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响应面法优化党参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党参多糖最优提取工艺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党参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3个因素为自变量,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法设计3因素3水平试验方案优化提取工艺,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测定考察党参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桑叶黄酮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开发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以桑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以及乙醇浓度对桑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桑叶黄酮提取工艺,并结合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估了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能够显著提高桑叶黄酮提取率(P0.05);响应面模型得到的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4.75%、提取时间17.61 min、料液比1:30.24(g/m L)、温度50.27℃,此时桑叶黄酮提取率最高为3.64%;实际测得提取时间17 min、提取温度50℃、料液比1:30(g/m L)、乙醇浓度55%的条件下桑叶黄酮提取率为3.62%,与理论值相对偏差为0.55%,且该条件下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为99.12%。  相似文献   

3.
尹丽  孟学林 《饲料研究》2024,(4):99-103
试验以紫苏叶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紫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探讨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以紫苏叶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对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紫苏叶总黄酮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紫苏叶总黄酮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0%、液料比20 mL/g、提取温度70℃和提取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紫苏叶总黄酮得率为4.05%。紫苏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与羟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160 mg/L和196 mg/L。研究表明,紫苏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抗氧化物质。  相似文献   

4.
优化蒲公英黄酮提取工艺,考察不同浓度蒲公英黄酮对羟自由基和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的清除能力。试验利用醇沉法超声提取蒲公英黄酮,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超声波提取蒲公英活性成分的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黄酮提取物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提取蒲公英黄酮工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g/m L),乙醇质量分数50%,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2.0 h,黄酮含量为6.84%。当黄酮质量浓度为1.2 mg/m L时蒲公英黄酮对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到54.35%;当黄酮质量浓度为1.4 mg/m L时蒲公英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到94.59%。研究优化超声波提取蒲公英黄酮工艺,对蒲公英黄酮清除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效果进行研究。蒲公英黄酮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均较好,为开发利用蒲公英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开展蒲公英黄酮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及还原力为指标,测定桑黄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桑黄多糖具有较强的还原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其还原力和自由基清除作用与其浓度呈现量效关系。结果表明,桑黄多糖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韩勇 《中国饲料》2023,1(1):72-77
本试验通过超声波法提取水蔓菁中的挥发油,并运用响应面试验分析方法对挥发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来研究水蔓菁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的水蔓菁挥发油提取条件为液料比16.6:1 (mL/g)、提取温度53℃、超声时间30 min,在优化的提取条件下提取挥发油,提取率为1.13%。水蔓菁挥发油浓度为12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8.5%,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2.7%,并具有较强的还原力。表明超声波法提取所得水蔓菁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试验考察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复方黄芪饲料添加剂中多糖和总皂苷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进行优化,同时进行体外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对多糖和总皂苷得率影响顺序为:液料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适宜的提取工艺:液料比12 mL/g、提取2次、提取100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和总皂苷得率分别为32.10%和7.08%。复方黄芪多糖和总皂苷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得率较高。复方黄芪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清除能力对浓度有一定依赖性;复方黄芪有一定的总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多糖是药用真菌桑黄(Phellinus baumii)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了建立高效实用的桑黄多糖提取工艺,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方法提取桑黄多糖,在对料液体积质量(g/mL)、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研究各因素交互作用及对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体积质量为1∶26,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4.35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桑黄多糖的提取得率为1.645%,是理论预测值(1.706%)的96.42%。建立的回归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桑黄多糖提取得率,优化的工艺条件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海南辣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并探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热回流提取海南辣蓼总黄酮,以提取液中总黄酮的百分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 设计(BBD) 对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液料比、提取时间及乙醇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应用响应面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 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方法,对最佳工艺所得总黄酮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海南辣蓼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15、提取时间60 min、乙醇体积分数48%,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10.101%。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95 mg/mL和0.46 mg/mL。该方法优选的工艺合理,操作简便,试验周期短,且提取的海南辣蓼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为琼辣蓼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红菊苣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方法,以乙醇溶液为浸提液,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红菊苣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了其对羟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0%乙醇溶剂,超声功率200 W,超声提取时间20 min,料液比1∶25,在该条件下总提取率可达5.34%;红菊苣黄酮类化合物对·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2.1%和93.4%。  相似文献   

11.
呋喃西林是一种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曾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过程中。呋喃西林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物氨基脲(SEM)会与细胞膜蛋白紧密结合,形成结合态残留物,稳定而长期存在于动物体内,具有致癌、致畸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呋喃西林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综述了两种应用于SEM检测的主要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其联用技术和免疫分析法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其优缺点,以及食品中的SEM来源,以期对呋喃西林药物及其代谢物SEM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IPEC-1细胞为材料,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SC06(以下简称SC06)与肠毒性大肠杆菌K88(以下简称K88)对肠上皮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IPEC-1细胞分为4个组并作不同处理:CK组为空白对照,不作处理; SC06组和SC06+K88组用含有108CFU/mL SC06的DM EM/F12培养基先预处理6 h,之后K88组和SC06+K88组加入含有108CFU/mL K88的DM EM/F12培养基处理3 h;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另设以含1%Trinton X-100的DM EM/F12培养基处理的Trinton组为阳性对照。各组细胞均培养9 h。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K88和SC06单独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葡萄糖转运载体2 (GLUT2)和小肽转运载体1(Pep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SC06单独处理显著增加了丙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苏氨酸转运载体2(ASCT2)和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载体1(EAAC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与K88单独处理相比,SC06预处理显著抑制了K88诱导的LDH活性和EAAC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增加(P<0.05)。2)与CK组相比,K88单独处理显著上调了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基因的表达(P <0.05),显著下调了密封蛋白(claudin)-3、claudin-4和黏蛋白-1(MUC1)基因的表达(P <0.05); SC06单独处理显著上调了ZO-1、claudin-4基因的表达(P <0.05); K88和SC06单独处理均显著促进了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凋亡相关因子(Fas)及B淋巴细胞瘤-2(Bcl-2)基因的表达(P<0.05),显著抑制了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与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的表达(P<0.05),且K88单独处理还显著降低了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caspase-8)基因的表达(P<0.05)。与K88单独处理相比,SC06预处理显著阻止了由K88诱导的ZO-1、caspase-3和Bcl-2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增加(P<0.05)及claudin-3、claudin-4、MUC1、caspase-9和Bax基因相对表达量的降低(P <0.05)。3)与CK组相比,K88单独处理显著上调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的表达(P<0.05),并显著上调了核转录因子-κB-p50(NF-κB-p50)、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苷酸结合寡聚域1(NOD-1)及Toll样受体-4(TLR4)基因的表达(P <0. 05); SC06单独处理显著降低了IL-6、NOD1与Toll样受体-6(TLR6)基因的表达(P<0.05),显著上调了TG F-β和MyD88基因的表达(P<0.05)。与K88单独处理相比,SC06预处理显著抑制了由K88导致的MyD88、NOD-1及TLR4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增加(P<0.05)。综上所述,K88诱导IPEC-1细胞发生炎症反应,破坏肠上皮细胞的完整性,SC06在一定程度上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人参皂苷Rg1和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rLTB联合滴鼻免疫小鼠的佐剂效果,本研究以卵清白蛋白(OVA)为模式抗原,分别将生理盐水、OVA、OVA+Rg1、OVA+rLTB、OVA+Rg1-rLTB滴鼻免疫小鼠,共免疫3次。利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分析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脾细胞中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胆汁、肺泡支气管和阴道黏液中IgA和IgG抗体水平。结果显示,与OVA单独免疫组相比,Rg1-rLTB能够明显促进小鼠中性粒细胞和中间细胞数量的增加(p<0.05),显著上调Th1、Th2和Th17型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p<0.05),明显提高血清和局部黏膜中的OVA特异性IgA和IgG抗体水平(p<0.05),并且Rg1-rLTB的复合佐剂效果比单独Rg1或rLTB更具优势。因此,Rg-rLTB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滴鼻免疫佐剂,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嗜热链球菌噬菌体对许多发酵乳制品的生产构成了主要威胁。随着乳品发酵中的嗜热链球菌噬菌体不断被分离发现,其生理特性、感染机制等信息正在逐渐被完善。了解这类噬菌体的生物多样性,并确定嗜热链球菌噬菌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可以为防治乳制品工业环境中的噬菌体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从嗜热链球菌噬菌体分类、噬菌体感染宿主的分子机制、吸附受体和受体结合蛋白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他乳酸菌噬菌体的研究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探讨肌醇对鲫鱼组织器官脂肪、蛋白质氧化及抗氧化状态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体重为(23.2±0.10)g的鲫鱼1680条,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0条,试验共进行9周。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肌醇含量为150mg/kg,计算值),处理1~6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mg/kg肌醇,使各处理组肌醇含量分别为250、350、450、550、650和750mg/kg。对照组肌肉丙二醛含量最高(P<0.05),且随日粮肌醇添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其中550mg/kg肌醇组肌肉丙二醛含量最低(P<0.05)。肌醇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肌肉抗羟自由基水平(P<0.05)。随着日粮肌醇水平升高至350mg/kg,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谷胱甘肽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肌醇组均显著提高了肌肉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P<0.05)。随着日粮肌醇水平升高至450mg/kg,小肠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肠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肝脏MDA含量最高(P<0.05),之后随着肌醇水平升高至650mg/kg时显著降低(P<0.05)。随着日粮肌醇水平升高至350mg/kg,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谷胱甘肽含量最低(P<0.05),450和550mg/kg肌醇组最高(P<0.05)。结论:鲫鱼日粮添加肌醇可以通过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抗氧化酶活力,有效预防肌肉、小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和蛋白氧化。  相似文献   

16.
姜秋水  沈华  谢丹 《中国饲料》2019,(19):79-82
为研究不同添加形式及水平的高级脂肪醇对青鱼(Mylopharyngodn piceus)生长性能、机体营养组成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选用规格整齐(1.25g左右)、活动能力强的青鱼1050尾,随机分为10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T1)、2.5%C28(T2)、5.0%C28(T3)、5.0%C28-PZ(T4)、5.0%C28-PK(T5)、2.5%C30(T6)、5.0%C30(T7)、5.0%C30-PZ(T8)、5.0%C30-PK(T9)、15.0%C30-PZ(T10)的脂肪醇。预试期7d,正试期56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T1相比,T3、T6、T9、T10组鱼末重分别提高11.88%、11.87%、8.86%和11.02%,增重率分别提高17.01%、17.15%、15.13%和17.20%(P<0.05);T6组鱼饵料系数最低为1.84,与T1组相比降低7.54%(P>0.05),其余各组饵料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T9组相比,T4和T8组全鱼水分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24%和2.51%(P<0.05);与T1组相比,T4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3.21%(P<0.05);与T1组相比,各组全鱼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T3、T7和T9组相比,T4和T8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各组全鱼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饲料添加高碳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鱼肝胰脏和肠道脂肪酶活性。与T1组相比,T6、T7和T9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P<0.05)分别提高43.93%、38.65%和50.26%;T3、T5、T6、T9组和T10组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分别提高38.97%、35.85%、41.51%、40.37%和40.89%。试验各组青鱼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高碳醇2.5%C30、5.0%C28和15.0%C30-PZ能显著提高青鱼体增重及肝胰脏和肠道消化酶活性,不影响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等营养组成,可作为水产动物饲料添加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靳洋洋  陈贝妮  李司 《蚕业科学》2019,45(2):225-230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全球婴幼儿及幼畜非细菌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VP4蛋白是轮状病毒的主要中和抗原。利用载体RD-BmBacmid与重组载体pBacPAK8-VP4共转染家蚕细胞BmN获得重组家蚕杆状病毒BmNPV-VP4,并用该病毒感染BmN细胞及家蚕5龄幼虫,从而在BmN细胞及家蚕中表达TB-Chen株轮状病毒的VP4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BmN细胞及家蚕幼虫血淋巴中均出现88 kD的特异性条带,证明VP4蛋白在BmN细胞和家蚕中获得了表达。ELISA检测结果显示,VP4蛋白在BmN细胞和家蚕幼虫血淋巴中的表达分别在感染后4 d和6 d达到最高水平,每个细胞和每mL血淋巴中的表达量分别为4.28 pg和1.61μg。研究结果为轮状病毒口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究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Z0206所产胞外多糖(EPS)和富硒胞外多糖(Se-EPS)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肠道形态结构和抗菌肽表达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5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CON)组饲喂基础饲粮,亚硒酸钠(Na2SeO3)组饲喂基础饲粮+0.30 mg/kg Na2SeO3,Na2SeO3+黄芪多糖(APS)组饲喂基础饲粮+0.30 mg/kg Na2SeO3+560 mg/kg APS,Na2SeO3+EPS组饲喂基础饲粮+0.30 mg/kg Na2SeO3+560 mg/kg EPS,Se-EPS组饲喂基础饲粮+560 mg/kg Se-EPS。试验期39 d。结果表明:与Na2SeO3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e-EPS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Na2SeO3+EPS、Se-EPS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空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P<0.05),饲粮中添加Se-EPS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中猪β-防御素1(pBD-1)和空肠、回肠中猪β-防御素2(pBD-2)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Se-EPS可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以及促进肠道内源抗菌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为了将人工栽培桑黄后的废弃物菌袋应用于动物疾病防控,研究桑黄菌袋提取物(SHM)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组的小鼠体质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结肠长度极显著变短(P<0.01),结肠组织增厚水肿,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泛素结合酶13(Ubc13)、细胞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亚家族成员3(NLRP3)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基因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与DSS组相比,给予375 mg/(kg·d) SHM的小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血浆中IL-1β和MPO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肠长度显著增加(P<0.05),结肠组织形态得到恢复,但给予125 mg/(kg·d) SHM的小鼠上述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与DSS组相比,给予375 mg/(kg·d) SHM的小鼠结肠中IL-1β、IL-6和NLRP3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SHM在一定剂量下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治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TLR-4通路下游蛋白IL-1β和IL-6的基因表达,以及调控NLRP3的表达以降低IL-1β蛋白的活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