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近年来,为了优化稻田种植结构、实现稻米供给侧改革、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并不断满足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稻田综合种养得到快速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不仅提供优质食味稻米和丰富的水/禽产品,还满足了人们的生活体验和休闲观光,发挥了生态增效的作用.稻田种养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具有明显的减肥减药、稳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综合效应,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中国稻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上千年的演变逐步由散养形成了现代种植与养殖的配套技术体系,主要模式已由稻鸭、稻鱼发展为稻虾、稻蟹、稻鳖、稻蛙等多种种养结合模式,并取得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综述了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历程、应用及其种养模式,以及稻田综合种养下水稻生长及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应,并且从田间工程改造、种养结合技术、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论述了稻田综合种养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要强化政府引导、技术支撑和产业开发等,以期充分挖掘稻田综合种养的生产潜力,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等问题,稻田综合种养是推动现代农业绿色高效生态发展的重要生产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在国家的助力下迅速发展,但目前综合种养技术相对粗放,各地区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尤其是在稻渔(禽)共生模式下水产(禽)动物的规格和放养密度方面缺乏相关的标准,这严重制约了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提档升级与提质增效。本文阐述了目前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稻渔(禽)共生模式下不同水产(禽)动物放养密度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今后稻渔(禽)共生的发展方向,为提高稻渔(禽)共生模式的综合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化肥减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农业生产中化肥的大量应用带来了资源破坏、环境恶化等系列问题。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利用生物的互惠功能,大大减少了化肥等资源的使用。本文综述了我国主要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化肥减量效应,从增加稻田有效养分、促进水稻养分吸收、减少稻田养分损失、减少其他生物取食等方面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并提出应加强对稻田综合种养碳氮循环、有机种植模式、稻米品质影响、专用品种筛选与培育等方面的研究,促进稻田绿色高效技术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稻田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稻田不同生态共作方式,包括稻蛙种养、稻鳅种养、稻鳖种养、稻蟹种养、稻鸭种养等对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态种养模式均能显著降低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时提高碱消值,但处理间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生态种养模式能改善了稻米品质,为水稻的优质生产提供了一条较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徐淑英 《中国稻米》2023,29(1):117-120
稻田立体种养技术已成为一种高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开展稻田立体种养技术的规范化研究,能够提高农田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节省投入成本,有助于实现水稻产业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但到目前为止,该种养模式在技术上尚未健全,极大限制了该模式的推广。基于龙岩市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稻田立体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因地制宜提出一套适合龙岩地区发展的“稻+稻花鱼+鳅”“稻+稻花鱼+甲鱼”“稻+鸭”立体生态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7.
泰州市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阐述了泰州市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分布区域、经营主体、种养模式等,统计了不同种养模式的应用面积、产量及收益,对稻田综合种养及常规稻麦种植两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对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应用过程中的比较优势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灿  焦文献  袁娇  黄璜 《中国稻米》2022,28(4):12-18
分析了合理栽培、耕作方式、稻田生态种养和土壤重金属生态调控等不同中国生态学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运用各生态学技术均能不同程度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使水稻处于适宜生长状态,整体上使稻米品质变优。稻米品质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应用生态学技术改善米质是生产绿色优质安全稻米的有效途径;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选用优质的水稻品种,综合利用好气候、土壤、栽培等因素,并将各生态技术科学耦合,发挥技术群体的优势,才能实现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生态循环农业方式,近年因其模式多元、多产融合和收益显著而得以大面积快速推广应用。本文阐述了江苏省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该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高质量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水稻生产现状及绿色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是农业大省,水稻是云南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针对水稻生产中存在的“生产成本快速增长、成本利润率快速下降、种稻效益低下、稻米自给率较低、品牌影响力不够、优质多抗高产品种供给不足、水稻机械化程度较低、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和施肥技术欠缺”等一系列制约水稻绿色发展的瓶颈,从“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种稻比较效益,加大绿色高效的优质多抗高产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研究与应用全程机械化技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和稻田种养结合技术”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确保云南稻米安全,打造云南高原特色的绿色稻米产业,促进云南水稻产业的绿色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稻虾鳅绿色高效种养模式能够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是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结合后农业生态系统重建的典范模式.从田间工程改造、清沟消毒、施用基肥、投放有益生物、水稻品种选择、水稻栽培管理、放养苗种、饵料投喂、日常田间管理、水稻和水产品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稻虾鳅种养模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稻田小龙虾轮捕轮放寄养技术及高档优质稻栽培管理技术,分析了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稻谷及小龙虾的产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采用稻田小龙虾轮捕轮放寄养技术,既能养殖出优质的小龙虾,又能种植出生态的虾稻米,为湖南省稻虾养殖产业稳步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仪征市稻田综合种养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仪征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出较适合当地发展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根据2017~2018年该市稻鸭、稻虾主要两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稻田生产模式在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上的差异,技术发展的成熟度,在该市的产业化程度,以及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存在的问题。调查表明,该市稻田综合种养存在规模化程度不够、基础设施薄弱、成本投入相对较高、品牌效益不突出、综合种养生态及社会效益提升有限等问题,需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加强稻田综合种养关键技术的培训宣传与推广,将稻田综合种养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4.
宁化县稻渔综合种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利用稻田生态系统的内部循环,充分发挥稻鱼互利共生的生态循环可持续农业。通过田间工程建设、水稻种植、鱼类养殖等配套技术的运用,合理提高了稻田的利用率,改善了水稻与鱼类的生长环境,具有"一田一水两用,一季一田双收"的显著优势,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作物研究》2019,(4):338-338
作为作物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田生态种养已经历数千年的发展,近年来尤其得到广泛的关注。为促进作物学科联合发展,总结和展示国内外稻田生态种养的成果与经验,推动稻田生态种养进一步发展与合作,国际(长沙)稻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组委会决定由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主办“第一届国际(长沙)稻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主题报告,围绕稻田粮、油、鱼、禽复合生产,共同探讨产前、产中、产后的经营模式、技术模式和生产模式,分享各国农业特别是中国稻田生态种养的发展经验,发布稻田生态种养的最新成果等。大会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我国20多个省份稻田综合种养规模上得到快速扩大,模式上得以创新推进,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等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稻田综合种养尤其是稻田轮作种养中,仍存在肥药施用不合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投入量大、污水灌溉等问题,致使来源不一的重金属元素持续在稻田土壤富集,长此以往将不仅影响水稻和水产禽类的正常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潜在影响。为此,本文阐述了稻田综合种养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与质量安全评价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促进稻田综合种养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泉  蔡教明  余政军  张印  陈灿  黄璜 《作物研究》2022,(2):170-175,188
介绍了武陵山区5种有代表性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稻+鲤鱼、稻+田螺、稻+鳖、稻+小龙虾、稻+鲟鱼),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武陵山区发展稻田生态种养的迫切性展开讨论,最后探讨了武陵山区稻田生态种养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并对该地区稻田生态种养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武陵山区稻田生态种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稻田综合种养稻米质量特性形成及调优机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稻田生态环境变化入手,对稻田综合种养生产模式下提高稻米品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稻田种养耦合能够优化田间温、光小气候,改善田间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环境,有利于稻米品质的形成和稻米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上海优质粳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具体对策为:进一步优化茬口布局,推进用养结合型稻田农作制;实现优质水稻品种创新和绿色生产关键技术提升;以智慧农业为引领,积极推进现代农机农艺应用,提升绿色水稻产能水平;实施地产稻米品牌战略,促进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及国家重要经济生态圈。洞庭湖平原稻田湿地特有的气候生态条件为水稻、鱼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种养条件。近年来,湖区稻田生态种养发展迅猛,尤以稻—小龙虾模式最为突出。湖区"稻渔"融合产业体系发展有利于推动种植业、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进湖南农业提质增效;稻田生态种养也是粮食主产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举措,符合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大战略。开展洞庭湖"稻渔"融合产业体系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研究、技术研究以及搞好顶层设计,对洞庭湖区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