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黔蔗自育及引进品种的遗传基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黔蔗系列品种的细胞质源、基础种质和亲缘系数.结果表明:黔蔗系列品种的细胞质源主要是路打士、春尼、班扎马新黑潭和中国种(不祥);遗传组成源主要由甘蔗属的1 1个热带种、2个印度种、2个割手密种和2个中国种共17个原种构成;亲缘关系中,与热带种的亲缘系数为51.65%~68.75%,与割手密的亲缘系数为9.375%~...  相似文献   

2.
割手密抗逆性强、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广、倍性水平丰富,是甘蔗改良育种中重要的亲本材料。为探究缅甸割手密的倍性关系,本研究选取5个不同染色体数目类型的缅甸割手密材料进行荧光原位杂交5S r DNA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材料2015-95(2n=48)有6个杂交位点,材料2015-61(2n=56)有7个杂交位点,材料2015-25(2n=64)有8个杂交位点,材料2015-68(2n=80)有10个杂交位点,材料2015-31(2n=96)有12个杂交位点。说明缅甸割手密的染色体基数是x=8,5份材料分别是六倍体(6x)、七倍体(7x)、八倍体(8x)、十倍体(10x)和十二倍体(12x)。研究结果对缅甸割手密的采集、保存及利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敦玉49是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以 DH1087×DH447组配而成的早熟耐密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在适应区生育期为 124.55d,需≥ 10℃活动积温 2400℃,适宜种植密度为5000株/667m2,具有早熟、耐密、优质、稳产等特点,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崖城割手密11号与拔地拉核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种与割手密种是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的主要亲本材料,为探讨其染色体的数目、类型等特征,采用核型分析方法对崖城割手密11号(Saccharum.spont.YC No.11)和拔地拉(Badil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崖城割手密11号染色体数目为2n=64,核型公式为:2n=64=56m(2sat)+8sm,核型类型为2A型。拔地拉染色体数目为2n=80,核型公式为:2n=80=80m,核型类型为1B型。崖城割手密11号和拔地拉的核型在进化上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而且崖城割手密11号的核型比拔地拉的核型更原始。  相似文献   

5.
甘蔗野生种割手密抗逆性强,在甘蔗抗逆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割手密SSR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优化可为割手密指纹图谱绘制、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21份割手密材料用改良CTAB法提取DNA,采用降落PCR和正交试验设计对扩增反应体系主要成分的浓度(DNA模板,引物,Mg2+,d NTPs,Taq聚合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割手密Touchdown SSR-PCR分子标记技术体系操作简便,扩增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可为割手密资源的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高粱SSR和EST-SSR标记在割手密中的通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割手密中开发的分子标记有限, 为增加其分子标记数量, 本研究对高粱分子标记在割手密中的通用性进行分析。选用高粱的 29对基因组 SSR标记和 20对 EST-SSR标记在割手密种质 GSM39中进行筛选, 以评价其通用性。进一步利用 14份割手密材料评价标记的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 70%的 EST-SSR引物在割手密中得到成功扩增, 可用的 EST-SSR引物中多态性比率占 50%。SSR引物在割手密中的通用性比率只有 34.5%, 但多态性比率为 70%。14对多态性引物在 14份割手密中共检测到33个等位基因, 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为2.4286, 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 平均观测表观杂合度为0.544, 平均期望杂合度为 0.3858, 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 0.3716。结果表明, EST-SSR引物的通用性高于 SSR引物, 但 SSR引物的多态性更高。这对割手密遗传多样性研究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铝胁迫对小麦根呼吸作用和一些线粒体结合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比较了耐铝性不同的两品种小麦Altas66和Scout66根呼吸速率、线粒体H+-ATP酶、Ca2+-ATP酶和焦磷酸酶活性变化.铝处理后,两品种小麦根呼吸速率均下降,随处理铝浓度增加而加剧,但对照和处理条件下,Altas66根呼吸速率均高于Scout66.两品种小麦根线粒体膜上都存在H+-ATP酶、Ca2+-ATP酶和H+-PP酶,离体和活体铝处理后,这些酶活性受  相似文献   

8.
斑茅割手密杂种后代真实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斑茅GXA87-36(♀)与割手密GXS79-9(♂)杂交获得的经形态鉴别为真杂种的后代材料GXAS07-6-1 (斑茅割手密杂合体)及其双亲为材料,利用体细胞染色体计数以及SSR、SRAP分子标记对杂种进行真实性鉴定,并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斑茅GXA87-36、割手密GXS79-9及其杂种后代遗传位点的传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GXA87-36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60,GXS79-9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64,其杂种GXAS07-6-1染色体2n=62,其杂交的染色体遗传方式为n+n;筛选出3对SSR引物和5对SRAP引物可分辨后代的真伪;利用71对SRAP引物扩增后代和双亲,检测到1 095个遗传位点,多态性位点数为800;母本有279个位点,其中有 79 %传递给其后代;父本有439个位点,其中有73%传递给后代;用NTSYS-pc2.10e软件计算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双亲间为0.474,后代与母本、父本间分别为0.696、0.752,表明后代GXAS07-6-1偏向父本遗传。  相似文献   

9.
具有斑茅种质的耐旱甘蔗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过固定光照(12h, 25min)和随后的递减光照(递减率15s或30 s/d)等处理, 诱导甘蔗属热带种的Badila、 IJ76-315等品系和甘蔗属中国种的广东竹蔗、江西竹蔗等品系开花, 用作母本; 采取调整种植期、剪叶等措施, 延迟甘蔗属的割手密和蔗茅属的斑茅开花, 用作父本. 实施热带种与割手密, 热带种与斑茅, 中国种与割手密, 中国种与斑  相似文献   

10.
以27个糜子品种为材料,对各类型品种的开花习性及其与温湿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温敏类型糜子品种,出苗到开始开花所需时间差异显著,晚熟品种所需天数最多(为59d左右),早熟品种所需天数最少(为33d左右)。早熟与中熟品种不同穗型之间,出苗到开始开花所需天数也表现出差异性。中熟与晚熟品种每穗始花至终花所需天数显著多于早熟品种。同一熟期下,早熟密穗品种始花至终花所需天数显著大于早熟侧穗,晚熟密穗品种所需天数显著高于晚熟侧穗。不同熟期不同穗型每株花的开放数目表现差异性显著,中熟散穗开放数最高在2300以上,中熟密穗和晚熟侧穗为2000以上,早熟密穗、早熟侧穗、中熟散穗、中熟侧穗和晚熟密穗品种为1700左右,早熟散穗品种的开放数最少(为1400左右)。同时本试验追踪08:30—12:00期间不同熟期穗型品种的温湿度。08:30时始花与12:00时终花温湿度均表现为,早熟品种温湿度均显著低于中熟和晚熟品种,中熟与晚熟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同一熟期不同穗型之间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喷放稀土对甘蔗植株ATP酶和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廷国  王元炎 《作物学报》1993,19(2):133-138
本文研究了在甘蔗分蘖末期喷施稀土对甘蔗植株ATP酶和根际土壤酶活性以及根际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末期喷施稀土提高了甘蔗叶片的Mg2+-ATP酶、Ca2+-ATP酶和根细胞的Na+-K+ATP酶的活性。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光合还礼经和根系活力,使土壤中有益的根际细菌数量增加,土壤酶活性提高,促进了甘蔗生长,提高了甘蔗产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天山雪莲种子萌发的影响,并优化种子萌发条件。20℃下采用不同浓度的Ca2+、Mg2+、Zn2+、Cu2+、PEG-4000、GA3分别浸泡天山雪莲种子48h,然后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发芽势、根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据试验结果优选Ca2+、PEG-4000、GA3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分别经Mg2+、Zn2+、Cu2+浸泡处理后,天山雪莲种子活力无显著提高;20℃时,Ca2+、PEG-4000、GA3浓度分别为20mmol/L、40g/L、200mg/L条件下浸泡种子48h,再进行发芽试验,发现较对照组发芽率提高45.4%,发芽势提高62.5%,根长提高12.5%,发芽指数提高73.9%,活力指数提高68.6%。结论:适宜浓度的Ca2+、PEG-4000、GA3及其复合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种子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选用自有耐盐专用品种山大耐盐1号和国审普通玉米品种浚单20在0~300mmol/L不同浓度NaCl溶液的胁迫下萌发生长,测定玉米苗期叶片和根中Na~+、K~+、Ca~(2+)及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不断提高,玉米叶片和根中Na+含量逐渐升高,K+和Ca~(2+)含量逐渐降低,根中各测定离子含量高于叶片中各离子含量.同时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而且存在一个极限值,超过这个极限值脯氨酸含量出现下降,但仍然维持较高水平.两个玉米品种间在以上测定项目中表现出的差异非常明显,可以作为耐盐品种选育的借鉴和品种耐盐性强弱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弱光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旗叶光合特性和抗氧化代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比较了大穗穗型小麦品种泰农18和多穗型品种济南17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可溶性蛋白和总糖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对不同程度弱光响应的差异,为黄淮麦区小麦高产稳产栽培及品种选用提供理论依据。从开花期至成熟期分别对两品种进行25%(S1)、50%(S2)和90%(S3)的弱光处理,以正常光照(S0)为对照。结果表明,S1和S2处理提高了小麦灌浆期内旗叶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而S3处理提高了花后0~6 d旗叶叶绿素含量和Fv/Fm,之后显著低于对照;随弱光程度增强旗叶花后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升高,而叶绿素a/b比降低。S2和S3处理显著抑制了旗叶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旗叶Pn、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总糖含量;而S1处理增强了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了小麦旗叶Pn、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相同处理条件下,与泰农18相比,济南17的旗叶叶绿素含量较高,光系统II (PSII)活性较强,同时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较慢,膜脂过氧化程度低,使叶片功能免受破坏,保证了光合作用的进行。75%光照条件下(S1)的小麦抗氧化酶具有较高活性,叶片膜脂化程度低,抗逆性较强,旗叶Pn高值持续期长,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多穗型品种比大穗型品种更能适应黄淮麦区小麦生育后期光照不足的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郭程瑾  李宾兴  王斌  李雁鸣  肖凯 《作物学报》2006,32(8):1209-1217
以典型的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为材料,对磷低效(L)、吸收高效(Ha)和利用高效(Hu)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理机制进行了研究。随着叶片生长进程,供试品种旗叶CO2传导参数气孔导度(Gs)、叶肉导度(Gm)和碳酸酐酶(CA)活性,春4叶和旗叶叶绿素含量(Chl)、可溶蛋白含量(SP)、叶绿体无机磷(Pi)浓度和Mg2+-ATPase活性以及光合速率(Pn)均不断降低。光合暗反应关键酶RuBPCase活性则以叶片全展后15 d较高,叶片全展时次之,全展后30 d最低。在缺磷条件下,春4叶和旗叶各测定时期上述参数均以L较低,Ha和Hu较高。表明磷高效小麦品种(Ha和Hu)叶片光合碳同化作用的相对提高,是其光合器官捕光能力较强、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程度较低和暗反应速率较高综合作用的结果。叶片全展后15 d的RuBPCase活性及单位RuBPCase蛋白的比活性较叶片全展时有所增加,暗示着在叶片老化过程中或在磷营养逆境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部分代谢酶类,如RuBPCase,存在着一定的自我调节和保护机制以维持自身功能。  相似文献   

16.
孕穗期低温条件下ABA对水稻结实率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ABA对孕穗期低温下水稻结实率及叶片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本试验在盆栽条件下,以2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龙粳11’(冷敏型)和‘龙稻5’(耐冷型)为材料,于孕穗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15℃,持续1,2,3,4,5天)处理,并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研究低温条件下ABA对不同水稻结实率的调控效应,同时探讨了ABA和低温对水稻叶片膜透性、抗氧化酶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龙稻5’的结实率变化不大,‘龙粳11’的结实率显著降低,20 mg/L的ABA能够有效缓解低温伤害,相对提高低温胁迫下水稻的结实率。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龙稻5’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龙粳11’,但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低于‘龙粳11’。ABA可提高冷敏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同时可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这说明ABA可以通过调控水稻抗氧化酶、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的活性及含量,进而提高冷敏水稻品种的耐冷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高粉和低粉木薯叶片光合作用及淀粉累积的日变化规律,以高粉木薯品种‘辐选01’和低粉品种‘华南124’苗期叶片为对象,对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叶片中的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及总糖、淀粉含量、气孔密度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增加,高粉品种‘辐选01’的光合速率较低粉品种‘华南124’高;且‘辐选01’叶片上表皮与下表皮的气孔密度都显著高于‘华南124’;2个木薯品种叶片中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在一天中是不断积累、逐渐增加的。在一天当中,木薯叶片中淀粉含量在18:00时达到最高。而高粉品种‘辐选01’的光合作用能力在一天当中与低粉品种‘华南124’存在较大差异,在8:00—14:00之间,‘辐选01’的光合作用能力与糖分积累较‘华南124’高,而在16:00—18:00之间,‘华南124’的光合作用能力与糖分积累较高,这可能与午后温室温度上升引起叶片温度过高,叶绿体活性与Rubisico活性降低、RuBP羧化酶再生能力降低导致了‘辐选01’的光合作用能力比‘华南124’的低。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两种株型玉米灌浆期间子粒积累的影响,于2010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不同密度处理下紧凑型玉米郑单958和平展型玉米丰禾1号灌浆期功能叶可溶性糖含量及子粒淀粉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灌浆期各密度处理下的两种株型玉米穗位叶可溶性糖含量及子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积累均呈上升趋势。灌浆后期,郑单958和丰禾1均在低密度处理(4万株/hm2、5万株/hm2)下穗位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丰禾1直链淀粉在6万株/hm2处理最高,支链和总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在5万株/hm2处理最高,郑单958的直链、支链及总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均在6万株/hm2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抗寒性不同的冬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在低温驯化及封冻阶段对东农冬麦1号(抗寒)、东农705 (较抗寒)和济麦22 (不抗寒) 3个品种的植株形态和叶、叶鞘、分蘖节的若干生理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东农冬麦1号在封冻前形成的分蘖数、分蘖叶数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低温胁迫下3个品种各个部位的含水量均降低,东农冬麦1号地上部含水量降低较快,分蘖节含水量降低较慢且保持较高水平,而济麦22地上部含水量降低较慢,分蘖节含水量降低较快。电导率变化表明,东农冬麦1号、东农705品系和济麦22叶片分别在封冻后30、20和0 d死亡。东农冬麦1号叶片、叶鞘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济麦22最低;封冻期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济麦22最低。封冻后20 d东农705品系和济麦22叶片SOD失活,封冻后40 d东农冬麦1号叶片SOD仍有活性,调查期内济麦22各个部位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品种;封冻期东农冬麦1号叶鞘和分蘖节POD活性保持较高水平,东农705品系分蘖节POD活性较高,而叶鞘POD活性迅速降低,济麦22叶鞘和分蘖节POD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0.
Ca~(2+)-CaM系统与甜菜抗丛根病生理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信号分子钙在甜菜抗丛根病过程中的作用,用三种从不同位点阻断Ca~(2+)信号途径的抑制剂,即Ca~(2+)螯合剂EGTA(乙二醇双四乙酸)(5 mmol/L)、Ca~(2+)通道阻遏剂LaCl_3(5 mmol/L)和CaM拮抗剂W_7(N-氨乙基-5-氯-1-磺胺酰萘)(0.3 mmol/L),分别处理种植于甜菜丛根病三级病土中的甜菜,测定其抗氧化酶、O_2~-、H_2O_2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结果表明:EGTA(5 mmol/L)、LaCl_3(5 mmol/L)和W_7(0.3 mmol/L)可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增加O_2~-的积累和H_2O_2的含量,降低了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说明Ca~(2+)-CaM系统与甜菜抗丛根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