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麦19号是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所和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育成的优质高产红皮小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本文从宁麦19号特征特性与产量结构、前茬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宁麦19号机条播技术及高产栽培技术4个方面进行总结。其中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包括秸秆切碎、灭茬、旋耕、混合和覆盖等;宁麦19号机条播技术主要包括选择适宜播期和播种量,应用小麦条播机完成小麦条播及镇压,同时完成相应配套沟系的开挖;宁麦19号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根据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以及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后地力变化,从肥料运筹(基肥增加用氮量)、化控防倒伏、不同生育时期病虫草害的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这一系列技术可为宁麦19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滨淮农场位于苏北黄淮海平原的江苏省滨海县境内东北部,农场总面积69.93 km2,以种植稻麦为主,农场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小麦栽培以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机条播为主,2010年引进淮麦30试种,  相似文献   

3.
针对稻麦秸秆持续全量还田时土壤中秸秆总量和腐解强度显著提高,机插稻返青活棵时间普遍延长,甚至僵苗死苗严重、穗数难足、穗型较小等共性技术难题,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了苏北地区稻麦秸秆持续全量还田下机插秧苗大田促早发技术,主要措施包括:培育适龄机插壮秧;控减底施化肥;适度减小耕整深度;足丛小株浅栽;无水层活棵、化除、施肥;早施分蘖肥,重施穗肥;全程湿润灌溉。  相似文献   

4.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机插水稻肥料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在每667 m2施纯N 18 kg条件下,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机插水稻氮肥运筹前后比例以6∶4为宜;实施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氮肥总量不宜减少,水稻单产600 kg/667 m2以上,每667 m2需施纯N 18 kg。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重点是把好麦草入土、草泥混合、培育壮秧和保证栽插密度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下水稻轻简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目前常熟市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的情况下,使机插水稻能实现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水稻轻简栽培技术,包括机械化流水线育秧技术、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高标准栽插技术、机插水稻大田精确管理技术等4个方面,从而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如皋市水稻麦草还田技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麦草还田相关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结合配施秸秆腐熟剂,以机械化旋耕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秧模式为主,秸秆全量旋耕还田-抛秧,“麦套稻”秸秆全量还田,腐熟剂处理堆肥间接还田,墒沟埋草还田-机直播、抛秧模式为辅的5种麦草还田模式,均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
盐城市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年产秸秆量600万t以上,占江苏省秸秆总量15%以上,其中水稻和麦类秸秆数量最多,约500万t,占总资源量的83.3%。本文采用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稻麦作物留茬与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模式及配套机械,提出适宜盐城区域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周年秸秆还田量对麦田土壤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揭示周年秸秆还田量对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影响机理,在大田条件下,设置稻麦秸秆均不还田(CK)、25%稻麦秸秆均还田、50%稻麦秸秆均还田、75%稻麦秸秆均还田、100%稻麦秸秆均还田、100%麦季稻秸还田、100%稻季麦秸还田等7个秸秆处理,经过三年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周年秸秆还田量对三年麦田土壤养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周年秸秆还田后三年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且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效果最好的还田量主要集中在50%和75%。其中,第一年以50%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影响最明显;到第三年以75%还田量影响最显著,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2.61%、4.05%、18.25%和5.90%。在前两年,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对小麦均有增产效果,但在第三年,100%稻麦秸秆均还田和100%麦季稻秸还田处理略微减产。6个秸秆还田处理中只有50%稻麦秸秆均还田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在三年中均达到显著水平,增产幅度分别为11.23%、14.74%和14.29%。综合来看,50%稻麦秸秆均还田最适宜当地小麦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9.
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于2011-2014年进行专题试验,研究比较了不同栽培措施对机插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粳7号、宁粳4号、连粳11号综合性状好,易于实现机插高产稳产;机插稻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采用柴米河基质和远大基质育壮秧可显著增产;机插株距11.7 cm×13.0 cm实产最高,产量与施氮量成抛物线关系,以纯氮用量22.5 kg/667 m2的处理产量最高;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干湿交替的节水灌溉模式显著增产8.70%;施用硅肥、矮壮丰、碧护均有显著增产效果。因此,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应选用机插高产品种,适期早播密植,适当增施氮肥,实施节水灌溉,配套基质、硅肥及生化试剂的合理使用,可促进机插稻大面积平衡高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江苏"籼改粳"的推进以及直播稻面积的扩大,适宜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成为苏北地区稻麦周年高产的制约因子。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及多年栽培技术研发,集成了适宜在苏北地区稻麦两熟轮作区示范推广的"苏北稻麦周年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同时响应农业部"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推进秸秆全量还田肥料化,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南粳910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迟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食味性好的特性。东台市2015年用南粳9108建立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秧千亩高产片,平均产量838.5 kg/667 m~2。其主要配套技术是把握品种特性,实行因种栽培;麦秸全量还田,培肥高产基础;合理栽培管理,培植高产群体,特别重视中期搁田、后期灌溉和穗稻瘟病防治。  相似文献   

12.
麦秸秆全量还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麦秸秆还田耕整地技术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机械收割小麦时将秸秆全量机械切碎,均匀分散于田面,通过增施氮肥、灌水泡田、旋耕埋草、精细整地等措施,使秸秆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合,并强化提高水稻播栽质量、合理运筹肥水、科学防除杂草等栽培技术,以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3.
东北黑土区玉米秸秆资源丰富,实施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是保护黑土地、实现秸秆资源经济高效利用的首选。由于东北地区区域生态、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差异,影响了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应用效果。本文基于多年田间试验和生产实证,系统解析目前黑土区深翻、覆盖、粉耙(碎混)三种主要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特点及区域适应性,提出“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的技术原则。在中西部粮食主产区,采用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与玉米秸秆全量覆盖相结合的方式;在西部半干旱风沙区,以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为主体;在东部冷凉湿润区、平川地采用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与秸秆粉耙(碎混)还田相结合,山坡地采用玉米秸秆全量粉耙(碎混)还田方式。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秸秆全量直接还田生态效应监测,以科学指导秸秆还田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安徽淮北平原砂姜黑土麦-玉两熟条件下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出苗与幼苗生长质量的影响,基于长期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点,比较分析了秸秆不还田(CK)、玉米单季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T1)、小麦-玉米周年秸秆全量粉碎还田(T2)和小麦单季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T3)4个秸秆全量还田方式间小麦出苗、分蘖、干物质积累及光合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长期秸秆全量还田影响小麦出苗速率,出苗速率表现为CK>T1、T3>T2;秸秆全量还田不同程度降低了小麦出苗率,但影响不显著;长期秸秆全量还田下六叶期小麦单株分蘖数、LAI、地上部与地下部干物重、根冠比、SPAD值、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均增加,冬前群体生长率及光合势分别提高了8.33%~35.29%和4.33%~22.11%。 综合来看,在安徽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长期小麦单季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有利于壮苗的培育,是适合在当地进行推广的秸秆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为挖掘稻麦周年高产潜力,笔者等人通过探索研究,初步集成了苏中地区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实现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不仅要科学选择田块、搭配稻麦品种、合理安排茬口及播期,还要处理好秸秆全量还田、稻麦播种,科学管理水肥,做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时收获。其中,小麦栽培尤其要因地制宜开挖好内外配套沟系,做好抗逆应变、防灾减灾工作;水稻栽培需注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  相似文献   

16.
麦秸全量还田塑盘摆秧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对麦秸旋耕全量还田塑盘摆秧稻作技术的试验、示范研究表明,该技术如果采用多种配套措施强化栽培,可实现麦秸全量还田的同时获得水稻高产。该技术在秸秆旋耕全量还田、麦秸野外禁烧、土壤持续培肥、节水灌溉、挖掘水稻品种产量潜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量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在辽宁柳饶地区风沙性碳酸盐草甸土土壤上,设置常量化肥、半量秸秆还田 常量化肥、全量秸秆还田 常量化肥三个处理,研究了不同量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量化肥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植株抗倒伏能力、叶绿素含量不会减小,叶面积指数显著提高,半量秸秆还田处理产量显著提高,全量秸秆还田处理也没有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耕作与播种方式、密度和施氮量对稻茬小麦幼苗质量的影响,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不同耕作与播种方式[旋耕两次+ 2BG-6A型均匀摆播机(TS1)、旋耕两次+2BFG-10 (8) 230型播种机(TS2)、板茬+2BMF-稻茬免耕条播机(TS3)]、密度(225×10 4和300×104株·hm-2)...  相似文献   

19.
稻田麦草全量还田带水旋耕技术示范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苏省姜堰市2005~2006连续两年进行了麦草全量还田带水旋耕技术示范,探索适合本地区秸秆直接还田的模式和技术.示范表明,稻田麦草全量还田带水旋耕技术可一次性完成翻地、埋草、平整等作业,一次性作业埋草效果80%以上,耕整后田面露草量在90根/m2以内.采用该技术可减少机具下田次数,节约作业成本;该技术与不同稻作方式嫁接大都能高产稳产,在我国稻麦两熟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沙质碳酸盐草甸土壤上,设置常量化肥、半量秸秆还田 常量化肥、全量秸秆还田 常量化肥三个处理,研究了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量化肥相比,半量秸秆还田处理的植株抗倒伏能力增强,叶面积指数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并且显著提高了产量;而全量秸秆还田处理的各项指标与对照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