不显著。随着刈割期的推迟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乳熟期和灌浆期显著低于拔节期和抽穗期(P0.05)。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表现为先升后降,不同刈割期的RFV值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乳熟期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抽穗期、灌浆期,RFV值为108.63,高于抽穗期、灌浆期。综合产草量和营养品质得出,攀西地区种植晚熟型燕麦最佳刈割时间应为乳熟期,但考虑到届时恰逢雨季,为获得较高产量同时不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以选择灌浆期刈割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菊芋青贮饲料和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饲喂价值,研究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菊芋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及筛选菊芋窖贮的最佳填装密度,该研究设置了3个试验,试验1:分别在初花期刈割菊芋、1/3乳线期刈割全株玉米调制青贮饲料,每种青贮饲料重复3次;试验2:向菊芋原料中分别添加2.0 g/t乳酸菌(LAB)、2.0 g/t纤维素酶(CE)和2.0 g/t乳酸菌+2.0 g/t纤维素酶(LAB+CE),未添加为对照组(CK),混合均匀后调制青贮饲料,每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3:设定5个填装密度,分别为550、600、650、700和750 kg/m~3,调制青贮饲料,每个密度处理重复3次。结果表明,菊芋青贮饲料发酵品质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没有差异,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P0.05),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P0.05),菊芋青贮饲料的饲喂价值优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添加乳酸菌可显著降低菊芋青贮饲料的pH值、氨态氮占总氮量(P0.05),显著提高乳酸菌含量(P0.05),乳酸菌可改善菊芋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添加纤维素酶对菊芋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指标没有显著改善作用。随着填装密度的增加,菊芋青贮饲料的pH值和氨态氮占总氮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当填装密度高于650 kg/m~3时,青贮饲料未检测出丁酸,氨态氮占总氮量低于10%,表明填装密度高于650 kg/m~3可调制出优质菊芋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品种以及同日内不同刈割时间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及蛋白质降解的影响,采用4个苜蓿品种,分别于同日6∶00、12∶00、18∶00刈割,室温发酵56d后开封,分析发酵品质、微生物组成和蛋白组分。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苜蓿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WSC)含量以及附着微生物的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推迟刈割时间,苜蓿原料的干物质,WSC含量以及附着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P0.05)。品种A与C的发酵品质显著优于品种B与D(P0.05),其乳酸含量较高而pH值、乙酸与氨态氮含量较低(P0.05)。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所有苜蓿青贮的乳酸含量及乳乙比显著增加(P0.05),pH值、乙酸、丁酸、非蛋白氮与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显著抑制蛋白降解。综上所述,不同品种的原料特性显著影响苜蓿青贮发酵品质,推迟刈割时间可以有效改善青贮发酵品质,减少蛋白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在相同管理条件下对紫花苜蓿不同刈割时期各茬次的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计算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总可消化养分(TDN)、相对饲喂价值(RFV)、奶吨指数和奶亩指数等综合指标,并结合气象因子指标分析了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时期总干草产量表现为:盛花期现蕾期初花期,各刈割时期干草产量均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而下降;紫花苜蓿的品质整体表现为初花期和现蕾期显著优于盛花期,各刈割时期均以第一茬品质最佳;随着紫花苜蓿茬次间生长天数的增加,其干草产量和奶亩指数增加;随着刈割时期内温湿度的增加,苜蓿品质劣化,表现为NDF含量增加而粗蛋白质、NFC、TDN含量以及RFV、奶吨指数和奶亩指数下降,茬次间最高气温30℃高温天数的增加是品质劣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湖南地区饲用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最佳刈割时期,本试验研究了2个小黑麦品种(‘中饲1048’,‘冀饲2号’)和2个小黑麦新品系(‘中饲3297’,‘中饲1257’)在3个刈割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农艺性状、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株高、分蘖数、绿叶数、鲜草和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灌浆期的鲜草和干草产量(46.92和12.97 t·hm-2)最高,拔节期的绿叶数(4.10片)最多,成熟期的株高(176.76 cm)最高,分蘖数(329.17万个·hm-2)最多。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刈割期的推迟,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逐渐下降,中(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综合分析表明,饲用小黑麦的最佳刈割时期为灌浆期,此时鲜(干)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9.
刈割时期和调制方法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刈割时期和调制方法的紫花苜蓿营养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时期由现蕾期延迟至结荚期,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显著下降(P<0.05)。其中,粗蛋白(CP)、粗脂肪(EE)和粗灰分(CA)含量分别下降37.67%,12.62%和7.08%,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增加26.43%和29.84%。(2)与自然晒干相比,烘干和机械压扁茎秆可显著缩短紫花苜蓿干燥时间,提高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P<0.05)。烘干后紫花苜蓿的CP含量提高10.87%,NDF和ADF含量下降4.33%和4.72%;压扁茎秆调制的紫花苜蓿干草,其CP含量可提高5.92%,NDF和ADF含量降低3.80%和4.09%。(3)烘干和机械压扁茎秆是适宜的紫花苜蓿调制方法,但考虑到资金投入和可操作性,认为机械压扁茎秆资金投入不大,操作简单易行,在生产中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20.
在位于高山草原地区的甘南州夏河县,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新品种兰箭1号(Lanjian No.1)在不同物候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刈割时,其干草产量和粗蛋白(CP)、可溶性糖(WSC)、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和矿物元素等品质指标的表现。结果表明,各物候期的CP含量均达到美国一等饲草标准,其中,成熟期干草产量最高,WSC、EE和NDF含量适中,矿物元素P、K、Na、Mg和Zn含量能够基本满足高寒草地家畜的营养需求。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权重赋值法对干草产量、CP、WSC、EE、NDF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成熟期综合评价值最高,建议兰箭1号在高山草原地区的最佳刈割期为成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